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邓氏源流】东汉南阳邓氏人物及关系图谱(最终版)

【邓氏源流】东汉南阳邓氏人物及关系图谱(最终版)

邓氏一家亲,永远心连心。 这句喊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四海寰宇的邓氏家族的口号,是我们的心声和愿望。邓氏族发南阳,写进国史家谱,无可更替,始祖曼公,起于殷商,再有春秋吾离,东汉仲华,乃族史家谱三大先祖无疑。今既姓“邓”,同泽祖恩,共感祖德, 关注“邓氏一家亲”。了解邓家事。

【邓氏文化】《邺城对》《隆中对》

【禹公墓冢】邓禹墓再不保护将消失

【邓氏荣耀】23位两会代表委员凯旋

【邓氏文化】我族自商殷武王封邓

点击图片可放大观看

文、邓林会,字之,号聚源堂主人

邓况;邓禹、邓晨、邓彪之祖。其先楚人,邓况始居新野,子孙以农桑为业。见《续汉书·邓彪传》。

太尉邓彪,元功之族,三让弥高,海内归仁,为群贤首,先帝褒表,欲以祟化。《后汉书·孝和殇帝纪》。

邓彪字智伯,南阳新野人,太傅禹之宗也。《后汉书·邓彪列传》。

”是会意字,甲骨文由表示旗帜的 “㫃”和表示箭的“矢”组成。这一形象有三种含义:

一指箭。【说文】矢锋也。束之族族也。【类篇】一曰从㫃,㫃所以标众矢之所集。旗帜之下汇聚了箭,而战斗本要用箭,所以有箭头的意思。

二指聚合、类、属。【庄子 ·养生主】庖丁解牛,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注】交错聚结为族。又【左传·隐八年】无骇卒,羽父请谥与族。【疏】族者,属也。与其子孙共相联属,其傍支別 属,则各自立氏。又【书·尧典】方命圯族。【传】族,类也。

三指宗族。古时同一个家庭或民族聚居在一起,组成一个战斗单位,所以指氏族或家族。【书·尧典】以亲九族。【注】高祖至玄孙之亲。【诗·周南】振振公族。【传】公族,公同祖也。又【周礼·地官·大司徒】四闾为族。【注】闾二十五家,族百家。

”本义指宗庙,宗庙本是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祭祀祖先的场所,转指祖先,引申出了祖先、祖宗的意义。词组“列祖列宗”意思就是各代的祖宗,其中“祖”和“宗”同义。自古帝王视“敬天法祖”为立国之本,非常重视对祖先的祭祀,故“宗”又引申为尊崇、至高无上等意义。“宗”由祖庙,引申指神庙,特指祭社之神的地方。如《诗经.大雅.凫鸳》:“既燕于宗,福禄攸降。”郑玄注:“宗,社宗也。”“社”是土神,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本原。它在先民的观念中,与祖先同样尊崇,故借祖庙之宗代社神之庙。

上古时代,姓氏、家族和祖宗的关系是一致的,同姓的人出自同一家族和同一祖宗(后代则不尽如此)。因而,“宗”字也有“宗族”的意义,同一祖先的叫同“宗”。

而宗与族都有家族之意,故笔者认为,邓禹、邓彪同为楚人邓况之后。同属南阳邓氏一族。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邓禹后人邓飏说邓晨故居在三国时还存有"旧壁",邓禹家与邓晨家隔"邓氏陂"相望。根据古人聚族而居的一般特征,邓彪又是邓禹的族人,那么,邓禹,邓晨,邓彪当为一族,同为楚人邓况之后。可见,新野邓氏的血统具有楚人的属性,这也与史书记载公元前六百七十八年楚灭邓后,"融邓入楚"的历史事实相吻合。

鄳侯邓邯;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与邓晨,邓禹为同代人,是刘秀早期班底,"世祖中兴,从征伐",立有功勋,封鄳侯,治所在今河南省罗山县西北狮河北岸。东汉、曹魏属江夏郡,西晋属义阳国,南朝宋属义阳郡,南齐属北义阳郡,北魏、东魏属齐安郡。北齐改为齐安县。有冥厄之险,历代为军事要地。官勃海太守,为东汉开国三百六十五功臣侯之一。巜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后汉书补表》云邓邯,功未详,建武时封。永平中薨。"以建武初有功封。可见,邓邯封侯凭的是军功,他应是刘秀麾下之战将。

