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诸葛亮经济学”如何拯救蜀汉?

“诸葛亮经济学”如何拯救蜀汉?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有名的乱世之一,三国的存在虽然不过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但却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传奇和故事,包括刘关张三人在类的英雄人物也引得后人不停探讨。

而在其中,诸葛亮无疑在整个三国时代都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相比于魏吴两国来说,蜀国本应基础最为薄弱,但它却在后三国时代爆发出了极为强大的能量,甚至发动了数次北伐战争。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与诸葛亮本人在经济管理措施方面的独到措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文明,农业发展从夏商周时期就已经获得了来自统治者的极高重视,此后直到清朝灭亡都一直被视为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根本大事,蜀汉时期的诸葛亮自然也不例外。

由于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农业耕种本身就是一件都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一年劳作到头能否获得丰厚的回报,很大程度上都要归结于老天。

再加上贪官污吏和地主豪强的剥削,这导致古代的小农虽然是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其本身却十分脆弱,常常处于破产的边缘甚至就是流离失所。

在这种情况下,当朝政府针对农民的耕种活动提供一些扶持性的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刘备等人进驻益州前,益州地区在经过刘焉、刘璋父子“贪残放滥,取受狼藉”的剥削压迫后,当地人民所过的生活已经是水深火热。

事实上,蜀国所占据的地区其实并不算贫瘠,无论是富饶华丽的成都平原,还是物产丰富的汉中地区。

抑或是号称“土地沃腴,有黄金、虎珀、翡翠、孔雀、犀、象、蚕桑、锦帛、文绣,宜五谷、出铜锡”的南中地区,其实都是一片片能够为蜀国带来大量财富的富饶之地。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地区只是缺乏合适的开发和当朝统治者实施的合理政策,而诸葛亮的到来无疑就使得这一缺陷开始得到弥补。

在成都地区,对于都江堰这一大型水利工程设施,诸葛亮专门设置了堰官,并且派遣了多达上千名士兵负责都江堰工程维修保障工作

而在汉中地区,面对曹魏政权将当地人口移居一空的窘境,诸葛亮命令派遣两万居民前往汉中,并且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当地的农业发展。

也正是在这些政策实施之下,诸葛亮在之后的北伐行动中,汉中成为了为诸葛亮提供粮草和大量后勤辎重的重要补给地。在南中地区,诸葛亮通过合理的政策成功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建立了和谐关系。

不仅带动了他们本身的发展,蜀国也由此获得数量不小的后备兵源,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更是对诸葛亮充满感激之意。

盐铁,作为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存在着巨大的利润空间,古代依靠冶铸盐铁成为巨富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而早在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凑错足够的军费,就开始实施了盐铁官营的政策以聚集社会的财富。

但是,在东汉时期,随着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大,导致盐铁官营的政策逐渐在实际上被废除,盐铁的收益也成为了地主豪强们的私人财产,国家反倒无法从中获益。

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重新恢复了在益州当地的盐铁官营政策,“置盐府校尉,较盐铁之利”。由于益州当地本身就是盐铁资源丰富的地区,诸葛亮的盐铁官营政策因此很快就收获了成效。

另外,蜀地还有一个相比于其他地区来说,占据明显优势的商品——蜀锦。蜀锦产业自西汉时期便开始发展,直到东汉时期终于在全国范围内都享有盛名,获得了来自东汉社会的欢迎和追捧。

当三国割据时代开始后,诸葛亮意识到蜀锦这一产品对于其他地区的重要性,开始大力发展纺织业,甚至将其作为一种战略商品来看待。

在这一系列措施下,不仅蜀汉当地出现了一大批以蜀锦行业为生的平民百姓,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蜀锦源源不断地销往魏国和吴国更为蜀汉政权带来了大量的收益、极大充实了国库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以农业为本的古代社会,诸葛亮能够如此重视蜀锦这一手工业品的发展,足以反映出其在经济方面的独到见解。

东汉之所以会走向灭亡,地主豪强势力的不断扩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虽然为了保障自身政权的稳固,刘备与诸葛亮的人不得不给予益州当地地主豪强一定的特殊权益。

