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大秦帝国养成记:看“三晋制度”对秦国变法的卓越贡献

大秦帝国养成记:看“三晋制度”对秦国变法的卓越贡献

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王朝,大秦帝国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辉煌和荣耀,早已融入了历史的血脉,它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强盛无比的王朝也有曾着一段长达三百多年的屈辱历史,秦穆公去世后,秦国就因为内政外交混乱一度停止了前进的脚步。到了战国初期,强大的晋国被韩、赵、魏三个士大夫瓜分,形成了三个新的国家,史称“三家分晋”。因为韩、赵、魏三国同出一源,所以这三个国家有着相似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由于深受晋国文化和制度的影响,他们的文明程度很高,而反观秦国,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都显得相当落后。在战国初年秦国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为了改变这种窘境,从秦简公开始,秦国君主就开始致力于学习“三晋制度”,直到商鞅变法时期彻底引进“三晋制度”,秦国才真正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转变。

战国初期地图

改革初学者

秦简公的“初租禾”与加强中央集权

世人都知道秦国是在“商鞅变法”之后才变得国富民强,而且普遍认为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毫无作为,甚至把变法之前的秦国国君比作酒囊饭袋,或是只会搜刮民脂民膏的荒唐暴君。其实这些认知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结论也过于武断,秦国在停滞不前的三百年时间里的确有荒唐的国君,但是在商鞅变法之前,秦简公、秦献公二位国君就已经开始引进三晋制度,在黑暗中摸索着秦国未来的复兴之路。

秦简公少年时曾经在“三晋”之中继承晋国文化最多的魏国流亡,他看到了魏国任用法家改革的好处,并见证了魏国在法家思想指导下如何文治武功,于是他当了国君以后就决定把这种先进的制度引入秦国。但是由于秦国内部世族势力过于顽固,秦简公本人的能力也有限,所以“三晋制度”的引进并不顺利,而且在与魏国进行的战争中还尽失河西之地。秦简公眼看政治改革阻力太大,就开始转手进行经济改革。秦简公七年,秦国进行“初租禾”改革,这种制度与一百八十多年前鲁国的“初税亩”改革性质相同,都是废除劳役形式,取消公田,按照田亩数量征收实务税的经济改革制度。“初租禾”是秦国统治者富国强民的开端,它有利于减轻农民的压力,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秦魏地图

秦简公虽然在政治制度改革方面收效甚微,但是他看到了秦国世族阶层存在的漏洞。当年大臣们赶走了前任国君秦灵公的儿子公子连,然后拥立秦简公继位,世族们给出的理由是公子连太小,害怕主少国疑,因此才选择秦简公为国君。从这里可以看出,秦国朝政并不完全由世族把持,否则他们迎立一个小孩,然后把他当做傀儡岂不是更加方便?显然世族们没有这样的能力,他们仍然需要依附国君而生存。

既然国君在朝中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那么推进政治制度就是早晚的事情。秦简公认识到魏国之所以如此强大就是因为君主权力的集中,秦国虽然不能迅速推广,但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手段慢慢集中权力,比如实行“初租禾”,让世族和百姓都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对君主产生信任,所以这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种手段。

秦献公进一步改革

同样作为改革的初学者,秦献公在秦简公所做的基础上又迈进了一大步。秦献公也就是秦灵公的幼子公子连,当年秦简公继位,秦献公被迫流亡魏国,他也目睹了魏国变法的强盛,因此他和当年的秦简公一样,决定在秦国推行“三晋制度”。

当年,秦简公去世后,秦惠公继位,在位十三年后去世,留下幼子秦出子。世族们像当年一样反对幼子继位,并把在外流浪了二十多年的公子连迎回,即为秦献公。这种频繁迎立成年公子的举动更加证明秦国的君权依然很大,秦献公的政治嗅觉与秦简公一样灵敏,他同样看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希望,最终这个梦想在秦孝公时期变成了现实。

秦献公推行的“为户籍相伍”制度,是“三晋”和很多中原国家常用的户籍清查方法。因为战国时期经常有大规模的战争爆发,所以统治者需要清查国家可用的兵源,把农民编入户籍,就能知道全国的总人口数,方便在作战时调动军队,秦国引进这种制度,让秦国避免了出现“兵无可调”的局面。秦献公还废除了殉葬制度,他在魏国时曾看到魏国贵族的殉葬方式都是用俑代替活人。两相对比,他也觉得秦国的生殉制度太过残忍,所以继位后就废除了活人殉葬制度。按照秦国的生殉制度,秦国历代国君死后都要把生前的大臣一起殉葬,这样导致国家人才大量流失,对秦国有害无利,因此废除了殉葬制度还可以为秦国保留住大量的国家栋梁。