太傅关内侯邓彪;(?一93年 )字智伯,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少有节操,明帝初,父侯邓邯卒,彪当嗣爵,而让于异母弟邓荆凤。后仕州郡,辟公府,五迁桂阳太守。永平十七年(74年),征入为太仆。章帝初,后母丧,彪以光禄大夫行服。服竟,拜奉车都尉,迁大司农。建初六年(81年),拜太尉。在位清白,为百官楷模。视事四年,以疾乞退。元和元年(84年),赐策罢。和帝即位,以彪为太傅,录尚书事,赐爵关内侯。时窦宪专权,而彪在位修身而已,不能有所匡正,及宪诛,彪以老病上还枢机之职,帝许之。数岁病卒。

历任桂阳太守、太仆、光禄大夫行服、奉车都尉、大司农、太尉、太傅、录尚书事。赐关内侯,关内侯无国邑,特恩者乃得食邑,寄食在所县;至东汉,其食邑者改领月俸谷基于有无封国食邑的区别,列侯可世世承袭,传封邑于子孙后代;关内侯赐爵则但爵其身,不能世袭。即使是特令食邑的关内侯亦如此。让国于弟,有高节,在位清白,为百僚式。永元五年(公元九十三年)春,薨于位,天子亲临吊临。见《后汉书·邓彪列传》。

鄳侯邓荆凤;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邓邯子,袭父侯爵,为鄳侯,封国在今河南省罗山县。邓彪同父异母弟。邓彪让爵于荆凤,见《邓彪传》。一作凤明,见《太平御览·卷第五百一十五》“帝高其节,诏书听许凤袭爵,彪州郡。”《东观》作邓凤。

邓禹寡姊;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后汉纪·孝和皇帝纪》载邓禹“事寡姊尽礼敬”。

邓禹兄;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邓禹字仲华,按古人取字习惯伯、仲、叔、季的顺序。邓禹为仲。故笔者认为,邓禹应有一兄。

太傅高密侯邓禹;(公元2年-公元58年)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字仲华,公元2年出生于南阳新野,《水经注·卷二十九》:湍水东南到新野县,"至县西北,东分为邓氏陂。汉太傅邓禹故宅与奉朝请、西华侯邓晨故宅隔陂,邓飚谓晨宅略存焉。"《水经注卷三十一》载:"宛城南三十里有一城,甚卑小,相承名三公城,汉时邓禹等归乡饯离处也。少受业长安,与刘秀相结识。更始帝时,从刘秀平定河北,击破铜马农民起义军。更始二年(24年),秀以禹为前将军,率军入河东,击破赤眉军王国、成丹等部。刘秀称帝后,使使者持节拜禹为大司徒,封酂侯(封国在今河南永城市酂城镇)。禹渡河入关,为攻击赤眉军之主力。建武二年(26年),更封禹为梁侯(封国在今河南汝州市)。三年,以击赤眉军失利,谢上大司徒、梁侯印绶,诏未许。数月,拜右将军。四年,击破割据者延岑于邓县。十三年,定封高密侯,食四县。中元元年(56年),复行司徒事。明帝即位,拜太傅。卒,谥为元侯。历任偏将军、前将军持节、大司徒、右将军、特进、奉朝请、行司徒事、太傅。酂侯(万户)、梁侯,食四县,高密侯(食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封国在今山东高密市。云台首功。永平元年(公元五十八年)夏五月薨。谥元侯。见《后汉书·邓禹列传》。(关注邓氏一家亲微信公众平台)

明亲侯邓宽;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邓禹弟,建武十三年五月以兄禹功高特封宽为明亲侯,特恩者无封国乃得食邑。见《后汉书·邓禹列传》及《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后汉书补表》。

高密侯邓震;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邓禹长子。明帝初,禹卒,帝分禹封为三国。震为第二代高密侯,(封国在今山东廊坊市高密市)永平元年(公元58年)嗣爵为侯。见《后汉书 ·邓禹列传》。

