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历史的隐秘:秦灭六国之后,原六国的国君的下场到底有多惨?

历史的隐秘:秦灭六国之后,原六国的国君的下场到底有多惨?

历史的隐秘:秦灭六国之后,原六国的国君的下场到底有多惨?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一扫六合,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的伟大事业,让统一的“秦王朝”出现在了普罗大众的视野。

秦灭六国之后,原先的六国国王失去了宗教社稷,沦为了普通人。

之前高高在上的时候,他们的衣食住用行自然都有专人负责,现在他们沦为普通人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原国王”们,下场通常不怎么样。

PS:虽然这六个国王的结局都不尽相同,但他们有一个惊人的共性——都比较惨。

有两个国王因为某些原因,最终只能活活饿死。

作为嬴政一扫六合的第一站,韩国国王也是最早“去世”的“国王”。

面对秦国的屡次警告,韩王安不以为意,一心以为只要有强大的赵国帮自己抵抗秦国,自己就可以在“大树底下好乘凉”,安心生活了。

公元230年,秦始皇命大将内腾率军一举灭亡了韩国,俘虏了韩王安,并把他软禁在了陈县。

公元前226年,或许是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韩王安在旧贵族势力的支持下发动了“起义”。

秦国以雷霆之势镇压,并将连同韩王安在内的三百多名韩国旧贵族全部处死。

总结:自身强大才是真的强大,借助外物的力量,总归是有风险的。

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的赵国本来是除了秦国之外,军队战斗力最强的国家,但是由于三代赵王的“神操作”,赵国最终一蹶不振。

公元前260年,本来被魏国进献给秦国的上党地区,在一顿神操作之下成了赵国的地盘。

秦国对此自然不能善罢甘休,历时五个月的长平之战最终爆发了。

长平之战,赵括纸上谈兵,让四十五万赵国精锐从此成了“冤魂”,赵国从此实力大降。

但作为六国之中最强的存在,赵国的底子还是有的,因此灭亡韩国之后,秦国最该征伐的国家是魏国。

特别是魏国还扼守了秦国东征的战略要地——函谷关。

但由于嬴政小的时候和父亲嬴异人在赵国做质子的时候,受尽了折磨,因此他恨透了这个国家,并一心想要灭亡赵国。

公元前229年,面对来势汹汹的秦军,名将李牧充分发挥了他天才般得军事才干,楞是没让秦国占便宜。

看到李牧的“骨头”太硬,秦国只好使用了“反间计”,成功让李牧和赵王迁君臣分离.

最终,赵国宗室赵葱接替了李牧成为了新一代总帅,李牧被迫自杀。

李牧一死,赵国也就没什么希望了。

仅仅三个月时候,秦将王翦就攻破了赵国都城邯郸,活捉了赵王迁。

赵王迁被俘虏后,他的儿子公子嘉趁乱跑到了代地(今河北威县),并自立为王。

可这个“伪政权”也没坚持多久,公元前222年,秦军势如破竹,彻底灭亡了赵国。

这个自毁长城杀掉李牧的赵王迁最终自食恶果。

他被秦始皇流放到了深山老林里,最终无奈饿死了。

总结:本来作为战国后期军事力量最强的国家之一,赵国完全有能力和秦国打一场。

但赵王迁自掘坟墓,杀死自己最大的倚仗李牧,把大好的江山拱手让人,也让自己落得个“饿死”的下场。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魏国早就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连国土也只剩下国都大梁城还在苦苦支撑了。

虽然交战初期,城墙高大坚固、水防便利的大梁城给王贲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但王贲也不是吃素的,面对久攻不下的大梁城,王贲敏锐地意识到“水淹七军”的可能性。

公元前225年,王贲挖开黄河,“水漫金山”,最后魏王假无奈之下只好划着小船出城向秦军投降。

关于魏王假的结局,《史记》上只有“被俘”的记载,但《战国策》中却有“王贲愤而杀之”的记载。

PS:王贲围困大梁城那么久,有点小情绪也很正常,而且魏王假作为一个“孤家寡人”,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其他更好的结局。

