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旧信息 >当心理咨询师是什么的一种感觉?

当心理咨询师是什么的一种感觉?

您好,谢谢您的邀请!

心理咨询师就是一种职业,这种职业与其他职业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不过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总会让人觉得神秘,这主要源于一种对心理咨询师的误解。就像我们误解殡葬职业或者华尔街操盘手一样,总觉得他们神秘。

首先,最主要的误解来自于对心理咨询师的不了解,总认为他们会他心通,能随时随地看透或看穿人内心的想法,感觉在心理咨询师面前就像是透明的,能控制甚至操控别人内心的想法。其实心理咨询师只不过是对人性的理解、对人性规律的把握多了些,能更好地共情他人而已。

其次,心理咨询师本身就是一种职业,这种职业也有其行业操守与规则。同样,也有很多禁忌与职业伦理。不是每个心理咨询师都是随时随地在运用自己的 心理咨询技能,也不是每个心理咨询师都随时随刻都心如止水,没有情绪。因为心理咨询师也是人,也有人常犯的错误,只不过心理咨询师能更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犯错误会有情绪而已。

第三,我也是心理咨询师,可我主要的工作或者说谋生的手段还是作为管理人员,心理咨询不过就是我的爱好与我喜欢做的事情而已。在于朋友和家人相处的过程中,他们也从没觉得我就是心理咨询师而另眼相看,和我没做心理咨询师之前基本没有差别,唯一的不同就是遇到烦恼会更多地和我倾诉,因为心理咨询师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聆听者。

当然,作为心理咨询师最大的感觉就是两点,一是更明白自己为什么而活着,对自己的情绪已经挫折的理解更透彻一些,从而也活得更加自如了。二是在经过心理咨询解决了来访者的心里困惑之后,看到来访者回复平静而又自如的生活,内心也觉得自豪,觉得在自己的陪伴别人下能给人温暖。仅此而已。

希望我的回答不会带给你失望,你认为呢?

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说说我的经历。其实我是一名在职老师,在学校专职带心理健康课已经十年了,职称是中学高级教师。

教心理健康课之前,我也是很优秀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从来没有想到我会有一天改变专业。记得有一次,校长给我打电话让我去她办公室,我去了她拿出一个红头文件,说上面要求每个学校必须上一节心理健康课,同时配备一名心理健康老师,她觉得我性格不错,很适合带这门课,问我愿意不,如果愿意就把手头的工作交接一下,一年之内尽快把证拿下来。当时我也不清楚这是一门什么课,只是觉得它是副课,不让我教主课卸下班主任那是照顾我了,早就不想当这个班主任了,于是我心存感激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回到家里和老公说了,老公很同意,毕竟比当班主任轻松多了,但是他说心理老师可能有点神经病。

接手心理老师以后,我边学习教学实践边学习考试内容,同时参加市里各种心理健康培训,在我的积极努力下,年底我就拿下了资格证,成为了一名专职心理健康老师,从此走路也挺直了腰板,于是,网上开了诊所,定期给老师家长做讲座,接待学生免费心理辅导,后续校外经常出去讲课,我成为了一个人们都很羡慕的心理老师。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常常感到很骄傲,经常有同事解不开的心事就说去找张老师!好像张老师成了万能,这样让我更加感到自己非常有价值!

走过一段路,经历一些事,才会沉淀真挚的,会历练珍惜的,学习让自己的头脑不断强大起来,我帮助了别人,同时也帮助了自己,到现在我也没有像老公说的那样成为神经病。哈哈?!生活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人生之路的权利,开心也罢,悲伤也罢,都要带着认真对待人生的态度上路,这样才能慢慢开拓出自己的一片绿地!

当心理咨询师的有一种“助人自助”的感觉,是一种与固执的患者斗智斗勇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素质的过程。一方面可以帮助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提高“自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时刻让我自己不断反思,不能陷入各种不良情绪中,从而提高抵御外界对我的干扰的能力。

我接触过的有心理疾病和心理阴影的患者不下百人了,各种不同症状的人我都遇到过。他们的性别有男有女,病情有轻有重,年龄有老有少。无论是怎样的患者,我首先对他们报以善意的微笑,让他们轻松地和我交流。在咨询过程中,我始终能做好一位忠实的听众,让他们尽情地倾诉(宣泄)。有时候也会对他们的观点予以赞同和肯定(共情),让他们觉得我和他是一路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会向我吐露自己的内心的苦楚,这是心理咨询中非常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有人说心理咨询师就是一个“垃圾桶”,患者的所有不良情绪都往这里宣泄。久而久之,心理咨询师也会被不良情绪所感染,甚至会产生更严重的心理疾病。我却不这样认为。

比如有一位年轻的大学生被父亲领到我这里的时候,半个小时没有说三句话。但是,我和单独交谈的时候,他却滔滔不绝地一口气说了半个多小时。先是诉说了学校对他的不公正对待,又说了同学们对他的不理解,还说了父亲对学校的意见的偏听偏信。总之,他受到了很多的委屈,没有人关心,没有人支持和鼓励,让他感觉到世态的冷漠,所以他想离开这个没有温暖的世界。

