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溥仪作为战俘,被苏联关押了五年,他的待遇如何?末代皇帝很狡猾

溥仪作为战俘,被苏联关押了五年,他的待遇如何?末代皇帝很狡猾

在许多人的朴素认知中,末代皇帝溥仪近乎就是一个懦弱、无能、受各方势力摆布的傀儡、一生悲剧的可怜人。

如果将这些因素抛开来看,溥仪其实是个智商很高、很狡猾、也很难缠的角色。就说一事吧,当汉奸做伪满洲国皇帝,这是溥仪主动勾结日本人的,但到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经过八天的作证,他充分利用国际局势,不仅极其漂亮地躲过了日本人为他挖的坑,成功地为自己脱了死罪,而且还让关东军那几块料很崩溃地揽下了原本属于他的罪行。

为此,事后有人评价,在伪满洲国,恐怕不是日本人在欺骗操控溥仪,而是溥仪在耍弄日本人。甚至还有人说,在当年的东北,真正懂得日本人,会利用日本人和各种矛盾,为自身谋利的,除了乱世枭雄张作霖,就是溥仪。

在《我的前半生》中,溥仪说,做伪满洲国的皇帝,他的日常生活,除了吃睡之外,用这八个字就可以概括了,即:打骂、算卦、吃药、害怕。

打骂下人属于小罪过,算卦属于愚昧可笑,吃药属于可怜无用,害怕属于被威胁恐吓包围,你瞧,溥仪多会矮化、伪装自己。

但到了日本败像已显后,溥仪的这个说法从某种程度上讲,确实反映了他的真实状态,尤其是害怕一说,可以讲,从那个时候开始,他整日考虑的便是如何活命的问题了。

在溥仪看来,第一个威胁他性命的便是日本人,在日本大溃败前夜,他既害怕遭到日本人杀人灭口,又害怕日本人扔下他不管。

溥仪自己说,从得知苏联向日本宣战那天起,他再没有脱衣服睡觉,口袋里总是放着一支手枪,并亲自规定了内廷的戒严口令。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日,日本关东军最后一任司令官山田乙三向溥仪宣布,日军要退守南满,伪满洲“国都”要迁到通化。

八月十一日晚,溥仪带着随侍开始向通化逃窜。

八月十三日,溥仪一行逃至大栗子沟,过了两天惊惶不安的生活后,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本人对溥仪说,已和东京联系好,决定送他到日本,但不能保证绝对安全。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说,“我认为死亡已经向我招手了。”

八月十六日,日本人通知溥仪,第二天即可动身前往日本。然而溥仪一行刚抵达沈阳机场,准备换乘大飞机向日本逃窜时,苏军及时杀到,将他扣了下来。

对于自己被抓到苏联,溥仪心中是有数的,并不担心自己的性命,但因为长久以来形成的疑心病,在没看清形势前,他又十分地紧张,生怕中国人突然出现,将他抓回去枪毙掉。

到了拘留地,当发现苏联人为他特意准备了一座灯火辉煌的“饭店”后,溥仪心头的阴云立刻就散去了,他知道,自己暂时安全了。

在赤塔“饭店式”疗养所里,溥仪受到了苏联人的优待,每日有三顿丰盛的俄餐,一次俄式下午茶,有服务员照顾起居,有医生、护士经常检查身体,治疗疾病,有收音机,有书报,有各种文娱器材,还经常有人陪着散步。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说,“对这种生活,我立刻感到了满意。”

苏联人为什么优待他?溥仪心中是清楚的,无非是将他作为一枚棋子,谋求在东北的利益。

此时的溥仪还有没有再次复辟的野心呢?

不知道。

在《我的前半生》中,溥仪只狡猾地说,我当时产生了一个幻想,既然苏联和英美是盟邦,我也许还可以从这里到英美去做寓公。

这个说法至少说明,溥仪对苏联人是不信任的,否则他为什么不选择在苏联做寓公呢,他知道身在苏联久了,前途命运必然会遭遇漩涡。

为了达到去英美避难的目的,在苏联的五年间,溥仪的做法也很狡猾,除了口头之外,他共三次上书苏联当局,申请准许他永远留居苏联。

很显然,这是为了先百分百地保命,然后再寻机远走英美。

苏联人始终没有给溥仪正面答复,而是利用拘留他的便利,不断地给他洗脑,以便将来利用他。

溥仪对此的反应颇为玩世不恭,照他自己的话说,在这个时候,除了在苏联人划给他的那块菜地里,种点喜欢吃的西红柿、青椒,多半是在自己的屋子里,摇金钱课,念金刚经——

但在玩世不恭的底下,为了争取尽早摆脱受惩办的厄运,之后溥仪开始使用他的老手段,用钱财搞关系,寻找突破口,简而言之,就是尽量讨好苏联。

关于这个细节,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讲的也很有意思,他并没有献出他金银珠宝的全部,而是把其中最好的一部分留了下来,并让他的侄子到处藏,重要的藏进一个黑皮箱的夹层中,次一点到处塞,以至连肥皂里都塞满了,实在塞不完,剩下的干脆就扔掉。

总之,他想造成一个假象,他把所有的金银珠宝都用来讨好苏联人了。

对此时的溥仪来说,他既要利用这个机会为自己脱罪,又要避免掉进日本人为他挖的坑里,还要做出有利于苏联人的有效证词。

八天作证,极其精彩,篇幅有效,在此就不细聊了,总之,溥仪用自己的高智商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关于这一幕,现在网上有不少调侃,说溥仪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将囚椅坐出了龙椅的感觉,其实这也反映了溥仪当时的一种状态,跟日本战犯及其律师在法庭上论战,他是自信的,确信自己能将他们玩于鼓掌。

《我的前半生》实为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写的坦白材料,但说到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证一事时,他还是悄悄流露出了一丝洋洋得意。

苏联人看到红色新中国的诞生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得不放弃继续利用溥仪在东北谋求利益的幻想。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新中国成立;第二天,苏联立即承认并之建交。

一九五零年七月三十日,苏联通知溥仪,将把他引渡回中国。

溥仪在收容所再次请求留居苏联,苏联没有考虑他的请求。

一九五零年八月一日,溥仪被移交给新中国政府,之后被送到抚顺战犯管理所。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说,在回归祖国的一路上,他恐惧到了极点,不知他是故意这么说来彰显祖国的宽容与伟大,还是他的精神真的近乎崩溃了。

当得知自己不是走向死亡,而是走向新生后,溥仪的眼泪有如泉水,汹涌而至——

溥仪最终能活下来,能善终,很不容易,这里有他的幸运,也有时代的伟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167.html

赤塔,寓公,生活,苏联,溥仪,因素,日本,战俘,英美,待遇,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赤塔,寓公,生活,苏联,溥仪,因素,日本,战俘,英美,待遇,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赤塔,寓公,生活,苏联,溥仪,因素,日本,战俘,英美,待遇,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