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秦朝八大驰道设置了上百成千的邮亭,为何单有高邮姓“秦”?

秦朝八大驰道设置了上百成千的邮亭,为何单有高邮姓“秦”?

秦代八大弛道图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先后灭掉六国统一了中国,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秦代的集权统治空前加强,无论是调兵遣将上,还是征发民役去从事巨大的工程建设(修筑长城、驰道、阿房宫、皇陵等),都能做到令行禁止,臂如指使。这当然与秦始皇建立了高度集中的中央机构和郡县制有关,与他在全国修驰道兴建一套新的邮驿机构相关。可以说,大一统的秦政权,是建立在完整有效的通信系统的前提下,从而巩固了封建国家统一的。

秦始皇称帝之后,多次外出巡视。从秦始皇六次巡游的路线可以看出,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等巡游都与巡查旧六国境地和求长生不老有关。秦始皇以首都咸阳为中心,建成了著名的八大驰道:上郡道、武关道、滨海道、秦栈道、西方道、秦直道、临晋道、东方道,形成了秦帝国的“高速公路网”,中国最早的“国道”,并沿八驰道兴建了新的邮传机构,从而形成了“一统天下”的巨大邮驿网。清《高邮州志》记载: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高邮境内筑城驰道。秦时八驰道之一的滨海道,是从咸阳东出函谷关,经洛阳循济、渎抵定陶,过邗沟以达临淄的东路干线,它横贯关中和东南,是秦国政治经济军事的一条极为重要的交通大动脉。

清康熙《高邮州志》载“秦并楚,又属秦,始筑台,置邮亭”,故名秦邮。在谭其骧教授编制的秦代地图上,南北走向滨海道的邗沟地段标明“高邮亭”。高邮亭,设于秦时滨海道古邗沟线上,处在关中至东南的交通咽喉位置。

秦汉时期的“亭”,数以千计,分布极广,但并非所有的亭都承担通信任务。亭,主要是基层的行政组织,十里一亭,五亭一乡,十亭一县。一般的亭,在一定的范围内管理治安和司法。如汉高祖刘邦在秦末就担任过泗水亭(一说泗上亭)亭长,督率辖内居民去服徭役,尚无管理通信的证据。但处在交通要道上的亭就具有双重功能,一是管理行政,一是兼管交通通信。楚汉相争时,项羽兵困垓下,单枪匹马逃至乌江,乌江亭亭长驾船前来请项羽渡江,劝其再图进取,项羽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可见乌江亭当时功能应是属双重功能的邮亭。高邮亭设于滨海道邗沟交通干线上,它是同时具有邮传和行政功能的邮亭,是古代交通信史上记载的最早邮亭之一。

《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始皇出巡记载,一次出巡的路线是:“过吴,从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琅琊。”后有人考证为始皇经江南,从镇江过江,循邗沟北上,而后沿海路,去胶南求仙。据此可以推断,秦始皇此次出行,其循邗沟道北上,必经高邮亭。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王,权力登峰造极,威震四海,但此时仍是农耕年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现象中风雨雷电水火的生成不能知晓,对人的生老病死不能理解,以为上天有神,即所谓雷公电母风婆火神等,就对天产生敬畏心理,期盼接受天的旨意,主宰世界。天神在天上,始皇于是就大兴高台,焚香舞剑,祭拜天神。许多历史文献表明,秦始皇作重要决策做大事,都喜筑高台,登临高台,呼风唤雨。拜天求神的高台是“为方形,状高上有平台”的建筑形式。秦时建筑高台究竟多高,西晋孙楚对高台描述过:“台高十五仞(一仞约1.84米),台楼榭泯灭,然广基似于山岳。”明孙怡“秦筑高台碧海西,望仙不见嫌台低”,明姚宣“始筑高台望海门,千年踪迹至今存”。山东滨州有古八景之一:秦台晓雾。《明一统志》记载:“秦台,在滨州东北,台高八丈,周回二百步,秦始皇东游,筑以望海。”据西安文物工作者物探考古得知,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地下也筑有“高台”。

“秦始皇筑长城”,雄伟逶迤的长城用“筑”字修饰,可见“筑”的建造物体量都较大。清康熙《高邮州志》:“秦并楚,又属秦,始筑台,置邮亭。”显而易见,在高邮这里“始筑台”,绝不是说高邮当时是水乡,四周地势低洼,就挑土堆了一个高出地面的“土台”,置一个邮亭,而可能是为迎接浩浩荡荡、旌旗漫卷的秦始皇出巡队伍,沿滨海道经“高邮”时,“筑”起巍峨壮观的“高大祭台”,让器宇轩昂身着帝王朝服的秦始皇在这里登“高台”,君临天下,求神拜佛,以求长生不老。

1994年夏季,笔者参加在秦皇岛召开的全国第四届历史文化名城联谊会,也曾戏言介绍我们高邮也姓秦,别称秦邮。高邮现有的几部《州志》记载:秦筑高台,置邮亭,故名秦邮。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一生所到之处甚多,秦朝八大驰道设置了上百成千的邮亭,为何单有高邮姓“秦”,别称“秦邮”呢!《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国地名考》等许多地理地名著作,都记载“高邮别称秦邮”,为何江淮大地甚至更大地域范围唯有我们这个城市姓“秦”呢?可以推论,历史上应是有秦始皇东巡在此筑高台、登高台而置邮亭引起轰动的大事,才使得高邮姓“秦”吧!由于年代久远,我们未能在浩瀚的史书中找到秦始皇东巡经高邮的详细史实,由于高邮系水网地区,我们未能在绿色平原上发现秦时的高台,但“秦筑高台,置邮亭,故名秦邮”这几个字,已释放出大量而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值得我们去“把玩”和研究。

作者:姜文定

秦邮亭

秦邮亭重建于上世纪90年代,位于运河东堤、盂城驿旁的一高台上,粉墙黛瓦、重檐翘角,它每角有石柱3根,共12根。亭四面开敞,内有约三米高的石碑,正面题“秦邮亭”三个大字,背面刻有“重建秦邮亭碑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16691.html

驰道,高邮,历史,秦始皇,中国,何单,滨海道,高台,交通,邮亭,观点评论,高邮亭,高邮,秦始皇,高台,置邮亭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驰道,高邮,历史,秦始皇,中国,何单,滨海道,高台,交通,邮亭,观点评论,高邮亭,高邮,秦始皇,高台,置邮亭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驰道,高邮,历史,秦始皇,中国,何单,滨海道,高台,交通,邮亭,观点评论,高邮亭,高邮,秦始皇,高台,置邮亭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