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为何不和韩信萧何比?原因有三直指本心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为何不和韩信萧何比?原因有三直指本心

韩信萧何更厉害诸葛亮不比,反而自比管仲乐毅,背后根源为何!

千年以降,诸葛亮都是人臣典范!

权倾朝野,不为君上所疑。

鞠躬尽瘁,堪为后世师表。

更难得的是其和刘备的三顾之情。

以上一切,都成了古往今来无数士子心目中的标杆。

特别是三顾三请,更让无数有识之士向往,成君臣交心,如鱼得水的榜样。

榜样之所以为榜样,盖因为很牛,很稀有,很难得!

诸葛亮的牛,世所公认,将刘备从一个颠沛图存的小诸侯,居无定所的老兵头,扶持成割据一方的枭雄,这本事不用说。

三顾茅庐

那么这么牛的诸葛亮,对自己自评如何?

诸葛丞相的自评也非常有意思,隐居隆中时候,常自比管仲乐毅。

管乐两人比萧何韩信而言,还是差了些许的!

韩信萧何两人都为汉初三杰,兴汉功臣,管仲乐毅不过齐燕牛耳,成就上看几无可类比。

那么为何诸葛亮非要比管仲和乐毅,是诸葛亮谦虚吗?还是另有原因。

其实确实另有原因,而这原因也不多,仅仅三个而已。

首先:学说不同。

春秋战国时候,百家争鸣,除杂家之外,每个知名人物其实学术之说都泾渭分明。

管仲其人,虽是商人出生,但行事做派,还有所知所学都是法家,而乐毅也如此,都为法家信徒。

同样,诸葛亮也是史上有名的推崇依法治国的丞相!

治蜀以赏罚分明而备受推崇,也让蜀汉成了三国中律法管理最好的国度,虽然早年的诸葛亮常常以道家养生术,如《梁甫吟》陶冶情操,可诸葛亮确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法家信徒。

法家信徒

由此可知,管仲乐毅和诸葛亮学术思想相同。

而韩信和萧何情况则稍许不同,活动与秦汉分野的他们,在秦始皇焚书淫威之下,能坚持什么咧?

萧何就是那种,什么学说都懂一点的人。

韩信则是偏科生,兵家代表,他们都和诸葛亮学术不同,也就没有了类比的基础。

其次:诸葛亮对于自己的定位不同。

在诸葛亮的认知中,自己是那种全才。

为文能相,为武能帅,文成武德才是他该有的高度。!

这即是对自己才华的认知,也是足够自信的表现。

而韩信和萧何是什么人物?

萧何属于典型的相国人物,调和矛盾、发掘人才、治理后方、足兵足食,有了萧何后方安稳,这就是萧何的最大作用,至于让他打仗,这专业有点不对口。

韩信属于典型的帅才人物,攻必克、战必胜、奇谋百出、统兵练兵、纵横沙场才是韩信的主业,治国能力和政治智慧,看韩信下场,估计是欠缺的。

萧何月下追韩信

那么被诸葛亮类比的管仲、乐毅又如何?

长期思维定势中,大多数人认知管仲都会说,这是齐国相国,霸齐贤臣,认知乐毅都会说,这是燕国名将,五国伐齐让燕国强横一时。

大家想当然地都认为,这人一文一武。

可是这样的评价,在历史上都是渐渐变化的,今日的印象和历史上的,却有不同。

在诸葛亮生活的汉朝时期,管仲乐毅两人实质上并没有文武之分,反而都是军政全才,文武双全。

先看管仲:管仲出身,算不上太好,早期生涯行商为生,在行商中还经常坑蒙拐骗鲍叔牙的钱,幸亏鲍叔牙是真朋友,知道管仲家有老母需要尽孝,自己又有钱,不在乎管仲的私德问题,反而一直包容他,管鲍之交说的就是这份理解和包容。

后来管仲放弃经商,开始去军队找前程,也是和鲍叔牙一起去的。

前期军旅生涯算不上顺利,还有被人嘲笑的逃兵时光,可是后来的管仲开窍了,进而学会了打仗,这也有证据!