昌安侯邓袭;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邓禹次子。明帝初,禹卒,帝分禹封为三国。袭为第一代昌安侯。(封国在今山东廊坊市高密市)见《后汉书·邓禹列传》。

夷安侯邓珍;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邓禹三子。明帝初,禹卒,帝分禹封为三国。珍为第一代夷安侯。(封国在今山东廊坊市高密市)见《后汉书·邓禹列传》。

邓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邓奉、邓毅之父,配邓朱。(另有一女嫁给了阴纲,生一女即和帝阴皇后。)见《后汉书·邓禹列传》,邓禹不载名的七子之一。

平寿敬侯邓训;(39年-92年)字平叔,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邓禹第六子。少有大志,不好文学。明帝初为郎中。章帝初,太原郡欲开通都虑至羊肠仓之水道,数年无成,溺死者无数。后以训为谒者,监领其事。训考量计算,知大功难立,以实情上告,章帝遂罢其役,岁省费用以亿万计。建初六年(81年),迁护乌桓校尉,抚接边民,鲜卑不敢南犯。八年,坐事免。元和三年(86年),卢水胡反,以训为谒者,乘传至武威,拜张掖太守。章和二年(88年),为护羌校尉。时羌人因前任护羌校尉张纤诱诛其头领被激怒,谋欲报怨,训对羌人采取和善政策,边境安宁。永元四年(92年),病卒于官。元兴元年(105年),和帝以训为皇后之父,追封谥为平寿敬侯。历任谒者、护羌校尉。永元四年(公元九十二年)卒,谥平寿敬侯。(封国在今山东廊坊市)有五子三女。妣阴氏,阴丽华从弟之女。新野君(万户)、谥敬君。以王礼葬。见《后汉书·邓禹列传》。

邓陔;邓邠,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邓禹子。《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载,后叔父陔言:常闻活千人者,子孙有封。兄训为谒者使修百臼河,岁活数千人。天道可信,家必蒙福。《后汉纪.孝安皇帝纪》载,叔父言:常闻活千人者,子孙有封。兄训为谒者使修百臼河,岁活数千人。天道可信,家必蒙福。因史书记载其名不同,而事迹相同,故笔者认为,邓陔与邓邠应为同一个人。

邓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邓豹之父。见《后汉书·邓禹列传》,邓禹不载名的七子之一。

邓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邓畅之父。见《后汉书·邓禹列传》,邓禹不载名的七子之一。

邓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邓遵之父。见《后汉书·邓禹列传》,邓禹不载名的七子之一。

邓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见《后汉书·邓禹列传》,邓禹不载名的七子之一。

邓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见《后汉书·邓禹列传》,邓禹不载名的七子之一。

邓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见《后汉书·邓禹列传》,邓禹不载名的七子之一。

邓鸿;(?一95年)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邓禹第十三子。明帝时,以为小侯,引入与议边境之事,帝以为能,拜将兵长史,率五营屯雁门。章帝时,为度辽将军。和帝初,与窦宪一出击北匈奴,有功,征入为光禄勋,行车骑将军永元七年(95年),南匈奴单于安国从弟子逢侯率为 亡出塞,鸿率兵追击,坐逗留,下狱死。历任将兵长史、度辽将军、行车骑将军、小侯。好筹划,击匈奴有功,下狱死。见《后汉书.邓禹列传》,一说自杀,见《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后汉书补表》,同书《熊氏后汉书年表校补》作邓宏,曾为光禄勋。

高密侯邓乾;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高密侯邓震之子,第三代高密侯。(封国在今山东廊坊市高密市)震卒,乾嗣爵。永元十四年(102年),阴皇后巫蛊事发,乾从兄邓奉以皇后舅父被诛,乾从坐,国除。元兴元年(105年),和帝复封乾为高密侯,拜侍中。旋卒。尚沁水公主 刘致,显宗女。见《后汉书·邓禹列传》。

高密侯邓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邓乾子,第四代高密侯,(封国在今山东廊坊市高密市)安帝时汉中太守。见《后汉书·邓禹列传》、《华阳国志·卷二》。

