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商鞅遭车裂,白起被赐死,为何张仪能全身而退?

商鞅遭车裂,白起被赐死,为何张仪能全身而退?

商鞅、白起和张仪都是秦国重臣、功臣,商鞅主持变法改革为秦国发展成为强国奠定了基础;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斩敌百余万,攻城近百座;张仪出使诸侯,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三人都为秦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过最后只有张仪得以善终,商鞅被秦惠文王处以车裂之刑,白起也被秦昭襄王赐死,为何张仪能全身而退呢?

商鞅之死是因为得罪了秦国贵族,在权力和威望上又威胁到秦惠文王的地位和统治。白起之死是因为功劳太大,为此遭到秦相范雎妒忌,再加上多次违抗王命,不听调遣,还出言嘲讽秦昭襄王。

商鞅和白起虽然都对秦国立有重大功劳,但两人却犯下了致命错误,因此最后没能善终。而张仪在秦国担任秦相近二十年,一没有结仇于秦国大臣和宗室贵族,二没有影响君主王权,更没有违抗王命,任职期间大多数时间都在奔走关东各国,为秦国与各国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

在秦武王继位后,因秦武王不喜,张议失宠也选择急流勇退,离开了秦国,最后在魏国担任相国一年后去世。张议最终能得以善终是因为他没有犯过商鞅和白起任何一点的错误,也不贪恋权势,懂得进退,最后才能功成身退离开秦国。

商鞅之死主要因为两点,一是几乎将秦国贵族全部得罪了个遍,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商鞅树敌太多,已经成为秦国朝堂上的众矢之的。一旦失去国君强有力的支持,这些贵族就会露出獠牙,将商鞅“生吞活剥”。

商鞅还未在秦国变更法度之前就遭到了以甘龙为首的一众守旧贵族反对,好在有秦孝公的全力支持,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在秦国展开变法改革。

不过商鞅变法中的很多法令条例损害了贵族们的利益,比如:加重贵族赋税,限制食客数量,迫使贵族子弟必须服役;废除旧世卿世禄制(贵族父死子继),废除贵族的井田制等等。尤其是军功爵制度,规定贵族子弟没有军功,不能列入家族名册,也就无法继承家族的爵位和官职,商鞅因此被很多贵族怨恨。

商鞅拥有权势后,就开始大规模地营建宫阙,用严刑酷法残害百姓,惩治太子的师傅。之后被封为商君之后,商鞅又天天用新法逼迫秦国的贵族子弟,这不是进一步加深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吗?为了保证出行安全,商鞅每次出门都有数十辆载满身强力壮的士兵贴身保护。商鞅与秦国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

二是权力太大,商鞅任职后期独揽秦国军政大权,秦国百姓可能不知道国君秦孝公,但很少有百姓未曾听过商君之名。在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没有哪个臣子能比商鞅的拥有的实权还要大,而且商鞅的权力还是名正言顺的那种,并不是那种通过架空窃取而来。

商鞅在秦国的威望极高,在秦孝公去世后,即便贵为君主的秦惠文王在威望方面也远远不如商鞅,因此秦惠文王对商鞅颇有顾忌。如果商鞅没有选择功成身退,那么商鞅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到秦惠文王的统治,甚至可以说商鞅不死,秦惠文王就不是真正的秦王。

如果商鞅在功成名就之后选择功成身退,或许还能保住性命,但他并没有做出这种选择,这就注定了他无法善终。一旦秦孝公去世,失去这个强有力的倚靠,再加上没有得到新君秦惠文王的支持,商鞅焉能善终呢?

秦孝公去世后,商鞅被公子虔等贵族诬陷谋反,最终被秦惠文王处以车裂之刑,并诛灭家族。

白起之死主要也是因为两点原因,一是军功太大,遭到秦相范雎嫉妒;二是多次违抗王命,不听调遣,还出言嘲讽秦昭襄王。

白起担任秦军主将三十多年,一生经历大小数十战,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著名的战役有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最后指挥的长平之战更是让赵国元气大伤,从此失去和秦国抗衡的实力,并给山东诸国以极大的震慑,诸侯列国有哪个未听闻过白起之名,哪国军队又不害怕遇上武安君白起呢!

白起一生所立的军功多而且大,但恰恰也正因为这点,让他有了性命之忧,白起所立军功不仅威胁到了秦相范雎的地步,甚至已经到了震主地步,影响到秦昭襄王的君主地位,除了攻灭数国的王翦、王贲父子还能拿来比较外,秦国历史上乃至整个春秋战国时期,都没有哪一位将军所立的军功能够和白起相提并论。

长平之战后,白起的本意是乘胜追击,一举将赵国灭亡,但秦相范雎担心白起携灭国之功受封三公,在地位上高过他,便建议秦昭襄王接受赵国议和,罢兵停战。

之后在邯郸之战时,白起多次违抗王命,拒绝担任主将进攻邯郸,还出言嘲讽秦昭襄王,而范雎又站出来火上浇油,最终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在咸阳城外的杜邮亭。

张仪凭借“纵横之术”和一张利口得到秦惠文王的赏识,入秦不到一年时间就被封为相国。

不过张仪虽为秦相,但实权并不大,主要职责就是负责秦国外交,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关东各国亲善秦国,可以说在秦国历史上,秦惠文王时期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最好。

虽然在秦惠文王在位时期,秦国也没少发动兼并战争,也扩张了不少领土,秦国的版图也是在此时期成为战国七雄最大的,但秦国和各国关系并没有到了势不两立的程度,而这正是得益于张仪的外交功劳。

张仪在秦国任职期间,并未损害秦国的利益,几乎只有功劳,也没有结仇与秦国大臣和宗室贵族,更没有影响到秦惠文王的地位和王权,还拥立秦惠文王正式称王,秦惠文王也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位称王的君主,此后秦王君主才以王自称。

商鞅和白起没能善终的原因,张仪一点都没有涉及,他在秦国任职近二十年的时间,待在秦国的时间却很少,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出使各国路上,就是在游说各国诸侯,为秦国和各国建立起良好的外交关系,直到秦惠文王去世,张仪因为在出使各国后的归程途中,连秦惠文王最后一面也没能见上。

张仪这样尽忠尽责的臣子,秦国又有什么理由诛杀他呢?秦武王继位后,虽然不喜欢张仪,但也没有为难张仪,而张仪也有自知之明,便离开了秦国,之后在故国魏国担任一年相国后去世。

虽然商鞅和白起都为秦国做出了重大贡献,商鞅为秦国强大奠定了基础,白起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胜利基础,但两人死得也不算冤。

商鞅明知变法得罪了秦国贵族,在功成名就之后依然贪恋权势,在秦孝公病重期间又独揽秦国军政大权,但他依然还只是一个臣子,还是孤臣般的存在,如果失去国君的支持,那些和商鞅有仇的贵族又如何会放过他呢?

白起所立的军功已经达到功高震主的地步,为此遭到秦相范雎的嫉妒,但他还多次违抗王命,挑战王权,相信没有哪位君主能容忍此举,同样也给政敌送上了非议自己的借口。张仪在秦国担任近二十年相国,一直兢兢业业,也不和贵族们生怨,因此得以善终。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5757.html

张仪,秦孝公,白起,商鞅,秦国,百姓,贵族,秦武王,军功,秦惠文王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张仪,秦孝公,白起,商鞅,秦国,百姓,贵族,秦武王,军功,秦惠文王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张仪,秦孝公,白起,商鞅,秦国,百姓,贵族,秦武王,军功,秦惠文王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