我的快乐小窝 > 旧信息 >孔子照片(孔子像图片大全)

孔子照片(孔子像图片大全)

孔子在国内外被“玩坏”!这是我认识的孔子?

提起孔子,没有人不知道吧?那么你会想到什么?文质彬彬、温柔敦厚、道德先生、至圣先师?有没有一种可能,这完全是建立在不了解和误读的基础上呢?许多评价不仅仅是人云亦云,甚至可能是建立在对于孔子画像的一面之缘上。

孔子在国内外被“玩坏”!这是我认识的孔子?

明代 佚名《孔子燕居像》

最近在B站等平台上,有一些人正在以剑走偏锋的形式打破我们对于孔子的固有认知,在某些视频里孔子被塑造成了虎背熊腰、气势逼人的文武全才——这其实有一定根据,例如《吕氏春秋》说“孔子之劲能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也有人举例说,很难相信像子路这样的愣头青,你能靠纯粹的讲道理说服他。

于是更进一步,一些刻意的误读还为我们打开新世界大门,例如UP主“Word世界鸭”提出有没可能《论语》是孔子给道上定下的规矩,那么“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霸气的恐吓,“早上打听到了去你家的路,晚上你就得去死”、“君子不重则不威”则成为打人就得下重手,不然没法树立威信的狠话……这些当然都是玩笑话。

孔子在国内外被“玩坏”!这是我认识的孔子?

图片来源:B站视频《<论语>是孔子给道上定的规矩》

其实,不止是国内,在大洋彼岸、在异国他乡、在无限的远方,一直都有无数的人倾倒在孔子的名言警句之下,只不过是以一种误解和误读的形式。

孔子在国内外被“玩坏”!这是我认识的孔子?

可以说“孔夫修斯”无疑是全能的。一些至今仍部分流传的“子曰”读起来相对严肃,“Choose a job you love, and you will never have to work a day in your life.”(选择一份你热爱的工作,你就一辈子不需要终日工作了)。这句话似乎被很多学校和比较正规的网站都认为是出自孔子,虽然孔子确实没说过类似的话。

孔子在国内外被“玩坏”!这是我认识的孔子?

但更多的是恶搞性的段子,一些笑话网站甚至开设专栏收集“Confucius says”,在这些冠以“子曰”的笑话中,很多内容都比较低俗下流。“A lion will not betray his wife. But a Tiger Wood.”(狮子不会背叛它的妻子,但是泰格伍兹会。此处和“老虎会背叛”同音。)“Man who drop watch in toilet bound to have shitty time.”(把手表掉进厕所的人注定会度过像屎一样的时间。)

孔子在国内外被“玩坏”!这是我认识的孔子?

对于这种现象,美国人本身如何看待?在2014年,“中国哲学与比较哲学”网站Warp, Weft, and Way就刊登了汉学家康纳利(Timothy Connolly)的讨论。

简单来说,康纳利认为孔子本人十分在意语言与对应人格的体现(“巧言令色,鲜矣仁”),但是他遇到的许多美国人提起孔子的第一印象却是“子曰”背后跟着的某句很蠢的笑话。

他指出这一现象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一个报刊专栏作家Walter Winchell开始捏造了一些孔子所说的讽刺性句子,之后它便在美国掀起了“子曰”热,1940年2月的《时代》杂志记录:“上周全国各地的城市与乡村,美国人都在拦住路人并开始哈哈大笑:‘你知道孔子说了啥吗?’”许多主流报纸都开设了“子曰”专栏,而流行歌手Guy Lombardo也录制了一首“Confucius Says”。

孔子在国内外被“玩坏”!这是我认识的孔子?

康纳利认为这是孔子第一次被引入美国的大众文化,而尽管这些“子曰”错得离谱并且极度有冒犯性,它甚至在今日的美国也很流行。许多他的学生、同事乃至报刊评论都会引用。他担忧这一现象会部分地引起美国哲学界对中国思想的偏见。

这篇短文引发了不少外国网友的评论。有人认为,它作为笑话确实很好笑。也有人抨击,即使是喜剧的形式,“它们也是冒犯性乃至侮辱性的”,部分动机源自“对东亚文化的轻视,尽管可能有例外”。油管上甚至有一些模仿《陈查理》系列电影中的华人口音(它不同于任何实际的中国口音)来读“子曰”的视频。

孔子在国内外被“玩坏”!这是我认识的孔子?

