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汉朝法律规定,有一种人就算杀人也不用偿命,如今我国也开始推行

汉朝法律规定,有一种人就算杀人也不用偿命,如今我国也开始推行

当今时代,我们国家的法律已经发展得很相对完善。每一个公民的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每一个触犯法律的人也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其实,这个发展的过程是十分漫长的。从先秦时期开始,真正的法律开始萌芽,这个时期的法律文化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中原法文化、秦法文化、齐鲁法文化和楚法文化。而后,又经过几千年的转变,才有了今天的法律形态。

古代法律的发展

法律最初的形态出现在原始社会的氏族中,氏族是由不同地位等级的成员组成的一个团体。这个团体由于长时间生活在一起,而形成某种习惯,这些“习惯”就如同隐形的规则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每一位成员的行为。

之后,奴隶制度的出现,让法律有了更加具体。夏朝是由禹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这个时期是法律由习惯过渡成文法的关键时期。夏朝之后,迎来商汤,便有了继《禹刑》之后的《汤刑》。而后为西周,这个时期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观念。

后来一直到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并建立“一法度”,将当时的法律向全国普及。秦始皇一直被后人称为暴君,很大的原因就是秦朝的法律过于严苛,甚至有点奇葩。例如:在秦朝,如果犯了偷盗罪,就要接受砍脚之刑,还要服相应年限的兵役;

如果有人乱扔垃圾,那么他将会被“黥”,就是在脸上刻字,以儆效尤;甚至,在秦朝男性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虽然现在看来,这条法规非常离谱,但在秦朝,这可是明文规定。

据说,秦朝有个叫张仪的人。有一天,张仪的妻子生了一场大病,张仪实在心疼,照顾妻子的时候就抽噎了起来。妻子却忍着病痛和他说:“秦律有云,成年男子若是哭,可是要被送进官府的”。话音刚落,便离开了人世。这句话便是张仪妻子生前的最后一句话,可见秦朝的法律是多么的“深入人心”。

在汉朝,这些人可以“杀人”

受秦朝的影响,汉高祖刘邦为了避免像秦始皇一样失去民心,创造出了不少的“恤刑制度”,并且废除了很多酷刑,开创了“文景之治”。除了秦朝的影响,儒家思想对汉朝的法律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孔子有云:“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意思就是说,如果有人触犯法律,他的家人亲属是可以帮他隐瞒罪行的。放在现在,这是很严重的包庇罪,但在当时,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甚至在汉朝,有些人杀人是不用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汉朝的法律规定,年龄超过80岁的老人和年龄未到7岁的小孩“杀人不偿命”。可是这样的规定,不免让人们担心某些不法分子会钻法律的空子,但是为什么汉朝的皇帝执意要实行这样的政策呢?

其实,汉朝的这项规定并不是第一次在历史上出现。商朝就有类似“杀人不必偿命”的规定,只要赔偿一定的金钱即可。此时的规定是针对那些名门贵族制定的。也就是说,贵族们如果不小心致平民死亡,原则上赔钱就行,完全不必担心牢狱之灾。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因为商朝实行分封制,贵族们的势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所以为了安抚他们,在法律上就给予了一定的照顾。

东晋也有类似记载,“年在耄悼,礼不加刑”。南北朝法律也规定“耐罪囚八十岁以上,生非死罪除名”。唐朝规定“九十岁以上,虽有死罪,可不加刑”。

由此可见,每个时期的法律设定都有它背后的原因,而汉朝对老人和小孩的照顾,本质上其实就是法律上的人文情怀。汉朝的这种“人文情怀”一方面与暴政的秦朝形成鲜明的对比,能更好地笼络民心;另一方面这种措施看似对法律的改动很大,但其实并不会对社会安危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在古代,人均寿命只有四十多岁,而汉朝规定80岁以上的老人杀人免受惩罚。即使真的有一部分人活到了80岁,也大概率不会有行动能力了,更不用说杀人了。而7岁的小孩,还处于懵懂未知的年纪。

并且在古代,没有暴力的游戏、动画等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没有像现在一样繁重的课业或紧张的家庭环境给7岁以下的孩子造成成长的压力,那时的孩子是真正的在“玩泥巴”,怎么会去杀人呢。

从这些方面便可以看出汉朝皇帝制定这项政策的明智,即收获了民心,改善了法律“冰冷强硬”的刻板印象,又不会影响法律整体的威严。

古代措施,沿用至今

在2011,我国正式出台了与汉朝相似的法律规定。并且将老人年龄由80岁降低至75岁,儿童年龄最终敲定为12岁。这项规定,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毕竟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在的75岁和古代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并且现在12岁的儿童也受网络发展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早熟,越来越偏激。所以这两类人触犯法律的概率相比于古代要多得多,那是否说明,这项决议存在一定的问题呢?

对此专家给出了解释,其实75岁的老人如果杀害他人,且采用残忍的手段,还是会被执行死刑的。其他情况下,虽然不会被执行死刑,但也要承担相应的牢狱之灾。而考虑到儿童的身心迅速发展,特将最开始规定的14岁降低至12岁。但不少人仍然对这项政策抱有质疑的态度。

其实,在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美德。这也在法律上得到了体现,使“法”和“德”有了良好的结合。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老人和未成年人都是弱势群体,老人需要关怀,需要照顾;

未成年人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果一个社会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犯罪几率大幅度增加,就不是简单的法律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教育、养老、社会等多方面。所以如果这方面的法律制定出现了问题,这决不是单纯的法律制定本身的问题,而是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99850.html

我国,古代,老人,影响,规定,秦朝,汉朝,法律,先秦时期,发展,消息资讯,张仪,秦始皇,秦朝,汉朝,法律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我国,古代,老人,影响,规定,秦朝,汉朝,法律,先秦时期,发展,消息资讯,张仪,秦始皇,秦朝,汉朝,法律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我国,古代,老人,影响,规定,秦朝,汉朝,法律,先秦时期,发展,消息资讯,张仪,秦始皇,秦朝,汉朝,法律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