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秦孝公重用商鞅、扭转国运,为何谥号却“平“平无奇,“配“不上吗?

秦孝公重用商鞅、扭转国运,为何谥号却“平“平无奇,“配“不上吗?

“秦孝公用商君。急耕战之赏。倾夺邻国而雄诸侯”。这是贾思勰,对于秦孝公的评价。他的本名为嬴渠梁,在位时秦国内忧外患。其实,秦国在春秋时期已经有一个相对夯实的基础。秦穆公还曾位列春秋五霸之一,但是自他之后的几位君主都有些无能。在战国七雄之中,秦国的实力是难以与楚国抗衡的。

(一)、自孝公起,变法图强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秦国相对来说有些劣势。公元前三百六十一年,秦孝公继位。因为前几任的君主,推行政策朝令夕改,所以君王的威信并不高。不论是在朝野之上,还是底层百姓对于诏令,都不敢相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秦国的积贫积弱。

1. 徙木立信,商君变法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商鞅是一个有着大抱负之人,他一直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一个国家的现状。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秦国,他终于遇见了自己的伯乐也就是秦孝公。

两人一拍即合,商鞅看到了问题的关键。他决议,用徙木立信的方式来确定朝廷的权威。就是可以扛树从这个门走到那个门者,便赏黄金。有了这一次经历过后,不论是孝公还是商鞅的威信都已然确立起来。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商鞅大刀阔斧的改革,重农抑商、严格规定了军功爵位、行政区划以及制定了严苛的法律,还重新编纂了户籍。

种种举措,使得秦国一跃成为了真正的军事大国、经济强国。在军中,也做到了令行禁止,尤其是军功爵制度,使得秦军被称之为“虎狼之师”。

2. 力推改革,乃为伯乐

商鞅的能力的确是很强,这不可否认。但是他须得碰上一个慧眼识珠之人,而恰巧孝公就长了这一双明眸。在古代想要推翻祖宗家法,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当时的天下不稳,尚未统一,也不是君主集权制度。

秦国的稳定和谐,不仅仅是靠着嬴家人励精图治,更是需要士大夫们不遗余力的支持和贵族阶级的积极配合。商鞅变法,很大程度上触动了这些人的利益。使得上层阶级的权益受到了侵犯,因此他们出面积极阻挠。

正秦孝公顶着这样的压力,义无反顾的支持商鞅。若不是他,商鞅的名字也不会在历史上如此的响亮。就像宋朝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都是因为统治者的摇摆不定,最后无疾而终。所以说商鞅变法的成功,最大的功臣当是秦孝公。

因为谁也没经历过,都不知道会造成怎样的效果。这无异于拿着国运,在对赌。赢了,便皆大欢喜,输了,国破人亡。秦孝公是一个眼光开阔之人,也是一个知人善任之人。他为后来秦国的强大和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奠基之人,谥号平庸

“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如果没有秦孝公,那么秦国的走向犹未可知。正是他的决心和毅力,推着秦国一步步的走上了七国之巅。就是这样一个高瞻远瞩之人,谥号却被评定为了“孝”,在许多人看来,未免有些低估了孝公的功劳。那么,事实究竟如何?

1. 孝,乃为美谥

谥号是古代的帝王将相或者皇后、诸侯去世以后,后人根据其一生的所作所为而给予评价的文字。有美谥和恶谥之分,相对年号而言,谥号更具有客观性。毕竟是后人所选,而不是自己所定,自然非常重要。

《谥法解》“孝: 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秉德不回 曰孝; 协时肇享曰孝;大虑行节曰孝;慈惠爱民 曰孝; 慈爱忘劳曰孝”。在周公制谥中,对于孝的定位非常高。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孝顺在国人心中都有着很高的地位。

所以说,孝这个谥号并不平庸。嬴渠梁在位时开创了庞大的基业,有开基肇业之功。所以符合《谥法解》中的协时肇享之说。因此,这个谥号非常符合孝公的情况。当时的人都是完全按照规矩来评定谥号的。

虽然不听从周天子的调遣,但还是其名义上的臣子。再者,大家对于祖宗之法,极为认同也是无可厚非的。所以,这个谥号算是非常可观。并非是有人故意抹黑,或者说有人将其地位看的太低。

2. 物以多为贱

其实,人们认为“孝”是一个平庸的谥号,是因为用这个谥号的人太多了。谥号本来就是“臣议君,子议父”。谁又会希望,自己的先辈获得一个软弱无能的谥号,留着被后人所耻笑呢。还有一定,谥号虽然相对客观,但还是有一定的主观因素。

