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初读《韩非子》:大争之乱世,唯有变法图强,方是强国正道

初读《韩非子》:大争之乱世,唯有变法图强,方是强国正道

提到战国时期的变法,很多人自然会想起商鞅,和他的著作《商君书》,因为商鞅既是理论家,又是实践派,没有秦法作为根基,秦便不可能一统天下。而到秦始皇即将统一天下前,为了保住弱小的韩国,一位法家大师入秦,想说服秦始皇存罕,这个爱国者就是出身于韩国宗室的韩非。

他用毕生之所学,凝聚而成的法家巨著便是《韩非子》,他本人也是法家之学集大成者。那么在这本书里,到底讲了些什么呢?它对我们有何启示?

韩非说:“一个国家不可能永久强大,也不可能永久衰弱,君主按照法度办事,国家就会强大,君主完全不按法度办事,国家就会衰弱。”

楚庄王曾吞并二十六个国家,开拓三千里的疆域,但是他死之后,楚国便随之衰弱;齐桓公也吞并三十多个国家,开辟了三千里的疆土,但他死后,齐国也立刻衰弱;燕昭王作为燕国为数不多的明君,曾一举攻破齐国,并消灭中山国,那个时候,能够得到燕昭王支持的国家,它的威望就重,没有燕国支持的国家,它的威望就轻,但燕昭王死了以后,燕国也就变得衰弱了。

这些国家衰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都是人治而非法治,所谓人治,依赖于圣主贤君的能力,这些人一旦去世,继任者没有相应的能力,国家便会迅速衰落。而群臣官吏都去干一些使国家乱,而不是使国家治的事情,那就如同抱着干柴去救火,国家只会更加的混乱和衰弱。

那么具体该怎么办呢?韩非为君主们指出了一条路。他说圣明的君主,都是用法制来选拔人才的,而不是以个人好恶;按法制来考核臣下的功勋,而不是靠自己的主观来推测;有才能的人不会被埋没,坏人也无从掩饰,徒有虚名的人也不能够被任用,遭受诽谤的人不能被免职,那么君主就能明辨是非,而国家就容易治理。

具体到选拔百官的上面来,如果君主自己亲自去考察,那么时间不会够用,精力也是不足的。另外如果君主使用眼睛,臣子们就会修饰自己的外观;君主如果使用耳朵,他们就会修饰自己的声音,君主如果使用思虑,臣下面就会夸夸其谈。因此只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放弃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依靠法术来严明赏罚,掌握用法术来审赏罚的要领,那么皇帝的权威就不会受到侵害,可以独自掌控着天下的一切,聪明技巧的人,也不能玩弄他们的奸诈;献媚的人,也不能施展他们的谄媚之言;奸邪的人,也没有可以依靠的人。大臣们虽然远在千里之外,也不敢篡改君主的命令。处在郎中的位置,也不敢隐瞒好事修饰坏事,群臣的权力就会弱化,他们个人微薄的力量,会汇集到君主那里,不敢相互越界。如此一来,国家就会运行的井然有序,君主也会觉得事情不够办,而每天都有闲暇的时间,这就是因为君主使用了权势使它变成这样的。

圣明的君主不是自己来做事,而是任用底下的臣子做事,但臣子一定要被掌控,否则就是失控,失去控制的力量,就会成为威胁。那皇帝如何去控制大臣呢?主要是两个权柄罢了,一个叫做刑,一个叫做德。韩非进一步解释了两个词的意思:杀戮就叫做刑,奖赏就叫做德。用道德去约束,表扬和批评,都是苍白无力的。必须有真正的刑罚加其身,有利益让他尝到甜头,才能驱动人。

这两项权力,都要由君主自己行使,而绝对不能交给大臣。那些狡猾的大臣,他们对自己所讨厌的人,就从君主那里窃取刑罚来治他的罪;对于自己喜爱的人,他又从君主那里窃取奖赏而赐给他。如果这些赏罚不是由君主手中发出,而是由这些大臣发出的,那么整个国家的人,就都害怕这大臣,而轻视君主。因此,国家所出现的所谓权臣,就是因为他们从君主那里窃取了赏罚之权。

