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项羽自刎后,刘邦是如何处置项氏后人的?虽未灭族但比灭族还无情

项羽自刎后,刘邦是如何处置项氏后人的?虽未灭族但比灭族还无情

宋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的诗《夏日绝句》,其原意大体是人活着就应该做人中豪杰,就算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世人现在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至死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然而,乌江边上项羽虽死,但是项羽的族人、后人并没有死,为什么他们不起兵反抗刘邦的统治呢?这就不得不说汉高祖立邦后续高明的手段了。

世人总是称赞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魄,也赞扬他与虞姬凄美的爱情故事,因为他是历史中少有的英雄豪杰,既有铮铮铁骨又有柔情似水一面。

以至于在后世项羽成为广为流传的千古佳话,也是诗词爱好者和戏曲大家争相引用的题材。在项羽的一生中,最为悲壮、也最让他出名的就是他的乌江自刎。

那一幕让世世代代人即便没能亲眼目睹,也能感同身受而潸然泪下,由此改编的影视作品《霸王别姬》一度成为经典之作,种种对项羽的塑造皆成就了其伟大而正义的形象。

反观打败项羽的刘邦,后世人评价其多为阴险狡诈小人的形象,然而历史就是历史,它的作用在于让后人了解历史文化并且吸取经验教训。

常言道:“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对于后人的评价当然要予以包容的态度,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许多人皆传言刘邦乃奸邪小人之辈,似乎只有阴险狡猾、诡计多端这样的贬义词才能形容他,但刘邦最后取得了楚汉战争的胜利并建立了西汉王朝。

项羽兵败垓下,后因无颜以对江东父老而放弃生机自刎乌江,很多人对其了解基本到这里就结束了,后续之事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值得一提的是,刘邦虽然击败了项羽,但事后对其的做法却让人大跌眼镜。

项羽死后其尸体被众人争相瓜分,将士并以此拿来向刘邦邀功,而对于项羽的死相传刘邦在他坟前痛哭流涕。不仅如此,汉高祖对项羽的族人不仅没有赶尽杀绝,还给他们封官加爵。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我们可能会一致认为刘邦是个有情有义且爱才之人,一改之前对他奸邪小人的误解,但是事情并没有说的这么简单。

刘邦虽然放过了项羽的后人但却改了他们的姓氏,从此之后项羽的后人皆为刘姓,除此之外,项羽后人只要想封官加爵就要报“项籍”(籍在古代是贬义词)。

在古代,如果一个家族被赐予皇家姓氏那肯定是莫大的赏赐,但对于项氏后代来说意义却不一样。

两个霸王争天下,本来旗鼓相当的氏族地位,而且刘邦乃一介草民出身、项羽乃大将之后。

楚汉之争,楚国一直处于强盛一方,最后不管因为何种原因而惨败,作为项氏一族的后人又怎能心甘情愿?

在此情况下,赐予他们“刘姓”如同火上浇油一般,时刻提醒他们到底谁才是天下的主人。

刘邦这招很是绝妙,可谓“诛人先诛心”,放过与项羽有关之人一条生路,却又断绝了他们的文化传承,即使项羽再怎么厉害、不屈,但没了传承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被岁月遗忘。

刘邦这招儿换其姓氏为己姓的做法,妙就妙在项羽死后,基本不费一兵一卒就收拢了项羽所控制的江东之地,毕竟江东父老皆以项家马首是瞻。

刘邦对项羽后代的处理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谓众说纷纭。

但通过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刘邦虽擅长使用计谋,而且相比项羽似乎显得不太正义,手段也稍显下三滥,但是他的内心却深有远见。

无论时间怎么溜走、时代怎么变迁,哪怕是现代的项氏后人在知晓真相的情况下,也不禁感慨成王败寇,即使直接辱骂刘邦的阴险狡诈,但历史却以成败定天下归属。

或许也因为刘邦这些“花里胡哨”的小心思吧,所以很多人认为一代帝王之所以能统一天下,靠的仅仅是运气而已,天时地利人和哪一个都倾向于立邦。

其实,刘邦的身上也有很多优良的品德,只是因为项羽的光环太强了,所以才让后人忽略了他。那么,刘邦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从几个故事或许可以体现出来。

