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原创以三千兵力入洛阳的董卓,为何迅速控制都城?难道禁军兵力不足?

原创以三千兵力入洛阳的董卓,为何迅速控制都城?难道禁军兵力不足?

董卓在洛阳附近北邙山奉迎少帝刘辩返回洛阳城之时,手上只有区区三千兵卒,虽说凉州兵英勇善战而闻名于世,但毕竟兵力太少未必形成绝对优势,然而却掌控了洛阳城。东汉王室虽衰弱,不致于偌大的都城洛阳连五六千禁兵都没有吧,按常理也不可能有的事情,那么说,还是另有隐情?此时,大将军何进被宦官所杀,然而执金吾、卫尉、北军中侯、光禄勋、城门校尉等等,手握兵权的大臣都在洛阳城内,掌控的兵力也不止于三千,为何被董卓"束手就擒",拱手相让都城?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刘辩和刘协

都城宿卫兵力

通常守卫都城洛阳的禁军大臣,有"掌宿卫宫殿门户"的光禄勋;"掌宫门卫士,宫中徼循事。"的卫尉;"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绕行宫外,及主兵器。"的执金吾;"掌洛阳城门十二所"的城门校尉(实际为十一所);"掌监五营"的北军中侯,其所属兵力如下表。

宿卫都城主要兵力

由此可知,所属兵力较强大者为北军中侯、卫尉、光禄勋、西园八校,北军五营通常驻扎在都城外守护整个都城,属于最外围军团;卫尉率领的卫士主要保护皇宫外围;光禄勋率领的卫士主要保护皇宫内部,可谓皇帝最信任的亲兵,三个军队从内至外,层层形成包围圈,守护皇宫及都城,且相互独立无隶属关系,既相互协助又相互制衡关系,也是东汉王朝初期开始设置的常态。看一下,当时宿卫都城的主要军队头目是谁?

光禄勋

中平五年(188)九月,原光禄勋南阳人刘弘升迁为司空,次年(189)九月,董卓废长立幼之后,颍川人荀爽短暂被任命过光禄勋,期间谁担任光禄勋不是很清楚,但其属下中相对地位高、兵力最强的虎贲中郎将由袁术担任,其掌握兵力为一千五百人左右。

(188)九月,……光禄勋南阳刘弘为司空。>>> 《资治通鉴·汉纪》

复就拜爽平原相,行至宛陵,迁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 《资治通鉴·汉纪》

袁术……历职内外,后为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董卓之将废帝,以术为后将军;术亦畏卓之祸,出奔南阳。>>> 《三国志·袁术传》

袁术

北军中侯

何进与太尉袁隗辅政,录尚书事,总揽朝政之后,采纳袁绍建议,广招有识之士,增强自己势力,其中聘请南阳人何颙为北军中侯,他是袁绍的"奔走之友"即彼此尽力相助的挚友,痛恨董卓,之所以不会真心与董卓合作。

复博征智谋之士何颙……以为颙北军中侯……与同腹心。>>> 《资治通鉴·汉纪》

袁绍慕之,私与往来,结为奔走之友……乃与司空荀爽、司徒王允等共谋卓。会爽薨,颙以它事为卓所系,忧愤而卒。>>> 《后汉书·党锢》

城门校尉

当时城门校尉为伍琼,曾劝导董卓拜袁绍为渤海太守;举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张邈等出任州郡长吏之事,足以说明虽无奈表面上归附董卓,但实际上与讨伐董卓的关东军同集团人,故此,若发生真正冲突会站在董卓对立面。

绍既出,遂亡奔冀州。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卓以为然,乃拜绍勃海太守,封邟乡侯>>>《三国志·袁绍传》

初,卓信任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等,用其所举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张邈等出宰州郡。而馥等至官,皆合兵将以讨卓。卓闻之,以为毖、琼等通情卖己,皆斩之。>>>《三国志·董卓传》

伍琼举荐人

执金吾

通常情况下,执金吾所属兵力大概七百人左右,当时,执金吾为原并州刺史丁原,他是带领并州旧部数千人入洛阳之后被任命为执金吾,之所以丁原手上兵力相当可观,后来董卓最顾忌丁原,足以说明此点。

使武猛都尉丁原将数千人寇河内,烧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诛宦官为言。《后汉书·袁绍传》

灵帝崩,原将兵诣洛阳。与何进谋诛诸黄门,拜执金吾。>>> 《三国志·吕布传》

卫尉

中平五年(188)九月,汉灵帝的表兄弟,卫尉董重迁为骠骑将军,领兵一千多人,之后中平六年(189)六月,被何进逼死,不久,董太后忧郁而暴崩,自然而然,何进把一千多人兵卒收入囊中。外戚董氏家族败亡之后,何氏家族独门大,其弟何苗早已升任为车骑将军。

