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他遇到金兵就逃跑,为啥位居中兴四将,死后还位列岳飞之上?

他遇到金兵就逃跑,为啥位居中兴四将,死后还位列岳飞之上?

文/何以解忧

1122年形势图

01

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七月,“大宋第一公公”童贯奉旨率兵北伐。

目标:辽国

目的:收复燕云十六州

金国在东北的悄然崛起,改变了北中国的战略格局,宋人开始动起雪耻的念头。

宋金两家约定,一旦灭辽,宋之前纳给辽的岁币,转送金国;作为交换,燕云十六州归宋。

这一次,宋军号称“二百万”,大概是想直接吓死辽人。

身为统帅,童贯并未开发出战斗属性,一应军务交给了宣抚都统制(北方战区高级司令官)刘延庆。

刘延庆是将门之后,早年在边境与西夏人较劲。

伐辽的前一年,刘延庆归到枢密使童贯麾下,参与平定方腊之乱,被童贯赏识。

一年不到,刘延庆就成为独当一面的方面军统帅。

他就按奈不住内心的小激动,拍着胸脯,扯着嗓门,一路吆喝:爷就是来接收燕京的!

但副将郭药师是不久前率部归顺的辽将,深知契丹骑兵的厉害,于是建议:“现在咱们大张旗鼓行进而不注意军事保密,一旦落入辽人伏击圈,必败无疑。”

郭药师不过是个降将,刘延庆拿他当空气。

结果,郭药师的预言成功兑现——

大军行进到今天房山区良乡镇时,宋军大败,灰溜溜回营固守。

郭药师又献一计:趁辽军主力出击,燕京空虚,抄后路!

此时的刘延庆已是一头浆糊,就让郭药师便宜行事。

并安排儿子刘光世率本部人马接应。

坏就坏在刘光世身上。

刘光世一出手就是“王炸”。

郭药师在燕京城下苦战三昼夜,也没能等来他的接应部队。

刘光世为什么没出现?

不知道,史书只说“失期不至”。

拼到最后,郭药师部只剩百余人突围。

败报传来,刘延庆灵光乍现:烧掉自家营垒,跑吧!

这一仗,直接让金人看穿宋军战斗力,骨子里起了轻视之心,为后来的“靖康之乱”埋下伏笔。

剧透:五年后,刘延庆死于“靖康之乱”。死的那个地方也很有内涵,叫“龟儿寺”。

02

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汴京城危若累卵。

1127年形势图

各地勤王兵马并不少,可面对金人的刀剑,以及对和平存有的那一份天真,大宋两位皇帝居然写信告知诸将:停止前进,金主爸爸待我们不薄!

圣命如山,大伙儿只能按兵不动。

唯独刘光世,将汴京方面所有的文书压下,继续前进。

为啥呢?

后人叫他“刘跑跑”,不是白叫的。

他是不会去汴京勤王的。

他有自己的考虑:

一,稳定军心

二,就是跑(划重点)

为啥跑?

因为当时,刘世光夹在汴京和金国之间。

借着勤王的名义南下,不仅可以远离危险(金国)之地,还可以一路收编兵马(包括勤王兵马),壮大自己。

03

没几天,汴京沦陷了!

各路勤王兵乱成一锅粥。

这时,刘光世诈称“皇帝让人带出密信,一切安好,不日就将随禁军突围”。

勤王部队都吵吵着合兵一处,去找金人干仗。

可就在这时候,刘光世趁人不备,带出自己的部队溜了。

因为他知道晓徽宗的九儿子——康王赵构,正在山东河北河南边境“三不管地带”活动。

天赐良机!

刘光世迈开大长腿,嗖嗖嗖,跑到来了赵构身边。

而在河南商丘登基没几天的赵九爷,正是装备不足,人事匮乏之时,没想到居然会有一支人马主动示好!

“光世是个好同志!”

