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旧信息 >刘统勋跟李卫谁的官职高?

刘统勋跟李卫谁的官职高?

两个人都是清朝的重臣,深得清朝皇帝信任的肱股之臣,不过相比较而言,李卫的名字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一部《李卫当官》让李卫的名字真正家喻户晓了,至于刘统勋,可能很多人并不认识,其实也有一部影视剧讲述他的故事,那就是《天下粮仓》(暴露年龄了),当然提到他的儿子,也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个人就是刘墉,相信他的影视剧很多人都熟悉吧!

其实,刘统勋和李卫两个人有过同朝为官的经历,不过那个时候李卫是雍正麾下的重臣,可以说在雍正时期,李卫绝对是能够让刘统勋仰望的存在,而刘统勋真正进入仕途的高峰,是在乾隆年间,而那时李卫早已经去世十多年了,所以如果比较两个人同时期的官职大小,不用想也是李卫大了,不过这里应该说的是两个人官场生涯最高峰的较量,那么下面我们分别分析一下两个人生涯都担任什么品级的官职吧!

先来说说李卫,虽然影视剧中的李卫大家都非常熟悉,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小混混出身,当然这是影视剧的杜撰,真实历史上的李卫,也是出身官宦之家,不过李卫这个人从小应该是不爱读书,所以进入官场并不是想其他读书人那样通过科举进入官场,而是家中捐了一个员外郎的官职,这样在康熙五十六年的时候成为兵部员外郎,这个官职干了两年时间,就升任户部郎中,不过在康熙时期,李卫并没有能够获得太大的进步。

等待雍正皇帝继位后,原本平平无奇的李卫竟然得到了雍正帝的重用,可以说是火速飞升了,雍正继位后李卫直接被任命为直隶驿传道,可是还没有到任就被雍正调任云南盐驿道,这可是实权官职,在这个职位上李卫做的风生水起,仅仅一年多时间就升任了云南布政使,并且监管盐务,这个官职可以从二品,真正成为了封疆大吏了,又过了一年时间,再次被提拔成为浙江巡抚,雍正四年,仅仅担任一年的巡抚的李卫,再次兼任两浙盐政使,而雍正五年,直接成为浙江巡抚,已经做到了地方最高官员了,可以说这一段时间李卫是一年提升一级了,能够从从五品的员外郎,一个闲职官员,要不然也不会花钱就能当官了,不到十年时间,最终成为朝廷从一品官员,简直是做火箭一般了,可以说雍正就是李卫的伯乐了。

等到雍正七年的时候加封兵部尚书,因为母丧回乡守制,后面加封太子少傅,雍正十年的时候,成为刑部尚书,出任直隶总督,乾隆元年的时候,监管直隶总河,最终在乾隆三年病逝,可以说李卫一辈子担任的最高官职就是直隶总督加兵部尚书和刑部尚书了。

那么刘统勋呢?他是正儿八经通过科举进入的官场,在康熙五十六年李卫捐官进入官场的时候,刘统勋这一年恰好考取了举人,成为朝廷候补官员,真正进入官场是在雍正二年考取进士,担任了翰林院庶吉士,在雍正时期担任过南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和詹事的官职,而他真正获得重用是在乾隆时期,在乾隆刚继位后,刘统勋就被提拔为内阁学士,乾隆二年就升任刑部侍郎,后面因为母亲病逝回乡丁忧,再次回到朝廷是在乾隆六年,此时担任的官职是都察院左都御史,这是从一品的官职。乾隆十一年的时候出任漕运总督,乾隆十三年后刘统勋升任工部尚书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后又调任刑部尚书。根据《清史稿》记载:十一年,署漕运总督。还京。十三年,命同大学士高斌按山东赈务,并勘河道。迁工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改刑部尚书。

