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100多年前,康有为斥巨资150万买下瑞典的一座岛,后来岛屿归谁?

100多年前,康有为斥巨资150万买下瑞典的一座岛,后来岛屿归谁?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04年,是戊戌变法失败的第六年,也是康有为海外逃亡的第六年。

这一年,他带着自己的妻妾儿女,来到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

或许在很多人心中,康有为的逃亡生活,一定穷困潦倒、食不果腹。

可实际上却恰恰相反,与其说是逃亡,倒不如说是一场“环球旅行”。

就拿来到瑞典来说,康有为随即便花费150万买下沙丘巴登小镇上的一个小岛。不久之后,一座名叫“北海草堂”的中式园林,更是拔地而起。

在这座距离市区仅有15公里的小岛上,康有为过起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平日里,他不是在园林中喝茶嬉戏,就是到附近歌剧院中散心。

从买下小岛到装修完毕,一共花费36000瑞典克朗,折合人民币约150万元。

只可惜,斥巨资买下的小岛,康有为仅仅生活了三年,最后就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离开瑞典。

明明是清朝的逃犯,康有为哪来的钱买小岛?又是什么原因,令康有为离开瑞典?这座小岛现在如何,康有为后来是否回去过?

要想了解这一切,我们就还要从,康有为逃亡加拿大开始说起。

逃亡加拿大、开始疯狂敛财

1899年,拿着日本人赠送的路费,康有为渡过太平洋抵达加拿大。

回想起在日本受到的冷漠,康有为对自己在加拿大的生活,充满忧虑。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加拿大的华侨竟然对他推崇备至,甚至达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原来,因为大清朝太过软弱无能,华侨们受尽了白眼和屈辱,做梦都想让清朝强大起来。

这样,他们自己在国外的日子,也会好过一些。

在康有为到达日本时,“光绪被慈禧软禁”,以及“康有为被授予衣带诏外出求救”的消息,就已经在加拿大华侨中传播开来。

皇帝都被软禁了,清朝还能强大起来吗?

加拿大华侨,迫切地想要见到康有为,问清国内的具体情况。

康有为敏锐地察觉到,当地华侨们的心理,顺势发表了几场演讲,大致意思是:

光绪,是位爱民如子的好皇帝,只有他才能将国家变得强大。但现在,慈禧不仅软禁了皇帝,更想方设法阻止国家变强。

希望所有华侨们团结一心,与我一起拯救皇帝,拯救清朝。

几次演讲过后,康有为成功将自己“包装”成,光绪派来求救的海外大臣,获得了当地所有华侨的信任。

不久之后,康有为成立了“保救大清皇帝公司”,简称“保皇会”,主要目的就是,要铲除慈禧太后的势力,拯救光绪皇帝。

康有为还向大家承诺,只要随意缴纳一些会费,所有华侨都可以加入“保皇会”,而且“保皇会”所有收入都将用来拯救皇帝。

更重要的是,所有会员都可以享受“保皇会”的庇护。如果有人,愿意将钱投资到“保皇会”中,年底也可按比例分成。

此时的康有为,并没有意识到,“保皇会”不仅是他达成私人目的的工具,更是那些华侨们的救赎。

在此之前,因为清朝的软弱,在海外的华侨们始终是弱势群体,遇到任何不公平的对待,都只能默默忍受。

如今“保皇会”的出现,让大家有了挺起腰杆的底气,也让漂泊在外的游子,找到了家的感觉。

所以,“保皇会”一经成立,立刻受到华侨们的推崇,加入的会员越来越多。

后来,“保皇会”,也在欧美许多国家,成立了分会。

起初,康有为没预料到,会有这么多响应者,所以才没有对会费做出统一标准。

眼看着人数越来越多,1905年时,康有为统一将会费制定为,每人5美元。

即便,这5美元的会费,已经足够普通人生活一个星期,可依旧无法阻挡华侨们,加入“保皇会”的脚步。

有些人,甚至将自己全部的身家投入其中,期望年底能够获得更多收益。

没过几年,康有为就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资金,并通过种种制度对会员们进行洗脑,将“保皇会”完全变成服务于,自己的私人组织。

收集到的会费,也并没有用于拯救光绪,而是装入康有为的私人腰包,负担他奢靡享乐的花销。

后来,康有为干脆给自己建造一栋“别墅”,带着妻妾一同搬了进去,并请了许多仆人,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

