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关羽的武艺到底有多高

关羽的武艺到底有多高

关羽的武艺到底有多高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袁绍亲率十万大军进抵黎阳前线。

三国历史上第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规模会战,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官渡之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决战在即,袁绍阵营中却有一些大佬充满了悲观情绪,比如沮授。大军出发前,沮授召集宗族的人,把自己的家产给分掉了,还对他弟弟说:“曹操雄才大略,又挟持天子作为政治资本,我们虽然消灭了公孙瓒,但部众实已疲惫。而且,主公骄傲,将领自大,我军的溃败,恐怕就在此一行了。”

相反,曹操这边的人却显得胆气十足,比如程昱。当时他奉命驻守鄄城,可兵力却少得可怜,只有区区七百人。曹操过意不去,就打算再拨两千人给他。程昱却拒绝了,说:“袁绍拥兵十万,自认为所向无敌,看我兵少,必然轻视我,可能都懒得来攻打。若是多给我兵力,袁绍经过此地,就非打不可了,到时候鄄城定会陷落。”

不出程昱所料,袁绍得知他兵少,果然不予理会。

当时,为了迎战袁绍,曹操在正面战场上由北向南设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刘延驻守的白马;第二道,是于禁驻守的延津;第三道,是曹操亲自坐镇的官渡。

从官渡往南约两百里,便是曹操的大本营许都了。

虽然曹操的防御部署很严密,但他最大的软肋还是兵力少。关于双方投入此战的总兵力,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至今没有定论。袁绍方面,公认的看法是不少于十万,大致是十一二万,其中骑兵一万多;而曹操方面的兵力则说法不一,且差距很大。

《三国志·武帝纪》认为曹操的兵力不到一万人,其中还有两三千是伤兵。这种说法显然不靠谱。曹操若只有这点兵力,很难想象能与袁绍的十万大军相持半年之久,最终还能大获全胜。裴松之便对此提出了异议,但他只是列举了几条理由说曹操的兵不可能这么少,可具体到底是多少他也说不上来。

黎东方先生在《细说三国》中猜测曹军兵力是五万到七万,但也只是一笔带过,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时至今日,有研究者通过对各种史料的分析,推测说曹操在官渡之战前的总兵力可能达到了十万余人,但为了防备马腾、刘表、孙策等人,同时还要分兵据守外围的一些战略要地,所以真正投入官渡之战的兵力,可能是在三万到四万之间。这个数字,相当于在陈寿的说法(偏少)与黎东方的说法(偏多)之间取一个中间值,应该是比较可信、相对合理的。

不论曹操的具体兵力是多少,反正跟袁绍比起来肯定是众寡悬殊,这一点毫无疑问。

袁绍进驻黎阳不久,便派遣大将颜良率部渡过黄河(古黄河,在今黄河北面),对曹军的第一道防线白马城发起了进攻。

四月,曹操带着张辽、关羽诸将,亲自率军前去救援。临行前,荀攸献上一计,说:“敌众我寡,必须分散敌军的兵力。主公到了延津渡口,就做出要渡河北上、抄袁军后路的样子。袁绍得到消息,一定分兵向西阻截,然后主公率轻骑突袭白马,攻其不备,定可生擒颜良。”

曹操依计而行。袁绍果然上当,立刻派兵在西线阻击,而曹操则率部昼夜急行,直扑白马。此时颜良正在埋头攻城,等得到情报时,曹军离他只有十余里了。颜良大惊,立刻掉头迎战。曹操命张辽和关羽率先冲锋。

此时的关羽,已被曹操拜为偏将军,且受到了优厚的礼遇。按《三国演义》的说法,叫作“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宴请和馈赠当属实情,但“封侯赐爵”则是稍后的事。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作为主要角色之一,早已出场无数回了,可在正史的记载中,这却是关羽在战场上第一次比较正式的亮相。

虽然他的正式亮相比很多人都晚,但一出场就是高光时刻,不仅惊艳了曹操,也惊艳了世人。据《三国志》记载,关羽一马当先朝袁军冲过去时,遥遥望见颜良的帅旗和车盖,便策马直取颜良,然后“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