等到乾隆十七年的时候,刘统勋进入了清朝的核心权力机构,担任军机处行走,真正成为乾隆的重臣,乾隆十九年的时候有升任太子太傅兼陕甘总督,此后刘统勋多次被乾隆命令疏通运河,可以说治水有功深受乾隆赏识,最终在乾隆二十六年刘统勋出任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和兵部事务,乾隆二十九年升任翰林院掌院学士、上书房总师傅和殿试阅卷大臣,等到乾隆三十年出任国史馆总裁,乾隆三十八年更是出任《四库全书》总裁官。

综合两个人的官职,我们也就能够清晰的看出两人的官职大小,李卫最高担任直隶总督、兵部尚书和刑部尚书,直隶总督是正二品官员,加封兵部尚书就是从一品官职,而刑部尚书也是从一品官员,所以李卫就是从一品的朝廷高官;而刘统勋是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这是最重要的两大官职,虽然军机大臣没有品级,但是军机处才是朝廷的权力核心,至于东阁大学士是清朝的殿阁大学士,属于正一品的官职,清朝最高的官职,而且在清朝殿阁大学士就是百官之长,两大官职集于一身,就是清朝真正的“宰相”了。

可以说在清朝的时候,真正掌控朝政的官员都是军机大臣加上殿阁大学士,当然这里说的是雍正之后的官场,比如雍正最信任,也是辅政大臣张廷玉和鄂尔泰都是如此,后面傅恒、阿桂、福康安以及和珅都是如此,这样的人才是清朝站在权力最高峰的官员了,我们仅从官员品级上去看的话,刘统勋都是要比李卫更高,因为东阁大学士是正一品,而李卫的六部尚书只是从一品而已,不过李卫一辈子没有进入过军机处,也没有担任大学士,两个人的高低一目了然了。

而且刘统勋死后被赠谥号“文正”,这是清朝最高等级的谥号了,可见此人在乾隆心中的地位了,他的地位,就是他的儿子刘墉也没有达到,尽管刘墉在影视剧中成为和和珅斗法的存在,另外一个人就是纪晓岚,可是两个人与和珅的地位相差太大了,其实就是刘统勋也没有达到和珅的高度,更何况是刘墉和纪晓岚呢?刘墉一辈子最高也仅仅做到体仁阁大学士,但是进入军机处却一直没有实现,至于纪晓岚,最高仅仅做到吏部尚书和协办大学士,这是低于殿阁大学士一级的官职,在没有宰相的清朝,大学士的地位就相当于宰相,不过这里说的是进入军机处的殿阁大学士才是宰相,所以李卫没有达到这个高度,而刘统勋就是清朝名副其实的“宰相”了,所以两个人谁的官大,还用说吗?

这得看什么时期,在雍正时期李卫是雍正的心腹之一,李卫与田文镜并称为雍正的左膀右臂,是非常心腹的大臣之一,也是雍正继位的铁杆拥护者之一。

而刘统勋在雍正继位后才刚刚在官场起步,刘统勋在雍正二年才刚刚考中进士,而这时期李卫已经是雍正的心腹大臣之一,李卫在雍正二年已经出任云南布政使了,掌管一省财政税赋还兼管盐道,已经算是地方高官了。

到了雍正三年李卫已经成为了浙江巡抚,成为一省最高长官,而这时期刘统勋才刚刚在官场起步,出任了五品的詹事,终雍正一朝,刘统勋也不过是南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和庶吉士这类的文化官员,属于御用文人之一。而刘统勋真正官场崛起上位是在于乾隆一朝,刘统勋算是乾隆朝的心腹股肱之臣,而李卫是雍正朝的心腹股肱之臣。

以年纪来说李卫做刘统勋的父亲都有余,虽然他俩都算是同一时期官员,但是基本没有太多交集,因为刘统勋以年纪、官场资历来说都与李卫差太多了,毕竟还是差着时代,所以他俩要是同时期比较,那李卫的官职得比刘统勋高很多。

