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范雎能取代魏冉,并不是靠“远交近攻”,对秦国真正的贡献有三点

范雎能取代魏冉,并不是靠“远交近攻”,对秦国真正的贡献有三点

大家好,我是小步。

【七雄归一系列17】呈上

不同于占据了秦昭王人生大部分时光的魏冉,范雎出道的时候,已经是秦昭王的中后期。

和印象中不同的是,范雎并不是一到秦国就取代了魏冉。

公元前271年,范雎来到秦国,受到秦昭王的赏识,被拜为客卿。

公元前266年,秦昭王驱逐魏冉等“四贵”,范雎担任大秦相邦。

这中间,有着五年的间隔。

范雎对于秦国真正的贡献,其实主要有三点:

一、范雎帮助秦昭王清除了楚系力量

1、秦昭王需要掌控大局

虽然在很长的时间内,魏冉都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时时处处从秦国的角度考虑问题,与秦昭王的相处也算愉快。

但是时间一长,人的心思难免会发生变化。

如果秦昭王是一位平庸的君主也就罢了,在母亲宣太后和舅舅魏冉的羽翼之下,可以一直过着无忧无虑、朴实无华的生活。

可秦昭王偏偏也是一位沉着稳重、果断刚毅的有为之君,这种性格的人难道会不希望自己说了算吗?

他环顾四周,宣太后、穰候、华阳君,楚系的力量确实有些过大了,大到已经影响秦昭王施展拳脚了。

而且魏冉在获得封地陶邑之后,其私心也有所膨胀,希望自己的封地能够更大一些。外在的表现就是秦国会越过魏、韩,去攻击齐国。

这就让秦昭王很不满。

所以,亲爱的舅舅啊,你可爱的外甥已经长大成人,该是你安享晚年的时候啦~

秦昭王:舅舅,吃我一斧!

而这个时间点来到秦国的范雎,正好成为了秦昭王的工具人。

2、范雎是送上门的工具人

范雎初次见到秦昭王,只是重点阐述了“远交近攻”的重要性,并没有过多谈到宣太后和魏冉的事情。等过了几年,范雎获得秦昭王的信任和器重之后,才正式上书建议驱逐“四贵”。

这是很正常的,落魄的范雎初来乍到,首先要做的当然是得到领导的重视,然后才能慢慢取代魏冉。

如果上来就开【群体嘲讽】,让秦昭王把魏冉等“四贵”炒鱿鱼。那么以宣太后+魏冉的能量,范雎一定会走得十分安详,秦昭王都保不住他。

所以,与其说是范雎的到来取代了穰候魏冉,还不如说是秦昭王借范雎之手,削弱了盘踞秦国朝堂数十年的楚系力量。

顺带提一句,秦昭王就不怕范雎将来成为第二个魏冉吗?

还真不怕。

因为范雎是魏国人,《史记》中对于他的人物介绍并不详细: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

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范雎家里经济条件不算好。不过根据我们这个系列总结出来的规律,在战国时期能够识文断字,能游说诸侯,能有才华获得秦昭王的赏识,能够拥有完整的姓名。

能做到这几点的,不太可能是个草根。没点家底,能周游世界去游说诸侯吗?

所以范雎的出身,更大的可能性是落魄贵族。

那为什么魏国的落魄贵族那么多?

恐怕还是和当年“三家分晋”的重新洗牌有关,别忘了,晋国“六卿”之中有一家可是范氏哦~

这样的范雎是多么适合秦昭王啊!

有才华,又没有雄厚的出身背景,太适合成为铲除魏冉等楚系力量的那把刀了。

范雎:我就是个打工人

二、范雎让秦国的进攻方向锁定在赵国

1、范雎入秦后的战略变化

本系列上一篇《

秦国的“幕后玩家”魏冉,用因势利导的一击,打垮了强盛的齐国

》说过,“远交近攻”并不是范雎的首创,魏冉早就采用了这样的战略。

但范雎入秦,依然让秦国的战略主攻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魏冉时代,秦国频频出击,斩获颇丰。可要论扩张最为明显的方向,还要属南线。

公元前280年,秦国得上庸;

公元前279-278年,鄢郢之战,秦国设南郡;

公元前277年,秦国设黔中郡;

公元前273年,秦国设南阳郡;

无论是对楚国,还是对魏国,秦国都取得大胜,扩展了广阔的领土。可在中线和北线,秦国的战果就没有这么丰硕。

范雎版的“远交近攻”,实质上是将秦国的战略重心从南线拉回来,将全部火力锁定在北方强国赵国的身上。

公元前270年,秦赵阏与之战;

公元前266年,赵国廉颇与秦军战于邢丘;

公元前265年,秦伐赵,取三城;

公元前263年,秦国绝太行道;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

可以明显看出,范雎主政之后,秦国开始盯着赵国一直怼。

那么这样的战略对不对呢?

