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大臣建议取消科举,所列依据也条条在理,乾隆批复:暂不废除

大臣建议取消科举,所列依据也条条在理,乾隆批复:暂不废除

乾隆九年,朝廷高层内部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论,讨论的话题是便是科举。刑部侍郎舒赫德上奏朝廷呼吁废除科举,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鄂尔泰以及礼部官员,则坚持认为科举不能废。

舒赫德废除科举制的理由

乾隆九年是大清朝入关的第一百个年头,科举考试也举行了39次。这一年,舒赫德担任顺天乡试主考官,在第一场考试中,他搜出了42名夹带小抄的考生。

这些作弊的考生受到了严厉的处罚,被取消了考试资格。然而,第二场考试时,舒赫德又查出了21名考生夹带小抄入场。

乾隆对这次的顺天乡试很重视,也提前进行了防作弊布局,他下令在考场设置专职搜查的兵役。但这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严重走样,监考官欺软怕硬,对大臣子弟以及旗人应试者一律是虚应故事,搜查不过是做做样子。而那些没有任何背景的考生,往往会被严格搜查,可谓是凌辱刁难。

显然这种有针对性的搜查制度,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大臣子弟、旗人考生照样铤而走险。根据舒赫德的统计,第一场42名作弊考生中,旗人就有13名,还有3名是大臣子弟。

为此,舒赫德给乾隆上了一道奏折,说科举制“已非为官择人之良法矣”,既然科举不能选出好官,不如一废了之。

舒赫德在奏折中说了一番话:“科举之弊日积而日深,以侥幸苟得人心,而廉耻节义之风微,凡可以戈获而捷取者,无弗为也,法令密于防奸而奸每伏于所防之外,盖至于今日而弊斯极矣。”

乾隆接到奏折后,没有马上表态,他把奏折发给了主管科举考试的礼部,并点名要大学士鄂尔泰看。

舒赫德的这份奏折写得很长,大约有上千字。不过总结起来,他认为科举制度存在四个不足,也是他主张废除科举的四个依据;

一是朝廷以科举选官的办法已经落后。从实践的过程中来看,大部分进士、举人出身者,根本胜任不了知县这一岗位,可朝廷明知他们不行,也不得不下达任命,这就是制度落后之所在;

二是八股文已经没有原来的味道了。明代定八股文体的本意是为了鼓励士子学习四书五经、理学,达到通经致用的目的。到了现在士子已经很少深究其理,无非就是应付考试而已。一旦取得功名便会扔掉这些圣贤书;

三是考题设置不当。所谓的“表”“判”以及“策论”都是随题敷衍,没有新意。加上考题都出自四书五经,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很多让人难以理解的截搭题;

四是作弊风气太盛。从最基础的县试到会试,几乎每一场考试都有考生作弊,士子们为了博取功名,甚至已经到了丧失廉耻的地步,朝廷法令根本不值一提。

舒赫德的这些依据不是没有道理的,也正是科举选官存在的一些弊端。所以乾隆没有发表主张,而是让大臣们进行讨论。

礼部给出了科举不可废的理由

礼部官员以及鄂尔泰等人,仔细研究了舒赫德的奏折,并提出了反对废除科举的意见。礼部官员也联名给乾隆上了一道折子,同样列出了四条反对意见:

一是目前没有比科举更好的制度。不管是夏商周的世卿世禄制,西汉的察举制,还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都各有弊端。科举制的弊端正如舒赫德所言。然而除了科举制以外,现在根本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所以朝廷只能随时完善却不能废除;

二是科举制能做到最大程度的公平。公平、公正是科举制最大的优点,一旦废除科举,就会影响天下士子的人心,人心如果不稳,势必会动摇国家的根基;

三是八股文也有可取之处。不可否认,八股文空洞虚无,这些弊端大家都是懂的。但对于考试而言,八股文又是最适合的文体,因为它有固定的写作模式,考官在评定成绩的时候,不容易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通俗地说就是,一篇好的八股文章,不管是谁来评判,结果都是一样的。

四是表、判、策论等文体也非一无是处。如果仔细研习,可达到“内可检其本原之学,外可验其经济之才”,所以因暂时的弊端而放弃这些考试文体,也是不明智的。

礼部的折子中还提到了一句至关重要的话“人之贤愚,有非文字所能决定者,故立法取士,不过如是”,这也间接驳斥舒赫德关于文章写得好不代表能力强的观点。

舒赫德给乾隆上折子的时候,他在主持顺天乡试的第三场考试,乾隆得到礼部的意见后,也没有再给舒赫德第二次上疏表达异议的机会,他旗帜鲜明了表达了自己的态度:科举制度暂不能废。

舒赫德建议废除科举背后不可告人的秘密

按常理推断,凡是从科举制度中获利的人,应该是不会同意废除科举的。舒赫德是满洲正白旗人,他的祖父是康、雍、乾三朝著名的大臣徐元梦。

徐元梦是进士出身,那么舒赫德多少也是沾了科举的好处。只不过他本人并没有走科举之路,而是以旗人特权进入仕途的。所以,他多少又对科举制存在一些抵触的情绪。

清代官场上向来看重出身,不管是京官还是地方官,科甲正途出身的官员中,汉人占了多数。而满人中都为非正途或杂流出身,因此在满人面前,汉人多少还有一种“我比你文化高”的优越感。换言之,进士出身的汉人是看不起一个没文化的侍卫的。

不巧的是,舒赫德就是这样一个没有文化的人,这也是他借着顺天乡试舞弊为由,极力建议废除科举的本质原因。他是想通过废除科举这一举动,去打击官场上的科甲气焰。

同样是满人,大学士鄂尔泰的态度与舒赫德截然相反,这是因为他是举人出身,其天资不仅高于大部分满人,高于不少汉人。所以鄂尔泰在此次反对科举的整个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乾隆朝这次废除科举的争论,就如同唐宋元明各朝有人建议废除科举一样,是一次历史的重演。客观地说,乾隆时期科举制度的存在还是很有必要的,以当时的形势来看,也确实找不到比科举更为合适的制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188.html

八股文,乾隆,奏折,科举,考试,礼部,考生,舒赫德,依据,旗人,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八股文,乾隆,奏折,科举,考试,礼部,考生,舒赫德,依据,旗人,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八股文,乾隆,奏折,科举,考试,礼部,考生,舒赫德,依据,旗人,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