九爷一高兴,刘光世便成了行在都巡检使(等于卫戌司令)。

04

刘光世跑完,赵构接过接力棒,从商丘跑向建康。

由于沿路不太平,只完成了三分之二的路程,暂驻扬州。

老板开启“移动办公模式”,打工人可不能跟着休假,刘光世接了几个剿匪的小活儿,还顺带收编了一帮那些没饭吃的穷哥们儿。

刘光世尝到了甜头。

一年不到,他往返江淮各地,利用剿匪、平叛的机会搞资源整合。

没见过世面的蟊贼草寇经不住吓,纷纷拜倒。

当然,也有硬茬。

池州(今安徽池州)土著张遇就特别能打。

张遇见惯了历任官军的德性,打量着“刘家军”,一阵侮辱性极强的冷笑:

“官军不整,可破也。”

刘光世这个人有些优点:亲和力强、讲哥们义气、喜欢交朋友……

但这些和打仗都不沾边。

刘光世在军事上的确没什么造诣,遇上强硬角色,几无胜算。

张遇打得“刘家军”屁滚尿流。

刘光世差点被活捉,多亏部将王德相救。

05

汴京沦陷,金人的下一个目标是扬州的赵构。

为了降低战争成本,金人扶植刘豫建立了“伪齐”国,充当南下的打手。

刘豫手下猛将李成,奉命深入到淮河流域搞战术骚扰。

赵构想调精锐部队进剿,又觉得杀鸡用牛刀,没这必要。

于是他看了看一旁的刘光世:打土匪、捡装备不是刘爱卿的强项吗?

啊?!

刘光世满头问号:我?打土匪?一定是弄错了!

可圣命不可违,怎么搞?

冥思苦想之际,他发现了一旁站得笔直的王德,秒补了之前揍张遇的片段:打土匪、捡装备不是老王的强项吗?

行嘞,就你了。

王德是刘家老部下,战斗力爆表。

果然一场恶战,伪齐军被老王冲得七零八落。

这时,在后队督战的刘光世撸起袖子,准备张罗一个“受降仪式”。

他想学周瑜,羽扇纶巾,还让撑开遮阳伞,笑意吟吟迎上前去。

李成不是二百五,一看对手秀出这样的操作,马上聚集手下的残兵败将:拿住对角那个傻缺,就是头功!

场面登时逆转,一身儒生打扮的刘光世被困。

危机之时,必有王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侧翼扑上来,救下了主人。

并一路追击,直接把李成赶出边境。

皇帝是看结果说话的,各种封赏麻溜跟上。

唯独一个“奉国军节度”,就让刘光世成为赵宋渡江之后第一个建节的将领(奉国军,置所在今浙江宁波)。

06

不过,凡事都是双面的。

得到皇帝的垂青,遇事自然要顶上。

1129年(建炎三年),名将完颜宗翰(粘罕)带队,长驱直入,先锋队500骑兵杀到了天长(今安徽滁州代管县级市)。

1129年形势图

伪齐不经打,金人可是货真价实的即战力。

面对金军铁骑,三个王德也没辙。

刘光世吓破了胆,继续发扬传统,未战先退,把扬州的门户亮了出来。

这直接影响到赵构在宫中的造人计划,从此不举。

不久,禁军将领苗傅、刘正彦借机发动叛乱,挟持赵构,打算改立两岁的皇子。

这帮人认定刘光世是条“大腿”,假借圣旨封他为太尉。

与此同时,江南各地勤王兵马也在行动。

按正常思维,站队的时间又到了。

但刘光世迟迟不表态。

原因很简单:大家都是在打嘴炮,没一个真正行动,局势发展还看不清。

等到韩世忠第一个发兵勤王,刘光世立马像弹簧一样蹦了起来,亮出“王牌”——王德,配合制服乱党一伙。

不得不说,刘光世的眼里还是不错的。

最终,平叛有功,刘光世受封江东宣抚使,但要受镇守建康的江淮宣抚使杜充节制。

同样是宣抚使,待遇咋不同呢?

