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商鞅废除井田制虽适应生产力发展,但汉朝后其弊端便显现出来

商鞅废除井田制虽适应生产力发展,但汉朝后其弊端便显现出来

井田制是一种集体化农业生产模式;虽然学术界目前还存在争议,但在集体生产这一模式上与藉田制是一样的。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为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古人农业生产时不得不采取集体生产的方式,以让更多人赢得生存的机会。在商代,商人强迫大量的奴隶免费为自己进行劳动生产。在周代,周人创造出了藉田公社的生产模式:农民共耕公田,以付出劳役租为代价,获得私田。在藉田公社内,农民人人平等,享有人生自由,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共同克服来自内外部的种种困难。

在商、周转换的大时代,藉田制是一次改变历史的重大变革。可长期实行后,也暴露出内部竞争不足、土地生产效率低下的弊病。因此,从西周晚期到春秋期间,为提高土地生产效率,从周王室到各诸侯国都推行了土地私有化的改革。

但战国之前的土地私有化,由于当时铁器技术还未能普及,无法私有化到个体农户,只能私有化到卿大夫阶层。因此,战国之前列国农业生产模式还沿袭着旧有的集体生产模式。

井田制

进入战国后,铁器的发展大大提升了个体农户的生产效率,个体农户从事农业生产已成为可能。商鞅的“废井田”改革,就是在农业生产技术在提高到一定水平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土地私有化”改革——私有化对象中包括了普通的农户。土地私有化改革后,秦国政府为鼓励农耕生产,还进一步给出了奖励措施:生产粮食和布帛足够多的,可免除本人的劳役和赋税。此外,土地私有化后,秦国政府还将土地买卖合法化了。

商鞅的废井田改革,一般都认为这是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大变革,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

然而,到了汉代以后,儒士们就发现了土地私有化的严重弊端:“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这是说,土地私有化后,土地能够自由买卖,以致土地兼并严重,让整个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拉大;富贵者田地连片望不到边,贫困者却连立足之地都没有!回顾中国数千年历史,因为土地分配不均而引发的贫民暴乱,几乎成了历朝历代都难以逃脱的催命符。根源上,这就是商鞅“废井田”后引发的土地兼并而导致。

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土地私有化的这一弊端长期都没能得到有效解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1141.html

生产力,农业,历史,汉朝,土地,私有化,改革,井田制,发展,弊端,知识科普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生产力,农业,历史,汉朝,土地,私有化,改革,井田制,发展,弊端,知识科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生产力,农业,历史,汉朝,土地,私有化,改革,井田制,发展,弊端,知识科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