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深度解析长平之战:赵国失败真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吗?

深度解析长平之战:赵国失败真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吗?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后变得越来越强大,在秦惠文王开始秦国在跟东方六国的作战中连连获胜,就连被秦国视为最大威胁的楚国也在公元前278年被秦国攻陷首都,楚怀王也被生擒,楚国被迫迁都从此一蹶不振。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没有国家能对秦国造成威胁的时候,北方的赵国悄悄崛起。

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之后逐渐强大起来,并多次在与秦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终于在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在长平发生了一场大战历史上称为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最终以赵国的惨败而告终从此赵国也失去了与秦国掰手腕的能力,战后所有人都认为赵国之所以会惨败是因为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替代廉颇为帅,而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最终导致了赵国的惨败。

但是小编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小编认为赵国在长平惨败有多方面的原因下面带领大家来深度剖析一下。

很多人认为赵国失败的开始就是用赵国替代廉颇为帅,然而有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可以发现赵国在廉颇时代就已经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因为赵国的领地靠近漠北匈奴的地界所以为了抵御匈奴,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的军事能力大大增强但是赵军的优势是善于野战突袭敌军,所以赵军能在与匈奴的作战中连连胜利。

同时赵军也有明显的缺点那就是赵军防守差不善于打城池攻坚战、阵地战和持久战而恰恰这是秦军最擅长的,廉颇为帅时而恰恰放弃了赵军的优势放弃打野战突击的方式削弱秦军的战斗力而选择坚守城池,这恰恰是秦军最喜欢的打法。

在秦军和赵军僵持了14个月后,长平之战的性质已发生改变赵国已在这场消耗战中快要被耗死了,而且战争也是秦赵两国综合国力的比拼,很显然崛起的赵国综合国力依然比不上秦国渐渐连后勤补给都跟不上了,所以不论换不换赵括赵国的40万大军被秦国在长平一口吃掉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再来说一下赵括,首先必须说一下,赵括绝对不是纸上谈兵,一无是处。当然这并不代表赵括有顶级的作战才能,相反有顶级作战才能的是白起。

这就好比你让一个世界冠军和一个省冠军比赛,省冠军没有获胜的可能,这只能说明世界冠军很强,不能说省冠军很弱,所以很多人对于一些基本的概念存在着认知错误。

为什么说赵括水平不弱,但凡有一点工作经验的人都该明白一个简单的人情世故,每个人的身后都是有口碑的,如果一个人业务能力极差,可能一天两天并不会为人所知,但日子一长,必定会传到领导耳朵里。

当领导的没有傻的,只是嘴上不说,心里都明镜似的,绝对不可能在长平之战这种规模的战斗中,启用一个业务能力极差,只会纸上谈兵的主儿。如果赵王真傻到范睢散布什么谣言就信什么,这种智力别说当王了,恐怕争夺储君的地位时就死于斗争中了。

从现有的资料中猜测,因为长平之战中秦国是秘密换帅的,而且保密性应该是极好的,这就很值得玩味,而没有开上帝视角的赵括是根本不知道的。

估计当时双方都派了细作,可惜赵国的细作被秦军识破并彻底瞒骗了,所以始终向赵括传达着秦国主力就是王龁这一信息以及王龁的军事部署与军事目标。

史书记载的秦国连败数阵应该也不是为了让赵括骄傲,而更像是诱导赵括认为自己得到了准确的信息,并且据此挫败了秦国的嚣张气焰。

事后看,赵括进入的韩王陵区域,就是“秘密换帅"设下的伏笔。按理说韩王陵明显是险地,如果赵括只会纸上谈兵,那他应该机械地认为此处是不该进入的险地。

而实际上他跟着王就进去了估计就是认为秦军主力对地形不熟悉,所以进入了险地,而自己会把王龁围死在险地。因为冷兵器时代作战,主力只占全军的十之二三,而主力一旦报销,战争就结束了,可是赵括没想到的是,秦军的真正主力不是王龁,而是白起,并非自己包围了秦军主力王龁,小丑竟然只是自己。

秦军换帅之后赵括面对的敌军主将是谁啊,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人称人屠的白起啊,别说赵括了就算让他父亲赵奢复活我觉得结果也是赵军也是失败,所以长平之战即使赵括没有进入韩王陵。