高密侯邓褒;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高密侯邓成之子。成卒,嗣爵为侯。桓帝时为少府。第五代高密侯。(封国在今山东廊坊市高密市)尚舞阴长公主刘氏、安帝妹。见《后汉书·邓禹列传》。

高密侯邓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邓褒长子,第六代高密侯。(封国在今山东廊坊市高密市)见《后汉书·邓禹列传》。

舞阴侯邓昌;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高密侯邓褒少子。灵帝时,按汉制皇女封公主者,所生之子袭母封,为列侯。袭母舞阴长公主爵为舞阴侯,(封国在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拜黄门侍郎。见(后汉书·邓禹列传》。

昌安侯邓藩;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邓袭子。和帝时侍中,第二代昌安侯。(封国在今山东廊坊市高密市)尚平皋公主刘小姬,一说平皋长公主,显宗女。见《后汉书·邓禹列传》。

夷安侯邓良;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邓珍子。第二代夷安侯,(封国在今山东廊坊市高密市)无后,弟邓康绍封。见《后汉书·邓禹列传》。

夷安侯邓康;(?一134年)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夷安侯邓珍之子。少有操行。兄邓良袭封,无后,永初六年(112年),绍封康为夷安侯。(封国在今山东廊坊市高密市)时邓太后秉政,康为太后从兄,以侍祠侯为越骑校尉。康以太后久临朝政,宗门盛满,数次上书长乐宫,宜崇公室,自损私权,太后不从。康心怀畏惧,永宁元年(120年),遂称疾不朝。为宫婢所奏,太后因免康官,遣归国,绝属籍。太后卒,安帝征为侍中。顺帝立,为太仆,有方正之称。以病免,加位特进。阳嘉三年(134)卒,谥为义侯。历任越骑校尉、侍中、太仆、特进。《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后汉书年表》云 “为太仆,以病免”。见《后汉书·邓禹列传》。

邓奉;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邓禹长孙,和帝阴皇后之舅。与其母邓朱,其弟邓毅,参与和帝阴后巫蛊事件。见《后汉书·和帝阴皇后纪》。

邓毅;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邓禹之孙,和帝阴皇后之舅。与其母邓朱,其兄邓奉,参与和帝阴后巫蛊事件。见《后汉书·和帝阴皇后纪》。

上蔡侯邓骘;(?一121年)字 昭伯,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邓训长子。少辟大将军窦宪府。永元八年(96年),妹邓绥入宫为贵人,骘除郎中。及贵人立为和帝皇后,骘三迁为虎贲中郎将。延平元年(106年),拜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殇帝卒,策立安帝,安帝欲封鹭为上蔡侯,辞不受。率军出击凉州叛羌、大败。朝廷以其妹时为太后,仍迎拜为大将军。建光元年(121年),太后卒,安帝复封骘为上蔡侯,位特进。其后,邓氏家族被人诬陷欲废安帝,骘被免特进,遣就国,旋徙封为罗侯,不甘其辱,不食而死。 历任郎中、黄门侍郎、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大将军奉朝请、位特进。二辞封上蔡侯(万三千户),封上蔡侯(封国在今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徙封罗侯(封国在今湖南长沙)。后汉大将军位在公上的只有窦宪与邓骘两人。妣寇氏,寇恂孙女。建光元年(公元一百二一年)为郡县逼,与子凤绝食死。见《后汉书·邓骘列传》、《资治通鉴·卷第四十九》、《后汉书·寇恂列传》。

邓京;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邓训次子。和熹邓皇后之兄。永元八年(96年),除郎中。十四年, 拜黄门侍郎,赠都尉印绶。卒于官,为五兄弟中早逝者。见《后汉书·邓禹列传》、《后汉纪孝和皇帝纪·第十四》。

叶侯邓悝;(?一118年)字叔昭,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邓训三子,和熹邓皇后之兄。永元八年(96),除郎中。十四年,拜黄门侍郎。延平元年(106年),为虎贲中郎将。安帝初,迁城门校尉。封叶侯,(封国在今河南平顶山市叶县) 辞而不受。元初五年(118年)病卒,遗言薄葬,不受爵赠。历任郎中、黄门侍郎、虎贲中郎将、城门校尉、执金吾、奉朝请,辞封叶侯(万户),一说四兄弟受实封,元初五年(公元一百一十八年)与弟邓阊同年卒。见《后汉书三国志补仅三十种.补后汉书年表》及《后汉书补表》。