史料《韩非子》中就有管仲建议迷路的齐桓公,跟着老马走找寻归路的故事,也就是: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韩非子・说林上》

在《史记》和《左传》中,也都有管仲随齐桓公出征,甚至亲自带兵作战,征讨楚国和四方蛮夷的典故,这都是管仲善战的证据。

冬,齐侯使管夷吾平戎于王——《左传·僖十二年》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於周室。——《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所留的《管子》一书中,也有对于军事建设和练兵思想的独到见解。

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以为军令。是故五家为轨,五人为伍,轨长率之。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率之。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率之。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率之。五乡一师,故万人一军,五乡之师率之。三军故有中军之鼓,有高子之鼓,有国子之鼓。春以田,曰蒐,振旅。秋以田,曰牧,治兵。——《管子》

这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军民混合编制策略。

即会打仗,又会练兵,治国还那么优秀,这就是诸葛亮所认知到的管仲形象。

文武双全的管仲

那么乐毅情况又如何?

广为人知的昭王铸台,引凤来投,才有的乐毅归燕。

乐毅就是这样的大才!

他是因为燕昭王广纳贤才,才来到燕国的士子。

来到燕国的乐毅也不负所望,将自己的军事才能尽情发挥,开拓辽东乐毅居功至伟,编练新军乐毅出力不少,最后率五国联军伐齐,让当时和秦国并称东帝的齐国灰头土脸,差点灭国。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军事才能的体现!

由此可见,这乐毅也是全才,在燕国也担任亚卿之职,长期参谋治政和治国。

燕昭王改革内政的时候,很多策略都是乐毅提议燕昭王采纳的,乐毅伐齐大获全胜时候,也是乐毅严令燕军不得掠夺、滥杀,要求对齐国宽其赋敛拉拢人心,以求稳步吞并齐国的。

如果不是后来燕昭王死,燕惠王横加干涉,甚至打压,燕国是有可能吞并齐国的。

这都反映了乐毅的政治智慧。

由此可知,诸葛亮自比的都是文武双全的奇才,而不是特点单一的偏才,自比管乐就是为此。

最后:诸葛亮对主公或者君上的要求不同。

春秋战国和秦汉属于承接,春秋战国时代士子都是有独立人格,不需要依附主君的存在,他们对服务的君上有选择权,所以才有良禽择木而栖的说法出现。

可是在秦帝国之后,士子变得不那么自由了。

专权的秦始皇,让无数士子失去了选择的权利,也因此士子才有了造反的动机。

但历史的惯性犹存,韩信和萧何依然摆脱不了时代的影响,当汉朝建立之后,萧何为了自保,必须想办法贪污以求保命,而韩信则更凄惨,被吕后指使女人杀与长乐宫中。

这都是皇权至高无上,和臣下做不到交心知己的结果。

而这并不是诸葛亮想要的君臣关系!

他理想中的君臣关系是管仲和齐桓公,乐毅和燕昭王那样的!

君臣彼此信任,彼此依赖,彼此欣赏的关系。

在这份信任、依赖、欣赏上建功立业,成就大事,才是诸葛亮的向往和人生目标。

这也是为何诸葛亮最后选择刘备的关键。

实力弱小的刘备和称霸前的齐国(齐桓公)、燕国(燕昭王)何其相似,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和管仲乐毅与君上的关系何其相似?

诸葛亮不想做韩信冤枉被杀,不想做萧何,为了自保而自污。

以上三点,才是诸葛亮为何不比韩信萧何,反而自比管仲乐毅的真相。

最后,诸葛亮也确实做到了自比,他没有说大话!

政治上,治理蜀汉出类拔萃,成三国之首!

军事上,南征北伐六出岐山,战绩也骄人!

就连身后名誉上,今人提起诸葛亮,无不翘起大拇指!

他的成就早就超过了偶像管仲和乐毅,成了真正的传奇,唯一的遗憾也许就是,历史给了全才诸葛亮一个小国寡民的舞台,让他无法尽情发挥。

遗憾,也仅此而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0051.html

认知,人物,诸葛亮,韩信,原因,乐毅,法家,萧何更,萧何比,管仲,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认知,人物,诸葛亮,韩信,原因,乐毅,法家,萧何更,萧何比,管仲,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认知,人物,诸葛亮,韩信,原因,乐毅,法家,萧何更,萧何比,管仲,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