刘光世不服气,连写六道表章抗命。

直到赵构拍了桌子,他才勉强接受。

赵构很了解刘光世,打仗真不行,就安排他去了南昌,去护卫隆佑太后(宋哲宗废后)。

上任后,金军又打过来了。

刘光世三天后才知情,慌得丢下太后就跑。

跑路途中,也没忘了搞“副业”:通过各种许愿、承诺、游说,收编了郦琼、王念经等一大批流窜在外的兵油子、社会闲杂人士甚至是黑帮盗匪。

“刘家军”差不多成了一个大型收容所。

“所长”刘光世,有一副十足的“衙内人设”,讲究哥们义气,擅长与社会闲散人员等打交道,没有丝毫的官架子。

虽然部众成色不足,但向心力并不差,逐渐成了气候,得了一个名号:“太尉兵”。

显然,这样的高级称谓是很难得到大宋廉政机构认可的。

有人弹劾说“刘光世在搞私家武装,成何体统?”

遂更名“巡卫军”。

还给刘光世安排了另一个职务——浙西安抚大使,驻守在镇江。

但刘光世知道金军会不时渡江骚扰,抗拒:“让我待在镇江前线挨揍?门儿都没有!”

赵构倒是很给他面子,就又封了个宁武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

这就等于享受宰相待遇,可以在指定地点办公了。

刘光世得理不让人,吐槽自己军务繁重,无法兼顾各路防务。

赵构无奈许可,把包袱扔给了张俊和韩世忠。

果然,金军再度进犯,困住淮东重镇楚州(今江苏淮安)长达百日。

按理,这是刘光世的防区,可他就是不作为。

皇帝五次发出命令,才慢吞吞地安排王德、郦琼前往巡视。

晚了,楚州城破。

赵构气得无语,但大敌当前不便问罪,只是告诫刘大爷别玩过火。

07

刘光世还发明了一个“刘氏定律”:凡两军对阵,我军不想打了,敌军也必无战意。

他让工匠临时赶制一批“纪念币”,上写“招纳信宝”,发给金军俘虏。

不杀头,不搞虐待,放回家,还给路费。

俘虏欢声雷动。

连对面的金军也跃跃欲试,大面积放下武器跑来领赏。

有的还自愿更换国籍。

不战而屈人之兵,金军主帅气到冒烟,点赞刘光世“真他娘是个天才”!

刘光世趁势组建了“奇兵”、“赤心”两只归化部队。

日子一长,有人控告刘光世借扩张为名贪污粮饷,建议肃整军纪。

赵构舍不得废掉他,打算拖一拖。

刘光世先发制人送上一件大礼包——枯秸生穗。

枯木逢嘉禾,大大的吉兆。

赵构表示:有这样的好兆头,说明朝中有能人啊!

刘光世又准备了几大车丝绸锦缎、地方特产,作为进贡之物。

赵构心领神会,屏蔽了一切关于刘光世的坏话。

刘光世一路成长为赵构眼中的红人。

但这样的好日子没过几天......

08

绍兴四年(1134年),金、伪齐联军发动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军事行动,目标直指淮西(淮河上游一带,今安徽省北部、河南省东部)。

1134年形势图

局势危急。

新任宰相张浚把总指挥部设在了前线,督促张俊、韩世忠、刘光世三将作战。

庐州地段属于刘光世的防区,他想当然地认为守不住,打算退往太平州(今安徽当涂)。

张浚派出心腹吕祉制止他:

“若有一人渡江,即斩以徇。”

刘光世摸了摸扑通直跳的小心脏,哥们你要玩儿真的呀?

王德、郦琼挺身而出:大哥放心,这事儿我们在行!

这一次,刘光世终于享受到办“收容所”的红利——王、郦二人面对大金铁骑,玩儿命般地死磕,三战三捷。

总结大会上,原以为会是表彰,没想到张浚摆起一张臭脸,批驳刘光世“骄惰不战,不可为大将,请罢之”。

明摆着,张浚就是要打掉职场风评不佳的刘衙内。

赵构心明如镜:光世充其量就是作风不好,于国之基业,于朕之江山,无害!不过,舆情不可不察,改任护国、镇安、保静军三路节度使吧。

看起来是贬官,实则又刷新个人记录:刘光世成为南宋初年继韩世忠之后第二个领三镇节度的将领。

何况,赵构又附带一笔:

“……(刘光世)拜少师,充万寿观使,奉朝请,封荣国公……”

这分明是带薪休假加返聘拿双薪!