毕竟,逝者为大。生前哪怕做过一丁点的好事,也可以被无限放大。而所犯之错误,也可以被一笔带过。而且孝,的确是个美谥。汉朝皇帝自刘邦后所有人的谥号前面都带“孝”字,刘盈为孝惠皇帝,刘恒为孝文皇帝,而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刘彻谥号的全称为“汉孝武皇帝”。

除了汉朝以外,唐朝也是如此。他们的谥号都太过冗长,不过倒数第三个字一定是孝。除了唐恭宗李重茂为殇皇帝之外,所有人谥号之前都带着孝。

除了他们以外,比较出名的还有清朝的孝庄皇太后。这些人的谥号中都带着孝字,足以说明孝的确不是中庸之谥,相反还非常的尊贵。而且当用孝的人多起来以后,这个字的地位也会有所下降。毕竟是物以稀为贵,给予嬴渠梁孝这个谥号还是非常中肯的。

(三)、最大的肯定

要知道,秦孝公他并不是皇帝,上边还有一个周天子压着。虽然是名存实亡,但也要给予其一定的尊重。春秋战国时期,对于谥号的评定是严格的按照《谥法解》来的。而且大都是单字,比如齐桓公、卫灵公等等。到了后来,谥号的平定就逐渐弱化了。大多成为了一种符号的象征,用来比拼谁的字数多。

1.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秦孝公所处的时期,虽然已经礼崩乐坏,但仍然受到礼法制度的约束。凡是都要遵循章程,毕竟不是一家独大,也不能表现出过分僭越的行为和想法。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才决定将谥号这种“臣议君,子议父”的行为废除。

汉朝以后,谥号的魅力就逐渐的被弱化了。可是秦孝公这个“孝”字,在秦国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而且他的谥号是单字的“孝”,这个实际意义就远远的超过了后来各种各样带孝字谥号的皇帝。

孝字本身就是对于国家有着重要开拓意义者,而秦孝公任用商鞅,并且将都城迁到了咸阳。自此以后,崤函古道成为了秦国的天险屏障。秦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也变得尤为突出。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以后,秦始皇才能够统一六国,建立起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

可以说,秦朝的建立离不开秦孝公的支持。如果不是他具有雄才大略,且眼光长远,积极的改革弊政,就不会有后人如此的丰功伟绩。因此,他能够担的起孝这个谥号,并且受之无愧。而且当时孝的意义,远远比今天孝顺父母要广的多。

2. 追封加谥,可见其功

秦孝公嬴渠梁在世时,是不能称之为“王”的。首先,是实力不够,如果率先称王必定会招徕非议。其次,他的顶上还有周天子的压制。如若过早称王,则必定会沦落为众矢之的。国家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到了孝公儿子一辈才敢称王。

秦惠文王为了显现自己父亲的功德,于是追封他为秦平王。除却“平”字不论,单看“王”这个字就足以诠释出孝公的功劳。他在位时,励精图治,改革弊政,致力于扩张领土。所以,才会被儿子加封。

也正是因为有了孝公,继任者才敢称王,嬴政才敢称皇帝。而且秦惠文王并不是胡乱加封,就像他的祖父秦献公,就没有如此的待遇。如果他只是为了光耀门楣,往自家脸上贴金,完全可以将祖先们全部追封。

《礼记》“国治而后天下太平”,秦孝公这个人不是平庸而是使得天下太平。《说文解字》也将其解释为“爱礼者为平”。也就是说孝公不仅仅在治理国家上有所作为,同时个人私德方面也是无可挑剔。

孝和平两个字加起来,完全可以囊括嬴渠梁这一生。这完全不是中规中矩的谥号,而是对他一生最大的肯定和极大的赞美。对于孝公而言,其德行和对国家的功绩,是可以与之相匹配的。并不存在什么中规中矩之说。

结语:

曾国藩曾说“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因而矣。”后人对于孝公的评价都很高,关键还是在于他敢为人先。有决心想改变自己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最终使其一跃成为了一统天下的国家。当然,后世的谥号字数虽多,但远远不如单字含金量高。

参考文献:

《史记》

《商君书》

《礼记》

《说文解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03201.html

秦孝公,谥号,古代,商鞅,后人,诸侯,国运,皇帝,秦国,君主,消息资讯,嬴渠梁,秦孝公,谥号,商鞅,秦国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秦孝公,谥号,古代,商鞅,后人,诸侯,国运,皇帝,秦国,君主,消息资讯,嬴渠梁,秦孝公,谥号,商鞅,秦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秦孝公,谥号,古代,商鞅,后人,诸侯,国运,皇帝,秦国,君主,消息资讯,嬴渠梁,秦孝公,谥号,商鞅,秦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