但是要说以他俩最终的官职来说,刘统勋最后的官职要比李卫大一点,虽然李卫最后也进入中央出任过兵部尚书和刑部尚书,是从一品官。

刘统勋虽然也出任过六部尚书之一的官职,但是刘统勋最后是入了内阁了,成为了内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这是正一品的官位,而且这个位置可是后来和珅坐到的位置,刘统勋的儿子历史上有名的刘墉刘罗锅最后都没有他爹刘统勋官位大,刘墉只是出任过大学士,没有兼任过军机大臣,在清朝只要大学士兼任军机大臣那基本就是皇帝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了,相当于国家总理级别的高官了。

这样一比较,刘统勋的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官职可就要比李卫最后直隶总督的官职大了一些。

李卫为官期间大多是出任封疆大吏,出任地方督抚时期比较多,他虽然是雍正帝心腹大臣,但是由于他文化水平较低,而且为人比较刚直,不会官场的圆滑之道,所以李卫始终没有进入过中央决策层。

雍正帝非常喜爱李卫的刚直,后期特意把李卫调进中央先后出任兵部尚书和刑部尚书。

结果李卫为人太过于刚直,尤其是在刑部和兵部这么重要的位置上,经常铁面无私的得罪了很多权贵高层,对同僚很是不讲情面,所以中央很多官员对李卫很是不满意,雍正帝为了回护李卫,为了避免李卫继续在中央继续得罪其他权贵高官,只得再次将他下派地方,出任直隶总督。

雍正去世以后,乾隆继位,很多雍正朝旧臣大多被乾隆削去权力,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时候乾隆就开始提拔了年轻有为年富力强的刘统勋上台,但是乾隆唯独对李卫也是青睐有加,李卫在直隶总督任上不仅没有被削权,反而还被乾隆委以兼管直隶河道重任,这充分说明了乾隆对李卫也是比较信任和喜爱。

乾隆三年李卫在直隶总督任上病逝,其时刘统勋已经进入内阁,出任了内阁学士一职,这也说明了刘统勋官场之路开始崛起,也就是说李卫去世时,刘统勋才正式在官场崛起。

刘统勋和李卫为官比较相似,都是非常正直清廉的官员,不同之处是,李卫出身地主阶级,家产非常丰厚,他没有必要做贪官,不做贪官他靠祖产也足以养活几代人。

而刘统勋出身虽然也是官宦家族,但是祖辈都是小官小吏,以家产富裕来说比李卫差远了,所以刘统勋为官正直清廉真的是生活过得比较贫寒,刘统勋去世时他已经是位极人臣,但是乾隆帝亲自去刘统勋家里吊唁是都被感动得痛哭流涕,因为刘统勋的房子太过于简朴破旧,以至于乾隆帝吊唁回来之后还悲痛不已,暗叹自己损失了一名股肱之臣清廉正直的得力助手。

所以说李卫和刘统勋相比较要看什么时期,如果只看最后巅峰时期官职,那么从名义上来说他俩都是一品官,但是从权力上来说,刘统勋要比李卫大很多,因为李卫最高官职不是过六部尚书之一和地方总督,而刘统勋则是内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这在没有宰相的清代来说,刘统勋的官职就相当于宰相了,所以宰相和总督谁更大呢?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刘统勋(1700~1773),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今山东高密)人。雍正、乾隆两朝重臣,乾隆亲信。

为官正直,刚正不阿。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首席军机大臣。在吏治、军事和治河道方面政绩突出。1773年,猝逝于上朝途中。乾隆痛叹: 失股肱之臣。追授太傅,赐谥号文正。

李卫(1688 ~1738),字又玠,号恰亭,江南铜山(今江苏丰县)人。捐官。任户部郎中、布政使、浙江总督、兵部尚书和直隶总督。

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体察民间疾苦,深受百姓拥戴。乾隆三年(1738)病逝。乾隆命按总督赐予祭葬,谥号敏达。

