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荀彧是病死的,还是被曹操逼死的?如果是后者,曹操为何要他死?

荀彧是病死的,还是被曹操逼死的?如果是后者,曹操为何要他死?

这个答案如果要回答,前提是荀彧被曹操逼迫而死这一说法成立的情况下,才能给出相应的答案,至于为什么那么说呢?且我慢慢道来。

首先在知道这个答案之前,我们要知道荀彧到底是怎么死的?

荀彧的死因历史上多有争论,主要分为两种说法,一说是病死的,另一说是被曹操逼死的。这里我简单的介绍两种说法

1、忧虑而病死

《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记载:“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谥曰敬侯”

为什么会说荀彧会是病死的呢?这件事还得从建安十七年说起,在这一年曹操为了获取更加的权利,他已经不满自己做汉朝的宰相啦,他想要获得更加的荣耀,于是他就想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而就在他提出这件事情的时候,荀彧就跳出来说:“(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而荀彧的反对让曹操很是不开心。

《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记载:“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咨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同年,曹操征孙权,让荀彧到谯县劳军,荀彧到达以后,曹操乘机把他留在军中,并封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曹操军至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不久并忧虑而死。

2、被曹操逼而服毒死

《魏氏春秋》记载:“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

这个时间点也是发生在建安十七年荀彧反对曹操称国公的时候,其实病死也逼死两个说法的事情都一样,只不过后来的结局一个是忧虑而死,而又一个就是被曹操逼死。逼死也是发生在荀彧因病留在寿春的时候,只不过在这个时候曹操为了慰劳他,于是就赠送食物给荀彧,当荀彧打开食器,见器中空无一物的时候,他与妻子发生了这么一段对话:荀彧说“出仕三十年,荀彧今日终无汉禄可食。”其妻十分不解,问荀彧何出此言。荀彧缓缓解释道:“空者,无物也,不见容也。盒者,何也”。说完并服毒自尽。

这两种说法其实个人觉得“病死说”说法较为可信,至于“逼死说”说法由于是出自东晋史学家孙盛写的《魏氏春秋》一书所以较为不可信,个人觉得理由如下:1)东晋毕竟已经离汉末仅百年,很多的事情可能早已无记载,或者说早已经失传,再者由于孙盛并不是官方的史官,所以很多资料他不能获取,很多时候这类民间的史学家在写史的时候都是靠民间流传的传说来写的,2)由于晋朝得朝不正,司马炎是靠篡魏来获得天下的,可以相信的是晋朝的皇帝为了让自己的皇位可以来的更加的名正言顺,所以会千方百计的去诋毁魏国的皇帝,当然作为魏国真正意义上的开国皇帝-魏武帝曹操肯定是在诋毁之列,那么就很明显了让“曹操逼死对自己有莫大功劳的荀彧”来让曹操落的一个自私、狭隘、残暴的形象,又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为什么大家对于逼死一说的说法要比病死说来的熟悉呢?很简单啊,因为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就采用逼死一说,我们大家都知道罗贯中为了让刘备显的更加的高大威武与仁慈善良,所以他在书中一直都在用各种方法去诋毁曹操,他一直在渲染着曹操不是忠臣,是汉贼这一说法,所以就很容易理解他为什么要用逼死一说,而不是正史所记载的病死一说。

所以说有可能曹操根本就没做过送给荀彧一个空盒子的事情,当然也并不是说曹操逼死荀彧不可能,毕竟曹操可是枭雄,他的性格又很多疑,再加上在历史上荀彧的确是做了一些反对曹操的事情,而或许就是这些事情让曹操下定了逼死荀彧的心。

1、荀彧反对曹操称国公,很多人肯定会问为什么荀彧反对曹操称国公?他不是曹操最忠实的拥护者吗?实则不然,荀彧从始至终跟曹操都不是所谓的“君臣关系”,可以说他和曹操一直都是“同僚关系”,他一开始投奔曹操就只是因为曹操有“复兴大汉”的能力,而且最重要的是刚开始的曹操也有要“复兴大汉”的这颗心在,之后他一直帮助曹操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出谋划策,可以说都不是为了曹操,而是为了他心中的那个大汉,他想尽办法的帮助曹操去平定各方的诸侯,都只是为了让大汉可以有望复兴,并延续汉朝的国运而已。

《后汉书;荀彧传》记载:“方时运之屯遭,非雄才无以济其溺,功高势强,则皇器自移矣。此又时之不可并也。盖取其归正而已,亦杀身以成仁之义也。”