看着他没有光泽的眼睛,我轻轻地说了一句:你失恋了。

他猛地一惊,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说:你的眼睛告诉我。

他点点头,用两只手捂住了脸。

我又说:你没有走出那一步,是因为你心里有一个难舍的牵挂。

他突然哭出了声:是的,我特别心疼我的妈妈,我妈妈是个身体不健康但很善良的人。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里,我帮他分析了他的遭遇,也指出了他自身存在的问题,还帮他寻找了各种新的选项,以及他的优势和劣势。最后,他也承认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也表示要好好活下去,不再做让父母担心的傻事了。

一个星期后,他又来找我聊天(第二次心理咨询),这次交流中,他谈了自己的很多设想,让我帮他出出主意,看看最适合他发展的是哪个方向?在这一个小时里,有一多半时间是他在做自我剖析,这让我非常高兴,我觉得自己也有了成就感。

一周后,他的父亲来感谢我,在大街上对我单腿下跪,双手抱拳,泪流满面地对我说:谢谢您,您救了我的孩子就是救了我们一家。

我赶紧上前扶起他,让他不必这样客气。

通过这个事件,我越发热爱我的职业了。别的我就不说了吧。

坦率地说,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已经开始萎缩了。尤其是欧美更为明显。原因也是很简单,解决不了问题!欧美国家用精神药物替代。国内基本上就是讲道理,所以认知疗法盛行。

国内心理咨询师最糟糕的一点是完全照搬美国针对盎格鲁撒克逊中产阶级的心理咨询理念和模式,完全不适合中国文化。实际上大部分心理咨询师不被社会理解和接受,政府甚至取消了心理咨询师的认证,

中国最大的需求群体是中小学生。他们需要的是重建亲子信任和亲密关系。但是西方心理咨询的理念和模式往往会挑拨离间,让孩子更恨父母。最终让孩子吃药。

未来无论中国还是世界需要的是心身健康咨询,而非抽象的心理咨询。

谢谢头条号的邀请。好久没去回答问题了,这个题目我很乐意说说自己的感受。

我在头条号通过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认证,其实我是个热爱旅游、摄影和运动的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和催眠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一直在旅游领域发表作品。

在国外早已经被普遍接受,有心理问题直接咨询心理咨询师。我个人认为心理咨询和治疗这个行业在国内还是不如国外那么被普遍接受。其实,每个人在不同时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心理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轻微的自行调整恢复,中等的需要家人朋友帮助,重者就需要靠专业心理咨询师解决了。当然并不是说要发展到严重时才想起寻求专业咨询。

在国内,许多人总是戴着一副有色眼镜,对心理咨询有所偏见,认为是窥探他人隐私,去看心理医生的都是神经病,哪怕再严重也不敢迈入咨询机构。最可怕倒不是精神病患者,因为大家对他们已有戒备,可怕的是表面正常,不知道啥时候发作的人。

所以在这样大环境,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是什么感觉呢?如果你想让大众接纳,普及知识,那会是很辛苦,很心累的感觉。互相信任是开始咨询的基础条件。心理咨询师本着职业操守,保持中立,尊重来访者,倾听并接纳他们的诉求,陪伴他们度过迷茫期,顺利走出心理困境。这些需要在双方的默契配合中进行。如果来访者不是自愿,且带有抵触情绪,就没有开始的必要。

因为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简言之,我认为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不是时髦耍酷的感觉,需要一双严谨洞察的眼睛,有一颗博大的爱心,持久的耐心和不怕挫败的恒心。最重要的是必须有自我修复充电的本领,永远充满朝气,活力无限,才能象太阳一样不但自己能发光,走哪照亮哪。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我在头条是心理领域创作者,承蒙头条厚爱,给了我一个在自媒体做线上咨询师的机会,那我就谈谈我什么感觉。

第一、我感觉亚历山大。因为头条上很多网友和线下来访者一样,把咨询师定义成了睿智的心灵导师,洞察人心的疗愈师,能量不穷无所不能的大太阳,以及道德楷模、正人君子。这是没错的。咨询师三观正确,人品端正是从业道德的基础要求,但是把咨询师当做孔夫子一样的圣人,那真的有种被绑架成佛的感觉。

我写过一篇文章,是关于一个父亲因为儿子经常去肯德基、星巴克和同学交往,所以父亲说他是少爷作风,奢侈普涨、不务正业,痛斥之下无可奈何。

我作为咨询师发现问题并不在孩子,因为我看到了一个青春期少年的正常需求,也看到了父母没有做好表率,无法做好引导的责任推到孩子头上——这样做会引发孩子长大后社交功能发育不良,进而人格发展压抑,因此我用了比较重的措辞让父亲反思自己的问题。这篇文章大约有百万多点击率,愤怒的读者带着各种各样的情绪来声讨我,说我的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是“买来的”,说就我这水平哪里配做咨询师?说我自己就是精神病人,需要接受电击治疗...有一个女的,发私信勒令我删稿,否则‘这件事没完;有人把我的帖子截图到某乎平台,寻求高等级的大佬联合批判我(结果被拒绝)。