从职务上讲,刘与李不相上下。刘书香入士,皆正统资历,李捐款为官,糸民间豪达。刘图治理朝政,李为民生奔波。虽二人均糸两朝名臣,刘是政治,李为民生。从二人生后的待遇更可以看出,雍正宠于李卫,乾隆偏爱统劭。刘照章办差,李别出心裁。同朝为官,各有干秋。但李卫为民间呼唤,其名气远大于刘。

历来帝王之术,一个是宠,一个贬,恩威并用,臣子臣服矣。

刘统勋是东阁大学士,同时还担任过礼部,兵部尚书。

李卫最大的官是直隶总督,任过兵部,刑部尚书,是从一品官,

所以不管怎么比,刘统勋比李卫官职高。

必须是刘统勋呀!刘统勋无论是官场出身、生前职位还是死后哀荣,都全面超越李卫。说实在的,李卫在清王朝的官场上其实是相当“另类”的,他的发迹完全是因为清世宗雍正帝“特立独行”的用人风格。又或者说,雍正帝即位之后急需像李卫那样拉得下脸、不怕得罪人的角色来推行“雍正新政”、贯彻雍正帝的政治意图,这才成就了后来的李卫。而刘统勋的仕途,走的才是清王朝的“正道”。

▲李卫剧照

官场出身

清王朝最讲官场出身,如果不是进士出身,即便是位列中枢,也总像是“低人一等”,哪怕是举人出身也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晚清时期的左宗棠已经位极人臣了,却还向慈禧太后“打报告”——说自己要去参加会试、考进士的原因之一。最后搞得慈禧太后也非常无语,直接送了给他一个赐同进士出身。不仅如此,清王朝的大臣死后,如果不是进士出身,谥号中连“文”字都不能用!比如捐纳出身的李卫谥号是“敏达”,监生出身的田文镜谥号是“端肃”,里面都没有“文”字!而左宗棠谥号“文襄”中的“文”字,正是因为慈禧太后后来送他的那个赐同进士出身。

▲左宗棠画像

李卫是如何步入仕途的呢?并不像电视剧《雍正王朝》里说的那样,他根本不是雍正帝的“潜邸奴才”!一个根本不在旗的人,怎么会成为堂堂贝勒、雍亲王的“奴才”呢?李卫的官其实拿真金白银是买来的!为了弥补国库亏空,清王朝会定期或不定期拿出一些不重要的官职或虚衔来明码标价“出售”。当然,名义上不叫“卖”、叫“捐”,也叫做“捐纳”,大意就是:你给国家捐钱了,国家赏你一个官职或虚衔。但实质上这就是一笔买卖!李卫就是花钱买来了一个员外郎的虚衔,然后又通过一些特殊途径、放了兵部员外郎的实缺,从而正式步入了仕途。

▲李卫画像

刘统勋则完全不同,他是雍正二年殿试时雍正帝钦点的进士,后来被遴选为了庶吉士、进入翰林院镀金。在“培训”结束、考核合格之后,又“留馆”担任了翰林院编修。既是进士出身、又有翰林背景,可以这么说,刘统勋的仕途走的是清王朝最“正道”的途径!远不是李卫、田文镜之流可比的。

▲刘统勋画像

生前职位

李卫在踏入仕途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实并不那么得志。从从五品的兵部员外郎起步,直到康熙六十一年,他依然只是个正五品的户部郎中,品级总共只升了一级。从雍正元年开始,李卫彻底时来运转了!经过短暂的道员过渡,雍正二年李卫便被雍正帝正式任命为了从二品的云南布政使。在布政使任上仅仅一年,李卫又再度被擢升、出任浙江巡抚,成为了清王朝的封疆大吏!雍正五年,李卫出任浙江总督并兼浙江巡抚。从正五品的郎中到从一品的总督,李卫只用了短短五年时间!雍正七年,李卫被调任兵部尚书,但尚未履职就因为母丧、回家丁忧守制三年。三年之后,守制期满的李卫出任署理刑部尚书,不久又调任直隶总督,之后李卫就一直留在了直隶、再也没有挪过窝儿。乾隆三年,李卫病死在了直隶总督任上,年仅五十岁。