09

不得不说,大宋的舆论攻击很厉害。

这边厢,刘光世还没把行李打包,那边厢第二轮弹劾又到了:

“不守卫庐州,罪过;沉酣酒色,不恤国事,罪过;贬官反而拜少师,罪过;贬官还住着大别墅,罪过……”

赵构深知驭人之术:不能一棒子把人打死,罢免刘光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要让所有的武将都知道,朝廷依然记着他们的功劳,这才不至于人心散。

就这样,刘光世净身退出群聊。

可问题也出现了——

刘光世被罢免后,王德是刘家军元老,作为二把手,临时统领不成问题。

可郦琼不乐意,他闲散半辈子,唯独服气刘光世,你王德算干嘛地?

很快,上边作出反应,一不向王德,二不向郦琼,而是另派出一位官员节制,正是吕祉。

吕祉原先是跟随张浚的文官,不谙武事,又多少承袭了一些张浚的书呆子气,到任后,几句话惹火了郦琼。

最终,淮西血案发生!

“淮西兵变”的后果很糟糕:

郦琼携手下五千人,又四万精锐,“哗”地一声卷起了“宋”字大旗,投靠伪齐。

连同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一次性出走十来万人。

据统计,当时刘光世所部一共五万两千人,被王德带回来的,只有八千来人。

家底本就不宽裕的南宋,一下子损失了近五分之一的即战力。

赵构嘴上不说(罢免刘光世,任命吕祉都是他下的命令),心里犯起了合计:

收复中原?就不要考虑了!

双边和谈?要不咱试一试?

绍兴九年(1139年)冬,宋金第一次和议达成。

1139年形势图

退居二线的刘光世获得了“和众辅国功臣”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名号,很像是氛围组。

又过了一年,金人违约南侵。

赵构打算让刘光世出山。

刘光世迷迷糊糊揉了揉眼睛:陛下啊,我哪儿还有兵啊!

就连王德,自淮西事变后,也毅然决然地脱离了“刘家军”。

没办法,赵构重新为刘光世招募一些人马。

(只是象征意义的牌面,根本没派上用场)

10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岳飞、韩世忠、张俊的兵权被收回。

刘光世也交出还没捂热火的帅印。

不久之后,岳飞就送掉了性命。

老刘也老了,意兴阑珊:带兵打仗的日子太没有安全感......

刘光世一辈子没打过硬仗,风言风语不少,可没害过其他人。

他最后的职务是万寿观使——闲职文官一个,属于临时安置。

绍兴十二年(1142年)十一月,刘光世逝世,享年五十四岁。

高宗赵构为老伙计废朝两日,追赠太师,谥号:武僖。

《周书·谥法》上说“小心畏忌,曰僖。”

11

对刘光世的评价,《宋史》是这样盖棺定论的:

“光世自恃宿将,选沮却畏,不用上命,师律不严,卒致郦琼之叛。迎合桧意,首纳军权,虽得善终牖下,君子不贵也。”

——徒有“将二代”的身份,其实胆小怕事,不擅军务,又迎合主和派的基调,带头交出兵权,虽得善终,其所作所为不足君子效仿。

一句话:刘光世,回首往事,你是否应该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其实在绍兴十二年那个环境下,大部分南宋公务员都是这个德性。

(以后慢慢聊)

刘光世之所以能位列“抗金七王”之首、“中兴四将”,正是因为他“跑”出了大宋的(兵)血脉。

可以说,没有刘光世,可能就没有后来的岳飞、韩世忠......等等。

中兴四将图 宋 刘松年

PS:

刘光世是陕北保安人,几个世纪后,其家族迁徙到浙江青田的一支,出了一个牛牛牛人……无人不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12.html

汴京,童贯,金兵,郭药师,刘延庆,金人,刘光世,金国,中兴,赵构,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汴京,童贯,金兵,郭药师,刘延庆,金人,刘光世,金国,中兴,赵构,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汴京,童贯,金兵,郭药师,刘延庆,金人,刘光世,金国,中兴,赵构,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