与此同时,作为中国人,我们对于孔子是否真的理解呢?自孔子逝世以来,他本人的地位以及他流传下来的话语,在历朝历代都得到了极为不同的诠释与理解,而在国外,对孔子的研究也存在众多路数。

《论语》作为最能反映孔子人格气象与思想精神的经典,对于西方研读者而言有着怎样的意义?在美国汉学家罗思文的《莫把<论语>作书读》中,他基于四十余年的《论语》研读经验,向西方人介绍了读《论语》在思想和语言上要注意的事项。对于汉语为母语的我们,其实他的很多思考也能够带给我们警醒,

《论语》正因为乍读起来亲切,所以更容易被曲解,它的异质性和个人性也容易被忽视。

01 “Confucius says”与《论语》的差异

除了那些流行恶搞的孔子语录,国外自然流传了很多正规的孔子格言,其中有不少乍一看确实直接对应《论语》原文,但总觉得翻译有些怪怪的。

比如这句英文译为“智慧以水为乐,爱以山为乐。智慧是活跃的,爱是安静的。智慧是快乐的,爱会变老”。显然来自“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此句在《论语》中并没有具体语境,是孔子单独说的一句话。后来儒者基本理解为它描绘了君子的气象,而且“动静”往往与君子平时处事与学习等不同行为相关,这句话如果粗暴地用英文直译,不仅读起来让人迷惑,也丧失了它的意象。

孔子在国内外被“玩坏”!这是我认识的孔子?

在《论语》中,虽然我们都知道“仁”是它的核心概念,不过其实“知”是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术语,它的确可以被理解为“知识”,然而其含义不同于“knowledge”。

而这句“我们应该记住父母的年龄,既是为了欢喜也为了忧虑”,则对应了“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这句英译虽然仔细理解也能够感受到孔子要表达的“孝”以及对父母的关心,然而“知”的翻译却不同于上一个例子了。

孔子在国内外被“玩坏”!这是我认识的孔子?

按照罗思文的理解,孔子作为“知”的典范,他鼓励弟子“知”哪种行为合宜,而且“知”按照怎样的态度行为。孔子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生活,用“realize”(实现)一词更为合适,因为它隐含了我们要真正付出行动的含义。孔子的“知”在更根本上是一种心灵指引,指导我们如何过有意义的生活。

也有不少读起来挺有道理,但似乎和孔子的话不太沾边儿的“名句”。比如“如果你要定义未来,请研究过去”,似乎很有哲理,然而回忆《论语》,它大概最有可能对应“温故而知新”吧。

孔子在国内外被“玩坏”!这是我认识的孔子?

这句话我们都耳熟能详,也是同“知”有关,《论语》中“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温故知新同我们学做人、学做事是密切联系的。但如果单独拎出这句,它似乎就降格为了单纯的鸡汤。

至于“爱一个事物意味着希望它生存”则有着浓浓的环境保护或动物保护的气息,然而仔细思考,它的原文可能是“爱之欲其生”。

孔子在国内外被“玩坏”!这是我认识的孔子?

这句话单独拿出来完全脱离了语境,变成了人生指引,实际上它在《论语》中是孔子回应子张如何“辨惑”,他认为“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是惑也”,强调的是我们不该因为自己的激情而丧失了判断。

当然,也有个别翻译比较合乎原文精神,然而它们都并不流行。这句“音乐产生的某种快乐是人性所必需的”,虽然不是来自《论语》,但是同《礼记》中“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基本一致。

孔子在国内外被“玩坏”!这是我认识的孔子?

而“学习但不思考的人会迷失,思考但不学的人则处于危险中了”对应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虽然历代对“罔”和“殆”有许多理解,不过英文对应的“lost”和“in great danger”也基本相符合。

孔子在国内外被“玩坏”!这是我认识的孔子?

经过这些例子,想必大家能够感受到《论语》语言同现代英语乃至现代汉语的巨大差异。而且读《论语》不能把每个句子当成规则式的格言,如果忽视了语境,可能就大大误会孔子本意了。

02 《论语》是否适应当下?

《论语》作为一部经典,并非要设计某种人人皆应服从的普世的生活准则,倒不如说它记载了孔子这一典范,这是一个人修身养性,对完满人生的追求。孔子有着多重的角色,他可以是严格而及时改错的导师,可以是不得已的政治谋士,也可以是与朋友、童子在春季河边游玩后一路高歌而归的角色。

孔子在国内外被“玩坏”!这是我认识的孔子?

