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关羽败走麦城,刘封为何敢见死不救?难道就单凭孟达几句话吗?

关羽败走麦城,刘封为何敢见死不救?难道就单凭孟达几句话吗?

刘封为何不愿协助关羽,其实可能真的有他们的考虑,而不是所谓的见死不救。

《三国志》并没有记载当时孟达对刘封说了什么,《三国演义》中孟达的言论是罗贯中本人根绝当时形势的推测,其原文如是写:

刘封谓孟达曰:“叔父被困,如之奈何?”达曰:“东吴兵精将勇;且荆州九郡,俱已属彼,止有麦城,乃弹丸之地;又闻曹操亲督大军四五十万,屯于摩陂:量我等山城之众,安能敌得两家之强兵?不可轻敌。”封曰:“吾亦知之。奈关公是吾叔父,安忍坐视而不救乎?”达笑曰:“将军以关公为叔,恐关公未必以将军为侄也。某闻汉中王初嗣将军之时,关公即不悦。后汉中王登位之后,欲立后嗣,问于孔明,孔明曰:‘此家事也,问关、张可矣,’汉中王遂遣人至荆州问关公,关公以将军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劝汉中王远置将军于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后患……达曰:“但言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兴兵,恐失所守。”封从其言。

孟达的两层意思:

东吴兵精,曹操势众,自己势力弱小,因此不救。关羽瞧不起刘封,曾经建议刘备不要把刘封册立为世子。正因为这两层意思,所以孟达给刘封支招,随便找了一个民心未定的借口就拒绝了救援。这些都是罗贯中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其中有一些就是扯淡了,譬如“东吴兵精,曹操势众”这个借口,这完全就是怯战。

其实在正史《三国志》中,关羽向刘封他们要求协助的时候还没有失败,那时候关羽正在围攻樊城和襄阳,所以要求刚刚占据上庸的刘封他们出兵协助。但是被拒绝,因为当时关羽一片形势大好,这恐怕也是孟达让刘封不愿出兵协助的原因之一。

而在《三国演义》中孟达说的那些理由其实都是罗贯中在抹黑孟达这个人了,当然孟达这个人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洗白的地方。但是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情节做了修改,也就是关羽派人要求援助是在“败走麦城”之后,但在正史中是发生在“败走麦城”之前。

但是孟达当时对刘封说了什么确实很奇怪,因为刘封后来被刘备赐死的时候曾感叹说:

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为之流涕——《三国志·刘封传》

我认为刘封应该是后悔没有跟着孟达一起投降曹操,而不是指援助关羽这件事上。因为当时孟达投降曹魏以后,曾经写信希望刘封能够归降,但当时刘封可能认为关羽败亡不是自己的责任,而且他又是刘备的养子,所以拒绝了孟达的招降。

遣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与达共袭封。封不从达言。

结果刘封没有想到刘备真的听从诸葛亮的意见将他赐死了,这是刘封万万没有想到的。因为当时导致关羽败亡的真正原因出现在博士仁和糜芳两个人身上,就算追究起责任来,最多追究刘封一个协助不力的罪名。

所以关羽败亡后,刘备也只是写信过去责备他和孟达,但并没有杀他们,可见其实追究起来最多追究他们一个连带责任。

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

然而按照上面罗贯中的推测,其实当时孟达建议刘封不要出兵协助关羽可能并没有其它的私人恩怨掺杂在里面,因为当时关羽要求刘封他们出兵协助的时候是发生在围攻樊城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关羽形势一片大好,不管是发生在水淹七军之前,还是之后,当时的形势对于关羽来说都是有利的。

在这样情况下,刘封他们又刚刚才受降上庸,对上庸这个地方的管控还没有稳定,所以就像《三国志》记载的那样,刘封和孟达觉得没有必要去协助关羽,如果他们贸然去协助关羽,如果上庸又复判,那岂不是前功尽弃?

而面对当时关羽占据的大好形势,刘封也觉得关羽应该能够拿下樊城。

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仁激厉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三国志·曹仁传》

结果让刘封和孟达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东吴横插一脚,博士仁和糜烂又背叛关羽,导致关羽的大好形势急剧转下,最终败走麦城。

而在《三国志》里面并没有写关羽败亡以后曾经向刘封他们再次请求援助,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刘封在看到关羽败亡以后,没有出兵去援救关羽,这恐怕也让他难辞其咎。

关注【围炉言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08467.html

关羽,因为,关公,刘封,孟达,上庸,何敢,汉中王,三国志,将军,消息资讯,关羽,刘封,孟达,刘备,罗贯中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关羽,因为,关公,刘封,孟达,上庸,何敢,汉中王,三国志,将军,消息资讯,关羽,刘封,孟达,刘备,罗贯中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关羽,因为,关公,刘封,孟达,上庸,何敢,汉中王,三国志,将军,消息资讯,关羽,刘封,孟达,刘备,罗贯中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