接着韩非举了两个例子,他说田常从齐简公那里求得了赏赐的权力,他采用小斗进大斗出的方法,向百姓们广布恩惠。这样一来,齐简公就失去了奖赏这一权柄,而田常却经常使用它,所以后来就出现了田氏带齐。在宋国,子罕对宋桓侯说:“奖励赏赐是所有人都喜爱的,君主您自己掌握实行,杀戮刑罚是百姓们所厌恶的,我请求替您来掌管!”宋桓侯认为子罕说的很好,便把刑罚之权交给了他。因此宋桓侯失去了刑罚这一权柄,而子罕却使用了它,所以最后宋桓侯也被劫杀。

田常只用了奖赏之权,齐简公就被攻杀,子罕只用了刑罚之权,而宋桓侯也被劫杀。这就说明如果做臣子的统摄了奖赏和刑罚的大权,那么君主的危险,就会比齐简公和宋桓侯还要严重。

那君主要怎样考察大臣呢?就是要观察他们的形名是否相合,所谓形和名,就是言论和事实。做人臣的陈述他的主张,君主根据他的言论而授予他事情,针对他所做的事情,考核相应的功效。功效与他做的事情相当,事情和他的言论相当,就奖赏他;功效和他所做的事情不相当,事情和言论不相当,就惩罚他;如果做的事收到的功效比说的要大,也要受到惩罚,言行不符才是最大的祸患。而做的事收到的功效比说的要小,更要受到惩罚,这样的人好大喜功,喜欢夸大其词,对于国家与君主都没有好处。

战国时的韩昭侯,就是那个任用申不害推行变法的君主,他在这方面,就做出了表率。一次他酒后因为困倦,便在走廊上靠着柱子睡着了,这时负责掌管君主帽子的官吏,便过来用被子盖在他身上,怕韩昭侯着凉。过了一会儿,韩昭侯睡醒了过来,发现自己身上盖着被子很暖和。便对身旁的人问:“是谁给我盖上了被子?”左右回答说:“是负责掌管您帽子的人,替您盖上的,你是不是要重重的奖赏他呀?”韩昭侯大声说:“把负责掌管我帽子的人,和负责我被子的人,都找过来!”

不一会儿,那两个人就来了,负责掌管被子的人有点害怕,他怕韩昭侯斥责惩罚自己,而负责掌管帽子的人十分高兴,他认为韩昭侯一定会重重的奖赏自己。韩昭侯对付掌管被子的人说:“你是负责掌管被子的人,我睡着了,你没替我盖被子,这叫做失职,要严惩!来人,把他拖下去打三十棍子!”看着掌管被子的人被拖下去,那个给韩昭侯盖被子的人,却显得十分高兴,有赏有罚嘛,既然罚了人,自然也有人应该受到奖赏。

“你负责掌管帽子,却替我盖被子,这叫做超越了自己的职权去做事,这叫做越界,比失职更严重!来人,把他推出去砍了!”掌管帽子的人听了,大声喊着:“饶命!”但韩昭侯对他的话不予理睬,韩昭侯并不是喜欢挨冻,而是他认为作为臣子既不能失职,也不能越界,这两种行为都应该受到惩罚。大臣们都要恪守自己的职责,他所说的话都要与事实相符,那么作为大臣,就不能结成朋党营私舞弊了。

而是作为君主,不能轻易在大臣面前显示自己的好恶,因为如果那样做的话,君主喜欢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从而隐藏了他们的本来面目,君主就会被蒙蔽。只有君主不显露自己的好恶,大臣们才会原形毕露,这样一来,君主就不会被人蒙蔽。

做管理也是一样,无规矩不成方圆,不事先建立好约束,事情就会失去控制,结果就不可预期。而作为管理者,也是组织的利益分配者,一定要控制赏罚之权,同时不能展现个人的好恶,而让手下人投其所好,蒙蔽自己的视听。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你自己强大了,提升了自己的正气,外部的邪气才不能入侵。大争之乱世,唯有变法图强,方是强国正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01577.html

奖赏,事情,刑罚,国家,宋桓侯,韩非子,强国,君主,方是,乱世,故事传记,宋桓侯,韩非,齐简公,君主,韩昭侯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奖赏,事情,刑罚,国家,宋桓侯,韩非子,强国,君主,方是,乱世,故事传记,宋桓侯,韩非,齐简公,君主,韩昭侯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奖赏,事情,刑罚,国家,宋桓侯,韩非子,强国,君主,方是,乱世,故事传记,宋桓侯,韩非,齐简公,君主,韩昭侯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