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汉朝北伐匈奴总执行-卫青;他真正的身份是一名改革家!

汉朝北伐匈奴总执行-卫青;他真正的身份是一名改革家!

文丨历史时刻录

图|来源于网络

西汉汉武帝时期大将军:卫青雕像

卫青一向被认为是一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但我认为这是不准确的。

因为卫青相比于他军事家、政治家的身份,他更是一名改革家。

很多人对此会表示诧异,卫青什么时候成为了改革家呢,他改革了什么?

卫青一生只改革了一件事:骑兵作战战术改革——由“骑射”改为“冲击”。

而这一改革却直接影响了西汉与匈奴两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影响了整个历史的进程,所以说卫青是一名改革家。

今天我为您介绍不一样的卫青——伟大的改革家。

关于骑兵最早的概念来自于游牧民族,游牧民族自古便有骑马的习惯,而当游牧民族将骑马狩猎转变为对外战争,则逐渐的形成了骑兵这一概念。

以赵武灵王学习游牧民族的“胡服骑射”为标志事件,在战国中后期,骑兵正式走上中原的舞台。

而由“胡服骑射”字面意思便可以看出,此时骑兵的主要作战方式就是“骑射”。

“骑射”:即骑在马上,凭借弓箭消耗对方,直到将敌人彻底消灭。

古时骑兵“骑射”

司马迁在史记中介绍过匈奴人使用的兵器以及战术:

兵器:长兵器是弓箭,短兵器有大刀、小矛

战术:形势有利的时候就进攻,形势不利的时候就撤退,不以逃跑为耻辱

由匈奴人的近战兵器大刀、小矛,以及他们“利则进,不利则退”的战术都也可以看出当时的骑兵作战方式只有“骑射”,而没有“冲击”。

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史记·匈奴列传》

这主要在于在当时还没有马蹬,于马上立足不稳,更别提拿重型兵器拼杀了,所以在骑兵刚诞生的时候,他的作战方式只有单一的“骑射”,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匈奴人部队近乎都是骑兵,而西汉初期却是以步兵为主。

骑兵与步兵相比,有较强的机动性,所以两兵种交锋,常常出现骑兵(匈奴人)“骚扰”步兵(西汉人),步兵却打不到骑兵的尴尬局面。

为什么说是“骚扰”?

这主要是在于,在当时骑兵主要作战方式是“骑射”,其杀伤性武器是弓箭。而当时的步兵已有较完善的防弓箭体系,骑兵也不能够给步兵造成有效的杀伤。所以说是骑兵“骚扰”步兵。

骑兵vs步兵

但是总体上还是匈奴人的骑兵占一定的优势,西汉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国家开始大力扶持“养马产业”,这点在汉武帝时期为最。

当汉朝拥有了足够的骑兵后,认为可以与匈奴人一决雌雄时,却发现了另一尴尬问题,汉军骑兵素质远远不如匈奴骑兵,汉军还是处于下风。

游牧民族是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匈奴人从小便骑羊练习射箭,长大一些则开始骑马,骑马射箭是匈奴人的生活方式。因此,几乎每个匈奴人都是天生的战士。

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史记·匈奴列传》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汉人不够成熟的“骑马射箭”技能。

道理很简单,汉人通过后天被约束学习技能,自然不如人家天生的本领。

无论汉军如何训练部队,都无法有效的改善这一尴尬局面。

直到汉武帝时期,卫青的出现。

卫青的出身并不好,父亲是一普通小吏,母亲是平阳侯的小妾,二人私通生下卫青。

卫青长大后做了平阳候家的马奴,后来成为了骑兵,这段经历让卫青受益一生,因为使他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他以后的改革垫下了基础。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宠幸,卫青也借此机会,地位水涨船高,并且他也凭借他的才能,获得了汉武帝的赏识,被委以重用。

卫青真正走上历史的舞台是在元光五年。

只不过这一次的真正的主角并不是卫青,而是汉武帝。

卫青担任车骑将军,从上谷出兵;公孙贺担任轻车将军,由云中出兵;公孙敖担任骑将军,由代郡出兵;李广担任骁骑将军,由雁门出兵;每人各领一万骑兵。

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出击匈奴

这一战的结果是卫青斩杀数百匈奴,立下大功,公孙敖损失七千骑兵,李广更是被匈奴俘获,后侥幸逃脱,公孙贺无功无过。

没有对比没有伤害,卫青在这一战中脱颖而出,立下赫赫战功,从此登上历史的舞台。

但是这一战卫青虽然个人成功了,但是汉军却整体失败了。这也说明,即便汉军整体配置有所提升,到若仍以“骑射”战术与匈奴骑兵作战,还是行不通的。

经过元光五年的这一次会战,使卫青知道,通过提升汉军的“骑射”能力而与匈奴骑兵对抗是行不通的,自己必须要变通。

于是,经过卫青的反复专研,卫青决定将步兵常用的正面冲击战术植入到骑兵当中。即“冲击”战术,寻好战机,骑兵快速冲击到敌军骑兵阵营,与敌方骑兵近战肉搏。

这一伟大的改革获得了成功。

01.元朔五年(前124年)

卫青率领三万骑兵,绕过匈奴军队前哨,趁夜黑之际合围了匈奴右贤王部。夜黑之际,两军又正面交战,匈奴人的骑射优势再也无法发挥。

这一战的结果是:

“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千百万”——《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02.元狩四年(前119年)

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出击,在与匈奴主力相遇时,发生激烈的战斗。

《史记》中的记载是这样的:

“会日且入,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

由“大风起,两军不相见”,可见,此战双方也都是“冲击”作战,而不是“骑射”。

最后汉军统计的结果是:

“捕斩首虏万余级”,单于则乘夜脱逃。——《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由这两次“冲击”战术应用的结果可见,这一战术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功。而这一改革也广泛的投入的使用。

03.元狩二年(前121年)

霍去病第七次对匈奴进行远征。

《史记》中的记载是:

“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杀折兰王,斩卢胡王,诛全甲,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余级”

由“合短兵”、和“杀”、“斩”、“诛”等动词,可见此次也是采用的“冲击”战术。

于元朔五年,汉军采用“冲击”战术对匈奴作战后,一改以往常态,开始“胜多败少”。

大将军卫青共出击匈奴七次,俘获斩杀敌兵五万多人。

卫青的校尉副将被封为列侯的有九人,担任将军的有十四人。

其校尉裨将以从大将军侯者九人。其裨将及校尉已为将者十四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公孙贺被封为南窌侯,公孙敖被封为合骑侯,李蔡被封为乐安侯……

随卫青作战封侯名单

如此多的人被封列侯、被封将军,可见这靠的并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统帅的有力指挥,而是一项伟大的变革。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广难封”,李广最擅长的便是“骑射”,其也凭借“骑射”与匈奴军队进行对抗,却是“败多胜少”。

可见汉军最后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靠的是战术变革,扬长避短,针对匈奴骑兵的短处,给予打击。

卫青在军事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他靠的不是所谓的“军神”——优秀的指挥能力。

而是他伟大的变革,相比于“军神”能力,我认为“伟大的变革”更具实际意义,因为他影响的不是一个“朝代”,而是一个“时代”。

喜欢作者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呦!

参考资料:

《史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1277.html

骑射,北伐,汉武帝,身份,匈奴,骑兵,战术,卫青,步兵,汉军,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骑射,北伐,汉武帝,身份,匈奴,骑兵,战术,卫青,步兵,汉军,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骑射,北伐,汉武帝,身份,匈奴,骑兵,战术,卫青,步兵,汉军,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