在安乐哲所作的序言中,他以为,孔子种种洞见的力量以及其持久的价值在于,其中许多思想在直觉上就有说服力,且容易调适用于后世,包括我们当下的时代

儒家传统其实尊重无所不在的个体独特性,孔子作为最高典范的意义,是在于激发后来者创造其各自独特生活的模式。

为什么罗思文会被中国哲学所吸引?罗思文本质上是一位爱默生主义的美国人——他是非遵从习俗者、反律法论者,也是一位社群多元主义者,他反对集权。

正是美国本土社群主义未实现的诺言,使得罗思文被儒家社群感所吸引,即被每个由家庭诸关系建立起来的独特个人,以及此人在此等角色与关系中精炼谙熟的责任感所吸引。

现今,儒学在中国已经产生了某种意义的“复兴”,在政府支持之外,儒学研究院逐渐兴起,同时中国政府也在全世界建立了越来越多的孔子学院。但这不意味着儒家理念是一种普世的宗教哲学,罗思文认为,“所谓儒家之‘道’的核心要义,恰在于世上有许多独特的‘人道’——我们每个人都应走出一条最适合自己历史、血统、才情与个性之‘道’。

孔子在国内外被“玩坏”!这是我认识的孔子?

那么儒家能够适应当下男女平等与民主的时代?

对于儒家对女性的态度,罗思文认为古代汉语并没有性别、单复数与时态标识,许多英文翻译将“君子”译为“gentleman”(绅士),但尽管古代中国有诸多迹象表明其为男权社会,那时却可能并非如后来帝制时期那般压迫妇女。也有迹象表明,儒者本身并不是通常被描述的那么大男子主义。

而且儒家教义如果要保持其教法上的一致性,就应当被其所承继的每一代新人重新修正;当代社会反对男权主义,就更没有理由保留较早翻译的完全男权色彩,也不应该重复使用男性单数。

孔子在国内外被“玩坏”!这是我认识的孔子?

至于孔子是否支持专制主义,罗思文认为,我们不能忽视孔子的复杂性。一方面,《论语》确实有许多章节,尤其在侍父事君时总是建议应当合乎敬意、顺从与忠诚。

但有些时候,孔子又很激进。比如子路问孔子对君主的态度,孔子回答“勿欺也,而犯之”,绝对要提出自己意见而不怕冒犯君主。

03 《论语》的特殊性及种种误解

《论语》的诞生本身就是作者(们)未得到确切考证的问题,而它的语言大多模棱两可。作为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学生,罗思文对于《论语》的语言同现代英文乃至现代汉语的差异十分敏感。他指出,我们不应该强行通过《论语》构建孔子的“要义”,而我们对《论语》的阅读不是被动接受各种“格言”——那不是孔子的本意,而是需要与文本主动交流,解读每一节的具体语境。

对此,理学家朱熹的读书法被罗思文大为推崇,“圣人言语,一重又一重,须入深去看。若只要皮肤,便有差错,须深沉方有得”“读书,须是看著他缝罅处,方寻得道理透彻。若不见得缝罅,无由入得。看见缝罅时,脉络自开”。

孔子在国内外被“玩坏”!这是我认识的孔子?

《论语》本身有511节文字,它是经由多人之手写作、编纂、结集而成的,我们不了解作者们的身份,也不了解今本顺序的依据。事实上,罗思文也怀疑“五经”并非由孔子本人负责编纂,他认为孔子本人并不有意著书立说,《论语》的很多记载都是言传身教,有着具体的场景。我们阅读时也不应该将它作为一部系统的哲学著作,而是理解每个对话的语境以及孔子对不同弟子的态度。

对于西方人,阅读《论语》的首要困难是语言,目前的英译本对重要术语基本采用汉语拼音或者韦氏拼音系统,而最大的困难居然是区分孔子的弟子。毕竟《论语》中最突出的15位弟子有三分之一的名字在拼音系统中以“子” 开始,罗思文细致介绍了“子”发音似dzuh,子夏的“夏”发音似shiah,子张的“张”发音似jahng,想必这些看着很奇怪的拼读对于外国读者确实有困难。