而当荀彧听到曹操想要称为国公的时候,并已经开始有了取汉代之的想法,他肯定是会为极力反对的。可以想象荀彧作为曹操的首席谋臣和统一北方的首席功臣,他的反对无疑对曹操是重大的打击,当其他人看到连曹操身边最重要的谋臣都反对他称国公,你让他们如何去支持曹操进一步称国公呢?而且最重要的是荀彧当时已经执掌中枢近二十年,可以说他在朝堂的威望甚高,几乎可以说荀彧是文臣集团中领头羊,如果他反对曹操称国公,则曹操就很难被封国公了,虽然但是曹操可以强制性的让献帝封他为国公,但在当时四周还有刘备、孙权等强大诸侯的情况下,显然他不能这么做,所以他必须让文武百官心甘情愿的让他做国公,但是显然荀彧若在,曹操则绝对不能实现他让百官心甘情愿的让他做国公的心愿,所以曹操如果要想在政治上有进一步的不轨之图就必须要除掉荀彧。

2、荀彧“身在曹营心在汉”,前面已经说过荀彧忠的不是曹操,而是汉室,他之所以投奔曹操,只是为了借曹操的手上的兵权和将领去拯救大汉王朝,因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汉室摇摇欲坠,无力救民众于水深火热的年代,汉王朝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臣子来维持社会的秩序,显然曹操满足了荀彧的要求,所以他只能去辅佐曹操来让他完成自己“复兴大汉”的目标,其行为表面上固是忠于曹氏,而实际上显然他是为了他的大汉,他希望靠他的智慧与曹操的武力来再次达到统一大汉,复兴大汉的愿望,所以他竭尽所能。但显然曹操作为一代雄主,他肯定也知道荀彧的想法,他之所以能接纳荀彧,一方面是他急需一位顶尖的谋臣来帮助自己,另一方面他也希望靠他自己日后的努力来让荀彧真正的效忠于自己,显然在后面曹操也的确在努力,他将自己的女儿安阳公主嫁给荀彧的儿子荀恽,希望靠姻亲的关系来让荀彧真正的效忠与他,可是荀彧不为所动。

《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记载:“是时荀攸常为谋主。彧兄衍以监军校尉守邺,都督河北事。太祖之征袁尚也,高干密遣兵谋袭邺,衍逆觉,尽诛之,以功封列侯。太祖以女妻彧长子恽,后称安阳公主。”

之后他有拼命的给荀彧升官,最后都让荀彧当了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这些显赫的官位,荀彧还是依然不为所动。

《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记载:“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恃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

直至最终荀彧反对曹操称公之后,曹操才真正的发现荀彧的心中只有汉室,他永远都不可能真正的效忠与他,这个时候当两个人的思想观念完全不在一起的是绝对不可再一起合作下去了,曹操想成就自己的霸业,而荀彧则一直以恢复汉室为己任,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荀彧不能为曹操所用,曹操也只能杀了他,毕竟荀彧是大才,如果不能为自己所用,则势必荀彧将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与其日后因为荀彧而导致自己不能成就霸业,还不如现在杀了他。

那么以上就是我个人觉得曹操会杀了荀彧的原因,那到底曹操哪个食盒是为不让荀彧说话,还是真心想让荀彧死呢?那个空的盒子代表着什么意思?为什么荀彧一看空的盒子就自杀呢?

这个答案很简单,荀彧已经知道曹操让他正面的回应到底要选择谁为其主啦,荀彧在看到这个空的食盒说过这么一句话:“空者,无物也,不见容也。盒者,何也”,说明荀彧已经明白了这个空的盒子寓意着“即不见容,何(盒)能留你”,简单的来说就是曹操就是靠着这个空的盒子向荀彧说明了一切,这个盒子就代表着给荀彧两个意思,要吗你就盖上空的食盒,直接自杀;要吗你就就在食盒里放上碗筷等东西,将它送还于我,即代表这个食盒里还能容的下东西,也就是说荀彧完全效忠于他,但我们知道荀彧最终选择的是盖上空的食盒,然后服毒自杀。所以我觉得曹操送的那个食盒不是想让他不说话,也不是真心想让他死,而是想让荀彧真正的效忠于他,抛弃他那个复兴大汉的梦想,转而去帮助他一起图谋整个天下。

那又有人问为什么荀彧不选择效忠曹操呢?其实荀彧一生尽心辅佐曹操,主要的目的不是让曹操做皇帝,也是让大汉恢复往日的荣耀,但是当曹操想做皇帝这个真实的目的暴露之后,荀彧也已认识到,自己无力阻止,汉室之倾颓以成定局,他也知道这个自己多年尽心辅佐的人,将成为汉朝的终结者,他也将毁了自己匡扶汉室的奋斗目标,在万念俱灰之际,又加上曹操给的食盒的暗示,荀彧或许已经知道汉朝将彻底灭亡了,所以作为一生忠于汉室的他,以复兴汉室为目标的荀彧只能以死明志。

这里再说下一个题外的话题提荀彧对曹操有多重要?

