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毛主席评说陆逊战胜刘备,是司马懿敌孔明之智也,到底有几层意思

毛主席评说陆逊战胜刘备,是司马懿敌孔明之智也,到底有几层意思

毛主席在看三国时期的史书时,曾看到陆逊替东吴抵抗刘备一节,毛主席在看完这段书之后,提笔写下了这么一句评语:

此司马懿敌孔明之智也。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公元221年,刘备打着为二爷报仇的旗号,御驾亲征东吴,虽然当时三爷也走了,行军军师法正也不在,当时战事一开始的时候,刘备仍然节挥出了他老将的风采,打的吴军是节节败退。

就在东吴这边屡屡失利的时候,孙权祭出了一个“年轻人”来贴身防守刘备,这个人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陆逊陆伯言

陆逊走马上任之后,并没有像个愣头青一样和刘备硬刚,然后在第一时间收复失地,而是像个稳重的老年人一样,和刘备玩起了防守对峙。

因为当时陆逊是据水势之优防守,所以打了一路胜仗的刘备军虽然士气高昂,但是也不敢跨江去打拥有水军优势的陆逊,于是双方就开始长达好几个月的对峙。

刘备那边是他自己御驾亲征,所以一切的军事行动,都由他一个人说了算,因此他就是一直在那耗着,别人也不好多说什么。

但是陆逊那边不一样,你只是个孙权爬出来应急的办事人员,你执行的是你领导孙权,甚至是东吴朝堂上的意见,你是打还是守,决定权其实并不真在你陆逊的手里,而且当时的陆逊算是“妙龄”,东吴一线比你资历强的老同志有很多。

而且陆逊还有一个“隐疾”。

陆逊出自吴郡陆氏,在陆家鼎盛时陆氏家族的影响,要比老孙家的更大,但是,后来随着江东小霸王孙策的崛起,老陆家被孙策给灭了,如果不是老陆家及时把部分族人撤离老巢,可能老陆家就要绝后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陆逊和孙权那是有血仇的!

因此陆逊一开始的时候,在军中的影响力比较尴尬,当他和刘备对峙时间稍微一长,下面的有些将领就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他们纷纷站出来“建议”陆逊主动进攻刘备(刘备当年虽然宣称自己是好几十万人,其实真实的兵力也就几万人,和陆逊在自家门口的防守力量大差不差。)

从不表面上来看,这些人的建议是有一定建设性的,因为当时刘备在军事上,并没有什么明显优势,而且刘备又是跑到东吴的地头客场作战,如果陆逊老是闭门不出,那么不就等于被刘备骑在头上那啥,而且这么耗下去,对东吴的经济也是一种负担。

但是对于陆逊来说,他看的更细,此时刘备虽然是客场作战,但是他占据的地盘已经有了地形优势,东吴的兵力也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如果仓促出击,难免会被刘备这个老兵给算计,反而不如等年过花甲刘备出现了防守漏洞,再行进攻。

不过陆逊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却不能用这个想法来管理手下的老将,那么怎么做呢?陆逊一边积极和孙权写信汇报自己的想法,一边又拿孙权这个虎皮来震慑手底下的人,结果手下人果然听命行事,而刘备后来也果然败给了他。

陆逊能赢下刘备的关键,是不急不躁的防守,当年还有一个人也干过类似的事情。

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魏,这一次曹魏那边因为老将曹真病重,就另派了一个人来和诸葛亮打擂台,这个人就是司马懿

虽然司马懿在《三国演义》中,是和诸葛亮对峙时才崭露头角,但其实在正史里,人家早就出头了,而且表现的还非常活跃,尤其是在战场上。

在和诸葛亮正式对线之前,司马懿曾先后击溃了东吴方面的孙权、诸葛瑾、张霸;蜀国的叛将孟达等人,他已经证明他是个合格的军事统帅。

但是在遇到诸葛亮之后,他才知道人外有人,公元231年的那次蜀吴对决中,诸葛亮虽然是“无功而返”,但那时基于后勤出了问题,而不是你司马宣王的军事实力,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司马懿只能被动防守,而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军功。

但是当时能在诸葛亮的手下不吃大亏就已经算是胜利了,因此当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上一次表现还算合格的司马懿再次被委以重任,司马懿有了上次的教训之后,决定故技重施,不管你诸葛亮怎么挑战,我就是龟缩者不出头,以防守来耗你。

上一次司马懿玩贴身防守时,他麾下的将领就颇有微词,司马懿后来迫于压力,还主动了一下下,这次他麾下的人自然也有看法,而此时IDE司马懿明知道自己坚持防守才是对的,但是他的这条理由依然不能拿到明面上来服众。

那么当时的司马懿是如何做呢?他主动给魏国的皇帝去信,表面上的意思是,我不能再防守下去了,再这样我忍不下了,您给我授权,让我和诸葛亮来一场硬刚吧?

你本来就是三军主帅,下面的人又都早就嗷嗷的喊着出击了,但凡你有一丁点主动出击的想法,你就把这事给办了,还需要给皇帝打报告请示?

当时曹魏的皇帝身边也有高人,他们心知肚明司马懿打的什么算盘,于是就在司马懿在自己的大营骂街要去和诸葛亮拼命时,曹魏的皇帝突然三朝老臣辛毗亲自上一线督战,辛毗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用皇帝给司马懿背书:绝对不能主动出击,只能以防守耗死诸葛亮。

结果司马懿果然得逞了,曹魏以防守让诸葛亮进攻受阻,结果后者星陨五丈原。

从两件事的表面来看,似乎陆逊的智慧,和司马懿一样,都是利用防守来消耗敌人,然后取得最终的胜利,但是如果再往深的一层来看,其实这里面最精髓的谋略,其实是借势。

如果没有孙权的支持,陆逊单凭自己的身份,是压制不住手下的,那么如果任由手下发挥,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司马懿也是一样,如果当年没有曹魏的皇帝亲自给他背书,那么他可能不得不主动迎击诸葛亮,以诸葛亮的才智,恐怕当年的最后一搏就成了。

毛主席是一个伟大的领袖,他点评陆逊的话,如果仅限于以逸待劳这个层面,就有点浅显,就是我们看到的第二层,高级领导要懂得借势恐怕也不算是最后一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13389.html

东吴,孙权,孔明之,刘备,司马懿,诸葛亮,陆逊,贴身防守,皇帝,智也,故事传记,东吴,刘备,司马懿,诸葛亮,陆逊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东吴,孙权,孔明之,刘备,司马懿,诸葛亮,陆逊,贴身防守,皇帝,智也,故事传记,东吴,刘备,司马懿,诸葛亮,陆逊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东吴,孙权,孔明之,刘备,司马懿,诸葛亮,陆逊,贴身防守,皇帝,智也,故事传记,东吴,刘备,司马懿,诸葛亮,陆逊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