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张之洞出刁钻上联,让人对也不是,不对也不是,梁启超巧妙出下联

张之洞出刁钻上联,让人对也不是,不对也不是,梁启超巧妙出下联

中国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单从跨度来看,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还是横向都非常有深度,首先,从纵向来看,中华文化延绵上下辉煌五千年,仅从悠久程度来看,放眼整个世界都是无法与之相比的,当年与我国齐名的几个国家都逐渐湮灭在了历史河流之中。

至于宽度,丰富的历史内涵让我国历史向两边无限延伸,尤其是在经历过原始社会和奴隶制社会之后,处于封建社会的我国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空前的发展时期,严谨的中央集权制度造就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在那一时期之内,经济和文化都在稳步上升。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种安定的环境之下留给我们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尤其是古代在文化方面的造诣几乎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无数的朝代更替下来,几乎都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精华文化,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在当时都是一种潮流一般的存在。

而现在的我们,就相当于在进行一场历史总结会议,将当时所有的经典都汇总起来,成为优秀历史文化的“集大成者”,当然,还有一种特殊的文化虽然没有在特定的朝代繁荣,却是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一直到到今天,那就是对子。

不仅是古代,现代时候新春佳节我们门口所贴的对联,其实都是古人所说的对子,包括在近代的时候,依旧是人们经常提起的东西,张之洞出刁钻上联,让人对也不是,不对也不是,梁启超巧妙对下联。

对子的产生与发展

相信大家都曾看过周星驰的经典作品,唐伯虎点秋香,其中有一个对对子的场景可以说是神来之笔,即兴而出,即兴而对,或许当时的我们并不一定能听出来这是什么意思,但是在看完之后总是会像剧中的角色一样发出感叹,好工整啊。

这正是对子的魅力所在,其实这项活动从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只不过受到当时社会的影响,最初的时候,这种形式并没有被人们所不偏接受,唐朝时期,文人墨客在闲暇之余最喜欢的消遣方式其实是吟诗作赋,这不但是唐诗兴盛的原因,也是对子发展不起来的原因。

因为当时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优秀诗人实在是太多,所以涌现出的经典作品也是非常多,并且当时无论是天才文豪,还是一般百姓,都喜欢饮酒作乐,像李白这种嗜酒如命的人佳作的出现基本都是靠酒,所谓的诗兴大发其实都是在酒精过量之后。

而那时的人主要都是作诗,后来到了宋朝的时候,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词,这种新兴题材的出现为后来对对子的繁荣打下了基础,因为在形式上,词分为上阙和下阙,讲究的就是一个对仗工整,读起来顺口。

在苏轼辛弃疾等诸多著名的词人出现并带来很多经典作品之后,对对子也开始出现在了文人墨客的酒桌上,因为它作为行酒令往往更加具有可玩性,首先对于参与者来说,增强了互动性,可以根据题目拥有不同的许多答案,里面选择最优的,而不是一人一首往下轮换。

正是因为这种交互性,导致对对子这种形式一直流传下来,后续朝代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比较刁钻的对子让爱好者们相互切磋。

清朝的对对子狂魔

其实在早期清朝的时候,对对子这种活动已经是非常常见了,尤其是乾隆时期,作为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权力几乎已经达到了顶峰,国内四海升平,乾隆每天处理完国家大事之后也会有很多的空余时间。

他总是喜欢利用这段时间出一些比较难的对子来刁难翰林院的大学士们,其中被为难次数最多的应该就是纪晓岚了,因为此人曾经偷偷叫过乾隆老头子,被乾隆知道以后还来了一通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让乾隆无话可说。

可是紧接着,乾隆就从对子这一方面找回了面子,当时恰好北方受到旱灾的影响,当时在朝廷上商量的热火朝天,好不容易有了结果宣布退朝的时候,纪晓岚被乾隆单独留了下来,说是要请他吃西瓜,就是在吃西瓜的时候,乾隆突然出对。

“坐北朝南吃西瓜,籽往东放”纪晓岚听了之后基本就是一脸黑线,但是却也没有表现出来,因为稍微一想都知道,乾隆这对子完全就是在说自己嘛,这世界上哪能找一个和皇上平起平坐的人,谁对出来都是大逆不道啊。