荀彧年轻的时候就人称之为“王佐之才”,可以说在曹操来说,荀彧就是类似于周之子牙、汉之张良、蜀之诸葛亮、吴之周瑜一样的存在,曹操若是没有荀彧的辅佐,则曹操断不能收青州、取徐州、定兖州、灭袁绍,乃至最后统一北方。

《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记载:“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

为什么说曹操若是没有荀彧的辅佐,就不能统一北方呢?道理很简单曹操虽然凭借着曹家和夏侯家两家的武将从而拥有了一定的兵权,但是曹操前期很明显的缺陷就是缺少谋臣,在汉末很明显若无可靠或智力超群的谋臣,则不管你前期如何的强大,最终也只有灭亡这一条道,例如吕布前期多么的意气风发,占徐州成为一州之牧,吕布账下虽不能说猛将如云,但好歹也有高顺、张辽、曹性、臧霸等良将,但虽有陈宫这位顶尖的谋臣在,却是弃之不用,或者说是不听其谏言,最后即时吕布有着当世第一的武力,和陷阱营这一当世最强的军种,却还是被曹操所灭,自己也落了个白玉楼被杀的结局,所以说谋臣是汉末最重要的人才,而恰恰曹操前期就缺少这类人才,可以说曹操在荀彧没到来之前,一直都是没什么建树,甚至可以说在当时并没有多少的存在感,可是在荀彧到来,曹操逐渐拥有了逐鹿中原的资本。

西晋文学家傅玄曾这样评价荀彧,说“或问近世大贤君子,答曰:荀令君之仁,荀军师之智,斯可谓近世大贤君子矣。荀令君仁以立德,明以举贤,行无谄赎,谋能应机。孟轲称“五百年而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命世者”,其荀令君乎!”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等;战术上,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可以说正是因为荀彧,曹操才能成为今后的魏公,才能成为雄霸北方的存在,才能为自己的子孙创建魏国建立深厚的基础。若无荀彧则曹操的成就可能就不会那么大,或者说可能早就被灭了。

劝曹操迎奉天子一事记载于《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建安元年,太祖击破黄巾。汉献帝自河东还洛阳。太祖议奉迎都许,或以山东未平,韩逼、杨奉新将天子到洛阳,北连张杨,未可卒制。彧劝太祖曰:“昔??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医天下之素志也。今车驾旋轸,??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太祖遂至洛阳,奉迎天子都许。”

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一事记载于《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兴平元年,太祖征陶谦,任彧留事。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潜迎吕布。布既至,翅乃使刘翊告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其军食。”众疑惑。或知邈为乱,即勒兵设备,驰召东郡太守夏侯惇,而兖州诸城皆应布矣。时太祖悉军攻谦,留守兵少,而督将大吏多与邈、宫通谋。惇至,其夜诛谋叛者数十人,众乃定。豫州刺史郭贡帅众数万来至城下,或言与吕布同谋,众甚惧。贡求见彧,彧将往。惇等曰:“君,一州镇也,往必危,不可。”彧曰:“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贡见彧无惧意,谓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又与程昱计,使说范、东阿,卒全三城,以待太祖。”

奇谋扼袁绍于官渡一事记载于《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五年,与绍连战。太祖保官渡,绍围之。太祖军粮方尽,书与彧,仪欲还许以引绍。彧曰:“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荧?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太祖乃住。遂以奇兵袭绍别屯,斩其将淳于琼等,绍退走。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颜良、文丑临阵授首;田丰以谏见诛:皆如彧所策。”

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一事记载于《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太祖将伐刘表,问彧策安出,彧曰:今华夏己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太祖遂行。会表病死,太祖直趋宛、叶如彧计,表子琮以州逆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03758.html

说法,事情,国公,忧虑,太祖,荀彧,曹操,大汉,寿春,时候,消息资讯,魏书,国公,贾诩传,荀彧,曹操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说法,事情,国公,忧虑,太祖,荀彧,曹操,大汉,寿春,时候,消息资讯,魏书,国公,贾诩传,荀彧,曹操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说法,事情,国公,忧虑,太祖,荀彧,曹操,大汉,寿春,时候,消息资讯,魏书,国公,贾诩传,荀彧,曹操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