似乎是生活过得太安逸了,康有为又以帮助国家为名,高价聘请许多“谋士”,为自己出谋划策。

据统计,奴仆、谋士加上一些其他开销,每个月至少需要两千银元,一年就要耗费两万多银元。

为了保护自己的“产业”,康有为又培养了几十个死士。一旦发生任何意外,这些死士,将为他付出生命。

只不过康有为在国外的生活并没有遇到太多危险,这些死士也只能成为看门保安,每天做着简单又枯燥的工作。

或许是不满足当前的财富,康有为又将大部分资产投入到房产、银行、炒股等领域,几年内身价飙升,他成为名副其实的富豪。

1906年,墨西哥正在建设有轨电车,康有为抓住机会,购买了轨道附近的房产。

等到有轨电车运行后,附近房价急速升高,康有为趁机脱手,获得十多万利润。

随着,康有为的资产越来越多,“保皇会”也越来越壮大,会员也或多或少得到了一些好处,对康有为也就越来越“忠诚”。

甚至到最后,已经忘了自己最初的目的,完全沦为康有为的“信徒”。

到了民国即将成立时,想要回国经商的华侨,必须获得康有为同意,而且要将利润分给康有为一半,否则就要受到“保皇会”的制裁。

从落魄逃犯,到“保皇会”会长,康有为名声大噪,资产也越来越多。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最初在加拿大时,当地华侨们的支持。

也正是有了足够资产,康有为的逃亡生活,才过得像是在旅游。

瑞典买岛,终回国内

1904年,在海外逃亡六年的康有为,登上了瑞典国土,来到首都斯德哥尔摩暂住。

虽然一直以来,他都过着奢靡的生活,可国外的景色与国内迥然不同。

时间一长,康有为的内心,逐渐出现一丝乡愁。

来到瑞典后,康有为立刻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蓝天碧水,郁郁葱葱的白桦林,每一幕都令康有为流连忘返。

几个月后,康有为斥资150万元,在这里买下了一座无人的小岛,并按照中国风格建造了一座园林。

平日里,他就带着妻妾在园林中喝茶,实在闷得慌就前往15公里以外的歌剧院中,欣赏歌剧。

除此之外,康有为还特意前往贫民窟考察,对比资本主义的优缺点,为日后“复国”做准备。

在这期间,“保皇会”并没有因为康有为的离开,而停滞不前。

康有为将自己的资产,交给信得过的学生打理,自己则在瑞典的小岛上,过起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1907年,在瑞典小岛生活了三年后,国内政局巨变,康有为才恋恋不舍地离开瑞典,前往美国召开“保皇党人”大会,商议制定保存封建制度的宪法。

1912年2月12日,溥仪宣告退位,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大清亡了”。

清朝已经不复存在,康有为因为戊戌变法失败而背上的通缉令,也就随之解除。

这就意味着,康有为可以结束自己的逃亡生活,光明正大地返回国内了。

更重要的是,康有为的母亲病逝了,作为儿子的他,不得不回国奔丧。

从他出逃之日算起,14年的时间,转瞬即逝。

只可惜,出国之时康有为是维新派运动的参与者,代表着科学与进步。

回国时,康有为却成为曾经对立党派——保守党的领袖,代表的是落后与封建。

曾经的康有为,极力主张以资产阶级形式拯救国家,回国后却一心想着,恢复封建统治,拥护溥仪上位。

曾经的康有为,反对传统经学,并著出《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抨击古人以统治为目的的专制思想,宣扬民主与自由。

回国后不久,康有为让陈焕章建立孔子教会,大肆宣扬孔子思想,与之前戊戌变法时的他,判若两人。

更重要的是,康有为还与张勋,共同上演了一出“复辟”的闹剧。

只不过,张勋被段祺瑞打败,“复辟”也只能宣告失败,而康有为再次成为通缉要犯,仓皇逃亡上海。

也正是因为,康有为极力支持张勋,他的徒弟梁启超与他爆发了一次激烈的争吵,最终导致,二人老死不相往来。

从这之后,康有为逐渐退出政治舞台,只是偶尔会发布几则声明,却没有溅起多大水花。

1923年,康有为买下青岛南区福山支路5号豪宅,过起了花天酒地的生活。

1927年,康有为在一次宴会过后,中毒身亡。

有人说,是日本人下的毒;也有人说,是因为生活作风引起的死亡,只不过这些说法,都没有得到证实。

随着康有为的离世,他的徒弟也敢于发表真实言论,康有为的真实面目逐渐浮出水面。

这时,大家才发现,原来康有为竟不是自己以为的那样。

真实的公车上书与维新变法

康有为,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参加三次童试才中了秀才,考了七次才中了举人。

虽然,科举之路并不顺畅,但康有为能说会道,又仗着自己读过一些西方书籍,整理出许多关于救国的办法,以此获得了梁启超的信任,被他收为徒弟。

这时,李鸿章的洋务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而康有为的最终目标,就是成为像李鸿章那样的大臣,领导一场由自己提出并实施的变法。

