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刘继祖发了善心,主动找到朱元璋,送给了朱元璋一小块自家的荒地,下场如何?

刘继祖发了善心,主动找到朱元璋,送给了朱元璋一小块自家的荒地,下场如何?

地主一时心善,竟让后代享受百年铁饭碗。

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四月,一场席卷凤阳的瘟疫,给原本安贫乐道,家庭和睦的农民朱家带来了灭顶之灾。这一家子的家长朱五四,连同他的妻子陈氏、大儿子朱重四以及大孙子在一个月内相继毙命。朱重四的媳妇王氏带着小儿子朱驴儿(即朱文正)逃回了娘家。原先的七口之家,瞬间只剩下朱五四的小儿子朱重八。这位朱重八,自然是日后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五四一共有四个儿子,其中老二重六和老三重六此前已经入赘到别人家。听到噩耗之后,只有老三朱重六赶回老家,帮助弟弟料理丧事。兄弟二人向向他们的“田主”刘德借地安葬父母兄长,不料却受到了呵斥。老朱做了皇帝以后回想此事,仍然意不能平,在其御制的《大明皇陵之碑》中对刘德进行了申讨:

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御制皇陵碑文》

就在兄弟二人走投无路之时,另一位地主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小块地来安葬双亲。刘继祖的儿子刘英和朱元璋是小时候的玩伴,他特意求了母亲娄氏,而刘继祖在娄氏的劝说下同意拨出一块地来安葬朱五四一家。那么在朱元璋称帝之后,刘继祖当年的一时善行,为他们家带来了什么样的回报呢?

大明朝的铁饭碗

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当时的朱元璋已经削平陈友谅,包围张士诚,正是志得意满,放眼天下之时。四月,老朱衣锦还乡,回到老家凤阳。这次来的目的,主要是为父母改葬。

当年虽然有了一块墓地,但朱家穷得叮当响,所谓“礼有未备”。现在儿子发达了,自然想要风光大葬父母双亲。但此时有人进言改葬的话,恐怕会“泄山川灵气”。最终朱元璋只是下令“增土以培其封”,改葬的事情就此作罢。这块地有灵气,只怕朱元璋自己都不相信。但是改葬就要挖坟,当年老爹老娘“殡无棺椁,被体恶裳”的惨状,个人觉得朱元璋并不想让臣子们看见。所以就坡下驴,想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无论如何,老农民朱五四的墓地得到了修缮,需要有人专职进行守护。此时刘继祖和娄氏都已去世,刘英尚在。朱元璋于是免去他家的徭役,让他们世守陵墓。

陵旁居民汪文、刘英于上有旧,召至慰抚之。遂令招致邻党二十家,以守陵墓,命有司复其家。—《明太祖实录卷二十》

朱元璋在辞别家乡回建康(今南京)之时,再次召见刘英,将守陵之事郑重相托。

上将还建康,谒辞陵。召汪文、刘英谓曰:“乡里亲戚爱厚者,惟足下二人。先世陵墓所在,吾岂敢忘?但国家事重,不得不归耳。公等善为我守视。”仍赐英、文等绮帛米粟,曰:“此以报夙昔相念之德也。”—《明太祖实录卷二十》

明朝建立之后,朱五四被追尊为淳皇帝,庙号仁祖。其夫妇二人的陵墓也升格为皇陵。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的时候,朱元璋下旨成立皇陵祠祭署,以汪文为署令,刘英为署丞。皇陵陵户三千多户,均附籍太常寺祠祭署,免征徭税。

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九月,朱元璋下旨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其妻娄氏为义惠侯夫人。在刘继祖的诰文中,朱元璋称赞其“发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惠朕”。对于娄氏,老朱则称赞其“和柔慈惠,克成厥家”。

在利益面前,汪家和刘家的后人为了到底谁是奉祀,谁是祀丞争得不可开交。而刘家的不肖子孙刘墉,甚至在永乐年间因擅伐皇陵树木而惨遭下狱。到了明宪宗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皇帝朱见深下旨规定汪家子孙世为奉祀,刘家子孙世为祀丞,这场折腾了近百年的闹剧才告一段落。

甲寅,命皇陵祠祭署世以汪文子孙为奉祀,刘英子孙为祀丞。先是两家争袭不已,尚书王翱等具洪武以来授袭之详以闻,遂著为令。—《明宪宗实录卷十七》

结语:刘继祖当年的一桩善举,为他的儿子刘英,乃至刘家的子孙后代带来了近三百年的铁饭碗。可谓是“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的最佳实践。至于刘德,据说朱元璋并没有对他进行打击报复,反而赐了三十顷田地给他。你不是爱土地吗?朕就再赐一点给你,看你怎么有脸在乡里混。何况要打击报复,自有既得利益者汪家和刘家可以出面,朱重八贵为皇帝,自然无须再和刘德一般见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774.html

大儿子,娄氏,皇陵,刘继祖,刘英,主动,刘家,朱元璋,善心,开国皇帝,故事传记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大儿子,娄氏,皇陵,刘继祖,刘英,主动,刘家,朱元璋,善心,开国皇帝,故事传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大儿子,娄氏,皇陵,刘继祖,刘英,主动,刘家,朱元璋,善心,开国皇帝,故事传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