就这么短短的一句话,信息量却大得惊人。要知道,颜良麾下的“万众”可不是虚数。因为颜良是袁绍最倚重的大将之一,况且进攻白马又是本次大战的首场战役,袁绍志在必得,给颜良的兵力绝对不少于万人,而且肯定都是精锐。

关羽要想杀到颜良面前,首先得问这一万名精锐部众答不答应吧?而颜良作为主将,身边必然有不少副将和亲兵护卫,这些人肯定也不是纸糊的吧?最后来看颜良,虽然正史关于他的记载很少,但孔融对他和文丑曾有一句评价,说二人“勇冠三军”;沮授也说过颜良“骁勇”。由此可见,颜良本人的战斗力绝对是不可小觑的。

所以,关羽的可怕就在这里表现出来了。他要完成“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的任务,首先必须突破层层阻碍,杀到帅旗之下,然后与颜良及其左右交手,继而在短时间内将颜良斩杀,接着又要在那么多袁军将士的包围中砍下颜良首级,最后还要杀开一条血路全身而退。

什么叫“如入无人之境”?

什么叫“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关羽用他的行动为我们做出了最完美的诠释。

如果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这样的情节,我们一定又会说这是“主角光环”,是编导为了塑造人物,不惜违背客观现实硬扯出来的。然而,这却是正史,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并非出自任何人的想象和杜撰。

就此而言,关羽被后人尊称为“武圣”,确属实至名归。

见主将的脑袋被人轻而易举地拿走了,颜良的部众顿时六神无主,再也抵挡不住曹军的攻势,当即溃败。

白马之围遂解,袁绍输了第一局。

虽然把刘延及部众解救出来了,但曹操并不想死守白马。当初在这里设置防御,本来便是为了迟滞袁绍的进攻而已,并非要与袁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所以,解围之后,曹操立刻将白马城中的百姓,以及囤积在此的军需物资、辎重等都迁了出来,然后主动撤退,沿着黄河南岸往西南方向的延津急行。

得知颜良被斩,袁绍又惊又怒,立刻下令大军渡河南下,追击曹操。此时,“悲观主义者”沮授又站了出来,劝阻说:“战场上的胜负,变化无常,不可不静心思量。而今之计,应先攻克延津,然后分兵进击官渡,若能夺取,再南下也不迟。若是轻率南下,一旦失利,我军便无退路了。”

袁绍本来就对沮授的悲观态度很是不满,现在又痛失颜良,正在气头上,巴不得马上杀了曹操以泄心头之恨,怎么可能听得进他的建议?

眼看袁绍一意孤行地朝着那个失败的结局而去,沮授的悲观情绪顿时达到了顶点。跟着大军一起渡河时,沮授望着浊浪滚滚的黄河水,忍不住悲叹道:“上面的人狂妄自大,下面的人急着邀功,黄河悠悠啊,我还能不能北返?”

随后,沮授便以生病为由,给袁绍递交了辞呈。

袁绍当然不准他辞职。大敌当前,你却给我撂挑子,这不是扰乱军心吗?迟早会让你滚蛋的,但不是现在!

虽然不准沮授拍屁股走人,但袁绍肯定也不会再让他带兵了,随即剥夺了沮授的兵权,把他的部众全都拨给了郭图。

在延津南面渡河后,袁绍命郭图进驻已然成为一座空城的白马,然后命文丑、刘备率六千骑兵先行追击曹操。

此时,令人意外的是,曹操并未一路向南撤到官渡,而是让主力回防,自己则带着不足六百人的骑兵停在了延津南面一个叫南阪的地方,并在此扎营,准备阻击袁军。

这就是曹操与袁绍不同的地方。袁绍只会坐在后方的大帐中遥控指挥,而曹操不仅会亲临一线战场,而且关键时刻还可以作为将领上阵。

比如现在,他就亲自承担了断后的艰巨任务。可让人捏一把汗的是,他只给自己留了不到六百人的一支小部队,却要抵挡文丑、刘备的六千骑兵,这仗怎么打?