1888年12月,康有为再次进京参加顺天乡试,并洋洋洒洒写下《上清帝第一书》。

这篇文章,有没有被皇帝看到,已经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康有为再次名落孙山。

也正是因为这次科考,康有为阅读了廖平所著的《今古学考》。

在之后的里面时间里,他借鉴了廖平的观点,编著出《新学伪经考》及《孔子改制考》。

相同的是,廖平与康有为,在文章里都阐述了传统经学封建专制的弊病,抵制儒家思想。

不同的是,廖平仅仅是从文学角度出发;而康有为则是从政治角度出发,为自己的变法,做舆论准备。

1895年,中日甲午海战失败后,李鸿章代表清朝廷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赔偿白银2.3亿,并割让台湾、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

按照康有为后来的回忆来说,是他自己领导各地举人,纷纷签署联名抗议书,人数多达一千两百人。

但根据历史记载来看,“公车上书的人数一直在变动,而且是随着康有为门生的增加而增加。

也就是说,这个数字是康有为伪造的,只不过由于他学生众多,其他人没有办法反驳而已。

实际上,“公车上书”的领导人并不是康有为,而是各地举人自发的行为,人数不过一百多。

康有为虽然也参加了“公车上书”活动,可当听说自己中了进士后,他怕影响自己的前途,所以撤出了这次上书活动。

更重要的是,因为信息传播速度的原因,这份联名上书还没送出去的时候,《马关条约》就已经签完了,这次活动只能宣告夭折。

而后来看到的《公车上书纪》,其实是康有为虚构的,目的是增加自己的名声和地位。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康有为与梁启超等人多次上书变法,光绪也早有变法的想法,这才拉开“戊戌变法”的序幕。

变法之前,光绪特意前往颐和园,征求慈禧的意见。

听说是为了强国,慈禧也就同意了光绪的要求,但还是在大臣上,做了一些调整。

太后党的刚毅,升为兵部尚书,荣禄兼任统领兵权,以防变法触及到太后等人的利益。

这次变法中,光绪为主要领导人,其他执行人分别是军机四卿刘光第、谭嗣同、林旭以及杨锐。

这四人的官职为军机章京,官衔为四品,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执行皇帝下发的变法内容,替皇帝草拟诏书,只对皇帝负责。

此时的康有为,官职为总理衙门章京,看似威风实际上却只是和六品小官,在戊戌变法中起到的作用极其有限。

甚至,他连直接给皇帝上奏折的权利都没有,只能背后怂恿梁启超等人。

在皇帝与军机四卿的变法过程中,太后党与维新党的矛盾越来越大,就连慈禧太后都牵扯进来。

为此,康有为给梁启超,想出了一个办法:

“联合在天津练兵的袁世凯,让他夺取荣禄的兵权,接着包围颐和园,杀了慈禧太后。”

在梁启超去联合袁世凯时,康有为担心事情败露,会引来杀身之祸,便搬到天津码头住了下来。

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康有为可以随时,登上逃往海外的客船。

这时的袁世凯,手下只有几千新兵,想要夺兵权杀太后,简直是痴人说梦。

思来想去之下,袁世凯决定向太厚靠拢,将这消息偷偷报告给慈禧。

还没等光绪等人做出反抗,就被慈禧囚禁了,康有为得到消息后,立刻登上前往日本的客船。

在逃亡过程中,谭嗣同、林旭等人被慈禧下令杀害,仅有103天的变法,彻底宣告失败。

得到这个消息后,康有为立刻发布消息,声称自己曾受到光绪的秘密召见,并奉“衣带诏”上的指示外出求救,寻求华侨的帮助打倒慈禧,拯救被软禁的光绪皇帝。

实际上,这个“衣带诏”,根本是子虚乌有的存在。

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确实召见过康有为,但一同被召见的还有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以及张元济。

康有为的顺序,排在张元济之前,而且面圣时间不超过20分钟,这一点在张元济的日记中有据可查。

“戊戌变法”中没有委以重任,仅有一次面圣也仅仅十几分钟,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光绪皇帝都不可能将“衣带诏”,交给康有为。

不过,康有为的“衣带诏”,也并非无中生有。

当太后与光绪矛盾爆发后,光绪曾给杨锐下了一道圣旨,让他与其他人一同商量出一个好办法,不要引起太后的不满,否则自己的帝位有可能不保。

以这道圣旨为基础,康有为将其改成光绪的求救信,用来蒙骗海外华侨,提高自己名声的同时,也在为日后回国做准备。

到了日本后,由于清政府的抵制,加上日本人认为康有为已经没有利用价值,所以对他的态度并不好,在华侨中间也没有引起多大反响。

但他携带有“衣带诏”的事情,却传到加拿大,引起了那里华侨们的热烈反响。

康有为也借此机会成立“保皇会”,并向华侨们开出空头支票:

