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孔子、柏拉图,为何在十字路口上,分道扬镳?

孔子、柏拉图,为何在十字路口上,分道扬镳?

如果对中外思想进行溯源,无疑都发自于那个“轴心时代”,这是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中国、欧洲、印度、西亚等地区都发生文化突变的现象,诞生了影响后世的哲学家,思想家,以及宗教领袖。

中国的诸子百家,希腊的哲学家在这一时期扎堆出现,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柏拉图出生于公元前427年。他们都是中西政治思想的源头大师,“圣人”、“哲学王”是他们政治的核心思想。

孔子“圣人”思想的产生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孔子是中国传统思想源头的开创大师,他创立的儒学政治思想一直延续到近现代五四运动时期,其主导地位才被撼动。“圣人”是他思想的核心,那么什么是圣人呢?

在金文当中,“圣”是会意字,由“口”、“耳”组成,是聪明的意思。在甲骨文当中,“圣”字是一个人长着一个大耳朵。可见最早圣人是要多听,在《说文解字》当中,“圣,通也。从耳,呈声”,也是多听之意。

孔子心目中圣是什么样子呢?《论语·述而》中云:“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不厌,诲人不倦,则可为云尔矣。”“何事于仁!必也圣乎!”《论语·雍也》可见,圣要高于仁,圣人既要具备仁,又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但这也只能“可为云尔矣”

可见孔子心目中的圣人标准是非常高的,在孔子的《论语》当中,只有尧舜禹能够被称之为圣人,文王和武王也不够格。孔子在提及尧舜的时候,认为他们治国方面也有不足。孔子对圣人的标准,不但是道德模范,而且还能够达济天下。

孔子为何产生这种近似于乌托邦的圣人思想呢?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逐渐衰落,最后被秦国所灭。战乱频繁发生,道术家被迫分裂为百家,圣贤一支也被道术家们创造出来。也就是说那是一个需要圣人的时代。

在夏商时期,支配人们思想的是神学,由此延伸出来祖先的崇拜。这源于长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受到自然的各种压迫,逐渐转而对各类自然现象崇拜的原因。早期人们崇拜的神是水神共工,火神祝融等。

殷商时期,统治者垄断了这一崇拜,上天的意志只有统治者可以知晓,后来殷商的中后期,祖先崇拜与天神崇拜逐渐融合。

大约公元11世纪,周武王灭商纣建立西周,在这场巨变当中,周朝提出了新的内容“敬天保民,明德慎罚”,我们所依仗的不再是祖先,而是“德”,商纣王因为失去民心,因此失去了天下。

周公把政治的关注点有神转移到人,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政治思想,这一思想由孔子继承并完善。孔子提出的“仁”其实就是“德”的演变,这一伟大的转变,也预示着人性的崛起。

柏拉图的“哲学王”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徒弟,同时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任何西方政治思想史都绕不开这师徒三人,柏拉图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理想国》。

相比于孔子的圣人思想,柏拉图被称之为“哲学王”,他的思想更多充满了哲学的意味,所以要深入理解柏拉图,必须了解他的哲学思想。

在《理想国》当中,柏拉图把世界分为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现实世界是可被感知的世界,所有事物的本质是影像。而理念中的世界则是现实世界的本质,理念中的世界相对于现实,是永恒存在的,是一切事物的本源。

他认为在现实世界当中,绝大多数人是不会去理性思考的,他们早已经习惯了跟随他人的思维,准确地说是一种跟随大多数人的思维模式,所以根本就不可能去掌握理念世界当中的真知。

柏拉图认为只有善于思辨的哲学才是超脱现实世界,掌握真理的唯一路径。同时柏拉图还区分了哲学家和伪哲学家,伪哲学家只会迎合大众,去煽动大众的情绪,为自己谋利。

和孔子所生的政治环境不同,柏拉图生活在城邦的社会,在柏拉图看来,城邦必须建立在严格的社会分工之上。他将人分为“金银铜铁”,上帝造人的时候,把金银铜铁注入不同类别的人,注入黄金之人,因此高贵,是天生的统治者。

注入白银之人,只能是黄金之人的辅助者,接受黄金之人的支配,并且服从他们的意志,要承担保护城邦的责任。上帝会把铜和铁注进农民和手艺人身上。

由于统治者天生高贵,所以他们拥有真正的认知。只有极少数的统治者拥有理念世界当中的知识。

柏拉图思想是如何产生的

柏拉图出生于显赫的贵族家庭,有着天生的政治优越性,但是他在雅典没有接触任何政治活动,这也让他成为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去思考时代发生的巨变。

和孔子春秋时代很类似,古希腊的城邦正在由繁荣走向衰落。波斯战争成就了雅典在希腊世界当中的霸主地位,但是随后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却摧毁了这种辉煌,而且希腊城邦似乎正在陷入无休止的衰落当中,许多城邦被专制所统治。

