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留下了“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的遗命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留下了“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的遗命

公元234年,诸葛亮再次率蜀军北伐曹魏,并在魏国境内的五丈原安营扎寨,诸葛亮数次向司马懿挑战,司马懿皆避而不战。

诸葛亮给司马懿送来了女人的衣服,嘲讽他为人毫无男子气概,犹如女子一般,意图激怒司马懿率军与他决战,但司马懿不为所动,假装动怒后向魏明帝请战。魏明帝自然不许司马懿出战,还派了监军前来监督司马懿,借此堵住悠悠众口。

眼看司马懿毫无出战的意思,诸葛亮索性就在五丈原屯田生产粮食,与当地老百姓一起耕作,双方竟然相安无事,可见诸葛亮的治军严明。

可惜天不遂人愿,大业未成的诸葛亮三个月后在五丈原病逝,临死前为了保全诸将能够安全撤回蜀地,诸葛亮曾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人商议后事。在安排好撤退的路线之后,诸葛亮还特别提到了一个人,那就是魏延。

他说:“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就是说他死后大军由魏延负责断后,姜维作为第二人,如果魏延不肯听从军令,大军可自行撤退,不必理会魏延。

诸葛亮在临死前为何要留下这样的一句遗言呢?

因为诸葛亮知道魏延此人性格骄傲,与蜀国其他大臣向来不和,尤其是长史杨仪,两人更是势成水火,诸葛亮如果在世,尚可以压制两人和睦相处,可他死后此二人必定爆发矛盾。

就连远在东吴的孙权都知道魏延与杨仪两人不和,他曾对蜀国的使者说道魏延及杨仪两人在丞相死后,必定会产生祸根,劝说诸葛亮杀掉此二人。

但诸葛亮出于惜才的目的,始终不愿意对魏延和杨仪中的任何一个人动手,他把这两人都带在身边,就是为了避免他们之间产生冲突。甚至于在诸葛亮死后,他还想着为魏延留一条后路,很多人说魏延得不到诸葛亮的重用,其实恰好相反。

魏延在刘备死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作为前锋将军,被封为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可谓是显赫一时。只是魏延与诸葛亮对于北伐的方针不同,魏延数次请战率一万人马,效仿韩信袭取关中,诸葛亮认为过于冒险,皆不许。

可即使是这样,诸葛亮对待魏延的态度也是一如往常的,虽然魏延经常叹息自己才能得不到重用,但平心而论,诸葛亮待他不薄。死前还为了魏延留下“军使自发”的遗言,就是因为他知道魏延心高气傲,要他服从杨仪的命令撤退,魏延肯定不答应。

但现在诸葛亮病亡,军心大乱,司马懿一定会借机进攻蜀军,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大军安全回到汉中,轮不到魏延耍性子。诸葛亮大可以在死前解除魏延的兵权,或者是把他软禁送回成都,以免到时出了岔子,可诸葛亮没有这么做。

他珍惜魏延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将才,希望能够保护他,因此才说要是魏延不肯听从军令,就随他去吧,不必管他。这从法理上来说,宽恕了魏延不听军令的后果,即使魏延在诸葛亮死后违反军令,不愿断后也是无罪的。

本意是为了让魏延知难而退,单独进攻司马懿无异于自寻死路,投降魏国又不符合魏延的为人,所以魏延只剩下了一条道路,那就是自己乖乖回到成都。

可诸葛亮没想到的是,魏延竟然选择了最愚蠢的一条路,那就是抢在了大军出发前面,烧毁栈道迫使大军停下,此举无异是置北伐大军于死地,这是实实在在的谋反大罪。

结果魏延也成为了蜀国第一个被夷三族的人,可惜了一代名将魏延就此身首异处,但魏延是死于自己的愚蠢,怪不得别人。

参考资料:《三国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10124.html

军令,北伐,姜维,魏延,司马懿,诸葛亮,五丈原,蜀国,杨仪,大军,故事传记,魏延,司马懿,诸葛亮,魏明帝,杨仪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军令,北伐,姜维,魏延,司马懿,诸葛亮,五丈原,蜀国,杨仪,大军,故事传记,魏延,司马懿,诸葛亮,魏明帝,杨仪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军令,北伐,姜维,魏延,司马懿,诸葛亮,五丈原,蜀国,杨仪,大军,故事传记,魏延,司马懿,诸葛亮,魏明帝,杨仪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