“凡救驾有功者,布衣可至将相。”

虚无缥缈的承诺,加上伪造的“衣带诏”,康有为成功将自己,伪装成国外的钦差大臣,收割不菲的资金。

可惜,真正见到圣旨的人都已经牺牲,直到杨锐的儿子将圣旨公布出来,大家才发现康有为的谎言。

小人康有为

1913年回国后,康有为从代表进步的革命人士,摇身一变成为保守派,不顾当前的革命大形势,一心想要重回封建统治时期。

在与革命浪潮对抗中,许多人开始认清康有为的真面目。

他主张食素戒荤,却每天都要食用大量新鲜肉类;主张一夫一妻男女平等,却以没有儿子为由娶小妾,一娶就是五个,而且大都是未成年少女。

逃亡到日本时,康有为看到一个长相甜美的日本女孩,随即便纳为自己的小妾。

前往美国演讲时,他又认识了一名17岁的少女,不顾自己49岁高龄,用尽各种手段,将其娶进门。

1918年,已经60岁的康有为,在西湖见到了18岁的张光。从此,他茶不思饭不想,一心想着如何让张光的家人,答应自己的求婚。

最终,在康有为的金钱攻势下,贫穷的张家人,只能同意将女儿嫁给康有为。这是康有为的第五位小老婆,也是他最宠爱的小妾。

即便婚礼当天,他的妻儿都没有到场;即便因为,张光的事情与家人大吵一架,康有为都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

为了避免自己死后,爱妾张光无以为生的局面,康有为还特意为她留下大量书法作品,以便她自己日后,可以用来换取生活费。(当时康有为的一幅书法作品,价格大约在5000元)。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在康有为死后,张光家中遭遇了一场抢劫,所有书法作品都被强盗带走,张光还是难逃穷困潦倒的命运。

相比于私生活上的不堪,康有为对中国发展的阻碍,才是最令人不齿的。

蔡元培出任民国教育长后,提出拆分儒家经典,将其融入史学及文学科目中。

这一行为,引起了保守党的强烈反对,许多不明所以的百姓,也纷纷被煽动起来,拥护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的传播。

康有为借此机会建立孔子教会,企图再次用封建糟粕,来影响中国的发展。

在他心中,最适合中国的制度是中西结合,以儒家思想为本,创建符合中国的君主立宪制。

但康有为却忽略了,不论是君主立宪还是儒家思想,他们的发展都是基于特定人文与历史背景。一旦脱离原本的土壤,必然会产生难以预料的混乱。

结语

在封建年代里,康有为能够发现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接受到先进思想,并主张将其移植于本土,这无疑是进步的体现。

可康有为却忽略了历史的发展,企图阻挡中国追随全球现代化的脚步,从这个方面来说,康有为又是落后的。

在进步与落后的交杂中,康有为成为一位孤独的革命者。

保皇党认为,康有为的行为是为自己谋利,他的行为玷污了读书人的气节,不屑与之为伍。

革命派,将康有为视为劲敌,认为他破坏了革命的脚步,将其视为眼中钉。

在种种势力的排斥之下,康有为孤独前往青岛养老,最终不明所以地闭上双眼。

在“公车上书”与“戊戌变法”的问题上,康有为确实编造了许多谎言,欺骗了所有爱国的海外华侨。

但从一直以来的行动上来看,他又是位难得的忠臣:

不论身处怎样的环境,始终没有忘记拯救皇帝,完成变法。

康有为是一位复杂的历史人物,他身上有古代读书人特有的执着,也有普通人,面对诱惑时的贪婪与自私。

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很难简单的评价出,是非曲直。

只可惜,一位游历过三十一个国家,足迹遍布四大洲,见识过国外真实人文与制度的读书人,最终没能将自己的学识,用在祖国发展之上。

从康有为回国到去世,他一直没有机会重回,当初在瑞典买下的那个小岛,他的后人也从未踏足过瑞典。

但那座小岛,却被瑞典华侨命名为“康有为岛”,以此纪念康有为,对“维新变法”做出的贡献。

等到土地年限到期后,“康有为岛”被瑞典政府收回,改造成了“饭店岛”。康有为曾经留在瑞典的痕迹,彻底被抹去。

如果康有为当年,愿意改变自己的想法,加入到改革浪潮中,他最后的结果或许会截然不同。

这座“康有为岛”,或许也能保留到现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3276.html

华侨,生活,瑞典,会费,清朝,小岛,巨资,康有为,皇帝,加拿大,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华侨,生活,瑞典,会费,清朝,小岛,巨资,康有为,皇帝,加拿大,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华侨,生活,瑞典,会费,清朝,小岛,巨资,康有为,皇帝,加拿大,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