秦献公影视形象

商鞅变法:大国崛起

南门立木

秦献公在位时的一系列改革虽使秦国走向了正轨,但是秦国世族仍然掌握着很大的权力,不是可以轻易动摇。秦孝公继位后,因为深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于是广布求贤令,卫国人商鞅就此来到了秦国。在来到秦国之前,商鞅曾在魏国与著名变法家吴起、李悝一起辅佐魏王,因此对于“三晋的制度”也是非常熟悉,比起秦简公、秦献公的耳濡目染,商鞅的到来为彻底打造一个崭新的秦国奠定了基础。商鞅首次变法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南门立木”,是为了让秦人信服新法。他在南门立了一根木头,并保证如果有人把木头扛到北门,就赏金十两,后来有人照做,商鞅言出必行,立刻把黄金赐给了这个人。商鞅的“南门立木”其实模仿的就是吴起在魏国的“北门立木”,只不过是换了个方向,不过此举也彻底获得了秦人对新法的认可。

南门立木

实行军功爵制

第二个方面是实行军功爵制,以士兵杀敌数量的多少来赐封爵位。只有在战场上立下军功的人才能加官进爵,否则即使你是贵族,也没有资格享受王侯将相的待遇。这种制度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就已经出现,只不过因为当时仍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军事贵族制度,所以军功爵制并没有很好的保存下来。“三家分晋”以后,李悝在魏国提出了“要把官职给予那些对国家有功劳的人”,而吴起也提出用军功爵制和“有功者封侯”的选官制度来激励士兵,让他们在战场上斗志昂扬,由此看来商鞅的军功爵制也是承自“三晋制度”。

通过对“三晋”地区墓葬的发掘,专家发现很多平民墓中都有随葬兵器或车马兵器,这说明平民已经懂得通过军功爵制来改善自身处境,踊跃参与到战争之中。因为军功爵制的激励性极强,所以这种制度进入秦国之后就获得了“一致好评”,秦国士兵一改往日懒散的军纪,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所向披靡,被列国称为“虎狼之兵”。

加强中央集权

战国时期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世族权力是否过大,“三晋”和秦国很好地处理了这一点,而同时期的楚国之所以变法失败,就是因为世族权力大于国君,变法内部阻力重重。“三晋”的君主任用法家学者来进行变法,这就意味着他们对国内世族力量发起了挑战,最后在大刀阔斧的变法面前,世族们彻底失去了与国君抗衡的能力。魏王让他们以宗室的形式存在已经是格外开恩,再想分割魏王的权力那无异于虎口拔牙,其结果也只有死路一条。

秦国在秦献公改革时就想到了要实行中央集权制,只是秦献公考虑到自己是由世族所立,如此赶尽杀绝恐有不妥,所以才放缓了对世族的打压。而秦孝公为了秦国着想,他当然不会顾及世族的恩情,在商鞅变法后秦孝公和商鞅便联合起来打压世族,本来就不强大的世族势力彻底败下了阵来,他们手中仅有的权力被秦孝公慢慢收回,最终只能成为闲散宗室。自此以后,秦国在“三晋”已经铺好的中央集权制康庄大道上飞驰,实现了历代君主梦寐以求的中央集权,这也让秦国在大一统的道路上变得勇往直前。

战国后期地形图

尾声

战国初期已经沉睡了三百年的秦国终于在列国压力下,看到了秦国急需改革的困窘,于是他们引进三晋制度,从秦简公时期的“初租禾”,推动经济进步,到秦献公时期清查户籍了解国家人口、废除殉葬制度,彰显国家文明,都为商鞅变法时的秦国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商鞅变法是秦国的转折点,从前羸弱不堪的秦国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之中,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崛起的西部超级大国。与时俱进的军功爵制、“南门立木”树立新法威严、废除世族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从“三晋地区”引入的这些先进制度,引发了秦国社会剧烈大变革,最终让秦国在一统天下的道路上畅通无阻。

参考文献:

《史记.六国表》

《左传》

《秦始皇本纪》

《史记.商君列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01708.html

世族,秦献公,国君,秦国,制度,秦简公,三晋,帝国,改革,卓越,故事传记,世族,秦献公,秦国,秦简公,魏国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世族,秦献公,国君,秦国,制度,秦简公,三晋,帝国,改革,卓越,故事传记,世族,秦献公,秦国,秦简公,魏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世族,秦献公,国君,秦国,制度,秦简公,三晋,帝国,改革,卓越,故事传记,世族,秦献公,秦国,秦简公,魏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