纪晓岚知道这是乾隆在和他较真,也只能甘拜下风,直接回答说自己答不上来,最后,纪晓岚甘拜下风的消息竟然不胫而走,随后差不多整个皇宫都知道了最强大学士纪晓岚落败的消息,随后在朝廷之中又一次掀起了对对子的狂潮,不少人点名要挑战纪晓岚。

当然这种现象甚至一直持续到了鸦片战争之后的近代,也就是晚清政府时期,即使在外国文化的入侵之下,我们这些传统的东西依旧活跃着,从来不曾间断。

张之洞的才华

张之洞出生于咸丰年间,是后来洋务运动时候的主要领导人物,但其实张之洞的才华,从很早的时候就已经体现出来了,他在很小的时候和大多数人一样寒窗苦读,并且在十六岁的时候就高中解元,二十七岁的时候又中探花,可以说是才华横溢。

随后进入翰林院进修,更重要的是,张之洞在武学方面的造化也是非常了得,先后担任过山西巡抚,两广总督等重要职位,还参与过对法国的战争,可以说是少见的文武全才,并且张之洞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非常喜爱对对子。

这一点上,慈禧太后都对他非常佩服,也经常和他切磋,出一些刁难的绝对来考验张之洞但是都丝毫没有意外地被其一一化解,而后张之洞甚至将对对子,作为了考验人才的主要方式,当年孙中山在面见张之洞的时候,就曾被出过这样的难题。

当时孙中山刚刚从外国留洋回来,喝了不少洋墨水,学的是新知识,有的是新思想,所以回来在求见张之洞的时候,就表现的非常随意直接上帖子说“学生孙文求见孝达兄”张之洞在看到这话的时候是非常生气的,这也太随意了。

他不过是一个学生而已,自己可是堂堂的总督,且不说你应该多谦卑了,但是起码的尊重总应该有吧,虽说很生气,但是张之洞还是比较稳妥的,也想考验一下这个年轻人,直接用一副对子来考验孙中山,“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竟敢称兄弟”

这个对子已经对孙中山说得十分清楚,你是什么身份,我是什么身份,你拿这么几个字就跟我在这称兄道弟,到底谁给你的勇气,孙中山见到这哥们的思想还是这么的顽固,直接用下联回到,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这对张之洞不但是一个回应,也是说明了目前的情况,现在国家的现状并不是很好,知识才是第一位的,官职什么的都是浮云,张之洞看见之后也是非常佩服孙中山的才华。

梁启超的独特解法

当然,虽说在张之洞在孙中山那块受到了一些阻碍,但是对子放弃,那见到人就出对子的爱好也是一点也没有改变,当时梁启超在南昌的时候要去拜访张之洞,对于梁启超这人,张之洞虽说是没见过,但是名号却是没少听说。

洋务运动失败之后,维新变法的主要推动者,可以说是当下有才华的人之中比较激进的一方,因为当时甲午战败之后,早年主张洋务运动的张之洞等人都非常的失望,而梁启超在此时恰好进行了公车上书,传播新思想,推动改革。

张之洞可以说是很欣赏这个人,如此当然是逃不过自己的对联大法,当时就告诉梁启超说自己要和他切磋一下对对子,当然,像梁启超这样的聪明人早就听说此人是个对对子狂魔,也早有心里准备,所以直接答应了下来。

张之洞直接出对,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来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不得不说这个对子的水平是非常高了,江河湖海江自然是第一,春夏秋冬夏当然是第二,后面直接将问题升华,现在我张之洞在江夏,你梁启超来了,那现在第一第二该如何排列呢?

这种问题虽然刁钻,但是梁启超却是表现得非常随意,从容答道,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是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堪称绝对,儒释道儒为先,天地人人在最后,这一点对前半句,后面也是巧妙地应对。

我虽说是三教之中第一的儒生,但也是三才之中排在最后的人,这第一第二自然是无法判断,这种说法不但给足了张之洞面子,自己的表现也是不卑不亢,令人钦佩,由此可见,梁启超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人常说一山还有一山高应该就是如此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153.html

因为,乾隆,上联,文化,梁启超,时期,纪晓岚,对子,张之洞,时候,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乾隆,上联,文化,梁启超,时期,纪晓岚,对子,张之洞,时候,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乾隆,上联,文化,梁启超,时期,纪晓岚,对子,张之洞,时候,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