而古汉语和现代的英语的差异也是西方人阅读困难的来源,虽然对于大多数人,古汉语同样也是陌生的。古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基于“情境”(event-based)而非基于“物”(thing-based),它相比于其他印欧语系语言群,更接近希伯来文。古汉语实质上每个字可以同时为动词、名词、形容词或副词,所以它的语法也必须基于上下文和语境才能得到准确理解。

这些虽然是针对英语读者的建议,不过对于我们而言,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我们阅读时也容易以现代的语法误读。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孔子不应该被理解成“道德哲学家”。在当代英语世界,显然“moral”(道德)一词在评价行为时最为核心,同样重要的有“自由”“应当”“权利”“个体”等词汇。现代的汉语中,很多概念其实也受到西方的潜移默化影响,故而罗思文对西方读者的提醒,同样也适用于我们。

这些围绕着“道德”的术语,在古汉语中都没有相近的词,而“伦理”一词(ethics)则更为合适,“伦理”和“道德”是有差别的,前者更加开放而宽泛,包括了一般意义的对人类行为的研究,而“道德”在现代已然被窄化了。

不过,即使将孔子视为伦理学家,也容易变成西方概念框架的嵌套。孔子思想更应该被理解为致力于使我们成为更好的人,他专注于人们由自己的角色、社会关系而限定的种种责任义务,我们每个在世的人,都处于种种责任之网中,(儒家)伦理学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如何最好合乎礼义地担负种种牵绊我们的责任,且逐渐享受此类责任。

这并不是说,孔子不在乎个体性(individuality),贯穿整部《论语》,随处可见他知晓每位弟子的独特之处;孔子的教学策略也都依赖于他对不同弟子的了解。但是,这种“个体性”并非西方作为自由、自治独特个体的概念。考量孔子伦理学观念时,我们不该强加此类个体性概念 。

04 莫把《论语》作书读

《论语》不是某一个个人所撰写的体系性著作,它的经典地位确立也有着历史的过程,这更需要我们在阅读时了解、重视它的特殊性和情境性,而不能将它视为生活格言或者一般性准则。

罗思文希望读者们能够主动阅读《论语》,而且尽量细致谨慎、包容性地阅读《论语》。同时,可以将《论语》视为窗口和镜子,它是我们窥视那个与我们时空距离遥远的世界的窗口。而且,你越努力接近感受它的诸种特色,你将越会接受这个最伟大之人及其弟子们的所思所为;它又是我们所有人都有可能从中了解自己、了解孔子教学技巧主要特色的一面镜子。

孔子在国内外被“玩坏”!这是我认识的孔子?

朱子的读书法,可以作为阅读《论语》的很好建议:“一日只看得几段,做得多少工夫亦有限,不可衮去都要了”“做好将圣人书读,见得他意思如当面说话相似”。

罗思文教授于2017年7月2日去世,他的一生致力于对儒家哲学精神性世界价值的研究与推动。自上个世纪,他就同安乐哲教授合著了许多儒家哲学研究。他们毕生工作的重点,隐含着其扭转西方学术界偏颇的执念:即,儒家哲学的合法化——它在西方应该被视为哲学,而非人生智慧。

莫把《论语》作书读,意味着初学者在学习中国哲学与文化之前,首先要知道以什么样的态度进入文本,因为这关系到对最核心的问题——儒家哲学“活在”“践行”特质的理解。

儒家是一种可以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独特性的哲学,其生命力恰恰在于,它不同于西方极端个人主义将个人与社群对立。作为非原子式的,且无法脱离社群而存在的个人,其能够且只能在社群生活中完善自我个性、天赋与才情。

##20220305

本期活动

你心目中的孔子是怎样一个人?你觉得大家对他存在哪里误读?欢迎在留言区聊一聊,小北将挑选2位幸运读者,送出本期主题图书《莫把<论语>作书读》。

孔子在国内外被“玩坏”!这是我认识的孔子?

点击图书封面,即可直接购书

-End-

编辑:孙嘉婧、黄泓

观点资料参考:《莫把<论语>作书读》,[美]罗思文著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

scb01@pup.cn

孔子在国内外被“玩坏”!这是我认识的孔子?

莫把《论语》作书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wxwx.cc/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392&id=134612

我的快乐小窝,知识百科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我的快乐小窝,知识百科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我的快乐小窝,知识百科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