我的回答得到了提问父亲的高度认可和感谢,但是没有满足读者的阅读要求,更让他们们感到了难堪(作为“无能”父母的自责自卑),因此他们对我批评。虽然我能够理解他们的行为,但是我还是感到压力很大。

我只是学了心理学专业,但是我有我自己的判断,我不可能在生活中时时刻刻保持咨询状态(实际上我们也并没有建立服务关系),对我如此高标准、严要求,我恕难从命。

第二、感到无可奈何。这种无可奈何来自于对这个职业价值认可度太低。心理学在整个学科分类的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一级学科,研究人的意识和行为方式,它既是独立学科,也是众多前沿科学的交叉领域,比如精神分析不仅是一种咨询治疗技术,也是一种非常有影响力的社会思潮,存在主业-人本主义,也可用来做心理治疗,但是它是二十世纪以来的重要哲学思想。心理学和医学、生物、神经科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文化等等高度关联。

可是在头条,心理学却并没有作为一个单独体系,而是归类于情感。网上搞各种活动,财经、历史、国际关系、体育、娱乐、三农、搞笑、科普等等热热闹闹,但是心理学却连标签都找不到。这也是代表了大部分人对心理学的看法,他们认为心理咨询师就代表心理学工作,他们就是居委会大妈,整天婆婆妈妈处理婆媳关系、调解亲子矛盾,或者像神婆一样的揣测人心。

作为一个心理学相关人员,我经常被人误会和轻视。比如前几天我在讨论消费心理学,有个重磅的财经创作者嘲讽:一个搞心理咨询的居然脸皮厚道敢开口和财经博主讨论消费——他大概没有意识到,消费心理学也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在财经领域看来,咨询师大概就是妇联或者街道办的吧。

另一个误解就是,你们是研究人心的,会把人看的太透彻,他们无意中会感到孤寂,毕竟标签和刻板印象已经建立,心理咨询师在中国人的眼里更像是窥秘者,而不是服务者,这种误解令人感到有点沮丧。

第三,是感到身心疲倦。咨询师当然会感到累,不累那才是精神异常。为什么累?因为每天要接受很多负面的信息,如果不共情,那么就无法理解对方的心思,如果共情了,难免耗费心神。我经常在深夜在头条私信里受到一些绝望又悲伤的信件,他们有的是家庭不幸,有的是从小性格内向,有的是失去亲人,还有很多罹患各种精神障碍,他们承担着人间的痛苦,而咨询师就是这个痛苦的承接者和消化器。

必须耐心的陪伴,并且给予安慰,这种交流是持续而漫长的,我收到的信件大多数都洋洋洒洒,一口气就发来上百条,他们亟需宣泄,而你无法拒绝。

咨询师的收入并不多,能够稳定做到时薪600的,付出的努力和投入远远不止这个数字。要不断的学习新技能,一个课程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十几万,还要投入时间。从业多年才会积累经验,此外不仅仅是要做咨询,还要接触培训行业,这样才能养活自己,付出的工作量和精神压力不小。

这就是我的感受,汇报结束。

是心理咨询师,也是普通人。

见芸芸众生,听诸多心声,知人间起落,明意识深层。

时而无奈,时而悲悯,时而无力,时而欣喜。

就像是经历着一段又一段的他人的人生经历一般,春风秋月,繁华或是贫苦。

尽自己所能为的,助人自助。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常常和人心中最黑暗之处打交道,却手持一盏照世明灯。此光微弱如萤火,却能驱逐掉浓厚迷雾。

既没有传闻中一眼看穿真相与谎言的特异功能,也不像是营销号鼓吹的那般可以轻易化解掉抑郁症和焦虑症,当然,也不会像是普罗大众刻板印象那般,“心理医生都有心理疾病”。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并不是说看了几卷心理学的书,又或者说参加了一些心理咨询的工作坊,就能够胜任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与其说是一种职业。倒不如称之为某种信仰,即对人的力量的信仰,对人的希望的信仰。

罗杰斯所创立的“人本主义”,强调了人的潜能和重视人本身的价值。而这也使得心理咨询师与心理医生区别开来。

一双眼睛,明晰过去,现在,未来,读数载光阴。

一双耳朵,倾听善恶,喜怒,愤悔,阅尘世无常。

心理很痛的感觉,要求自己悦纳人间百态,慈悲众生,努力提升自己,陪伴来访者走出生活的泥沼。

有人问我:当心理咨询师感觉和之前有什么不同?我的答案是:看得惯所有人,想得通所有事!!

我理解的心理咨询师是一个与"人心"打交道的特殊职业;

是一个告诉人们"换个角度天地宽"的全新职业;

是一个建议人们"你的心对了世界就对了"的朝阳职业;

是一个致力于助人自助,可以终生从事,而且"越老越值钱"的恒久职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wxwx.cc/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392&id=270511

我的快乐小窝,知识百科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我的快乐小窝,知识百科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我的快乐小窝,知识百科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