西平侯邓弘;(?一115年)字叔纪,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邓训四子, 和熹邓皇后之兄。弘少治《欧阳尚书》。永元八年(96年)妹邓绥入宫为贵人,弘因除郎中。十四年,贵人立为皇后。弘因除为黄门侍郎,旋拜侍中。安帝初,封西平侯(封国在今河南驻马店市西平县), 弘辞不受。元初二年(115年)卒,有司奏赠弘骋骑将军,位特进,封西平侯。历任郎中、黄门侍郎、侍中、虎贲中郎将、赠骠骑将军、特进、奉朝请、两辞西平侯(万户),赠西平侯。为帝师,诸儒多归之,元初二年(公元一百一十五年)卒。简葬。妣 阎氏为安帝阎后同胞姊妹。见《后汉书·邓禹列传》。

西华侯邓阊;(?一118年)字季昭,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邓训五子, 和熹邓皇后之兄。永元八年(96年),除郎中,十四年,拜黄门侍郎。延平元年(106年),为侍中。安帝初,封西华侯(封国在今河南周口市西华县), 阎辞不受。永初四年(110年),拜奉朝请,位次仅在三公之下。后病卒,遗言薄葬,不受爵赠。历任郎中、侍中、黄门侍郎、奉朝请,辞封西华侯(万户)。 耿氏,有节操。元初五年(公元一百一十八年)与兄邓悝同年卒。《后汉书·邓禹列传》

安阳侯邓香;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邓禹曾孙、父不详,桓帝邓皇后之父。延熹四年(161),追封赠车骑将军、安阳侯印绶(封国在今河南安阳市)。妣宣氏,长安君、昆阳君,封大县,以后母之仪葬。桓帝皇后邓猛女母,见《后汉书.邓禹列传》。见《后汉书·桓帝邓皇后纪》、《后汉书三国志补三十种·东汉中兴功臣侯世系表》。

武阳侯邓遵;(?-121年),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父不详,和熹邓皇后从弟。安帝初,为乌桓校尉。元初元年(114年),拜度辽将军。三年,率南匈奴击先零羌于灵州,破之。六年,鲜卑寇马城,遵又率南匈奴击破之,封舞阳侯(或作武阳侯)。(封国在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后被诬陷谋废安帝, 建光元年(公元一百二十一年)自杀。见《后汉书·邓禹列传》。

邓燕;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邓训长女。见《后汉纪·孝和皇帝纪》,早卒,有女名“娥”,姓无考,《八家后汉书辑注》作邓娥。

和熹皇后邓绥;(81年 121年)东汉和帝皇后。名绥,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太傅邓禹之孙女。邓训 女。和帝永元七年(95年),以选入宫,次年入掖庭为贵人。承事阴皇后,周到备至。以貌美、谦让,得帝嘉爱。阴后甚为忌妒,欲加危害。贵人有自尽之念,为人劝止。十四年,阴后以巫蛊事被废,帝以邓贵人为皇后。帝卒,殇帝即位,尊后曰皇太后。殇帝立一年而卒,太后又定策立安帝,亲主朝政。主政期间,防止外戚专权,发展生产,反对奢侈,政局稳定。永宁二年 (公元一百二十一年)太后崩。《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

邓容;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邓训女。见《后汉纪·孝和皇帝纪》。

邓豹;(?-121年),南阳新野 (今河南新野)人,邓骘从弟,和熹邓皇后从兄。安帝时,为河南尹。后被诬陷谋废安帝,自杀。建光元年(公元一百二十一年)自杀,见巜后汉书邓禹列传》。

邓畅;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邓骘从弟。安帝时官至将作大匠,建光元年(公元一百二十一年)被诬陷与邓骘兄弟等谋废安帝,免官自杀。见《后汉书·邓禹列传》。(邓氏一家亲微信公众平台)

邓凤;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大将军邓骘之子,安帝时为侍中,因与人相交结,有求官受贿之嫌,骘乃髠凤以谢罪。后邓氏被诬陷谋废安帝, 建光元年(公元一百二十一年)不甘受辱,与父邓骘同绝食死。见《后汉书·邓禹列传》。