中平五年,以后兄子卫尉修侯重为票骑将军,领兵千余人。>>>《后汉书·皇后纪》

进举兵围票骑府,收董重,免官,自杀。>>> 《资治通鉴·汉纪》

汉灵帝

西园八校尉

汉灵帝为了削弱,其大舅子、大将军何进的兵权,中平五年(188)八月,在皇宫后花园,西园设置八校尉,蹇硕为上军校尉、袁绍为中军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由皇帝身边大红人,小黄门蹇硕统领,且只对皇帝负责,大将军何进也要受其命令,但灵帝去世后不久蹇硕被何进斩杀收编其兵。

史料上未记载其驻屯地,但灵帝亲手创立的军队,驻扎在城内的几率大一些,何进死后,排名第二的中军校尉袁绍名义上可以调动其他部队,但混乱的局面下,实际能否调动还是未知数。

进使黄门令收硕,诛之,因悉领其屯兵。>>> 《资治通鉴·汉纪》

蹇硕

其他军队

另外,当时还有一些军队驻扎在洛阳,根据何进指示,丁原原来部下张辽到河北招募的一千多人;泰山人骑都尉鲍信招募的一千多人,总共有二千多人。

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馀人。还,进败,以兵属董卓。>>>《三国志·张辽传》

大将军何进辟拜骑都尉,遣归募兵,得千馀人,还到成皋而进已遇害。信至京师,董卓亦始到。>>>《魏书》

由此可知,通常宿卫禁兵(二万左右),加上丁原并州旧部(数千人)、董重领的兵(千人左右),其他部队(二千人左右),当时洛阳城内的总兵力接近三万人,相当于董卓军队的十倍,显而易见,不是都城宿卫兵力少而被董卓掌控洛阳,另有其因,那么有哪些因素呢?事先了解一下董卓掌控洛阳过程。

控制都城

中平六年(189)四月十一日,汉灵帝在嘉德殿去世;十三日,皇子刘辩即位;二十五日,何进斩杀蹇硕;六月,汉灵帝表兄弟,骠骑将军董重自杀;八月二十五日,何进被杀;二十七日,张让等宦官挟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出逃皇宫;二十八日,董卓奉迎皇帝,归还洛阳;期间,在废嫡立庶问题上,袁绍与董卓意见不合,逃奔冀州;九月一日,刘协正式登基;九月三日,何太后被毒杀身亡;九月十二日,董卓自任为太尉,领前将军事,加节传、斧钺、虎贲,更封侯。

汉献帝

从而,董卓基本上掌控洛阳,从何进被杀至刘协称帝,总共七天;董卓入洛阳至废旧立新时间仅为三天,虽不敢恭维董卓其人,但是不得不承认事实,至少在当时,董卓办事干净利落,雷厉风行。当时除董卓外,在洛阳城内最有竞争实力的两人为执金吾丁原和司隶校尉袁绍,他们有何行动呢?

袁绍

身为四世三公家族、"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汝南袁氏家族之后袁绍,其号召力毋庸置疑,当时他还兼任中军校尉,故此,手握至少七八名卫士,还有可调动的军队为其弟袁绍带领的一千五百名虎贲卫士;挚友北军中侯统领的北军五营五六千人(刚接任不久,未必能真正掌控);鲍信的新招的一千多人;其他西园七校尉之兵,能不能调动真不敢确定,之所以可能调动的兵力大约八千人左右,但真正有把握调动的为自己兵加上袁绍和鲍信(新兵战斗力不强)的兵,共三千人多人。

袁绍

何进被杀之后,回到洛阳的鲍信曾劝导袁绍,趁董卓羽翼未丰之际,赶紧除掉,但是袁绍畏惧董卓而没有采纳其意见。袁绍为何惧怕动作呢?董卓是八月二十八日入洛阳,九月一日立献帝,那说明袁绍是八月二十九日或者三十日跟董卓闹翻,逃奔冀州,那么鲍信劝导袁绍的事情也是发生在两天内。

骑都尉太山鲍信说绍曰:"董卓拥制强兵,将有异志,今不早图,必为所制。及其新至疲劳,袭之可禽也。" 绍畏卓,不敢发。 >>>《后汉书·袁绍传》

当时,袁绍惧怕董卓不是无道理,其一自己有把握能调动的军队数量跟董卓军队数量差不多;其二两边军队的战斗力无法相比,以骁勇而闻名的凉州兵都身经百战,相比宿城卫士如同"温室里的花草",无法相提并论;其三大将军何进征召董卓入洛阳斩杀宦官,有无可厚非的名分;其四董卓挟持皇帝可以名正言顺发号施令,名分上占据优势;其五何进的突然死亡,导致都城宿卫部队出现权力真空,群龙无首,各个禁军各玩各的无法统一指挥调动,假如真发生战斗未必都站在袁绍一边,相比之下袁绍完全处于劣势,好汉不吃眼前亏,从长计议,无奈袁绍只能选择逃奔。