刘统勋走的是清王朝的科举正途,在翰林院镀金之后“留馆”担任翰林院编修。不过,在雍正年间,刘统勋基本上也就是在翰林圈子里熬资格,历任南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詹事等职,谈不上被重用。乾隆元年,熬了十年资格的刘统勋终于戴上了“红顶子”、成为了从二品的内阁学士。一年之后,刘统勋正式出任正二品的刑部侍郎。两年之后,因母丧回籍丁忧守制,守制期满后出任左都御史,正式晋升从一品。到这个时候,刘统勋已经“追平”李卫了。之后,刘统勋又相继出任过漕运总督、工部尚书、刑部尚书、陕甘总督等职。乾隆十七年,刘统勋进入军机处、正式步入了清王朝的权力中枢。而这,是李卫一辈子也没有达到的高度!九年之后,刘统勋晋级正一品、成为了清王朝的东阁大学士,彻底甩开了李卫“几条街”。清王朝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有兼任军机的大学士才能被算作是“宰辅”,而刘统勋正是这样一种存在!一个是“宰相”、一个只是总督,刘统勋和李卫谁的职位高、谁的职位低,不言而喻……

死后哀荣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帝驾崩之后,李卫也风光不再。清高宗乾隆帝虽然没有急于清洗李卫,但也没有再像雍正帝那样倚重他。李卫去世之后,乾隆帝“官样文章”地下旨,命以总督例葬祭,谥“敏达”,就算是给李卫盖棺定论了。

▲清世宗乾隆帝画像

刘统勋则不同,他是乾隆帝亲手培养和提拔起来的大臣。乾隆三十八年,上早朝途中的刘统勋死在了轿子里。乾隆帝闻讯后亲自前往刘府吊唁,而且还忍不住留下了眼泪,对群臣说自己失去了一位得力助手。不久之后,乾隆帝下旨追赠刘统勋为太傅,谥“文正”。次年,刘统勋归葬故里,其故里二十里以内文武官员全部被要求前往沿途吊唁,绝对可谓是哀荣已极!远不是李卫一个“总督例葬祭”可比的……更重要的是“文正”这个谥号,它可是清王朝文臣谥号中的最高等级!整个清王朝二百余年里,送出去的“文正”谥号总共只有八个,这其中就有刘统勋一个!就连晚清时期的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这些人都没能捞着这个“文正”,由此也可见刘统勋是怎样一个人物了。

刘统勋的官职要比李卫大,刘统勋任职过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虽然明朝就已经废除了宰相制度,但刘统勋的职务相当于宰相一职,乾隆皇帝将其列为五阁臣之一。李卫任职过直隶总督,刑部尚书等职务,是清朝的封疆大吏,不过官职比刘统勋要低一些。

刘统勋

李卫比刘统勋年长十岁,刘统勋在雍正二年中进士,步入仕途,这个时候的李卫已经是云南布政使,一年后李卫就被升任为浙江巡抚,而刘统勋得到重用则是到了乾隆一朝。

李卫按照今天的话说,他算得上是个富二代了,李卫是通过纳捐入仕的,李卫运气不错,遇到的是雍正皇帝,务实,不像乾隆皇帝那么看重出身,李卫如果在乾隆一朝,肯定混得不如雍正时期。

李卫纳捐得到的职务是员外郎,这就是个闲差,后来李卫先后在兵部,户部任职,雍正皇帝即位后,李卫被外派到云南任职盐驿道,在古代管理盐,茶的职务一直都是肥缺,而李卫为官清廉,业绩也很好,因此得到了雍正皇帝赏识,不久被提拔为布政使。

雍正三年,李卫被升任浙江巡抚,翌年兼两浙盐政使,雍正五年,李卫又被提拔为浙江总督,兼管巡抚职务,两浙一直是清朝的税赋重地,雍正皇帝能把这一区域交给李卫管,也可见他对李卫的信任。

