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前273年的华阳之战:一场错进错出、彻底打断三晋国运的生死决战

前273年的华阳之战:一场错进错出、彻底打断三晋国运的生死决战

公元前293年,正式的称呼是周赧王二十二年,在那一年,发生了一次让韩魏两国,特别是韩国,彻底退出战国七雄行列的大战:伊阙之战。

当时的秦国,威压天下之势早蓄势待发,唯一缺的就是一个东出六国的突破口。

(大秦帝国)

为了突破口,伊阙战役打响。

这场大战的前因是这样的。

前296年,韩国和魏国接连出了变故。

主政的魏襄王和韩襄王在同一年去世,两国政局动荡,这给了秦国乱中取胜机会。

一看这状况,敏锐的秦昭王立马抓住机会,在前294年,派秦军进攻韩国,指望抓住机会,一鼓作气搞定小韩。

秦国打韩国,那是一打一个准。

开打不久后就连战连捷,秦将向寿夺取武始(今河北武安市南),秦将白起攻克新城(今河南伊川县西南)。

接连两个重镇陷落,让韩国心惊胆战。

一番寻思后,就想到了兄弟之国魏国。

看着韩国受难,知道唇亡齿寒道理的魏国人也不含糊,践行了同盟义务,派出大将公孙喜,领着兵马就去助战了。

不仅魏国去了,就连诸侯国宗主的东周,也在知晓消息之后,带着微薄的兵力,加入韩魏联军哥指望教训自己原来的马夫。

(周王公主)

三国大军整装待发,只等交战。

然后,一个男人也来到了后来的神都洛阳,他就是战国杀神白起。

这个满身风烈,肃杀之气的男人,领着秦军,前来迎战三国联军。

这场战争,打的也特有摧枯拉朽的白起风格。

看透三国联军心态,知道韩、魏两军都不愿主动冒头当秦军靶子的白起,选择了避实就虚之策。

他先是用少量秦军,吸引了联军主力韩国军队的注意力,让韩军无暇他顾,转而就用主力,猛烈进攻实力更弱的魏军。

魏军本就是受邀参战,属于客军,实力也比不上韩国军队,躲得也比较远,不觉得自己会成为秦军目标。

这心态就上了白起的套,在仓促迎战之后,迅速溃败。

这溃败,让韩国军队也慌了神。

一看大军侧翼出问题,仓促迎战后,韩军也遭遇了秦军的左右夹击,战况急转直下,一发不可收拾。

白起也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痛打落水狗,全线追击后,一战歼灭韩魏联军24万人,占领重镇伊阙不说,还逼迫两国割地求和。

自此韩国安邑以东大片区域成了秦国的,东出大门就此敞开。

敞开过后,秦国兵锋,让韩国人胆战心惊。

自那以后韩国变得乖巧无比,居然成了秦国最忠实的盟友,两国关系,也在韩国刻意讨好下,进入了蜜月期。

这或许就是狼和羊的爱情吧。

我明知道你要吃掉我。

但不妨碍我行动上爱你,心理上排斥你。

那么韩国当时对于秦国而言到底算啥?

知心爱人吗?

当然不是,自那以后的20多年间:秦国给韩国的定位刘是秦国战略桥头堡。

是秦国进攻三晋的前沿阵地,补血包。

伊阙之战后,秦国时不时借道韩国进攻魏国、赵国,简直将韩国当做了自己的领土,行事肆无忌惮。

这十多年间,秦、赵、魏也是战事不断。

昭襄王24年和32年,秦军两次借道韩国,直接攻到了魏国都城大梁,赵国实力稍许强点,也在这高频攻击下苦不堪言。

更苦的则是韩国,深知唇亡齿寒道理的韩国,也曾在关键时刻抗争过,甚至在魏国风雨飘摇的时候,派遣援军支援魏国。

奈何巨大的实力差距,让韩军成了送菜。

(战国七雄)

这状况,就让韩国定位尴尬了。

在秦国看来,这小老弟大部分时候是老实的,留着也行,再不老实灭了为好。

在三晋看来,韩国的态度摇摆让三晋始终无法同仇敌忾。

是忘了过往的兄弟之情吗?

