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海归公子当了秦国国君,为何承诺不攻打魏国?

海归公子当了秦国国君,为何承诺不攻打魏国?

秦惠公时期,秦国“四代乱政”进入尾声,回顾这几十年的乱局,秦国失去河西的领土,但也夺取汉中。秦惠公在完成入主汉中的壮举后去世,留下一个嫡子,是为秦出子。

此时秦国最大的对手是魏国,魏武侯即位之后,吴起从河西郡逃奔楚国,魏国将战略重点转移到东部。

也就是说,魏国对秦国的的压力减少,魏国也不再把秦国当作头号敌人,反而要与秦国休战,全力开拓东线。

魏国为了稳定西部局势,达到西线无战事的理想状态,魏武侯不顾秦出公已经即位的事实,派兵护送公子连回国夺位。

秦国公子连是何许人也?他到秦国夺位能顺利吗,他又能稳定魏国西部的局势吗?

公子连,又名师隰,本为秦国太子,九岁时父亲秦灵公去世。

当时为了造成秦国的混乱,同时培养亲魏的势力,魏文侯派兵护送在秦国当质子的秦悼子回国夺位,是为秦简公。

秦简公渡过黄河和洛水,信誓旦旦,满怀憧憬。

秦简公是公子连的叔爷爷,实力不俗,而且又有魏国出兵护送,秦简公将少年太子秦师隰,也就是公子连,送到了魏国,与自己交换了位置。

秦简公即位之后,作为老一辈的公子,驾驭国政的能力很强,由于在魏国呆了多年,他开始小范围学习魏国变法,秦国开始出现复苏的迹象。

不过秦简公运气不好,正赶上魏国最为强大的时期,他在位期间,秦国被迫撤出河西的争夺。

而九岁的公子连,从此过上了当质子的日子。一般来说在别国当人质并不会舒服,但公子连在魏国的为质生涯,却是相当有价值的。

正是在魏国,少年和青年公子连见证魏国从秦国夺取半个河西之地,攻灭中山国,将齐军斩首三万,又从楚国夺取大梁等大片领土。

魏国的强大,伴随着公子连的成长,魏国的变法,深深烙印在公子连的心中。

公元前400年,公子连二十四岁,他的叔爷爷秦简公在位十五年后去世。

秦简公在位期间的秦国,是秦国自秦穆公霸西戎以来,实力比较弱的秦国,秦国在此期间失去了河西的土地。

图-前408年秦国失去河西后疆域

秦简公去世后,其子秦仁即位,是为秦惠公,秦国才触底反弹。按辈分算,秦惠公是公子连的叔叔,他不但牢牢掌控秦国的国政,而且是一位十分有为的国君,公子连只能感叹命运不公。

秦惠公时期,秦国国力又有提升,并且秦惠公末年从蜀国手中重夺汉中。但此时秦国还是被魏国压制,魏国河西郡太守吴起,屡屡渡过洛水,甚至渡过泾水来骚扰秦国。

秦简公和秦惠公这近三十年中的统治中,秦国的发展毁誉参半,虽然他们能驾驭秦国这辆战车,但是国内的反对声音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秦军虽然被吴起的河西守军压制,但秦国大国底蕴优在,秦国的实力还是很强劲的。

到了公元前387年,公子连三十七岁,秦惠公也去世,少年秦昌即位,是为秦出公,秦国国内的局面又有所不同。

秦出公的母亲,大有慈禧太后的风范,不但搞垂帘听政,而且还重用宦官,以控制秦国公室。秦国公室当中,自然有人不满,其中就包括镇守西北要塞乌氏(又名焉氏塞)的庶长菌改。

秦国的这些状况,被魏武侯探听得知,恰好这个时候魏国的战略重点也发生了改变。

由于吴起出走到楚国,魏国对楚国的优势不再,魏楚达到一种战略平衡,也意味着楚国对魏国形成的压力大增。

魏国自占据整个河西之后,并没有越过整个关中去攻击秦国雍都的计划。但是魏国占领楚国的大梁大片区域之后,对中原的领土兴致不减,魏国的战略调整为西部以守为上,东部以攻为主。

