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旧信息 >杨氏太极拳为什么要“实腿转体”?

杨氏太极拳为什么要“实腿转体”?

图文/积善成德

杨氏太极拳为什么要“实腿转体”?

太极拳的故乡在中国。太极拳历史悠久、门类众多、流传广泛,是传统武术体育项目之一。陈、杨、吴、武、孙等诸多流派,杨氏太极拳是其中的佼佼者。由于它的拳式舒展大方、柔和缓慢,所以深受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欢迎,参与者“无论老幼男女”,不胜枚举。

为了普及太极拳运动,国家体委从易学、易练、易教的角度出发,在全国推广了简化太极拳(如24式太极拳)、太极拳竞赛套路(40式、42式、48式、88式等)。这些普及式太极拳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虚腿转体”。在走太极步(弓步)的时候,前进转体时,身体先向后坐实(比如右腿),左腿撇脚成虚步,再落实后,转腰提腿上步,接着再如法炮制。比如在24式简化太极拳里,连续做三个“野马分鬃”,每当转体的时候,都需要后坐撇脚,这就是“虚腿转体”。

杨氏太极拳为什么要“实腿转体”?

杨澄甫宗师云:“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要义。”强调在习拳中,身体重量在脚下的承担、过渡和转换时,分清虚实。身体重量如果在右脚则右脚为实,左脚为虚;反过来也一样。比如弓步,“实腿送虚腿”,左脚向前迈步左脚根先落地,松腰落胯圆裆,全脚掌渐次落下,借地反弹,屈膝微后撑,右腿缓缓前蹬,前后互为其根,接地力由腿而腰、而肩背、而行于手指。切记,不是膝盖拉着身体向前,也不是胯带着身体重心前移,而是关节放松,劲起于两足,节节贯串,上下相随,虚实分明,平稳自然。

那么,定势动作之后,做下一个动作,过渡的时候,如何转体呢?

杨氏传统太极拳,只要有转体的地方,实脚(即实腿)重心就不能变(不许后坐撇脚变虚步)。要求十分考究:实脚(腿)内扣或外碾的时候,脚、踝、膝、胯的外侧,均在一个垂面上,一同转动,转体的过程中,保持肩平胯平,肩胯上下对齐,腰胯联动,一动无有不动;转体时,以脊柱为轴,保持尾闾中正,不歪歪扭扭;转体别忘了“虚领顶劲”、头正肩平。脚掌外碾时,胯根外旋里收;内扣时,胯根收住不外凸。膝盖放松,不超过脚尖(垂直对准拇趾根部)。太极名宿赵斌大师在讲杨氏传统85式太极拳第三式揽雀尾接第四式单鞭时强调:“由按式向左、向右往复运动时,切记右足重心不变”。这个典型的例子,从一个角度道出了传统太极拳“实腿转体”的特点。

杨氏太极拳为什么要“实腿转体”?

传统杨氏太极拳始终坚持“实脚碾转”(实腿转体)的特点,从而有别于简化太极拳和太极拳竞赛套路“虚腿转体”的特点。

为什么我们打传统杨氏太极拳的朋友要坚持“实腿转体”呢?主要原因如下:有利于发挥杨氏太极拳闪展腾挪、动作敏捷的技击、攻防特点;有利于下盘稳固,提高平衡能力,锻炼腿部肌肉群;拳势在转换过程中,有利于做到劲由脚生,自下而上,节节贯串,内气潜转平稳;不易漂浮、散乱:由于实腿转体,劲力传导的方向和路线因为裆、胯的控制而不容易走偏;有利于锻练筋骨:在骨关节放松的前提下,劲起于脚跟,练的是韧带掌控身体的能力,无形中强健了筋骨。

杨氏太极拳应该“虚腿转体”,还是“实腿转体”呢?我认为还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各取所需吧!当然,如果你练的是传统杨氏太极拳,那就必须“实腿转体”,否则,一会儿“虚腿转体”,一会儿“实腿转体”,不伦不类,就失去传统杨氏太极拳的“味道”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wxwx.cc/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392&id=240791

我的快乐小窝,知识百科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我的快乐小窝,知识百科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我的快乐小窝,知识百科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