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陈宫为何与曹操分道扬镳

陈宫为何与曹操分道扬镳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不论是在《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中,陈宫都是个与曹操密为可分的悲剧性人物,先与曹操志同道合,后与曹操分道扬镳,跟随吕布逐鹿,落得身首两异。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陈宫与曹操的首次交集,是在初平三年(192年)夏。《武帝纪》裴注引《世语》说:刘“岱既死,陈宫谓太祖曰:‘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业也。’宫说别驾、治中曰:‘今天下分裂而州无主;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鲍信等亦谓之然。”

《世语》所说,陈宫两“劝”:一是“劝”曹操占据兖州,作为“收天下”,成就“霸王之业”的资本;二是“劝”兖州之别驾、治中等实权人物,支持有“命世之才”的曹操,“迎以牧州”,保境安民。三国时,兖州大体范围在今山东西南部及河南东部,占据此地,可北望冀州、青州,西顾并州、荆州和司隶校尉所辖京畿之地,南瞰扬州,东略徐州。此等战略要地,对正愁没有稳固根据地的曹操来说,求之不得。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曹操顺利领取兖州牧,占据兖州,走出雄霸中原的第一步。虽不能说此是陈宫之全功,但陈宫识得曹操之才干,劝说州中之实权派,为曹操占据兖州出力颇多。

仅仅过了两年,兴平元年(194年)夏,趁曹操出征徐州之机,“张邈与陈宫叛迎吕布”。此次由张邈与陈宫发起的叛乱,声势浩大。《武帝纪》说:“郡县皆应。荀彧、程昱保鄄城,范、东阿二县固守。”整个兖州,郡、国八,县八十,仅有鄄城和范、东阿还在曹操手里。《武帝纪》记载此事很简略,《三国志•张邈传》说得详细一些:陈“宫说邈曰:‘今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众,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 制于人,不以鄙乎!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邈从之。

太祖初使宫将兵留屯东郡,遂以其众东迎布为兖州牧,据濮阳。郡县皆应,唯鄄城、东阿、范为太祖守。”此次叛乱,不仅涉及陈宫,还涉及另一重要人物:张邈。张邈,“陈留太守。董卓之乱,太祖与邈首举义兵。汴水之战,邈遣卫兹将兵随太祖。

袁绍既为盟主,有骄矜色,邈正议责绍。绍使太祖杀邈,太祖不听,责绍曰:‘孟卓,亲友也,是非当容之。今天下未定,不宜自相危也。’邈知之,益德太祖。”当初,曹操起兵讨董卓,张邈曾派所属之卫兹随曹操征战,并致战死。当袁绍欲假手曹操杀害张邈时,曹操不但“不听”,还“责”备袁绍。因为这些渊缘,当陈宫劝说兖州实权人物共迎曹操为兖州牧时,陈留太守张邈肯定也是支持者。曹操占据兖州后对二人信任有加:“太祖之征陶谦,敕家曰:‘我若不还,往依孟卓。’后还,见邈,垂泣相对。其亲如此。”(《三国志•张邈传》)

首征徐州陶谦,以家相托于张邈;再征徐州陶谦,留陈宫把守后方。但张“邈畏太祖终为绍击己也,心不自安。兴平元年,太祖复征谦,邈弟超,与太祖将陈宫、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共谋叛太祖。”《张邈传》在此只说明白了张邈叛曹之因:“畏”曹操“终为绍击己也”,“心自不安”;并未说明陈宫叛曹之因。直至《张邈传》行文快结束时,至建安三年(198年),曹操进占徐州,生擒吕布、陈宫,“布与宫、顺等皆枭首送许”,裴注才引鱼豢《典略》说明陈宫之叛曹操的原因:“始随太祖,后自疑,乃从吕布,为布画策。”陈宫叛曹,出于“自疑”。

据鱼豢《典略》载:“陈宫字公台,东郡人也。刚直烈壮,少与海内知名之士皆相连结。”《资治通鉴》卷六十一,记载了张邈、陈宫叛曹一事,在“邈畏操终为绍杀己也,心不自安”一句后,对陈宫之“自疑”,有所阐释:“前九江太守陈留边让尝讥议操,操闻而杀之,并其妻子。让素有才名,由是兖州士大夫皆恐惧。陈宫性刚直壮烈,内亦自疑,乃与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及邈弟超共谋叛操。”边让,《后汉书•文苑列传》有传:“边让字文礼,陈留浚仪人也。少辩博,能属文。……初平中,王室大乱,让去官还家。恃才气,不屈曹操,多轻侮之言。建安中,其乡人有构让于操,操告郡就杀之。文多遗失。”

边让是兖州陈留名士,素为州人所敬重。因自“恃才气,不屈曹操”,且“多轻侮之言”,被曹操所杀。从司马光的行文可以看出:边让被杀在先,陈宫叛曹在后。但《后汉书•文苑列传》却说陈宫叛曹在先(在兴平元年即194年),边让被杀在后(建安年号,其元年始于196年)。查《后汉书•袁绍传》引陈琳撰《为袁绍檄豫州文》,其中有涉边让的文句:“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