《史记》记载刘邦农民出身,不比项羽从小生于帝王将相之家,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长坏境的不同也就注定了人物性格的差异。

显而易见,刘邦和项羽的不同最明显的就是其低调和隐忍的个性,本来楚怀王事先约定好“先破秦咸阳者王之”,项羽傲慢不逊的性格认为自己当之无愧。

但事实却让他大出所料,一直不被他当回事的刘邦却先他一步进入了关中,项羽当然很不开心、更是不服气,一怒之下摆下鸿门宴要杀了他。

刘邦深知自己兵力远不及项羽,而且他早把项羽好大喜功的傲慢性格看透了,所以他使了一招儿借花献佛,把本属于他的立王机会让给了项羽。

项羽这个人心机远不及刘邦,他哪想的到刘邦的用意?项羽讲究的永远都是“侠肝义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那一套。

因此,面对刘邦这一深明大义的行为,项羽大为所动认为他一定是真心归顺。

大封天下时,项羽还封刘邦为汉王,并把汉中这样战略性要地额外划给了他。

在楚汉争霸中,项羽其实有大把的机会可以杀掉刘邦,但他沽名钓誉瞻前顾后,每次都错过良机。

除此之外,刘邦还表现出知人善任的优良品德,刘邦旗下不仅有善于政务出谋划策的萧何、张良,还有善于带兵作战的韩信,更有像郦食其、陈平这样的谋士人才。

相传,刘邦初识郦食其就被其当头棒喝!他率军来到高阳并听属下说这里有个“狂人”,于是乎便让其来见,刚进屋子郦食其就见刘邦正让两个女子为自己洗脚。

随即他问刘邦是想帮助秦打义军、还是帮义军打秦?刘邦怒火中烧大骂道:

对此,郦食其不卑不亢的说到:

郦食其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当时他已是六十多岁花甲老人,刘邦却一边洗脚一边接见确实很显无礼。

刘邦当时还是将,如果碍于颜面完全可以责罚郦食其的不恭,但他没有而是立马停止洗脚礼贤下士,重用郦食其。

再来看看项羽,鸿门宴上他没有听范增的话让刘邦逃脱,最后还中了后者的离间之计对范增大肆,让身边唯一有实力的谋士一气之下告老还乡。

《史记》曾评价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这一句话体现了刘邦的怜悯之心,亦或者说他外在所表现出来的怜悯之心。

相传,在刘邦任沛县泗水亭长的时候,有一次押送奴役去骊山服徭役,因为中途跑了一些,所以他索性把所有人都放了。

在此情况下,他自己也不回去了,干脆就在当地占山为王、伺机反秦。

这一大义之举为其招揽了十几名壮士,他们甘愿追随刘邦,由此可见其实刘邦是一个很“社会”的人,虽然谈不上心怀天下、礼贤下士,但他的一些外在行为却让人很受用。

对于他的一些负面典故,比如逃命时把女儿赶下车、在项羽以要烹他父亲为要挟时,他居然说:

或许作为人父和子女他是不合格的,但自古忠孝难两全,要成就他的政治抱负就要舍弃所有阻碍无可厚非,相比于项羽既要脸又要皮,刘邦则更重视实实在在的东西,什么面子对他来说都是虚的。

伟人曾评判说出过这样一句话:

这句爱便是要告诉战士们,应学习刘邦的务时而不应该学习项羽的沽名,对于革命这个问题一定要坚持到底,并赞扬刘邦是位合格高明的政治家。

总的来说,至于刘邦为何没有对项氏一族赶尽杀绝,是真的念及旧情还是别有用心我们不得而知,但事实却时项羽死后,刘邦毫不费力就收拢了他的地盘,并且没有遭到项家人的阻拦。

这便是刘邦,一个会耍心眼却又有远见的刘邦,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55978.html

因为,处置,刘邦,项氏,历史,后人,项羽,天下,乌江,汉高祖,江东,刘邦,后人,项羽,乌江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处置,刘邦,项氏,历史,后人,项羽,天下,乌江,汉高祖,江东,刘邦,后人,项羽,乌江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处置,刘邦,项氏,历史,后人,项羽,天下,乌江,汉高祖,江东,刘邦,后人,项羽,乌江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