丁原

丁原出身贫寒的家庭,勇猛无比,擅长冲锋在先,略懂礼节,无当官为政之能,说白就是与"屠夫"大将军何进半斤八两的"大老粗"。当时,其掌握的兵力相当可观,数千名旧部,加上执金吾所属七百多人,再加上原部属张辽新招募的一千多人,可超过董卓军队数量三千,且向来并州兵强悍,之所以一对一单挑,孰胜孰败还真是未知数。

丁原

原字建阳。本出自寒家,为人粗略,有武勇,善骑射。为南县吏,受使不辞难,有警急,追寇虏,辄在其前。裁知书,少有吏用。>>>《英雄记》

怪不得董卓急不迫待地收买其部下吕布杀死丁原,吞并其部队。说明丁原不仅能力一般般还看人眼力极差,重用出尔反尔、反复无常的败类吕布足以说明此点,之所以董卓略施计谋就搞定,根本不在以更档次上。

何苗之死

有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何进是八月二十五日死亡,董卓是八月二十八日进入洛阳,之间有三天时间,加之何太后也在世,假如何苗不死,则身为车骑将军的他完全可以继承何进的权力,进而都城不会发生权力真空,也不会轻易让董卓掌控局势。

何进

但是,发生了莫名其妙的事情,何苗不是被宦官杀死,而是被何进的部下吴匡、张璋等人和奉车都尉董卓弟弟董旻一起斩杀。身为董卓弟弟董旻杀死何苗完全可以理解,可谓董卓安插在朝廷的"卧底",兄弟俩早已沟通好也是情理之中事情,为了夺取权力杀死当权者外戚何苗,以除后患也是无可厚非之事。

但不可理解的是吴匡等人为何杀死何苗,或许曹丕所言"爱恶败俗","何进灭于吴匡、张璋", "烹菹夷灭,为百世戮试"等等,难道说明吴匡、张璋早已与董卓勾结?反正,何苗之死有利于董卓快速掌控权力是千真万确。

吴匡等素怨苗不与进同心,而又疑其与宦官通谋,乃令军中曰:"杀大将军者,即车骑也,吏士能为报仇乎?"皆流涕曰:"愿致死!"匡遂引兵与董卓弟奉车都尉旻攻杀苗,弃其尸于苑中。>>> 《资治通鉴·汉纪》

佞邪秽政,爱恶败俗,国有此二事,欲不危亡,不可得也。何进灭于吴匡、张璋,袁绍亡于审配、郭图,刘表昏于蔡瑁、张允……匡、璋、配、图、瑁、允之徒,固未足多怪,以后监前,无不烹菹夷灭,为百世戮试。 >>> 《襄阳耆旧记》

结语

身经百战,粗中有细的董卓,一边着手打击敌人,一边自编自导剧情,每隔四五天,让部队深夜悄悄出城,次日大张旗鼓进城,给人从关西又来凉州兵的假象,让都城内的人感觉,董卓凉州兵数不胜数,数量极其庞大,不敢贸然行动。

董卓

卓初入洛阳,步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不为远近所服;率四五日,辄夜遣兵出四城门,明日陈旌鼓而入,宣言云"西兵复入至洛中"。人不觉,谓卓兵不可胜数。>>>《九州春秋》

果真,失去主心骨大佬何进、何氏兄弟部队也乖乖地归顺董卓,董卓成为名副其实的都城内第一军阀,无人与之抗衡,开始完全掌控都城,随之袁术、曹操、鲍信等也相继离开洛阳。

董卓率领部队驻扎在河东,等待时机,在"卧底"董旻的协助下,在合适的时间(何进被杀,皇宫大乱)进入洛阳,抓住有利时机(奉迎并挟持少帝刘辩,权力真空),以合适的手段(瓦解敌人,蒙骗敌人),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洛阳城,终究独掌权力,祸害天下,引狼入室的何进、袁绍等人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0751.html

光禄勋,董卓,都城,城门,控制,校尉,洛阳,何进,兵力,袁绍,故事传记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光禄勋,董卓,都城,城门,控制,校尉,洛阳,何进,兵力,袁绍,故事传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光禄勋,董卓,都城,城门,控制,校尉,洛阳,何进,兵力,袁绍,故事传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