于是魏武侯希望有一位亲魏的秦国国君在任,好让魏国在全力东进的时候,不会在魏国背后捅刀。这位亲魏的秦国国君,显然不是在秦国长大的秦出公,倒是在魏国做质子的公子连,进入魏武侯法眼。

魏武侯、公子连、庶长菌改,三个不怎么相关的人物,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就自然团结到一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扶立公子连为秦国国君。

魏国就是在这种形势下,送公子连归国,夺取秦出公的政权。

秦出公是在雍都长大的人,其见识与同辈人公子连,不能相提并论。且不论个人素质和能力,仅就对魏国变法强大的认知,公子连比之秦出公肯定是高出几个档次。

从秦国变法图强的角度出发,或许公子连担当秦国国君,更合适一些,至少公子连自己是这么想的。

公元前385年,秦出公即位刚两年的时候,魏国动用三千兵力,护送公子连回国即位。

魏武侯显然不想陷入秦国的内斗之中,他只给了公子连保命的兵力,至于能否夺取国君之位,还得支持公子连的秦人自己动手。

公子连带着魏武侯的竹简文书和虎符,从魏国都城安邑出发,向南渡过黄河到达南部军事要塞阴晋。

阴晋是魏国夺取河西之后新筑的城池,目的是封锁秦国进入“1崤函通道”,与北部的少梁城遥相呼应,构成了河西的两大核心要塞。

公子连凭借虎符,在阴晋领取了三千魏卒,向西进发,踏上秦国故土。

三十九岁的公子连,自踏上故土那一刻,心情激动万分,告别三十年的质子生涯,苦尽就要甘来,太子终归要即位!

这支魏军很快就开进到秦国的郑城附近,郑城原来是郑国最早的都城,如今是秦国东部重镇。

镇守郑城的秦军,似乎一直很讲原则,几十年后商鞅率队逃跑路过这里,就被郑城的守军给拦截阻击,最终抓获商鞅。

这次公子连回国争夺国君之位,庶长右主然却并没有像公子连想象的那样出城相迎,而是派人丢给公子连一句话:“一国没有二主,我现在为秦主效力,请公子海涵。”

一盆冷水浇下来,公子连的好心情被搅得荡然无存。怎么办,公子连还有其他方式进入秦国吗?

有,从河西,渡过洛水,就进入秦国了!

经过一番思考,公子连还是放弃了从河西进入秦国的打算,郑城庶长的拒之门外,让公子连清醒过来。如果贸然进入秦国,三千魏军可不够自己保命。

公子连最终选择的,是一条长途跋涉,曲线归国的路线。从魏国河西郡向北,到达上郡,然后向西跨越陇东高原,到达乌氏塞,与庶长菌改的守军会合,再南下取雍都。

这条路线最大的问题就是路途遥远,不确定的因素很多。

广阔的陇东高原,是义渠人的领地,一旦义渠人干涉,三千魏军可能就会长时间耗在高原之上。那时候秦出公完全有可能判断出公子连的意图,不但会加强防御,而且乌氏塞的庶长菌改也很危险。

