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老师在课堂上,为何不说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付出的代价太惨烈

老师在课堂上,为何不说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付出的代价太惨烈

和氏璧,一种极其珍贵的玉石,被我国古代王国视为“传国之宝”,乃是太平和强盛的象征。古有“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说法,这里指的璧是普通的宝玉,而仅仅只是拥有这样的宝玉就已经是一种罪过了,更何况是玉石之中的顶级宝物——和氏璧呢?

而在公元前283年,赵国的赵惠文王就在当时得到了和氏璧。本来这块和氏璧是楚国的国宝,楚国为了跟赵国结姻联合,就将和氏璧当做聘礼交给了赵国。赵王得到和氏璧之后大喜,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场祸患。

这个消息很快进入了秦国,秦昭襄王听闻和氏璧的踪迹之后,立即就想要获得这样一块宝贝,于是便派遣使者,说自己愿意用15座城池来跟赵国交换和氏璧。按理说这样的交换也算是比较换算了,但是赵王却犯了难。

当时的秦国比赵国强大很多,如果交出了和氏璧,秦国却不送上城池,他赵国拿秦国也没什么办法,可是一旦不交出和氏璧,那秦国大军进犯,恐怕赵国也很难抵挡。因此,赵王开始犹豫不决,进退两难。

这时候,赵王亲信缪贤就像赵王举荐了一个人,他就是后来赵国的丞相蔺相如,说蔺相如十分有才,谋略过人,或许能够想出主意。于是赵王就将蔺相如召进宫中,向蔺相如诉说了自己的难处。

蔺相如说,如果不给,秦国大举进犯,赵国无法抵挡,只能交出和氏璧,如果交出和氏璧之后,秦国不给城池,那就是秦国理亏,虽然对秦国没有实质性的伤害,但两权相害取其轻,还是得交出去,大王让我出使秦国,就算得不到城池,我必定能够将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

于是,蔺相如就这样上路了。秦王看到了和氏璧之后如获至宝,让殿上妃子纷纷传阅观赏,一点都没有要交出和氏璧的意思。蔺相如就找到机会夺走和氏璧,说如果秦王不交出城池,他就跟和氏璧同归于尽。

秦王爱惜和氏璧,也不想落一个出尔反尔的名声,就答应交出城池。蔺相如又说,赵王献出和氏璧时,曾经斋戒5日,以示对秦王的尊重,只有秦王也斋戒5日,他才敢放心地把和氏璧交给秦王。秦王看着和氏璧,生怕蔺相如砸了它,就答应了。而蔺相如在这5天中,就让随行的人假装平民,偷偷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等到秦王斋戒完之后,蔺相如就对秦王说,赵国弱小,秦国强大,我实在不敢将和氏璧这样交出,秦王如果真的信守承诺,就该派使者跟我一同回赵国,将城池奉上之后,赵国自然会献出和氏璧,秦国强大,赵国绝不敢不信守承诺的。就这样,蔺相如安然回到了赵国,而和氏璧也完好无损地留在了赵国,成了课本上我们熟知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但是课本上的故事讲到这里却戛然而止了,对于此事之后的后续却不再讲了,这背后的原因,是因为赵国最终还是为此付出了代价。秦王之所以放蔺相如回去,一方面是真的爱惜和氏璧,一方面是不想落个背信弃义、不守信用的骂名,一方面还有两国之间不斩来使的“潜规则”。

而最后一个最重要的,是当时秦国并没有想到,弱小的赵国居然真的敢跟自己耍这些心眼子,因此并没有做好准备来应对蔺相如这一出。等到把蔺相如送出城去之后,秦王就已经开始在筹划如何行“成年人之举”,和氏璧和城池两个都要了。

经过一年时间的秣兵厉马,到了公元前282年,秦国就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并且派遣大将白起率领大军进攻赵国,赵国与秦国的国力完全无法比较,很快两座城池就被白起占领了去。到了公元前281年,秦国又占领了赵国的石城,再过了一年,白起再次向赵国发动进攻,赵国无法抵挡,致使两万军队命丧白起之手。

《史记》——其後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由此观之,蔺相如虽然保住了和氏璧,保全了自己的名声,但赵国最后却丢失三座城池,失去了两万士兵,国力大大受挫。由此观之,正应了那句“弱国无外交”的话,蔺相如此举虽然看上去机警,但实际结果却是失去城池,保住的仅仅只是一块宝玉。

此后秦朝变得越来越强大,而赵国即使有廉颇和蔺相如坐镇,国力却也变得越来越弱小。在公元前259年时,赵孝成王又听信流言,让纸上谈兵的赵括统军,致使40万赵军全部被白起坑杀,赵国几乎灭亡,而蔺相如也在这段期间中,因为年老多病而去世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11893.html

白起,后续,蔺相如,秦国,城池,赵国,秦王,赵惠文王,代价,公元前,消息资讯,蔺相如,秦国,赵国,秦王,和氏璧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白起,后续,蔺相如,秦国,城池,赵国,秦王,赵惠文王,代价,公元前,消息资讯,蔺相如,秦国,赵国,秦王,和氏璧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白起,后续,蔺相如,秦国,城池,赵国,秦王,赵惠文王,代价,公元前,消息资讯,蔺相如,秦国,赵国,秦王,和氏璧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