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曹操家族墓出土大量文字古砖,底层小吏的书法竟如此灵动!

曹操家族墓出土大量文字古砖,底层小吏的书法竟如此灵动!

安徽亳县(现亳州市)博物馆为配合毫西市农田和城基本建设,陆续在南州城城南及涡河以北抢救清理发掘了多座东汉时期的墓葬。这批墓葬均为曹操直系和旁系亲属墓,故名曹操宗族墓群。

曹操宗族墓群始建于东汉末年,据《水经注》记载:亳州城南分布曹操的祖父曹腾、伯公曹褒、父亲曹嵩以及叔父曹胤等墓,除此之外还分布着吴郡太守、河间相、尚书令曹鼎墓,永昌郡太守曹鸾墓,山阳太守曹勋墓,豫州刺史曹水墓,曹操长女曹宪墓等。

已发掘的曹氏墓葬中,出土了银缕玉衣、铜缕玉衣、玉器、陶器、碑刻、印章等大量文物,其中最为珍贵的当属文字砖和画像砖,数量近六百块,形式有刻写、模压及少量的朱文手书。出土如此规模的文字砖在全国实属罕见,它对考证汉代书法演变、风俗文化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材料。

曹操家族墓砖

从书法角度上看,曹操宗族墓出土的砖篆、隶、草、行、楷等兼备。有脉络、有深度、有发现,在同一时期出现如此多的字体,极为少见。

在曹操宗族墓群中发现的篆书,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篆,而是篆书的快写,是篆向隶演变的中间体。

曹操家族墓砖

几块“百”字砖字体变化很微妙,不仅运笔速度加快,而且写法活泼轻松,已经没有篆书笔画的中规中矩。篆书的法度也在变化,可以用“篆隶参半形容砖上的文字。这是文字中的一次大变革,而便捷是变革的原动力。

隶书是从篆书演变而成的一种书体,它的形成在汉字书法发展过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小篆残留的最后一点象形遗意,至此已基本湮灭。文字砖上书写的隶书,有石门颂的舒展之美,行笔如闲云野鹤。砖上文字,线条天真自然,绝无造作之感。

曹操家族墓砖

比如“会稽曹君丧躯砖”,书写可谓大开大合,一般笔画书写短而密,唯波磔之笔舒展而长,有白鹤展翅之感,藏头护尾,十分精美;又如“代壁砖”,有西狭颂的气息,结体极力外展,疏朗宽博,笔画饱满厚重显得十分大气。

草书是由草写的隶书演进而成,章草是今草的前身,因它是急就隶书而形成的一种更加便捷的书体。最早形成的是草隶,再由草隶进一步简化笔画,提高书写速度,并保留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基本不连写,这样就形成了章草。

曹操家族墓砖

曹操宗族墓群出土的文字砖中,就有各种草书字体,绝大多数都是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写成的。这些字简化字法,圆转如圜,笔有方,极大地提高了书写的速度,又增了字体的多变性,而笔势又十分连贯饱满。

根据砖上文字可以看出,当时书写的用笔是很迅速的,笔势灵动飘逸,书写技法十分娴熟。这与砖文的内容有很大关系,书者把心感融入文字笔画之中,让理性的思考与激昂的情思展现于笔墨。

曹操家族墓砖

这些文字的书写方式,可以清晰看到隶书走向草书的发展演变过程,这是砖上文字的宝贵之处。

在这批墓砖中,专门的楷书、行书墓砖并不多,但是从隶书到行书、楷书演变过程中的字有不少,可清楚看到字体发展变化的路径和多元化并行的方向。

曹操家族墓砖

这批墓砖上的文字,大多出自下层小吏或者匠人,恰恰是这些人在不拘成法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才出现了如此多元的文字状态。这些文字距今已有2000多年,今天看来仍光彩熠熠。

从曹操宗族墓群文字砖上的字体中,我们可以感触到它多元化的发展,不仅为中国书法艺术繁荣拓展了广阔的天地,同时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研究当时社会环境书法艺术文化发展等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

曹操家族墓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60736.html

家族,隶书,书法,底层,字体,曹操,笔画,文字,发展,篆书,知识科普,隶书,墓砖,曹操,墓群,文字砖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家族,隶书,书法,底层,字体,曹操,笔画,文字,发展,篆书,知识科普,隶书,墓砖,曹操,墓群,文字砖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家族,隶书,书法,底层,字体,曹操,笔画,文字,发展,篆书,知识科普,隶书,墓砖,曹操,墓群,文字砖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