这状况弄的赵、魏两国,也都有敲打甚至进攻韩国的心思。

简言之,韩国里外不是人,混成了悲剧。

虽然如此,赵魏两国还是忍住了,对韩国抱有一丝希望,这希望就是三晋同心协力,共同抗秦。

为此,两国在一番寻思后想了出妙招。

这就是武装游行,恐吓韩国,让韩国改变亲秦国策,三晋重新结盟。

(武装游行)

这心思诡谲吗?实在脑洞够大。

公元前273年,谋划许久的魏赵两国,集合15万人吗,就准备开赴韩国华阳城。

为何选择华阳成,这也是有讲究的。

华阳城,是韩国北方门户,重要的军事重镇,也是韩国都城新郑卫城,离韩国中枢很近,进军这里威胁大不说,还能让韩王看到。

而且这地方还处于三晋腹地,离秦国比较远,就算秦国要救援,也不一定愿意来,就算要来,也不会那么快。

如此一举三得算计,赵、魏有高人啊。

但这算计依旧成了泡影。

因为图谋三晋同盟的赵国和魏国,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过低的估计了韩国的实力,也上了秦国的套路。

兵临城下后的赵、魏联军,指望喊一嗓子就能让韩国开门投降。

谁曾想走到华阳城下却发现,这华阳城真的是太坚固了。

城墙巍峨高大不说,还有完整的城池防御体系,坑道、护城河,女墙应有尽有,甚至城墙上还配置了防御杀器“马面”。

这“马面”是个啥东西咧?

按照资料的说法,就是城墙中向外突出的墩台,跟马脸有点像,在增加了城墙厚度的同时还消除了防御的死角,士兵站在上面可以形成交叉火力,防御力倍增。

(古城墙)

从这个角度看,被打怕了的韩国人真的想了不少办法。

除了韩国特有的强弓劲弩之外,在城池营建上也很有独特之处。

战国七雄,果然没一个简单的。

如此坚固的城池,还一环连这一环,就算秦军来了都要头疼,更何况赵魏联军。

一看这不少人都怂了。

在出兵之前,就没人愿意带兵打仗。

这状况,也让领军将领人选难产不说,选的人还都有问题。

面对纷纷摇头的众将,出征前负责点将的魏安釐王纠结了。

一看君上纠结,有个人出了个点子。

他就是任职魏相的齐国孟尝君田文。

这孟尝君本来在齐国待的好好的,可公元前294年的一场内乱,却让他受到牵连退隐薛邑,就被魏国请来当相国了。

那么孟尝君推荐的主将是谁咧?

答案是芒卯,一个不以军功见长,但很能作,且患有恐秦症的人。

想当年秦军进攻魏国河东最后据点时,就是他建议魏王:将河东残余据点长羊、王屋、洛林送给秦国人。

至于理由也很让人感动。

居然指望割地给秦国,换秦国支持魏国向东扩张,进攻兄弟国家。

就这样,一个糊涂蛋成了魏军主将。

(孟尝君)

同样,赵国派遣的领军之人也让人感动。

不是赵国名将廉颇、赵奢,反而是名不见经传的贾偃。

这货是谁啊?我没听说过。

一个糊涂蛋将军,配一个二流武将,已经够二了,更二的事是,这赵、魏联军还没有共建指挥部,而是分头行动,不搞统一指挥,这就给了秦军机会啊。

(白起、魏冉)

那么秦国面对这场三晋内斗,作何打算咧?

这打算也很有秦国特色。

那就是以逸待劳,坐看三晋内斗,在找寻合适的时机,下场解决战斗。

这在大国博弈中应该属于常规操作了。

无论秦国怎么做,在什么时候出击都不会吃亏,不过收益多少的问题。

因此,在无数韩国使者不断督促秦国出兵的背景下,秦军却稳如泰山,不为所动。

弄的韩王不断骂自己:瞎眼啊,这是什么老大啊,简直没道义。

可骂归骂,韩王还是要求秦国啊。

于是有人临危受命了,他就是老臣陈筮。

所谓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这陈筮也是个有办法的人,去了秦国之后,想办法见到了秦相魏冉,跟一个楚国外戚唠嗑了起来。

唠嗑一开始,心态轻松的魏冉看着心急如焚却装作镇定的陈筮很是嘚瑟。

托大的说:老先生此来,心情急切吧?

