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为何统一六国的不是晋不是楚,而是春秋初期弱小的秦

为何统一六国的不是晋不是楚,而是春秋初期弱小的秦

从这张春秋初期地图上可以看到:楚国雄踞长江、汉水流域,拥有发展农业的最好条件,所谓“湖广熟,天下足”。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一直以大国、强国的身份存在。其地域辽阔,国力强盛,楚人常引以为荣。

当时楚国与晋国可谓是两个超级大国,犹如上世纪的苏联与美。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晋文公继位后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晋襄公时期先后在肴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继其父为中原霸主。在鞌之战中大败齐国后,又在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攻入楚国本土 。晋厉公继位后连败秦、狄,并在鄢陵之战再败楚国,复霸天下。晋悼公时国势鼎盛,军治万乘,独霸中原,达到晋国霸业的巅峰。

秦就是夹在两个犹如洪水猛兽的超级大国之间,却悄然的崛起了。

可以看到晋国因内乱和外乱被魏、赵、韩瓜分,而取缔他的大国位置的恰恰是西北边的秦国。

那么秦国是怎么崛起的呢?

可以说秦国的崛起离不开商鞅的政策。在变法初期,守旧派并不信任商鞅,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于是后来就有了商鞅“舌战群儒,徙木立信”的千古佳话。

商鞅变法变的是什么?

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

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徕民”策略。如果人口太少,出兵攻伐敌人,就没有多余的人力耕种土地,取得给养;如果把人力用于耕种,敌人也会得到休息,不能两全其 美。所以,要想富国强兵,彻底制限敌人,首先就应根本改变秦国“人不称土”的局面,大力增加人口。根据当时秦国的国内外形势,他认为增加人口 最好是用经济办法,采取“徕民”政策。这样既可在短期内大量招徕其他诸侯国的移民,增加本国人口,又可使敌人兵源枯竭,迫使敌人完全臣服。

自此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史记·李斯列传》是这么讲的:“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什么意思呢?首先重金收买,收买不成,派刺客暗杀,暗杀也不行,就用离间的办法,破坏对方君臣的关系,等敌国人才被破坏了,然后就派重兵收拾对方。其目的在于挽留六国人才,另一方面,重点打击对方的人才。

下面这个例子就诠释了李斯的人才战略:

齐襄王的遗孀,叫做君王后,她是齐襄王在民间———在睢给人家做佣工的时候认识齐襄王的,她觉得这个小伙子不是一般人,就跟他确定了恋爱关系。最后,齐襄王继位为王,所以她也当了王后。历史记载,君王后在她丈夫齐襄王死了以后,主持国政。她去世后她弟弟后胜辅政,辅佐齐国的末代国王田建。秦国收买、贿赂后胜及其身边的人。他们被收买后,不但故意劝说齐王放弃强军备战,故意不发展军备,而且对秦国吞并六国的战争,采取隔岸观火、不闻不问的态度。等到六国先后灭亡,秦国就把屠刀转向了齐国。这个时候五国都被灭了,齐国孤立无援,再想抵抗,为时已晚了。

公元前266年,秦昭王任用范雎为相,并积极推行范雎的“远交近攻”策略。远交近攻先把斗争重点放在近旁的三晋,对较远的齐楚暂置不顾,从而“得寸即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破坏东方诸侯国的“合纵”策略。

秦的强大也是归结于君主没有听信谗言,走了正确的道路,实在是历史的选择,秦统一六国的这一趋势无可避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1542.html

齐襄王,诸侯国,敌人,商鞅,秦国,六国,春秋,大国,发展,楚国,故事传记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齐襄王,诸侯国,敌人,商鞅,秦国,六国,春秋,大国,发展,楚国,故事传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齐襄王,诸侯国,敌人,商鞅,秦国,六国,春秋,大国,发展,楚国,故事传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