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陈琳文中,曹操杀边先,引起兖州“士林愤痛,民怨弥重”,所谓“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显然是指陈宫与张邈迎吕布叛曹一事。谁先谁后,一目了解。综合以上三说,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成文时间距离边让被杀一事最为接近,所述可能更为接近事实。司马光可能查知《后汉书•文苑列传》之误,故而改之。杀边让而引起陈宫“自疑”,无确证,只是推测。

方诗铭在《论三国人物》一书之《曹操再次保卫兖州的战争》一文中分析陈宫叛曹的原因时说:“《资治通鉴》卷六十一认为边让被曹操所杀后,‘让数有才名,由是兖州士大夫皆恐惧’,将陈宫‘自疑’的原因归结于此,不能说没有一定道理,但更为重要的原因,还是由于王匡的被杀。边让尽管有才名,不过是当时的名士,而陈宫则与王匡、张邈同属豪族,不但在兖州具有号召力,而且各自拥有武装,陈宫当然知道,这是曹操所最不放心的。”

王匡,陈寿《三国志》、范晔《后汉书》均无专传。《三国志•武帝纪》裴注说:“《英雄记》曰:匡字公节,泰山人。轻财好施,以任侠闻。辟大将军何进府。进符使匡于徐州,发强弩五百,西诣京师。会进败,匡还州里。起家,拜河内太守。谢承《后汉书》曰:匡少与蔡邕善。其年为卓军所败,走还泰山,收集劲勇得数千人,欲与张邈合。

匡先杀执金吾胡母班。班亲属不胜愤怒,与太祖并势,共杀匡。”胡母班被杀事,见《三国志•袁绍传》:“卓遣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赍诏书喻绍,绍使河内太守王匡杀之。”裴注引《汉末名士录》说:胡母“班字季皮,太山人,少与山阳度尚、东平张邈等八人并轻财赴义,振济人士,世谓之八厨。”(“八厨”之称,见《后汉书•党锢列传》:“海内希风之流,遂共相标榜,指天下名士,为之称号。上曰‘三君’,次曰‘八俊’,次曰‘八顾’,次曰‘八及’,次曰‘八厨’。”“厨者,言能以财救人者也。”)又引谢承《后汉书》说:“班,王匡之妹夫,董卓使班奉诏到河内,解释义兵。匡受袁绍旨,收班系狱。……班遂死于狱。”

以上所引,王匡之死,其因其果皆已明了。但其死于何时,与陈宫之关系,却无记载。被王匡所杀之胡母班与张邈同“谓之八厨”,关系密切与否,不得与闻;但彼此惺惺相惜,却有可能。从曹操与“班亲属”“并势,共杀匡”一句可见,胡母班家亦“属豪族”,亦“拥有武装”。王匡为豪族,曹操想要剪灭;而胡母班家同为豪族,曹操却又为何支持其报仇?杀王匡而引起陈宫“自疑”之说,亦只是推测。

倒是初平四年(193年)曹操讨伐陶谦一事值得注意。《武帝纪》说:曹军“所过多残戮”。裴注引孙盛语:“夫伐罪吊民,古之令轨;罪谦之由,而残其属部,过矣!”陈寿著《三国志》,因明奉曹魏为正统,对曹操多有回护。但写及此,也忍不住用了“所过多残戮”一句。《三国志•陶谦传》说:此战“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后汉书•陶谦传》说得更详细:曹军“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

与曹操之残暴屠戮相对,陈宫当初劝说兖州实权人物迎曹操为州牧说过一句话:“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显然,陈宫之希望曹操占据兖州,是想用曹操的才干与实力,“宁生民”,在东汉末年之乱世保境安民。当曹操所率之军在徐州“所过多残戮”时,陈宫自然会怀疑自己选择的曹操是否还符合自己的初衷。在劝说张邈叛曹时,陈宫只说张邈“足以为人豪”、吕布“善战无前”,二人合作,共牧兖州,亦可“纵横之一时”。显然,在陈宫心目中,张邈、吕布远不及曹操。在明知张邈、吕布远不及曹操的情况下,却依然联合二者叛曹,只能说明陈宫对曹操品行的极度失望。在此极度失望的前提下,“自疑”当初,另辟蹊径,另觅出路,完全可能。

至于《三国演义》第四回末“当夜,行数里,月明中敲开客店门投宿。喂饱了马,曹操先睡。陈宫寻思:‘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便欲拔剑来杀曹操。”和第五回首“陈宫临欲下手杀曹操,忽转念曰:‘我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不若弃而他往。’插剑上马,不等天明,自投东郡去了。”的描述,则完全是罗贯忠的“演义”,可作“小说家言”听听,不足为史而信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146.html

边让,陈宫,兖州,陈留,吕布,张邈,徐州,太祖,曹操,天下,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边让,陈宫,兖州,陈留,吕布,张邈,徐州,太祖,曹操,天下,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边让,陈宫,兖州,陈留,吕布,张邈,徐州,太祖,曹操,天下,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