阳安侯邓珍;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和熹皇后兄京之子,安帝时,为黄门侍郎,元初四年(117年),封阳安侯(封国在今河南驻马店市确山县) 建光元年(121年)被诬陷谋废安帝,免为庶人 。见《后汉书·邓禹列传》, (后汉纪·孝安皇帝纪第十六》作邓宝。

叶侯邓广宗;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邓禹曾孙,邓悝之子。元初五年(118年),封为叶侯(封国在今河南平顶山市叶县) ,建光元年(121年),被诬陷谋废安帝,免为庶人, 遣归故郡、为郡县所迫,自杀。见《后汉书·邓禹列传》。

西平侯邓广德;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西平侯邓弘之子。元初二年(115),嗣爵为侯(封国在今河南驻马店市西平县)建 光元年(121年),被诬陷谋废安帝,免为庶人。旋卒。 见《后汉书·邓禹列传》

西华侯邓忠;(?一121年)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邓禹曾孙,邓阊子。元初五年(118),封为西华侯(封国在今河南周口市西华县) 。建光元年(121),被诬陷谋废安帝,免为庶人,遣归故郡,为郡县所逼迫,自杀。 见《后汉书·邓禹列传》。

都乡侯邓甫德;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西平侯邓弘之子。少从父受《欧阳尚书》。元初二年(115年),封都乡侯(封国在今河南南阳市新野县) 。建光元年(121)年,被陷谋废安帝,免为庶人。后更召征为开封令。丧母,不再入仕途 见《后汉书·邓禹列传》。

邓嗣;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邓豹。著书东观、屯骑校尉,过继邓阊,为阊妻耿氏养,其名或不为“嗣”,见《后汉书·邓禹列传》

南乡侯邓万世;(?-165年) 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邓遵子。桓帝邓皇后从父。初,万世父舞阳侯邓遵被诬陷下狱死。桓帝时,诏封万世为南乡侯(封国在今河南南阳市淅川县) ,拜河南尹。延熹八年(165年),邓皇后废,万世因之下狱死。 (后汉书·邓禹列传》。

邓万代;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见巜后汉书·卷六十九窦武何进列传》注解,可能为邓万世之兄弟。

南顿侯邓演;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邓香子,桓帝邓皇后之兄。延熹元年(158年) 封南顿侯(封国在今河南周口市项城市南顿县)。位特进,见《后汉书·桓帝邓皇后纪》。

邓猛女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不载其名。见《后汉书·梁冀列传》。

桓帝皇后邓猛女;(?一165年)东汉桓帝皇后。名猛女,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和熹邓皇后从兄子邓香之女。香早卒,妻改嫁梁纪,猛女随母为居,因冒姓梁氏。梁冀妻以其貌美,遂于永兴中将其进之于掖庭,为采女,甚得桓帝宠幸。延熹二年(159),立为皇后。桓帝以刚诛梁冀,恶梁氏,乃改皇后姓为薄。四年,有司奏皇后本姓邓,于是复为邓氏。时帝多宠妃,皇后恃尊骄忌,与帝所宠幸之郭贵人更相谮诉。八年,诏废后,送暴室,以忧卒。葬于洛阳北邙。《东观》作邓猛。

邓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邓演兄弟,邓会之父,事迹不详。

沘阳侯邓康;(?一165年)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顿侯邓演之子。演卒,康嗣爵。延熹四年(161),以康为桓帝邓皇后之兄子,改封大县,为泚阳侯(封国在今河南驻马店市泌阳县),加位侍中。八年,邓皇后被废,康因之被系于暴室,出狱后免官。 见《后汉书·志第十二》。

昆阳侯邓统;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邓演之子。延熹四年(161年),袭祖母昆阳君(汉时女性封侯者称君,东汉会要记载妇人封君仪比公主。汉制皇女封公主者,所生之子袭母封,为列侯)之爵为昆阳侯(封国在今河南平顶山市叶县) ,位侍中。八年,邓皇后被废,统因被系于暴室,出狱后被免官。见《后汉书·志第十二》。

