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旧信息 >大黄中药的作用与功效

大黄中药的作用与功效

在药材市场中,有许多中药脍炙人口。人参、枸杞、菊花、陈皮、玫瑰花,这些药材已进入千家万户,成为许多精英人士保温杯里的常客。我们今天要说的中药,同样人尽皆知,但很多人却望而却步,因为这味药材会引起腹泻,这味药就是大黄。

大黄不仅仅能通便?作为中药的大黄还有这么多被忽略的功效

大黄是一味重要的药材,以四川产者为上品,故又称之为川大黄。大黄力道猛烈,如同一位常年行军带兵的将军,因此被众多医家称为将军,因为产地的原因又有川将军、川军的称谓。服用大黄会导致腹泻,正因如此大黄常常被用来治疗便秘,这一功效正是大黄被熟知的原因。

如果仅把大黄作为一个通便的药物使用,是在小看了这位将军。将军是能够统领一军,战则攻城略地,和则保疆卫国,掌握国家军事要务,职责何其重大。大黄能有如此称号,实至名归,用好能救人于危急存亡之际。

明代有个医家叫张景岳,他认为中药之中有四味功效卓著,可以堪当大任,就像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这四味药分别是附子、人参、大黄、熟地黄,张景岳称之为“药之四维”。大黄与回阳救逆的附子、挽救将散元气的人参同列,可见对大黄的倚重。无疑张景岳先生对大黄的评价是十分中肯的。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最早的本草学专著,在《神农本草经》中对大黄有过一段十分精彩的描述,基本概括了大黄的功效,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大黄)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其中“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就是我们熟知的通便,将肠胃中的积滞排出体外,这也是大黄最重要的功效,可以说其他功效的实现基本都是通过这个功效实现的。

人体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做新陈代谢,在人体功能正常时这些代谢废物会顺利排出体外,但人体功能下降时,这些浊毒就会在人体内积累。中医常用驱邪的方式有四种,分别是发汗、催吐、利尿、通便,催吐的方式现在临床应用不多,但催吐所治疾病亦十分广泛。通便中医称之为下法,而下法最常用的药物就是大黄。

如果说哪本书将大黄用的出神入化,我想除了《伤寒杂病论》,没有任何一本书可以与之媲美。《伤寒论》中论述下法便有许多种,急下存阴的大承气汤,较大承气汤力量稍缓的有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润下通便的麻子仁丸,都用了大黄这位将军,根据配合药物及剂量的不同,所产生的泻下作用亦有所差异。

除了治疗热邪导致的便秘,同样针对寒邪导致的便秘,大黄配合附子、细辛组成了温下的基本组方——大黄附子汤。在《千金方》中有温脾汤一方,同样是散寒通便的代表方。

通便不仅可以将胃肠停留的燥结排出,同时可以将人体内的水湿邪气排出,也正是《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留饮”。《伤寒论》中治疗水饮停留在胸中形成的“结胸”,有大陷胸汤、大陷胸丸,都是以大黄配合芒硝、甘遂等药物将蓄积于胸中、腹中的水,排出体外。《金匮要略》中有己椒苈黄丸,治疗水饮在肠道之中,亦是通过大黄将水泄排出体外。

水饮与湿浊虽然表现不一,但是其源头则相同。同样湿气亦可以通过大黄排出体外,《伤寒论》中有茵陈蒿汤一方,虽名为治疗黄疸,但本质却是脾胃湿热蕴积,湿气归脾脏运化,与脾为一类,五行属土,颜色为黄。后世认为大黄有利湿退黄之功,其实就是将湿气通过泻下的方式排出。后世有八正散一方,同样是以大黄泻体内湿浊,治疗湿气蓄积于体内,形成淋证(小便淋漓涩痛,尿频、尿急)。当然湿热还可以形成痢疾,后世有芍药汤一方,亦是将湿浊之气排出体外,用通便的方式治疗腹泻,这也是中医独到的一种治疗方式。

说起活血化瘀,我们经常会用到川芎、三七、乳香、没药等,大黄同样是一味活血化瘀的良药。而大黄活血化瘀亦是通过泻下实现的,《伤寒论》中有桃核承气汤、抵挡汤等方剂,将大黄排出体外。在《金匮要略》中有下瘀血汤一方,治疗“干血着脐下”,大黄䗪虫丸治疗“内有干血”,“干血”就是瘀血严重者,均以大黄活血化瘀。

大黄同样可以治疗多种出血证,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设有泻心汤一方,治疗“心气不足,吐血、衄血”,大黄清热泻火,同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标本兼治。唐容川更是将本方列为治疗出血的第一方,可见泻心汤治疗出血的功效之强。

当然大黄的功效远远不止于此,大黄广泛用于消化道疾病,妇科疾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等疾病。作为一位能力超群的将军,大黄当之无愧,是一味完全靠自身实力的药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wxwx.cc/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392&id=7224

我的快乐小窝,知识百科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我的快乐小窝,知识百科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我的快乐小窝,知识百科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