一听这话,陈筮不仅不急,反而淡定的说:不急。不急,谁急了,我一点不急。

这话弄的魏冉很没面子,不客气的说:韩国使者络绎不绝,每个人来都是求援的,为何不急?

一听这话,陈筮明白这娃上套了,然后淡定的说:没啥大不了的,如果实在急迫,韩国就加入魏赵同盟,弄个三晋联合,这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三晋)

听完这话,魏冉立马不笑了。

想想可能的后果,他脑子顿时清醒,跟陈筮说:你别急,你等等,我带你见大王。不,见大王都不用了,秦国马上发兵。

得,要得就是这个效果。

坐看内斗也是要注意节奏的。

对韩国而言,真到了事不可为,兔子急了还咬人,投降也不是不行,谁挂在你秦国的树上等死?。

对秦国而言,坐山观虎斗行,但分寸也要把握,更何况是三晋结盟的大事,更不能等闲视之。

(华阳之战)

就此,秦国国策180°转身,从事不关己到整军备战。

目的只有一个,彻底断绝三晋同盟的最后可能,让韩国老老实实当小弟。

然后华阳之战来了。

军令下达之后,秦军效率特别快。

魏冉、白起、胡伤三人组成前敌指挥部。

这三个人都有名将风采,连白起都只能当副将,足见秦国的重视程度。

将军如此,士兵也不遑多让。

因为集结时间仓促,出战的秦军以拱卫咸阳的京师军为主,算秦国最精锐的卫戍部队,说战必胜,攻必取,一点不夸张。

这精锐部队不负所望,用一场持续八天,狂飙突进近千里的行军速度,诠释了啥叫铁血强军。

这架势很有旋风司令带领的解放军风采。

那么这部队为何这么精锐咧?这么牛咧?

看看秦始皇兵马俑中的仪仗队就懂了。

最矮的身高173cm,最高的190左右。

卫戍部队和仪仗队的区别也差不了多少。

秦军神兵天降震惊了魏赵联军。

他们完全想不到,秦军为何能这么快抵达战场,更让他们惊讶的是,这只秦军的战略意图,不是为了解围而来,而是为了全歼而来。

至于这么做的目的,也很明了。

用赵、魏联军的血,让韩国跟赵魏结成死仇,让三晋彻底翻脸,让未来的联合没有任何可能。

就此,一场原本兄弟间小打小闹的内斗,在秦国参加后变成了你死我活的国战。

战争的进程也没有任何意外。

怂蛋芒卯和二流将领贾偃带领的赵魏联军完全没有抵抗之力。

没有统一指挥协调的联军,被秦军先后击破,战斗力更弱的魏军被斩首13万,2万赵军,也在被围歼后抛尸黄河。

惨烈,怎一个惨烈可以形容。

这一战,打的魏赵两国目瞪口呆,也打得韩国震惊无比。

震惊过后韩国明白,自己彻底没退路了,也没了在三晋和秦国间左右逢源的可能。

秦国就这么用一场战斗胜利,打出了战略胜利的效果,彻底让三晋联合没了可能,

战后,魏国割让南阳求和,赵国虽然没有割地,也伤了不少元气。

更关键的是,三国关系自那以后再也回不到过去,秦国远交近攻蚕食三晋的大战略,没了任何阻碍。

秦国口中的肥羊,也从韩国一国,增加了另一个魏国。

至于赵国,铁血强赵还有廉颇,还有武安君赵奢,属于他们的噩梦,还在13年后。

那噩梦就是谍血长平。

当然,在那之前武安君赵奢走了,最佳男配是他的儿子赵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97814.html

进攻,生死,白起,实力,国运,秦国,华阳之战,秦军,三晋,魏国,观点评论,白起,韩国,秦国,秦军,魏国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进攻,生死,白起,实力,国运,秦国,华阳之战,秦军,三晋,魏国,观点评论,白起,韩国,秦国,秦军,魏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进攻,生死,白起,实力,国运,秦国,华阳之战,秦军,三晋,魏国,观点评论,白起,韩国,秦国,秦军,魏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