淯阳侯邓秉;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桓帝邓皇后兄演之子。延熹四年(161年),封 淯阳侯(封国在今河南南阳淯阳县)。八年,因邓皇后被废,被系于暴室,出狱后免爵位。 见《后汉书.桓帝邓皇后纪》。

安阳侯邓会;(?一165年)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桓帝邓皇后之兄子,邓统从弟。延熹四年(161),袭祖父香爵为安阳侯(封国在今河南安阳市),拜虎贲中郎将。八年,因邓皇后被废,下狱死。 一作安乡侯邓鲁,见《续汉书·皇后纪》《二十四史考异·卷十三》。

邓循;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桓帝邓皇后族人。延熹中为议郎,及邓皇后废,循因之被系于暴室,出狱后免官。见《后汉书·志第十二》。

邓弼;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桓帝邓皇后族人。延熹中为越骑校尉。及邓皇后被废,弼被系于暴室,出狱后免官。见《后汉书·志第十二》。

邓德;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桓帝邓皇后族人。延熹中为侍中、 监羽林左骑。及邓皇后被废,德被 系于暴室,出狱后免官。见《后汉书·志第十二》。

邓寿;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桓帝邓皇后族人。延熹中为侍中、监羽林右骑。及邓皇后被废,德被 系于暴室,出狱后免官。见《后汉书·志第十二》。

邓隆;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扬州刺史,邓晨曾祖父。见《后汉书·邓晨列传》。

邓勋;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交趾刺史,邓晨祖父。见《后汉书·邓晨列传》。

邓宏;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豫章都尉,邓晨父,以上三人应为西汉中叶至新莽时期人物,见《后汉书·邓晨列传》。

邓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邓宏子。邓晨之兄,邓奉之父,不载名。见《后汉书·邓晨列传》。

西华侯邓晨;邓宏子。(?一49年)字伟卿,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初娶光武帝之姊刘元,因随光武帝起兵于棘阳。更始帝立,以晨为偏将军,战功颇著。后协助光武帝平定河北,亦建功勋。建武元年(25年),封房子侯(封国在今河北石家庄高邑县)。三年,征拜光禄大夫。四年,从光武帝至寿春,留镇九江。晨好乐郡职,由是复拜为中山太守。十三年,更封南懋 luan 峦)侯,入奉朝请,复为汝南太守。十九年,定封西华侯(封国在今河南周口市西华县),复征奉朝请。二十五年病卒,谥为惠侯。 历任偏将军、常山太守、光禄大夫、使持节、镇九江,中山太守、汝南太守、行廷尉事,一说“行卫尉事”,见《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后汉书补表》。封房子侯、更封南懋侯、定封西华侯,谥惠侯。妣刘元,刘秀二姐,与三女同时被杀,招魂与晨合葬,谥新野节义长公主、见《后汉书·邓晨列传》。

邓奉;(?-27)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邓晨兄子。任破虏将军。建武二年(26),怒吴汉掠新野,据淯阳反。三年,光武帝亲自率兵破斩之。 《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东汉将相大臣年表》载邓奉于建武二年八月反,被杀。

邓终;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邓奉弟。与邓奉同反。见《后汉书·祭遵传》。

吴房侯邓泛;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邓晨长子。光武帝外甥。建武元年(25年),奉其母新野节义长公主刘元之祀。封吴房侯(封国在今河南驻马店市遂平县)。《后汉书.邓晨列传》。一说邓汎 。《东观》作吴侯。《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后汉书补表》云建武元年封。可能不是刘元亲生。

武当侯邓棠;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邓晨小子。第二代西华侯、徙封(第一代)武当侯(封国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见《后汉书·邓晨列传》。

邓晨女;(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不载名,死于战乱,邓晨不载名三女之一。见《后汉书·邓晨列传》。

邓晨女;(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不载名,死于战乱,邓晨不载名三女之一。见《后汉书·邓晨列传》。

邓晨女;(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不载名,死于战乱,邓晨不载名三女之一。见《后汉书·邓晨列传》。

武当侯邓固;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邓棠子。第二代武当侯(封国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见《后汉书·邓晨列传》。

武当侯邓国;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邓固子。第三代武当侯(封国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见《后汉书·邓晨列传》。