李卫

雍正一朝晚期,李卫又担任了兵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务,任职直隶总督,乾隆皇帝登基后,李卫任职直隶总河,兼管五道,乾隆皇帝赏赐李卫四团龙补服,乾隆三年,李卫病逝,乾隆皇帝下令以总督规格祭葬李卫。

刘统勋虽然是在雍正二年就步入仕途了,但是他开始得到提拔任用则是到了乾隆一朝。乾隆元年,刘统勋被提拔为内阁学士,不久后升任刑部侍郎,外放浙江任职,乾隆六年,刘统勋被任命为左都御史,在任上怼了张廷玉和讷亲,刘统勋因此名声大噪。

刘统勋能得到乾隆皇帝重用,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治理水患很有一套,乾隆十一年,刘统勋出任漕运总督,在山东,江南,河南数省军参与过治理水患,赈济灾民,因为治水有功,多次得到乾隆皇帝提拔,乾隆十三年升工部尚书,乾隆十九年任川陕总督,授太子太傅。

刘统勋

刘统勋为官清廉,不畏权贵,备受乾隆皇帝信赖,乾隆十七年,刘统勋任军机处行走,进入了清朝的权力核心,乾隆二十年,刘统勋升任为东阁大学士,同时兼管礼部、兵部事务,不久后,刘统勋又被提拔为翰林院掌院学士,乾隆三十八年,在上朝途中,刘统勋因病去世,乾隆皇帝亲自前往吊唁,赐谥号“文正”,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也代表了乾隆皇帝对刘统勋的肯定。

李卫和刘统勋两个人,一个是雍正的宠臣,一个是乾隆的重臣。那么,他俩的官到底谁大呢?下面先说年长一点的李卫。

李卫

估计很多人知道李卫,可能还是看了徐峥演的《李卫当官》这部电视剧。真实历史上的李卫虽然不是小混混出身,但是确实是大字不识几个,因此他并不是通过正常途径(科举)进入官场的。
(李卫影视形象)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李卫出生于江苏丰县一个的富户家庭。到了李卫30岁的时候,干脆花钱捐了一个员外郎的闲官来当当。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李卫还真的在官场上干出了一番事业。

在李卫还是微末小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一种不畏权贵的刚直,他也因此得到了雍正的赏识。所以雍正即位后,李卫就开始坐上了火箭。雍正刚刚即位的时候,就任命李卫为直隶驿传道,结果还没有上任就又改为云南盐驿道。

雍正二年,李卫就因为在云南干的好就被升为了从二品的布政使,主管全省财政赋税,同时仍然兼管盐务。
(李卫画像)

雍正三年,李卫又被提拔为浙江巡抚,成为了封疆大吏。

雍正四年,李卫又兼任两浙盐政使。

雍正五年,李卫又升任浙江总督,管巡抚事。

如果从他入朝为官算起,李卫从一个从五品的闲官到官居一品总督,他仅花了10年时间。而做到这一点的这个人不仅不是科举出身,也没有什么深厚背景,甚至连大字都不识几个,这真的只能说是个奇迹!如果说从雍正即位开始算起,那么李卫仅仅只花了五年时间,这真的是火箭式的升迁速度!

(李卫、雍正影视形象)

雍正七年,李卫又被加封为兵部尚书,开始进入中央。但是因为他的母亲去世,李卫因此回任守制。

雍正十年,李卫又被任命署理刑部尚书,但是很快就被调离中央,出任直隶总督,命提督以下并受节制。

乾隆即位后,李卫又兼管直隶总河。

乾隆三年(1738年),李卫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一岁,谥敏达。

刘统勋

说到刘统勋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他是谁,但是要是说到他的儿子刘墉,也就是俗称的刘罗锅估计很多人就知道了。刘墉在现代这么有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电视剧,但是在真实历史上他老爸刘统勋才是真正的牛人。
(刘墉影视形象)