答案是,完全正确。

因为战国后期的赵国,一路逆袭,已经成为仅次于秦国的第二强国。这个时候不将赵国打压下去,可就来不及了。

赵国是秦国后期的心头大患

2、赵武灵王的威胁超乎想象

传统印象中,赵国的崛起是由于【北地苍狼】赵武灵王主导的“胡服骑射”改革,使得赵国的战斗力急速飙升,成为战国后期唯一能和秦国掰腕子的强国。

不过事实上,真实的原因却不仅仅是“胡服骑射”,我们放在长平之战细说,这里只讨论范雎的战略是否合理。

从正常的逻辑来说,在战国这种“大争之世”,各国之间处于纯粹的竞争关系,强者生,弱者亡,没有第三种可能。

所以排名第一的秦国对于排名第二的赵国,必然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打压,这是根本不需要考虑的事情。

更何况赵武灵王做了一件脑洞大开、却又极其大胆的战略构想:他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在草原上开拓了一大片新的疆域,史书记载“拓地千里”。

光说可能没有概念,来看一下这张图:

赵武灵王“河套压关中”的宏伟战略

是不是有点奇怪?赵武灵王拓展的这一片土地,是不是如同一个“盖子”,盖在了秦国的正北方?

这片地方,在战国的时候还属于未开垦的新地图。而等数十年后的西汉,这里有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河套。

“黄河九曲,唯富一套”的河套之地!

赵武灵王准备通过这里进攻秦国!

秦国的关中平原之所以易守难攻,就是因为四周几乎是完整的地理防御,而关中北边的屏障,就是那一片苍茫豪迈的黄土高原。

在此之前,除了偏西北方向的义渠,并不存在有足够分量的势力,能够从北面给秦国带来威胁。

赵武灵王的战略就是占据黄土高原以北的河套之地,以河套为基地,向北修筑长城抵御草原,向南越过黄土高原,从北面进攻关中平原。

黄土高原虽然行军困难,但毕竟不是秦岭那样的天险。

这个计划极其大胆,开未有之先河,寻找到了一条与以往函谷关、武关、西渡黄河等三条线都不一样的新路。

可惜的是,计划的操盘手赵武灵王因为“沙丘之变”而壮志未酬,没能看到那一天。

由于没有被真正实施过,所以我们无法判断这个战略是否真的可行,但有两个佐证可以参考:

一是秦国后来占据河套之地,秦始皇将其命名为“新秦中”,不惜代价修建秦直道与关中相连,将河套作为秦国的第二个基本盘来看待。

二是西汉初期河套之地丢失,匈奴曾经从河套南下,火烧甘泉宫,让汉文帝、汉景帝倍感屈辱。

黄河九曲,唯富一套

所以你看,哪怕秦国大人有大量,不和赵国计较。可人家赵国还盘算着掀了你秦国的椅子,自己当老大过把瘾呢。

你说秦国不盯着赵国怼,能行吗?

三、范雎修筑了秦岭褒斜道的栈道

没错,就是那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栈道。

这似乎是一个普通的基建工程,也值得特意拿出来说吗?当然值得!

在前文《

司马错拿下巴蜀,竟激活了一个胜利公式,让秦、汉、唐都受益无穷

》中我们说过,司马错拿下巴蜀,建立了“关中+巴蜀”的无解二元一次方程,可这个无敌的公式并没有立即生效。

经过多年的治理,秦国将巴蜀消化完成,巴蜀的资源已经可以反哺关中。为了增强关中通往巴蜀的交通效率,范雎下令修筑褒斜道栈道。

原来的褒斜道是一条谷道,行走起来并不容易。而全长249公里的栈道修成,无疑就是一条战国版的高速公路,从此天堑变坦途。可以看看下面这张图:

有了栈道是不是好走多了?

栈道建成之后,是一个什么情况呢?

《史记·货殖列传》:商旅联槅,隐隐展展,冠带交错,方辕接轸。

褒斜道从此成为秦岭的交通主干道,关中和巴蜀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迅速频繁起来。

所以当后来刘邦烧毁栈道的时候,关东诸侯都不再将刘邦视为威胁。因为没了栈道,刘邦纵然雄心仍在,他也没有路可走了。

足见这一条褒斜栈道,在战国秦汉时期的战略重要性。

以上这三点,就是范雎在秦国时期的主要贡献。

结语

小步认为,范雎对秦国的贡献远远比不上商鞅和张仪,也比不上魏冉和白起。他和秦昭王的关系,不是相互托付的黄金CP,只是一位打工人而已。

虚假的黄金CP:秦昭王+范雎

真正的黄金CP:秦昭王+魏冉+白起

到这里为止,我们讲了那么多秦昭王和魏冉的故事,而“黄金三角”中的最后一位却迟迟没有登场。

不要着急,因为下面连续几篇都是这位爷的高光名场面。

请看下集

我是小步

【七雄归一】系列17,同名视频系列也在更新。

如果觉得不错,那么点赞、转发一下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48116.html

战略,秦昭王,秦国,赵国,魏冉,范雎,楚系,贡献,远交近攻,公元前,观点评论,秦昭王,秦国,赵国,赵武灵王,魏冉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战略,秦昭王,秦国,赵国,魏冉,范雎,楚系,贡献,远交近攻,公元前,观点评论,秦昭王,秦国,赵国,赵武灵王,魏冉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战略,秦昭王,秦国,赵国,魏冉,范雎,楚系,贡献,远交近攻,公元前,观点评论,秦昭王,秦国,赵国,赵武灵王,魏冉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