武当侯邓福;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邓国子。第四代武当侯(封国在今湖北丹江口市),顺帝永建元年即公元一百二十六年卒,无子,国除。见《后汉书·邓晨列传》。

南阳其他邓氏;

邓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邓衍之父。约于公元六十年去世。

邓衍;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玄武司马、小侯、外戚。

邓晔;南阳析县人,初为更始帝部属,历 任执金吾、复汉将军等职。建武二年(26年),归附光帝,仍任复汉将军。四年,随邓禹大破割据者延岑邓县。 应为侯爵,不载封地。见《后汉书·邓禹列传》. 《冯异列传》、《资治通鉴·卷第四十》。

邓氏;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阴丽华母,见《后汉书·光烈皇后纪》、《资治通鉴·卷第四十二》,与子阴䜣同时被杀。

邓元氏;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邓叠母。称邓夫人、比文母,参与窦宪废和帝阴谋。《后汉书卷七十五·张酣列传》、“皆言宪受顾命之托,怀伊、吕之思,主乃复比邓夫人于文母。”又见《后汉纪·孝和皇帝纪》《后汉书·邓晨列传》。

邓疊;(?一92年)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元氏子,穰侯(封国在今河南邓州)。 和帝初为侍中,行征西将军,后为卫尉。因与大将军窦宪等图谋不轨,事觉被杀。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补后汉书年表》、“以击匈奴永元四年封,六月坐谋反,诛。”同书《后汉书补表》称邓疊“以外戚封”。

邓磊;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邓疊弟。步兵校尉,同上。以上三人为外戚,有可能为邓禹后人。

邓访;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一作邓防,安帝时尚书。见《后汉书·邓禹列传》、《后汉纪·孝安皇帝》作邓防,可能为邓禹后人。邓绥死后,被诬,“徙邓访及家属于远郡。”

《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后汉书补表》

東漢中興功臣侯世系表

高密元侯邓禹位至太傅,建武元年封酂侯,二年改梁侯,十三年定封高密侯。

二世

侯震 永平元年嗣。

昌安侯袭 永平元年封。

夷安侯珍 同日封。

平寿敬侯训 元兴元年追封。

三世

高密侯乾 尚主。

昌安侯藩 尚主。

夷安侯良 無子国除

义侯康 良弟,永初六年绍封。

上蔡侯骘 训子永初元年封,位至大将军。

京 训子。

叶侯悝 训子,同时封。

西平侯弘 训子,同日封。

西华侯阊 训子,同日封。

香 训子。

遵 训子。

四世

高密侯成。

阳安侯珍 京子。

西平侯广德

都乡侯甫德 弘子。

西华侯忠。

南顿侯演 香子

南乡侯万世 遵子,桓帝时绍封。

五世

高密侯褒 尚主。

沘阳侯康 演子。

昆阳侯统 演子。

淯阳侯秉 演子。

安阳侯会 演子。

六世

高密侯某。

舞阴侯昌 褒子。

备注:邓邯、邓禹、邓隆,非同辈族人,因同属南阳邓况后裔,故以虚线连之。邓隆为西汉人,邓邯、邓晨、邓禹为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的人。禹公十三子,史书可以明确排序的是,长子震,次子袭,三子珍,六子训,十三子鸿,其他排序不详。

二零二三年三月十日

武显八闽 威震闽邦 ||怀远将军 隆陆祖公

八省区市 恭公联谱 || 祭祀先祖 感恩祈福

邓氏太乙 宗亲会歌 || 茅台邓氏 宗祠竣工

广东最豪 邓氏宗祠 ||仲奇公支 盛会筹备

邓氏祭祖 场面震撼 || 诞辰纪念 缅怀祖先

了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17670.html

关系,新野,东汉,人物,南阳,邓彪,邓禹,图谱,源流,邓氏,后汉书,邓晨,邓禹列传,邓皇后,邓禹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关系,新野,东汉,人物,南阳,邓彪,邓禹,图谱,源流,邓氏,后汉书,邓晨,邓禹列传,邓皇后,邓禹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关系,新野,东汉,人物,南阳,邓彪,邓禹,图谱,源流,邓氏,后汉书,邓晨,邓禹列传,邓皇后,邓禹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