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功成不恋上将军”,人生要把握时机,究范蠡“候时”经商之道

“功成不恋上将军”,人生要把握时机,究范蠡“候时”经商之道

还记得那部曾经很火的电视剧《西施秘史》吗?

它以历史戏说的方式再现了那段“勾践十年卧薪尝胆终灭吴”的历史。

剧中那段西施与范蠡之间“爱而不得”的情节让观众很长时间都无法释怀。

抛开戏说,回归正史,西施与范蠡的爱情在史料中无迹可寻,但勾践与范蠡的君臣关系却是诸多文献里的历史佳话。

范蠡,身为楚国人,为解除楚国的危机,他实施曲线救国,先入越为官,进而辅佐越王勾践光复越国基业,最终灭了最大的威胁吴国。

而更为人称道的是,他在霸业既定后选择功成身退。

范蠡弃政从商,以其大智慧成就了巨富“陶朱公”的商业传奇,并被后世尊称为“商圣”。

师从计然,其经济思想深受道家影响

范蠡,楚国宛人,一介贱民,但他志向远大,勤奋好学,习得一身本事。

虽然博学多能,文武皆通,但范蠡傲然狂放难容于世俗,一直没有机会施展才能,直到他遇到文种。

公元516年,文种赴任宛令。到了宛地,文种便去见了范蠡。

彼时两个同样具有家国情怀的大才之人一见如故,遂成为知己至交。

当时逐渐势微的楚国正面临强国吴国的威胁,范蠡深知,若想解楚国的危机,唯有“兴越抑吴”为上策。

于是,范蠡找到文种说与此事,力邀他一起入越。两人一拍即合,一同离楚入越。

入越后,范蠡尽心尽力辅佐越王勾践。在勾践不听劝止而兵败吴王夫差后,范蠡仍不离不弃,随勾践一同前往吴国为奴,可谓鞠躬尽瘁。范蠡和文种逐渐成为勾践的左膀右臂。

在这期间,范蠡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贵人,他便是计然。

计然是“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他学识广博,尤善计算,他的著作《文子》继承了道家思想。

据《太平御览》记载,计然外出云游越地,见到了在越国为官的范蠡。范蠡遂拜计然为师,跟随他学习:

“计然者,蔡丘濮上人,其先晋国公子也,姓辛氏,字文,尝南游越,范蠡师事之。”

正是受教于计然,范蠡有机会接受道家思想的熏陶。

在计然看来,真正的“兼济天下”应做到“上富其国,下富其家,内正其身,外治天下”,这一经济学理念在范蠡心里扎下根。可以说,范蠡的一生都在践行这句话。

道家思想的核心在于“道”,所谓天道、地道、人道,皆归于自然。

《道德经》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范蠡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措施都遵循顺应自然规律的原则,注重阴阳调和,关注时令变化,把握时移世易。

计然传授范蠡的经济之道共有七条,而范蠡只用了五条便帮助勾践实现了光复越国霸业的目标,对此范蠡感慨道“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

可以说,范蠡在朝为官时的经济政策,以及后来辞官经商时的经营之道都得益于计然的经世济民理念的指导。

有了计然的经济理念作指导,生于楚国,又仕于越国,范蠡熟知楚国和越国经济文化。

比如楚国重视社会伦理关系,崇尚“五纪必周”的精神,这是春秋时期义利思想的缩影,而这对范蠡的经济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影响。

而越国水陆交通便利,商品经济繁荣,这些都为范蠡的经济理念提供了客观条件。

兴越灭吴,其经济政策落地实施

在辅佐勾践以光复越国基业的过程中,范蠡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正是其经济思想的充分体现。

首先是提倡“守备候时”,以应对时局突变。范蠡主张建立粮食、财物储备,除了应对旱涝等“天灾”,更可以应对战争等“人祸”,这在战争频仍的春秋时期至关重要。

据《越绝书》记载,范蠡引用计然的积蓄存余的理念,强调建立储备的重要性:

“兴师者必先蓄积食、钱、布、帛。不先蓄积,士卒数饥。饥则易伤,重迟不可战。”