秦国灭楚,是秦灭六国过程中最难打的一场战斗。

公元前226年,由于王翦坚持认为要花费大军才能伐楚成功,所以秦始皇因此认为王翦“年老色衰”,而启用年轻将领李信。

李信率领二十万秦军攻打楚国,结果被楚国名将项燕打了个铩羽而归。

无奈之下,秦始皇只好重新启用王翦,并让他率领着秦国几乎所有的军队讨伐楚国。

公元前224年,王翦率领60万秦国军士浩浩荡荡地进军楚国。

作为一代名将,王翦心里很清楚,楚国不是可以凭借蛮力征服的国家。

因此,王翦并不着急,他采取了“坚守阵地、伺机出动”的方法。

就算楚军多次挑衅,但王翦就是拒不出战,让楚军非常无奈。

多次挑衅无果的项燕无奈之下面对粮草不足的情况下,只好决定东撤。

王翦就是找准了这一时机,趁其不备,发起了突袭,大败楚军,并杀了楚军将领项燕。

第二年,休整过后的王翦继续进攻,兵临楚国国都寿春(今安徽寿春县)城下。

楚王熊负刍只好打开城门,向王翦投降,成为了一个俘虏。

之后秦始皇也没有厚待他,把楚王熊负刍贬为了平民。

楚国灭亡之后,末代楚王熊负刍的弟弟昌平君熊启希望能够依靠长江天险,坐拥吴越之地来抵抗秦军。

一个半月之后,王翦让他明白了什么叫“以卵击石”,兵败之后的熊启最终被王翦杀死。

笔记:王翦在此战之中运用了典型的“以逸待劳”战略,伺机行动,“打蛇打七寸”,一举让楚国失去了作文战能力。

在秦燕战争中,最耀眼的不是燕王喜,也不是嬴政,而是燕太子丹殿下。

在燕太子丹的筹划下,荆轲刺秦成为了秦始皇生前与死神最近的一次“擦肩而过”。

暴怒的秦始皇于公元前226年命大将王翦和辛胜讨伐燕国。

易水之战,凭借超强优势的秦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把燕国打的溃不成军。

燕王喜和太子丹只能仓皇出逃,而嬴政却根本就没有想过给他们喘息之机,秦军大将李信紧追不舍,将燕太子丹的军队一网打尽。

燕王喜被吓破了胆,只能杀掉太子丹,希望秦军退兵。

但秦本来就是要灭亡燕国的,所以燕王喜的“美梦”只能成为了泡影。

最终,燕王喜被俘虏后,被迫自杀。

PS:燕王喜继位初期还做过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情。

之前赵国强大的时候,燕王喜想要和他们一起抱团取暖,共同对抗秦国。

长平之战之后,赵国一蹶不振,燕王喜又想要“趁他病,要他命”,“御驾亲征”,攻打赵国。

可赵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轻轻松松就把燕国军队收拾了一顿。

之后,在燕王喜的苦苦哀求下,赵国才同意了退兵。

齐国之所以灭亡,也完全是因为君主的不作为。

之前的齐王目光很长远,深明“唇亡齿寒”的道理,因此一直都在帮助赵国对抗秦国。

但到了齐王建这一代就不一样了,“长平之战”时期,任凭赵国的使臣磨破了嘴皮子,齐王建就是拒绝发兵救援。

坐视其他诸侯国被秦国灭亡,是齐国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

在其他诸侯国与秦国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位于最东边的齐国因为远离战场,竟然还是一片“岁月静好”。

虽然齐国境内能人异士看到了危险,甚至早在长平之战时期,名士周子就已经把“唇亡齿寒”的道理向齐王建说明了。

但在秦国的“糖衣炮弹”——远交近攻策略之下,齐王建还是选择了和秦国结盟。

不仅如此,齐国丞相后胜也被秦国的“甜言蜜语”骗了个“五迷三道”,竟然“事奏秦”——每有什么国家大事,都要寻求秦始皇的意见。

公元前221年,嬴政以“齐国拒绝秦国使臣访问”的借口,让王贲率军攻齐。

面对来势汹汹的秦国大军,过惯了“安乐生活”的齐国军队显然不是他们的对手。

最后时刻,丞相后胜又开始了“拖后腿”,他不仅不积极抵抗,反而力劝齐王建投降。

PS:齐王建投降前,嬴政欺骗他说:会让他做一个万户侯。

但当齐王建投降后,他不仅没有成为万户侯,反而被送到了极其偏远的地区。

最终,没有什么一技之长的齐王建也只能选择了“饿死”的结局。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21417.html

国君,李牧,王翦,下场,秦国,赵国,赵武灵王,六国,隐秘,公元前,观点评论,李牧,王翦,秦国,赵国,燕王喜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国君,李牧,王翦,下场,秦国,赵国,赵武灵王,六国,隐秘,公元前,观点评论,李牧,王翦,秦国,赵国,燕王喜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国君,李牧,王翦,下场,秦国,赵国,赵武灵王,六国,隐秘,公元前,观点评论,李牧,王翦,秦国,赵国,燕王喜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