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许仪贵为曹魏元老许褚之子,为何遭钟会斩首示众

许仪贵为曹魏元老许褚之子,为何遭钟会斩首示众

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六回,发生在伐蜀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钟会、许仪和卢逊。故事梗概如下:

钟会回到军中后,召集卫瓘、胡烈、庞会等将领进行战前部署。钟会询问众将,谁愿意担任大军的先锋。猛将许褚之子许仪主动请缨,提出担任先锋。钟会随即调拨了五千马军和一千步军给许仪,命其兵出斜谷,并在途中填平道路,修理桥梁,凿山破石,如有延误将军法从事。许仪领命而去。随后,钟会率领十万大军星夜启程。

得知魏军大举入侵,姜维立即上奏后主刘禅,要求派遣左车骑将军张翼守卫阳安关、右车骑将军廖化镇守阴平桥,同时派遣前往东吴求救。后主刘禅接到姜维的上表后,询问宦官黄皓。黄皓认为这是姜维奏报的情况不实。刘禅听信了黄皓之语,对姜维的上表置之不理。

就在姜维向刘禅求援期间,魏军先锋许仪率领大军已经来到了南郑关前。许仪立功心切,下令发动猛攻,却被守将卢逊用诸葛亮发明的连弩袭击,伤亡惨重。许仪将战况汇报给钟会,钟会亲自前来查看,也遭到了连弩的袭击。钟会拨马便走,卢逊率五百将士从关内杀出。钟会经过一座小桥时,小桥出现塌陷,将钟会的战马陷住,险些将钟会掀下马。钟会不得不步行过桥。

不过,卢逊在追赶钟会期间,被钟会部将荀恺射中,当即阵亡。钟会随即领兵杀回,夺取了南郑关。此战过后,钟会将荀恺晋升为护军,又下令以修理桥梁道路不力为由将许仪斩首示众。众将纷纷求情,但钟会不为所动,将许仪斩杀。

小说中提到的司马昭发动伐蜀之战及刘禅对姜维的上表置之不理,皆为历史的真实。不过,当战事打响后,刘禅的反应也非常迅速。他令右车骑将军廖化率兵赶往沓中支援姜维,派左车骑将军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赶往阳安关等各处据点协助防守,同时下令汉中驻军按原定部署退守汉、乐两城,城中分别派驻五千兵力。又令右大将军阎宇率部从巴东地区撤回益州腹地,镇守南中地区的安南将军霍弋也要求率部撤回成都进行增援。

小说中提到的南郑关之战,是小说作者的虚构,并非历史的真实。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南郑位于汉中腹地,在定军山以东、箕谷以南,伐蜀的第一仗自然不可能在此地打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失误,很有可能是因为作者对于汉中地理不熟悉所造成的。

至于小说中提到许仪、荀恺和卢逊这三个人物,有两个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一个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艺术形象。先来说说卢逊。此人便是小说作者虚构出来的,在历史上并不存在。荀恺不仅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且是曹魏名臣荀彧的曾孙。伐蜀之战期间,他以护军将军的身份跟随钟会参战,曾率部包围蜀将蒋斌镇守的汉城。

最后再来说说许仪。与小说描述一致的地方在于,许仪的确是曹魏元老许褚的儿子。按照《三国志•许褚传》的记载,许褚病逝后,许仪继承了许褚牟乡侯的爵位,并加入了曹魏军队并参与了伐蜀之战。与小说描述所不同的是,许仪并未担任伐蜀大军的先锋,而仅仅是一位牙门将。

说到许仪的结局,与小说一样,是被钟会斩杀的。《三国志•钟会传》载:“会统十余万众,分从斜谷、骆谷入。先命牙门将许仪在前治道,会在后行,而桥穿,马足陷,于是斩仪。仪者,许褚之子,有功王室,犹不原贷。诸军闻之,莫不震竦。”

从这段记载来看,许仪负责开路修道,却忽略了栈道及桥梁的质量,导致钟会在行军过程中马足陷落,将钟会掀翻在地。钟会大怒,下令将许仪处斩,许仪之死在魏军中引发巨大轰动。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许仪纯属咎由自取,也怨不得钟会。当然,钟会处死许仪这位功臣之后,也有立威之意在内。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1322.html

卢逊,姜维,褚之子,许仪,许褚,刘禅,钟会,曹魏,将军,小说,故事传记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卢逊,姜维,褚之子,许仪,许褚,刘禅,钟会,曹魏,将军,小说,故事传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卢逊,姜维,褚之子,许仪,许褚,刘禅,钟会,曹魏,将军,小说,故事传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