可是,曹操却气定神闲,好像对这一仗很有把握。

他命哨兵在高处瞭望,有敌情随时禀报。很快,哨兵来报,说:“敌人来了,有五六百名骑兵。”稍顷,又报告说:“骑兵更多了,步兵不计其数。”

此处的骑兵应该就是文丑、刘备的先头部队,而步兵可能是袁军的别部,数量不详。可见,这一仗,曹操与敌军的兵力对比还不止是一比十,很可能更为悬殊。

听完哨兵的两次报告后,曹操居然回了一句:“行了,不用再报了。”然后命部众一起出营,并叫大伙解下马鞍,让马儿吃吃草,放松放松,同时把从白马带来的辎重随意堆放在了道路上。

麾下诸将全都蒙了:这唱的是哪出?

众人纷纷说:“敌人太多了,还是赶紧撤回大营固守吧。”

曹操却不说话。这时候,一旁的荀攸心领神会,对众将说:“这正是诱敌之法,为何要撤?”

曹操闻言,看着荀攸,呵呵一笑。

片刻后,文丑、刘备带着骑兵追到了。众将大为紧张,都说该上马了。曹操却道:“还不到时候。”

又过了一会儿,袁军骑兵越来越多,一部分人被那些辎重吸引,开始动手抢夺战利品。

曹操一声令下:“时候到了!”众人立刻上马,迅速对袁军发起了攻击。

袁军本来便因辎重挡路而乱了队形,加上争抢战利品,整支队伍更是乱成一团,完全没有防备。

史书虽然没有记载曹军是从什么地方杀出来的,但按照常理推测,极有可能是从路边的树林里,否则之前他们一个个“解鞍放马”,袁军不可能没有发现。正因为道路上只有辎重不见曹军,所以在文丑、刘备及部众看来,曹操很可能是带着辎重跑不快,所以才放弃辎重,轻装撤退了。

这是任何人都会得出的显而易见的结论,无人意识到这是曹操的障眼法和诱敌之计。

曹军突然杀出后,袁军猝不及防,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防御。大将文丑当场被斩杀;刘备见势不妙,马上拿出他作为一名“常败将军”的看家本领——三十六计走为上,掉转马头一溜烟跑了。袁军彻底溃败。

第二局,袁绍又输了,而且输得比之前那一仗还要难看。

白马之战或许双方兵力差不太多,输了就输了,也说不上多没面子,可这一仗,袁军投入的是超过曹军十倍绝对优势兵力,却还是被人家打得落花流水,让袁绍的一张老脸往哪儿搁?

决战还远远没有到来,白马和延津这两仗只是前哨战,可袁绍却已经接连失去了两位“勇冠三军”的大将。这不仅是惨痛的失败,更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奇耻大辱,对袁军的士气无疑构成了沉重的打击。

关羽在白马之战中神一般的表现令曹操大为激赏,回师官渡后立刻封他为汉寿亭侯。

然而,曹操其实很清楚,关羽为人忠义,心心念念都是他那个誓同生死的大哥刘备,所以迟早会离开自己。

之前,为了刺探关羽的心思,曹操曾经让张辽去跟他谈心。关羽长叹道:“我深知曹公待我很好,然而我受刘将军之恩,发誓同生共死,不能背弃他。我终究不会久留于此,不过我会立功报效曹公,然后才走。”

张辽把关羽的话对曹操说了。曹操十分感慨,对关羽的义气深感敬佩。这回关羽于万军之中斩杀颜良,已为曹操立下大功,兑现了承诺,所以随时都可能走人。曹操明知这一点,却又舍不得让他走,只能重加赏赐。

可是,不管是侯爵之位还是金银珠宝,都不可能留住关羽的心。

关羽把曹操赏赐给他的所有东西,包括汉寿亭侯的印绶,全都归置齐整,原封不动地留在寝帐中,同时留下了一封告别信,然后就带着刘备的两位夫人甘氏、糜氏离开了曹营,北上寻找刘备去了。

