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吴起替士兵吸吮脓疮,士兵的母亲看到后,悲叹:我儿命不久矣

吴起替士兵吸吮脓疮,士兵的母亲看到后,悲叹:我儿命不久矣

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史记·七十列传·孙子吴起列传》

这是《史记》中对吴起的评价。

吴起

在战国初期,魏武卒是当时最精锐的部队,吴起就是这支部队的创建者。吴起,他建立了魏武卒,领导了楚国变法,先后让两个国家走向了强大。吴起无疑是伟大的军事家,改革家,同样也是兵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而为何在战场屡立奇功的吴起?却赢不得君主和底层百姓的信任呢?在一次,吴起帮助士兵吸吮脓疮,士兵母亲看到这一幕后,非但没有感动,而是向天悲叹:“我儿命不久矣”,这个母亲为何有如此反应呢?

先介绍一下吴起这个人的生平,吴起本是卫国人,后来逃往了鲁国。在鲁国境内,吴起开始展露了自己的军事才华。当时齐国大军压境,鲁国国君最终任命骁勇善战的吴起,担任鲁军大将军。吴起率领鲁军,大破齐军,抵御了齐军的进攻,并且将齐军击溃。

吴起来到魏国

而后吴起受到鲁国国君的猜疑,逃往魏国。魏文侯非常赏识吴起的军事才华,全权命令吴起组建魏国的精锐部队。吴起大胆选拔人才,实行新的士兵选拔标准,组建了一支魏国精锐部队,取名为武卒。

魏武卒装备精良,作战勇猛,常常能够以弱胜强。在魏国,吴起同士兵同吃同住同训练,和部下的士兵打成一片,因此吴起在魏武卒中一呼百应,士兵在战场,也能为吴起浴血奋战。而就是这样待兵如子的吴起,为何引得士兵母亲的怒斥呢?在记载中: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在一次,吴起看到一个士兵,背后生了脓疮,吴起看了非常悲痛。于是,他俯下身来,用嘴巴替士兵吸吮脓疮,士兵很快缓解了疼痛。而这一幕被前来看望的士兵母亲看到了,士兵母亲当即开始痛哭,旁边的人询问道:“将军为你的儿子吸吮脓疮,你为何还要哭呢?”

士兵母亲悲叹道:

“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於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原来,士兵的父亲同样生过毒疮,吴起也帮助士兵父亲吸吮过脓疮,但是士兵的父亲战死在沙场,士兵母亲因此担心儿子,会有同样的结局。士兵母亲的想法,让我们无法理解,吴起帮助士兵父亲吸吮脓疮,和士兵父亲战死沙场根本没有关联,为何士兵母亲怪罪吴起呢?

吴起帮助士兵吸吮脓疮

这个事情发生的原因,还是因为吴起的名声太臭了,这个臭名声传遍整个九州,各国君主和底层百姓都知道了吴起的丑事。那么吴起做了什么事情?让他的名声如此差呢?先说吴起为何离开卫国?吴起离开卫国,就是因为邻居嘲笑他,他愤而杀死了30多个邻居,被卫国通缉,卫国百姓都知道了吴起的罪行。

吴起因为私怨,杀害30多位无辜百姓,可见他的残忍。而吴起来到鲁国后,为何又逃往了魏国呢?在鲁国,吴起做下了更大的恶事,当时齐军来袭,鲁国国君选拔鲁军大将。鲁国国君因为吴起妻子是齐国人,不愿意任命吴起,担任出征大将。而吴起听说了这个消息,将结发妻子杀死,换得了将军位。

吴起杀妻

吴起杀妻的消息传出后,整个中原地区都知道了,吴起为了权位,杀害自己的结发妻子。各国君主和底层百姓都看不起吴起,认为吴起贪慕权势。而吴起的老师曾子,听说了这个消息后,当即同吴起断绝了师徒关系,在记载中:

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吴起确实是一个军事奇才,但是他因为杀邻居和杀妻两件事情,名声臭了。因此士兵母亲看到吴起救自己的儿子,非但没有感谢吴起,而是联想到自己的丈夫之死,悲叹:“我儿命不久矣”。

士兵母亲痛哭

吴起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性格,他依旧我行我素,当时魏国相国是田文,而吴起担任了西河守。吴起认为自己功劳远在田文之上,吴起找到田文说:

“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

吴起认为田文在三个方面都不如自己,应该自己担任相国,而田文说:“文侯刚刚继位,国家还不稳定,吴君的名声,能让百姓信服吗?”田文一番话,让吴起明白,自己年轻时候做下的事情,让他无法担任魏国相国的职务。

吴起被杀

此后,吴起来到楚国,这是他人生最后一站,在这里吴起进行了深度变法,让楚国走向了强大。可惜楚悼王英年早逝,在楚悼王葬礼上,被变法损害利益的楚国旧贵族,用弓箭杀死了吴起。一代战国名将,因为年轻时做下的两件错事,影响了自己的一生,最终被万箭穿心给杀死,呜呼哀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33345.html

因为,士兵,母亲,名声,吴起,百姓,脓疮,楚国,大军,鲁国,消息资讯,士兵,吴起,田文,魏国,鲁国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士兵,母亲,名声,吴起,百姓,脓疮,楚国,大军,鲁国,消息资讯,士兵,吴起,田文,魏国,鲁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士兵,母亲,名声,吴起,百姓,脓疮,楚国,大军,鲁国,消息资讯,士兵,吴起,田文,魏国,鲁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