但为了防止他们对于普通民众的过分剥削,诸葛亮也实施了一定的限制性措施,甚至还将部分以前因为战乱而荒芜的田地分发给无地的农民,这对农民来说都是天大的优惠措施。

同时,有鉴于商人囤积货物、扰乱市场价格的行为,诸葛亮还专门“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市”,稳定了市场秩序。在古代政府普遍不重视金融秩序的时代背景下,诸葛亮的这一措施显得是如此难得。

最后,从蜀汉政权建立之初,它就背负了一个巨大的使命,那便是一统中国、再建汉朝,而这就需要蜀汉政权不断发动对外战争才能够实现。

因此,为了减少频繁的战争对于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诸葛亮不仅牢牢控制着军队的数量,保障蜀汉民众有余力进行农耕活动,更是严格实施轮换制,尽量使军队的士兵能够获得充足的休息。

即便是在战争最为激烈的阶段,蜀汉也并非是全部军队都处于前线,依然有部分士兵在后方进行劳动生产。另外,对于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诸葛亮也并没有选择用武力干扰他们正常的生活秩序,这有效调节了蜀汉政权内部的民族矛盾。

在古代时期,占有更多生产资料和资源的统治阶级每日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已然是常态,那些生活贫困的民众始终在温饱线下苦苦挣扎则更是常态。尤其在东汉末年地主豪强势力不断扩张的社会背景下,这种情况就更为严重。

但是,作为蜀汉政权的统治者,诸葛亮本人却十分反对这种奢侈享受、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不仅严于律己地过上了两袖清风的生活,私人财产少得可怜,同时也对蜀汉地区的各级官员提出了勤俭节约的要求。

对于蜀汉地区的广大民众和来说,诸葛亮所提倡的这种生活风气无疑是千年难遇的,这也大大加强了他们对于蜀汉政权的归属感。

屯田,是一种政府为了取得足够攻击军队所需要的粮食,要求士兵或者无地农民开垦荒地的制度。早在西汉时期,为了抵御来自匈奴的侵袭,西汉政府就已经开始在河套平原等地区实施了屯田制度。无论是什么时期的战争,粮草永远都是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但是,在古代交通条件并不发达的情况下,从本国运送粮食给在外作战的军队,却是一件相当耗费时间、精力和资源的事情,屯田这一由士兵自己在当地进行耕种活动的制度便应运而生。

也正是在这一政策实施以后,蜀汉政权在粮草运输方面的压力大大下降,国内百姓也由此获得了足以保障自身生存的粮食。

作为一个政权和民族维系下去最为基本的资源,人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相比于魏国来说,蜀汉本身所占据的地区较为狭小,本国内所拥有的人口也并不多。

再加上常年的战争,这导致蜀汉政权的人口压力非常之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无法为本国补充数量足够多的人口,那么不仅会导致前线无兵可用,继而还会引发蜀汉政权本身的崩溃,灭国自然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因此,诸葛亮开始大量从南中地区少数民族那里抽调人口分配到军队之中。对于其他与自身接壤的少数民族,诸葛亮主要采取的也是怀柔政策

使得自己在与魏国的战争中能够获得他们的支持。正是在这些一系列的措施之下,蜀国在诸葛亮执政期间显现出一排欣欣向荣的局面。

总的来说,蜀国之所以能够在三国争霸之中,以自己并不算庞大的体量,屡屡发动针对魏国的进攻,诸葛亮在其中可谓功不可没。

在刘备夷陵之战遭遇大败后,诸葛亮能够抛弃旧恨、与吴国之间重新结成联盟,并且实施一系列政策以稳定国内的环境。

这对于当时受到巨大挫折的蜀国来说无疑是打了一剂强心针。之后,在涵盖各个方面的经济措施下,蜀国更是继续发展。直至蜀汉灭亡,诸葛亮仍然受到了来自蜀汉普通民众的深深怀念,足以反映出其伟大之处。

【1】《诸葛亮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2】《刘备打跑了曹操,却以经济崩溃作为惨痛代价》

【3】《诸葛亮治蜀初期,蜀汉到底有多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1076.html

地区,蜀锦,诸葛亮,政权,蜀汉,政策,蜀国,发展,经济学,措施,故事传记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地区,蜀锦,诸葛亮,政权,蜀汉,政策,蜀国,发展,经济学,措施,故事传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地区,蜀锦,诸葛亮,政权,蜀汉,政策,蜀国,发展,经济学,措施,故事传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