范蠡认为,不仅国家要建立储备以有效应对突发情况,个人也要积蓄“以备妖祥”。

可以说,范蠡的这个主张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尤为重要。

其次是坚持农末俱利的政策。春秋时代,重农抑商是主流性的共识之策。

而范蠡看到了商业的繁荣发展对于激活国家经济,实现民富国强的重要作用。

他强调要农商并举,既要巩固农业为本,同时大力发展纺织业、冶铸业、造船业、养殖业、采伐业、盐业等产业。

得益于此政策,当时在商品交易中,人们可以看到越国的有粮食、船舶、木材、葛制品等商品。这充分说明,越国的商品经济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然后是实行平抑物价,维护市场公平。这在粮食交易中尤为重要。

在粮食市场,受供求关系等影响,粮食价格会出现波动,这样就会产生损害交易一方利益的负面影响:

要么“谷贱伤农”,打击农民耕种的积极性;要么“谷高抑商”,打击商人倒卖粮食的积极性。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范蠡熟知供求关系影响市场价格波动的规律,进而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在范蠡的宏观调控措施中,政府实行“贵卖贱买”,粮食价格高时低价抛售,粮食价格低时高价买入,以此平衡市场价格,维护市场交易公平,确保农民和商人双方的利益,促进商品经济良性发展。

可以看到,范蠡主张守备候时,正是把握了时移世易、“福祸相依”的发展规律。

他实行农末俱利的政策,也是建立在准确把握了越国经济发展的优势的基础之上,比如他看到了越国的青铜冶铸业和造船业日渐兴盛,而越王青铜剑的出土也印证了他的高见。

至于他调控物价的措施,则是基于市场价格与供求关系之间的变化规律。

因此总体上,范蠡熟谙道家的“自然之道”,因时因势而采取适当的措施,故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他的理政之策的帮助下,勾践最终实现了“兴越灭吴”的霸业。而后范蠡选择了辞官下海,期间他的经商之道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

辞官下海,经商有道又富行其德

无论是为政还是经商,范蠡都很善于把握“时”。正所谓时移世易,彼时霸业既定,范蠡便顺势向勾践提出辞官申请,尽管勾践不准,但他仍“乘扁舟浮于江湖”。

计然也曾提醒范蠡,称勾践其人“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荣乐”。

可见范蠡早已有了审时度势的判断,他也曾力劝文种离开勾践,但文种坚持留下来,结果便是性命不保。

“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处江湖之远的范蠡仍感念计然。

辞官之后,范蠡改名为“鸱夷子皮”,在齐国落脚经商。他到齐国后,带领全家致力于耕和蓄,大力发展农耕、畜牧和渔业的多种经营模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养鱼颇有心得,并曾悉数传授给齐国国君,使其一年“得钱二十余万”。

范蠡将多年经验进一步整理并写成专著《养鱼经》,这本书至今仍为经典文献。

多种经营模式使得范蠡在齐地富甲一方,而在勤劳致富之后,他便尽力帮助其他人脱贫致富,比如他曾传授猗顿畜牧业的经营之道,帮助其发家致富。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范蠡在齐地、陶地经商致富后,总是散尽家财,富行其德: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

范蠡强调商人要正当经营,勤劳致富,更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

在这方面,他可以说是现身说法,其亲身经历的“范蠡救子”实为典范。

结语

作为吴越争霸中的重要角色,范蠡怀着“解楚国之困”的决心踏上从政之路,他尽心竭力辅佐越王勾践,助其成就了“兴越灭吴”的霸业。随后他便辞官归隐,远走江湖,开启了勤劳致富的从商之路。

范蠡熟谙道家思想中“道法自然”的要义,他善于把握“时”,其中的隐含义既有时间和时令,也有时机和时局。范蠡入越为政,以及后来弃政从商,都是审时度势的处世智慧的体现。

他从政时实行的经济政策,尤其是市场调控措施,以及经商时采取的农牧渔多种经营模式,则是“顺天候时”的哲学智慧的体现。

以如今现代化商业时代的眼光看,范蠡身上最为可贵之处,在于他为商走正道,致富行其德。当回顾范蠡传奇的一生,我们不仅会为他的文韬武韬而赞叹不已,更会为他的通达人生而敬佩之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72961.html

经济,勾践十,计然,时机,思想,政策,人生,楚国,范蠡,上将军,观点评论,越国,文种,勾践,楚国,范蠡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经济,勾践十,计然,时机,思想,政策,人生,楚国,范蠡,上将军,观点评论,越国,文种,勾践,楚国,范蠡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经济,勾践十,计然,时机,思想,政策,人生,楚国,范蠡,上将军,观点评论,越国,文种,勾践,楚国,范蠡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