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蜀汉有一隐患, 孙权曾好心提醒, 但诸葛亮没当回事, 差点导致灭国

蜀汉有一隐患, 孙权曾好心提醒, 但诸葛亮没当回事, 差点导致灭国

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一生正如《后出师表》中所写的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过,在诸葛亮在世时,蜀汉始终存在一大隐患,甚至连东吴的孙权都知道,并善意提醒,但诸葛亮却没当回事。

什么隐患呢?

大家都知道,蜀汉因为地狭民寡,人才本就不多,其中魏延和杨仪算是数的上的干将才俊。魏延不用多说,刘备称王时曾挑选汉中守将,汉中是蜀汉北方门户,职责重大,当时所有人都认为最合适的人选是张飞。

但刘备却慧眼独具提拔了名不见经传的魏延,事实证明,魏延的综合能力的确是当时的最佳选择,他制定的防守战略直到其死后,后继者王平还在采用,足见魏延的能力。

而杨仪是诸葛亮的亲信,善于规划分部,筹度粮谷,这种出色的处理军务的能力也让他能够时时留在诸葛亮身边,并随其出征。

但是这两个人都有一大缺点:魏延颇为自傲,而杨仪气量狭小,这两个人谁都看不起谁,诸葛亮在世时,俩人就已经是经常拔刀相见,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孙权还曾善意的提醒蜀汉使臣:若一朝无诸葛亮,二人必为祸乱矣。

可是诸葛亮显然没太当回事,他既想利用杨仪的才干,又不愿舍弃骁勇的魏延,靠着和稀泥的手段,暂且压制二人。但这个隐患最终还是爆发了,还差点让蜀汉灭国。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北伐途中,在临终前做出了一项让人很难理解的安排,即:全军一分为二,魏延统帅一军负责殿后,杨仪统帅中军徐徐撤退。

在明知二人水火难容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安排无疑是加剧双方的火并。而且当时北伐的军队是蜀汉中的主力精锐,一旦发生火并,或者有一方选择叛变,必然导致蜀汉灭国。

虽然《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密令马岱斩杀魏延,但这是虚构的。真实的历史是,诸葛亮始终没有要杀魏延的意思,否则怎么会让他统兵殿后,这不是给了对方叛变投敌的机会吗?

不过魏延并没有听命殿后,而是绕到了杨仪大军背后,烧毁了栈道,挡住了杨仪南归之路,这也成为魏延反叛的重要证据。

但事实上,陈寿在《三国志》中说的很清楚,魏延从未想过反叛,他只不过是想杀掉杨仪罢了。何况魏延烧毁栈道的同时还上书给后主刘禅进行解释。

而事实证明,杨仪确实有反叛之心。早年在荆州时他曾有过背弃傅群投奔关羽的先例,后来魏延被杀后,他因为没有获得提拔,曾公开吐露说:早知如此当初就率全军投魏去了。

那为什么最终被杀的是魏延呢?因为杨仪伪造了魏延反叛的证据。

就在魏延烧毁栈道,挡住杨仪归路,并且抢先上表后主的同时,杨仪的奏表居然也在同日到达成都。在当时栈道被毁,蜀道难行的情况下,杨仪和魏延互表叛逆的奏书同日到达,足可说明早在魏延没有烧毁栈道以前,杨仪就已经发出了这封奏书。

最终在杨仪的授意下,魏延死于马岱之手,全族被屠。气量狭小的杨仪还踩着魏延的头颅说:看你还能怎么作恶。这位蜀汉最后的擎天一柱没有死在北伐的路上,反而死在了自己人手中,让人十分惋惜。自此,蜀汉再无大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83172.html

孙权,隐患,殿后,北伐,栈道,诸葛亮,魏延和,蜀汉,好心,杨仪,观点评论,孙权,魏延,诸葛亮,马岱,杨仪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孙权,隐患,殿后,北伐,栈道,诸葛亮,魏延和,蜀汉,好心,杨仪,观点评论,孙权,魏延,诸葛亮,马岱,杨仪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孙权,隐患,殿后,北伐,栈道,诸葛亮,魏延和,蜀汉,好心,杨仪,观点评论,孙权,魏延,诸葛亮,马岱,杨仪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