但是要成为新的秦国国君,不冒点险怎么可能呢,相比直接从河西进入秦国,从北部高原进入秦国,至少能够与庶长菌改会合。

不知道红军长征是否参考了秦国公子连的归国路线,红军长征的最后一步,就是反过来从西往东穿越陇东高原,到达陕北延安附近。

顶着烈日,遮住黄尘,十多天之后,公子连终于到达目的地乌氏塞,沿途义渠人忌惮魏军的战斗力,并未找麻烦。

乌氏塞,又称焉氏塞,在小说《寻秦记》中,是项少龙的岳父乌氏的大本营,这里背靠陇山,是养马的好去处。

图-前386年秦献公归国路线

两军合并,经过一番休整,公子连正要发兵南下,雍都的平叛部队已经隆隆开过来了。

在雍都垂帘听政的秦太后,得到公子连和庶长菌改在乌氏塞谋反的消息,立即发动雍都守军,前往平定叛乱。

太后的执行力还是很不错的,她第一时间调动军队,准备在叛乱的火焰刚点燃时将其浇灭。

一个人的能力,往往由知识和见识两部分组成。就算公子连智商一般,他的见识可是远远超过这些在秦国的秦人。

公子连在魏国呆了三十年,远比他在秦国九年儿童时光要久,正宗的海归。面对数倍与自己的秦军,公子连不慌不忙,派人游说前来平叛的秦军。

秦人对于国君的争夺,与其他诸侯无异,多是明哲保身,好汉不吃眼前亏,自己保平安为上。坚定地站在公子连或者秦出公一方的人,少之又少。

乌氏塞的城头上,公子连身穿华服,体形挺拔,神态轩昂,西风中衣玦飘飞,宛如天帝下凡。

前来平叛的秦军将领,见公子连之神状,且军队也不少,背后又有强大的魏国支持,改变了他们的立场,决定采取观望的态度。

随后公子连立即统领魏军和乌氏塞的兵力,南下关中。

平叛的军队则尾随公子连的军队,他们做了两手准备,若公子连获胜,便就地投诚,擒拿太后和秦出公,在新国君面前立一个首功。若公子连输了,便趁机围攻并生擒公子连,在太后面前立个大功。

公子连知道这是一场不能输的战争,不过他在行军途中,显得非常冷静,看似行进速度不快,实际上他派出多组人马,到雍都活动,游说一些立场不坚定的大臣,许以高官厚禄。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打开雍都城门,迎公子连的军队入城。

尾随公子连平叛的军队,终于做出决定,他们纷纷跟随公子连的军队入城,一时间公子连的军队声势浩大,很快就占领外城。

接下来的事情很顺利,秦出宫和其母亲纷纷自杀,公子连在雍都即位,是为秦献公。

即位之后,秦献公就像一个刚上任的美国总统,要一一兑现竞选诺言。

庶长菌改等人获得重赏自是不在话下,秦献公为了稳定,也没有处罚当初拒绝他入境的郑城庶长右主然。

国内的诺言好兑现,秦献公曾经承诺魏武侯,如果魏国帮助自己即位,在魏武侯有生之年,将不加兵魏国。关于这一承诺,秦献公虽然暂时不出兵魏国,内心却急切想与魏国开战,夺取河西故地。

公元前383年,秦献公即位第二年,便将都城向东迁都到栎阳,夺取河西之急迫心情,显而易见。

除了方便东进,迁都的第二个目的是摆脱雍都旧贵族的纠缠,在新的统治中心建立自己的王权。

雍都的旧贵族盘根错节,即使是国君,在雍都这种几百年的都城中,依然要受到权贵们的极大约束,这次迁都也是一次摆脱旧势力的举措,这为三十年之后商鞅变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秦献公忌惮魏国的军力,在魏国这么多年,魏国有多强大,魏武卒有多彪悍,他比其他秦人更有深切体会。

要打败魏军夺取河西,除了秦国自身发展,必须等待时机。

秦献公即位之后,劲敌魏国的战略逐渐东移,由于魏国西部看似稳固,魏武侯与赵国撕破脸,同时在南北两个方向与楚国和赵国开战。

随后几年中山国乘魏国四面开战,凶猛复国,魏国陷入到几条战线同时开战的不利局面当中。

对手魏国的情况不佳,秦献公抓住机会发展秦国,他全面推行魏国的变法举措,新设蓝田等县,创建以五户为一个单元的户籍制度,到处建造市场发展商业。

秦国的综合国力逐渐提高,但是要达到魏国的水平,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没有几十年积累根本办不到。

实际上魏国的强盛有变法的必然,也有吴起、乐羊、翟角等名将加盟的偶然因素,正是必然加偶然,才成就魏国在战国初年独霸天下的状态。

秦献公不敢轻易动兵,一旦出兵魏国势必将主力大军从东线掉过来,秦国暂时还不是魏国的对手。而且秦献公也一直要守信于那个承诺,即魏武侯不死就不攻打魏国的诺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5804.html

河西,国君,承诺,秦惠公,秦国,秦简公,秦出公,魏武侯,魏国,公子,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河西,国君,承诺,秦惠公,秦国,秦简公,秦出公,魏武侯,魏国,公子,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河西,国君,承诺,秦惠公,秦国,秦简公,秦出公,魏武侯,魏国,公子,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