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所谓张鲁“不为刘备上客”是李伏为曹丕称帝造势时在奏折中所写

所谓张鲁“不为刘备上客”是李伏为曹丕称帝造势时在奏折中所写

张鲁在选择“投降曹操还是投奔刘备”的时候,做出决断,并说“宁为曹公奴,不为刘备上客也”的话来。

关于这个话题,很多人去分析什么张鲁和曹操、刘备的关系,甚至还有人说因为曹操也信道教,所以张鲁亲近曹操,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那时候还没“道教”这个名词呢,若说曹操信怪力乱神之事就算曹操信了教,那么刘备也有请人占卜的记载,又算什么呢?实际在那个时代,有点信仰也是很正常的事。

原文出处

包括出处,有人说是出自《华阳国志》,要知道,《华阳国志》的作者是东晋人常璩,他写这书,可是有参考前辈的资料。

前辈是谁?答案是:《献帝传》中记载左中郎将李伏写给魏王曹丕的奏章。原文如下:“后密与臣议策质,国人不协,或欲西通,鲁即怒曰:‘宁为魏公奴,不为刘备上客也。’言发恻痛,诚有由然。”

李伏这份奏章创作时间是在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筹备禅代汉室之前,像李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写文章为魏王曹丕禅代汉室营造舆论氛围。

李伏说这事,是以张鲁的经历故事来说:有人预言曹丕将来是平定天下之人,张鲁所以才对曹操刮目相看,所以才在曹操和刘备之间选择了曹操。如此类故事云云。

曹丕

曹丕看到后,回复道:“以示外。薄德之人,何能致此,未敢当也。斯诚先王至德通于神明,固非人力也。”

综上,李伏的奏章才是这个故事的原创首发。原话还是“魏公”,被常璩改成“曹公”,把这个段子编写入《华阳国志》,这算是二次创作。

考证

从李伏的奏章来看,他是为了造势,这个故事的真伪不论,姑且当成是真实发生过的(张鲁有说过这句话),再联系其他史实来看。

曹操讨汉中时,张鲁的弟弟张卫是坚决抵抗,率军至阳平关阻挡,张鲁是在南郑县作壁上观。张卫战败后,张鲁是放弃南郑,从南山进入巴中,联络当地的杜濩等部落首领一同归降曹操。刘备得知汉中危急后,曾派黄权前去联络张鲁。等黄权抵达巴中后,张鲁已经又返回南郑,投降曹操了。

如此,看“张鲁归降曹操”这件事,详细分析,这里有一个张鲁“反抗并观望局势→阳平关失守后,逃亡→再决定投降”的过程,这是他见风转舵的过程、结果,根本不存在张鲁“言发恻痛,诚有由然”这样坚定不移愿意追随曹操的事,所以也不存在痛斥刘备的事。

真要有“言发恻痛,诚有由然”,也是借他人之口的逢场作戏罢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1786.html

曹丕,言发,奏折,称帝,刘备上,曹操,奏章,故事,张鲁,李伏,知识科普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曹丕,言发,奏折,称帝,刘备上,曹操,奏章,故事,张鲁,李伏,知识科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曹丕,言发,奏折,称帝,刘备上,曹操,奏章,故事,张鲁,李伏,知识科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