此时的雅典城建立起了由斯巴达所支持的三十寡头政治,随后复兴的民主制却沦为暴民政治,处死了他的老师苏格拉底,这也影响了柏拉图对民主政治的厌恶。

雅典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以及社会危机,让柏拉图对雅典的城邦政体丧失了信心,他勾勒出了一个美好的政治图景-理想国。一切现存的国家治理体系都不好,如果不采取剧烈的措施,以及很好的机遇,是很难实现理想政治统治的。

古希腊是柏拉图哲学体系产生最根本的基础,古希腊在面对强大自然力量的时候,哲学家主要思考的是宇宙的生成,以及自然的本源是什么?为了更加明确认清自然,他们认为自然当中一定存在着某种不变的东西,是这种力量一直主宰着世界的千变万化。

所以之后泰勒斯认为,这个世界不变的是水,阿那克西曼德认为宇宙的本源是无限,而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源是原子。人们处在各自的立场当中,争论不休。

苏格拉底在前人的基础上,把方向侧重到人的方向,并且认为“人是这个世界的尺度”,奠定了后来的“知识是美德”的发展方向。柏拉图在苏格拉底的基础上,完善了二元论,提出了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的哲学思想。

柏拉图生活的世界,希腊大概有200多个城邦,这些城邦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这是一些小的政治共同体。它们一般以城市为中心,然后和城郊一些乡村形成小国寡民的政治形态。

这些城邦国土面积比较小,人口一般数万人,如果换成现代庞大的民族国家,柏拉图所想象的理想国,是不可能实现的。

斯巴达施行的是公有制,土地平均分配,而且立法禁止买卖,不重视社会财富,对整个社会进行严格的等级划分。公民的主要任务就是军事训练以及对外出征,斯巴达的婴儿则由元老院的长老们决定其最终的命运,强壮的由国家来抚养,并且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而那些体弱的则会被抛弃。

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当中战争了希腊,这也是柏拉图哲学思想产生的原因。

孔子、柏拉图相似与差异

孔子心目中的圣人,以及柏拉图眼中的哲学王,都产生于人类的轴心时代。都是人类在强大自然面前的觉醒,是人类由愚昧走向文明的一大进步。

同时两人都不相信法律,认为法律的负面意义要大于其正面的意义。孔子认为“礼”要比法律,更能达到其“使无讼乎”的理想境界,也就是说更能够达到世间没有纷争的境界。

比如,晋国打算造一个鼎,然后把法律条文刻在鼎身上,孔子就强烈反对,他认为强调法律条文,会削弱国民对官吏的尊敬,破坏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理想秩序。

在柏拉图眼里,法律并非解决社会问题的最好选择,是哲学王的模式无法实现的时候,退而求其次的无赖选项。孔子的圣人,还是柏拉图的理想国,都是偏向精英制,或者君主制。

同时这一次的巨大改变,对人性的思考却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古希腊哲学家更注重掌握知识,追求真理。

而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代表的道术师门,主要是为了创造圣人,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政治服务的,是从上至下的思想启蒙,并没有经过生命个体的痛苦锤炼,也不是自我的自由释放,而是圣人在高大上的笼罩下的政治权术。

无论是两汉时期发展出的孝文化,还是宋明理学,都是从政治角度以圣人的形式发现人性,最后回归到圣人,而没有珍贵的个体。

同时孔子认为,人的本质是善的,或者说经过教化之后,可以成为善的,也就是说善是内在的,自发的。

而柏拉图则认为,绝大多数人都会被贪婪所欺骗,所以他们需要受到控制。这种控制必须是外在的,如果没有经过良好的教育,那么这个控制就是法律。

所以对教育的看法上,两个人又是一致的,孔子相信教育可以完成这个任务,而柏拉图认为除了教育以外,还要保持“统治阶级”血统的纯正性。

而孔子认为任何人只要具备美德,都可以成为“圣人”,任何人都可以具备统治者所需要的智慧。而柏拉图认为,某些群体是不可能拥有智慧的,而拥有智慧的那部分人,需要守卫者来保护。

现在很多人认为柏拉图的“哲学王”是鼓吹等级制度,而不像孔子那样宣扬开放,人人平等。可能柏拉图自己也认为自己的“哲学王”太过于理想化了,于是在晚年作品《政治家篇》当中,修正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相比于“哲学王”这样的绝对正确的领导者,也许法律会更可靠一些。

结束语

孔子和柏拉图分别站在东西方文明的源头,他们的思想对东西方人的世界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学说,可以说直到近代以前,都是中国人最主流的价值观,而柏拉图对西方的影响,没有孔子对东方的影响这么大。因为除了古希腊文明,西方文明后来又融入了古罗马、希伯来、日耳曼等诸多文明的元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01691.html

政治,理念,时期,柏拉图,孔子,十字路口,思想,圣人,哲学,世界,消息资讯,希腊,柏拉图,孔子,哲学王,圣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政治,理念,时期,柏拉图,孔子,十字路口,思想,圣人,哲学,世界,消息资讯,希腊,柏拉图,孔子,哲学王,圣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政治,理念,时期,柏拉图,孔子,十字路口,思想,圣人,哲学,世界,消息资讯,希腊,柏拉图,孔子,哲学王,圣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