得知关羽跑了,曹操麾下众将纷纷表示要去追杀他。曹操叹了口气,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三国志·关羽传》)

一个不忘旧主,义薄云天;一个爱才惜才,胸襟宽广。

关羽和曹操在这件事情上的表现,从此传为千古佳话,被后人广为赞颂。

“义”是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几千年来一直流淌在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尽管到了我们这个时代,这种精神早已式微,在现实中已经很难看到,可只要我们没有忘却历史,只要中国人还在传颂和崇拜关羽的人格精神,那么“义”这个字就永远留存于天地之间,也永远不会从我们的血脉中消失。

关羽离开曹营后,《三国演义》用了不小的篇幅浓墨重彩地演绎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的经典情节。这个故事数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几乎已是妇孺皆知,只可惜,它是罗老先生虚构的。

在真实的历史上,关羽要去袁绍那边找刘备根本不用这么麻烦。因为当时袁绍大军已经推进到延津以南,与曹营所在的官渡,距离不过一百多里而已。查看现在的地图,两地相距也才六十多公里,自驾游的话一个小时足矣。就算当时的路不好走,多拐几个弯什么的,也绝对不会超过一百公里,何须关公“千里走单骑”?还要“过五关斩六将”那么辛苦?

当然,也不能排除前线曹军没有接到曹操“勿追也”的命令,所以对关羽进行了拦截,可最多就是一些小规模战斗,不会像书中描述的那么精彩。

另外,顺便提一下,《三国演义》把斩杀文丑的功劳也一并给了关羽,这基本上也是虚构的。史书中并未记载文丑是谁人所杀,只说他死于延津一战,也没有记载关羽是否参与了这场战斗。更有可能的是,关羽已经跟随主力先行一步回到了官渡。

我们之所以如此推测,理由很简单——假如关羽参加了这场战斗,并且斩杀了文丑,那史书一定会记载,就像记载他之前斩杀颜良一样。既然史书只字未提,那只能说明关羽并未参加这场战斗,更没有斩杀文丑。

关羽来到袁绍大营后,估计袁绍的脸色一定很难看。

他可是杀死颜良的凶手啊!

袁绍当时肯定很想杀了关羽祭旗,以告慰颜良的在天之灵。然而,就算他想,也不可能这么做。

毕竟,刘备眼下是他袁绍的人,而关羽投奔刘备,也就等于投奔了他,所以不管心里再怎么咬牙切齿,袁绍也只能装出一副笑容予以收留。

蓦然见到关羽和两位夫人,刘备顿时百感交集。还好,虽然颠沛流离到处跑,而且总是打败仗,但至少老婆没丢,兄弟们也都团聚了,这可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此时刘备身边的兄弟,不仅有张飞和刚团聚的关羽,还有一个人,就是赵云。

自从七八年前一别,赵云就回到了家乡,几乎处于隐居的状态。直到不久前听说刘备投奔了袁绍,赵云才赶到邺城,重新回到了刘备麾下。

赵云一来,就暗中帮刘备招募了数百名精壮士卒,为了避免引起袁绍的警觉,对外则声称这些人都是刘备旧部。

对此刻的刘备而言,只要弟兄们都在,就还有翻盘的资本。他是不可能永远替袁绍打工的,尽管袁绍待他不薄,一来就给了他一个“左将军”的高位,但刘备迟早是要走的。

只要等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刘备立马会带着弟兄们远走高飞……(摘自《三国不演义》 王觉仁/著 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62273.html

关羽,白马,颜良,说法不一,主公,曹操,武艺,兵力,三国,袁绍,关羽,颜良,刘备,曹操,袁绍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关羽,白马,颜良,说法不一,主公,曹操,武艺,兵力,三国,袁绍,关羽,颜良,刘备,曹操,袁绍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关羽,白马,颜良,说法不一,主公,曹操,武艺,兵力,三国,袁绍,关羽,颜良,刘备,曹操,袁绍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