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刘禅投降后写下中山寨,司马昭不杀他,群臣不解,昭:倒着读

刘禅投降后写下中山寨,司马昭不杀他,群臣不解,昭:倒着读

《三国演义》之中,刘禅为何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主要原因就在于刘禅与司马昭之间的一段对话。

当时刘禅和蜀国大臣们被押送到洛阳以后,司马昭担心刘禅心中仍有大志,现如今不过是忍辱负重而已,于是邀请刘禅赴宴并询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国?(安乐公:刘禅投降以后,司马昭给出的)。

对此,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

从此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对刘禅的印象便是昏庸、软弱、无能。尤其是在姜维“一计害三贤”的对比之下,臣子尚且为国家奋斗,君王却先丧失了斗志,更让人多出了一丝气愤。

可很多人依旧比较疑惑,即便刘禅投降,司马昭也完全可以将其杀害,为何还要留他一命呢?

要知道东吴的孙浩被司马炎押送回洛阳以后,一杯毒酒就结束了一生。相比之下,刘禅显然要幸运许多。

关于这个问题,正史之中虽然没有明确给出解释,但野史之中就记载刘禅在投降以后曾给司马昭写下中山寨三个字,这才让司马昭决定不杀他。

群臣难以理解之际,司马昭给出解释:不妨倒着读这三个字。

中山寨

所谓中山寨倒过来读,其实就是寨山中,刘禅借用这三个字向司马昭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心意,对于国家大事,自己已经无心考虑,唯一的愿望便是回到山中归隐。

面对这样一个胸无大志的敌人,司马昭自然没有任何杀害的心思。

事实上,就当时的情况来看,究竟杀不杀刘禅,决定权完全在司马昭手中。只要司马昭愿意,那么刘禅无论写下什么样的字,都会被司马昭找到各种理由处死。

而他最终选择放刘禅一命,除去刘禅本人的“志向”之外,更多的还是安抚蜀国群臣,同时也向世人展现自己容人的胸怀。

要知道当时蜀国境内,依旧有不少臣子心中想着如何复国。像姜维一样的武将就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心意,难道文臣就不会?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可文臣相较于武将而言,更需要的是一个支持的对象。

如果刘禅愿意复国,文臣们的各种小动作一定接连不断。反之,只要刘禅不愿意复国,文臣再怎么折腾,也没人支持,对于魏国的影响自然会降到最低。

关于这一点,以《三国演义》前期的王允最具代表。

因此,司马昭留下刘禅一命,其实也是为了牵制蜀国旧臣。当群龙无首以后,时间不断推移,蜀国复国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最终,曾经六出祁山与九伐中原的蜀国也就只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刘禅

了解司马昭不杀刘禅的原因以后,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刘禅是否真的那么懦弱无能?

如前文所言,当臣子还在为国家出谋划策并因此死于乱军之中的时候,君王却已经选择了放弃,这显然是很难让人接受的一件事情。

可只要了解刘禅在《三国演义》中的诸多言语就知道,其实这个扶不起的阿斗,也尚有可取之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公元253年蜀汉丞相费祎去世以后,姜维总览蜀国的军政大权,并且开始了北伐事宜。可因为姜维长期在外打仗,导致刘禅身边的宦官黄皓开始干政。

了解到相关情况以后,姜维立刻上奏刘禅将黄皓处死,试问假设此时大家身处刘禅的位置上,应该如何抉择呢?

相信不少拥有上帝视角的人都会听从姜维的建议。这个一心为蜀国的臣子上书杀掉一个宦官奸臣,自己肯定会选择同意。

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真的听了姜维的话将黄皓杀掉,自己将来是否还有能力压制姜维?身为君王,在面对臣子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威严才行。在这一点上,刘禅就做得很好。

他回信姜维:黄皓小人已,不必担心。

刘禅向姜维表明:我知道黄皓是一个小人,你不用担心。

从表面上来看,这似乎只是宽慰姜维。可只要认真思考就明白,刘禅还有两层意思在里面,其一是我了解臣子品行如何,不必担心。其二则是皇帝的决定,臣子不必干预。

语气虽然温和,但身为臣子的姜维明白,刘禅的政治手段,自己根本无法比拟。

当然,就后续的故事发展、作者想要表现出来的刘禅形象、以及野史“中山寨”的故事来看,刘禅依旧有许多值得吐槽的地方。

只是有关当年的历史早已消失不见,我们如果做到了解以后还能有些许反思,那就已经十分足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86447.html

文臣,群臣,姜维,三国演义,投降,刘禅,司马昭,黄皓,中山,蜀国,观点评论,姜维,中山寨,刘禅,司马昭,黄皓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文臣,群臣,姜维,三国演义,投降,刘禅,司马昭,黄皓,中山,蜀国,观点评论,姜维,中山寨,刘禅,司马昭,黄皓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文臣,群臣,姜维,三国演义,投降,刘禅,司马昭,黄皓,中山,蜀国,观点评论,姜维,中山寨,刘禅,司马昭,黄皓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