不出意外的话,最终败的一样是赵括,因为水平确实有差异,但这并非是赵括作战能力差,真的就只是因为白起太强,这就是世界冠军和省冠军间难以抹平的差距。

此外,军事战争有时和踢足球一样,有能过人后单刀的机会却选择传球就有可能是贻误战机,可真选择了过人就有被断掉的危险。对于当时赵军,特别是赵括得到的情报而言,选择“过人”可能就是赵军心目中的一个最优解。

当然我们站在今天这个上帝视角看,才知道这不是最优解,但是要知道,赵括是没有上帝视角的。换言之,把今天任何一个嘲笑赵括的人放在赵括的位置上,100%没有赵括做得好。

最想说的是,中国古代的史官是不懂军事的,没法从军事的角度过多地进行分析和记录,加上历史的传承都是口传心授,传着传着很多事情就走了板儿。

所以读历史要独立思考,不要偏听偏信。另外中国脸谱化的人物描述会使得强者被捧上天,弱者被摔入深渊,赵括肯定不属于顶级战争家,但是一定属于作战高手这一行列。

讲真,管一个1万人的公司尚且极其不易,何况带兵40万,那是何等的难度?

此外我觉得赵国能在长平惨败也与赵孝成王为首的统治阶级脱不了关系,大家都知道秦赵长平之战的开端就是韩国上党郡太守面对秦军的围攻把上党之地献给赵国,当时朝廷大多数大臣认为如果接受冯亭的投降必然会引来秦朝的大军而此时的赵国还不足以与秦国抗衡但贪图城池的赵王拒绝了大臣们的建议决定接受冯亭的投降,就这样秦赵长平之战拉开了序幕。

在各方面都不如秦国的局面下赵国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其他诸侯国联盟共同对抗秦国。当时赵国的外交大臣虞卿认为目前赵国只能与东方五国合纵共同抗秦才有避免战争失败的可能。

但是年轻的赵孝成王并没有听从虞卿的正确建议而采用了亲秦派楼昌(小编认为他是秦国派来得奸细) 的错误外交手段最终导致局面一发不可收拾并且怒斥了虞卿因为虞卿劝赵孝成王把上党之地的一半割给魏两国以求得他们的出兵相助,外交上的频频失利导致赵国已经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有骨气的赵孝成王决定凭赵国的一己之力去抗衡秦军但是年轻的赵孝成王还是犯了几个错误第一个肯定是战场临时换将用赵括顶替廉颇,虽然我前面说过赵括的军事能力并没有那么差但是在战场上临时换帅这是兵家大忌,换将之后赵国的军心更加涣散加速了战败的进程。

还有一个错误就是一位大臣曾提议派使者到匈奴争取和解,因为当时匈奴已经被驻守边界的李牧打怕了如果此时赵国提出和解匈奴单于必定欣然接受,到时让李牧率领骑兵南下配合赵军在河南野王平原开辟第二战场,在平原赵军就可以充分自己的骑兵野战优势而且领军的也是同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

这样李牧就可以率军打击秦军侧翼在野战中消灭秦军来减缓秦军进攻长平的锋芒,可愚蠢的赵王依然没有听从这个建议他认为匈奴者豺狼也,李牧一旦南下必定会举兵南下其实不然赵国当时在对匈奴的作战中已占据绝对优势就算李牧南下匈奴短时间内也不会对赵国边境造成威胁,这次机会又给赵王白白葬送了。

各方面因素结合在一起,赵国不可避免地长平惨败,40万大军也被白起屠杀殆尽,此后秦国在统一天下的道路上再也没有对手,虽然此后在赵孝成王的带领下赵国取得了邯郸之战的胜利但是也已经阻止不了秦国大一统的脚步了,赵国就这样成为了秦国大一统的背景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02495.html

因为,长平之战,作战,赵括,赵军,秦国,赵国,军事,秦军,战争,消息资讯,长平,赵军,秦国,赵国,秦军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长平之战,作战,赵括,赵军,秦国,赵国,军事,秦军,战争,消息资讯,长平,赵军,秦国,赵国,秦军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长平之战,作战,赵括,赵军,秦国,赵国,军事,秦军,战争,消息资讯,长平,赵军,秦国,赵国,秦军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