不同于李卫,刘统勋出生于书香门第(康熙三十八年),祖父刘必显和父亲刘棨都是进士出身,因此刘统勋自幼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很凑巧的是,李卫是康熙五十六年进入官场的,而刘统勋则是这一年考中的举人,也算是半只脚踏入了仕途。随后刘统勋于雍正二年中的进士。在雍正朝,李卫是平步青云,可是刘统勋却一直都在干着文书工作,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是也是做到了正三品的詹事。

乾隆登基后,立即就将刘统勋提拔为内阁学士,跟随大学生嵇曾筠到浙江学习海塘工程和治水之法,此后刘统勋的一生几乎就和水脱不开关系了!

(刘统勋影视形象)

乾隆二年,刘统勋就升为了刑部侍郎。但是乾隆四年,刘统勋的母亲病逝,刘统勋因此辞官回家守孝。

乾隆六年,守孝期满的刘统勋立即就被任命为了从一品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负责监察百官言行。不久后,刘统勋就上奏弹劾三朝重臣张廷玉,最终导致张廷玉被罢官免职,而刘统勋也因此闻名朝野。

乾隆十一年,刘统勋出任漕运总督,开启了自己督修河道、治理水患之路。

(刘统勋画像)

乾隆十三年,刘统勋升任工部尚书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后又调任刑部尚书。此后多年,刘统勋多次在外治理水患。

乾隆十七年,刘统勋担任军机处行走,正式进入大清帝国的核心权力机构,成为了乾隆的左膀右臂。

乾隆二十六年,刘统勋任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兵部事务。

乾隆二十九年,又任翰林院掌院学士、上书房总师傅、殿试阅卷大臣。

乾隆三十八年,刘统勋猝逝于上朝途中,享年七十四岁。乾隆闻讯后慨叹失去了一位股肱之臣,追授太傅,谥文正。

如果说他俩比升迁速度,李卫肯定是要胜刘统勋一筹。但是如果比谁最终官职更高,那肯定是出任过军机大臣的刘统勋更高了!然后两人还有一点挺有意思的,李卫是一辈子跟盐过不去,刘统勋则是跟水过不去。但是,他俩有一个最重要的共同点,那就是都是清正廉洁的好官!

李卫和刘统勋都是清朝非常有名的高官,他们两人都历经雍正、乾隆两朝,且最后都由乾隆厚葬。

李卫(1688年2月2日-1738年12月3日),江南铜山(今江苏徐州丰县大沙河镇李寨)人,清代名臣。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李卫捐资员外郎,随后入朝为官,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深受雍正皇帝赏识,历任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布政使、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不论所任何职,在位时能体察民间疾苦,深受百姓爱戴。乾隆三年(1738年)病逝,乾隆帝命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谥敏达。

刘统勋(1700年2月11日—1773年12月29日),青州府诸城县(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清朝大臣、政治家,宰相刘墉的父亲。 雍正二年(1724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历任南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和东宫詹事等。乾隆帝继位,历任刑部侍郎、左都御史、漕运总督、太子太傅兼陕甘总督、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国史馆总裁。为政四十余年,清廉正直,敢于直谏,在吏治、军事、治河、修史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去世,时年七十五,获赠太傅,谥号文正。

所以,要说以他俩最终的官职来说,刘统勋最后的官职要比李卫大一点,虽然李卫最后也进入中央出任过兵部尚书和刑部尚书,是从一品官。但是刘统勋最后是入了内阁了,成为了内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这是正一品的官位,而且这个位置可是后来和珅坐到的位置,在清朝只要大学士兼任军机大臣那基本就是皇帝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了,相当于国家总理级别的高官了。

刘是大学土首席军机大臣,清朝实际上的宰相,正一品,当然是刘大了。而李是兵部尚书,总督从一品。

李卫差太多,和珅可以和老刘比一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wxwx.cc/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392&id=265462

我的快乐小窝,知识百科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我的快乐小窝,知识百科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我的快乐小窝,知识百科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