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能养士的孟尝君,其命却难比不太好贤的平原君,个中缘由为何?

能养士的孟尝君,其命却难比不太好贤的平原君,个中缘由为何?

孟尝君,名田文,为“战国四公子”之首,是齐国靖郭君田婴的儿子。田婴在世时,田文曾与父亲讨论,要想世代都能保有富贵,唯有尊贤好士。从那时起,孟尝君田文就尊贤好士、广招人才,以致门下常年食客数千。

如此另类的待士之道,虽然赢得了许多喝彩声,可难免为人褒贬。

宋代名人苏轼就这么评价孟尝君:“田文所宾礼者,至于鸡鸣狗盗皆以客礼食之,其取士亦陋矣。然微此二人,几不脱于死。当是之时,虽道德礼义之士无所用之;然道德礼义之士当救之于未危,亦无用此士也。”

另一位宋代名人王安石则批评得更加犀利:“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然而,身为“战国四公子”之首,孟尝君的养士之道是否真如王、苏二人说的那么不堪?

似乎也不完全如此。

曾有一次,孟尝君出使楚国。为了交好他,楚人特意送给他一张象牙床。象牙床极其珍贵,为防运输过程中损坏,楚人还专门派出郢城人登徒前去送这张床。

得知要护送象牙床去齐国,登徒愁得是茶不思、饭不香。为此,他登门求助于孟尝君的门客公孙戍。

一张象牙床而已,事成之后以孟尝君的待客之道,赏赐必然丰厚。登徒为什么还会如此愁眉不展呢?

见到公孙戍后,登徒说出了个中缘由:“我是郢城的登徒,被派前往送象牙床。象牙床价值千金,哪怕损坏发尖那么小的地方,我买了妻儿都赔偿不起。如果您能让我不去,我愿献上祖传宝剑!”

随后,公孙戍进去见孟尝君,开口就问:“您是要接受楚国的象牙床吗?”

孟尝君回答:“是的。”

“我希望您不要接受!”

“为什么?”

公孙戍答道:“小国之所以都将相印送给您,是听说您能让贫困之人发达振作,有存亡国、继绝祀的义举。小国的英雄豪杰都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您,是仰慕您的义气,喜欢您的廉洁。如今您在楚国收了象牙床,那么其他还没拜访的国家将要用什么来接待您?所以,我希望您不要接受。”

楚国是个大国,所以能提供象牙床来取悦孟尝君;可那些实力远不如楚国的小国,又该拿出什么宝物来接待孟尝君?礼轻了,是小看孟尝君;礼重了,小国又负担不起。

孟尝君听了,觉得有理,说:“好!”

见孟尝君答应了,公孙戍喜不自禁,转身就要出去。

可突然,孟尝君察觉异常,又叫住了他:“您教导我不要接受象牙床,这很好。可为何您走路脚抬得那么高,还一脸的得意之色?”

公孙戍也不敢隐瞒,坦白道:“下臣有三件喜事,还得了一口宝剑!”

“为什么这么说?”

听到这,孟尝君又问:“好,您接受了吗?”

这时公孙戍也心虚了:“我不敢接受。”

却没想到,孟尝君竟然说:“赶快接受!”

随后孟尝君还宣布了一条新规:“谁能宣扬我的名声、劝阻我的过失,即便在外私得宝物,也可急谏!”

虽然门客是受贿后才进谏,可孟尝君更看重进谏是否对自己有益,不以门客目的不纯而否定其言行,充分证明了他胸襟的开阔。

还有一位门客,与孟尝君夫人私通;孟尝君知道后,不但没有惩罚这位门客,反倒将他推荐到卫国出仕。后来齐、卫交恶之时,这位门客力阻卫国联合天下诸侯攻齐,因此世人都盛赞孟尝君能转祸为福。

秦昭王继位之后,一直想摆脱母亲与外戚集团的掣肘。如今孟尝君贤名传遍天下,秦昭王听了后也极为羡慕,不惜将亲兄弟泾阳君送到齐国去作人质,以换取孟尝君入秦出仕。

强秦相邀,孟尝君正想到秦国见识一番,毫不畏惧地就要应召。可孟尝君身边之人却觉得此去前途未卜、危险重重,纷纷出来劝阻。但孟尝君一意孤行,坚持要前往。

苏代得知此事后,也前往劝阻。众人的阻扰令孟尝君烦不胜烦,听闻苏代前来,气哄哄地警告:“人的事情我已经全知道了,我所不知道的,就是鬼的事情!”只要言辞稍有不善,苏代恐怕就得人头落地!

苏代却毫不退缩,顺着这话就答:“下臣这次来,原本就不是谈人的事情,是要说鬼的事情。”

孟尝君无奈,只得放苏代进来了。

听了这话,孟尝君这才打消了去秦国的念头。

可是,秦昭王非得到孟尝君不可。在将泾阳君送入齐国后,又屡次向齐人施压。万般无奈,孟尝君于公元前299年来到了秦国。在孟尝君入秦的同时,齐人又把泾阳君送回了秦国。

见孟尝君到来,秦昭王极为高兴,立即任命他为相国。由此来看,之前众人视秦国为“虎口”,拼命劝阻孟尝君入秦,是不是有些过了?

孟尝君当上相国还不满一年,就有人向秦昭王说他的坏话:“孟尝君是贤人,又是齐国公族。如今他在秦国为相,必定会把齐国摆在秦国之先,那样秦国就危险了!”

孟尝君能号召天下之士,如果他暗中为齐国服务,那么秦昭王就是引狼入室!听了这话,秦昭王也紧张起来。左思右想之后,秦昭王将孟尝君囚禁起来,想要杀了他!幸亏孟尝君身边的狗盗之徒偷出了献给秦昭王的狐白裘,转送给秦昭王的宠姬求她吹枕边风,他这才得到了赦免。逃至函谷关后,又是靠门客学公鸡叫令秦守卫提前通关,孟尝君这才彻底脱离了险境!

凭借鸡鸣狗盗之徒侥幸脱险后,孟尝君与秦国的仇恨再也难解。一回到齐国,孟尝君就四处联络,最终组织起齐、韩、魏三国联盟共同伐秦,以报入秦受辱之恨。

孟尝君之前,苏秦曾召集五国合纵伐秦,结果在函谷关前五国反倒是被秦军冲溃,三晋之军为此还损失极其惨重!如今孟尝君再举合纵大旗,率三国大军伐秦,能威胁到秦国吗?

《史记》“韩世家”、“魏世家”与“田敬仲完世家”记载此次伐秦,仅仅简单地说三国“共击秦,至函谷而军焉”。以此来看,孟尝君这次伐秦,似乎也没能取得任何战果。

罢免孟尝君后,秦昭王改任赵人楼缓为相。

得知孟尝君率三国大军屯兵函谷关前,秦昭王立即找来楼缓商议:“三国军队入侵已深,寡人想割河东之地与他们讲和。”秦昭王竟想割地求和?!

听秦昭王这么一说,楼缓头都大了,也不敢妄下结论:“割让河东之地,损失太大;免除国家大患,又是极大的利益。这是大王父兄公族的职责,大王何不召公子池前来咨询?”公子池,即公子他,是秦昭王的庶兄。

见楼缓不敢决策,秦昭王无奈,只得召来公子池。

秦昭王有些摸不着头脑,问:“为什么呢?”

公子池回答:“大王割地求和,齐、魏、韩三国收兵离开后,大王必定要说:‘可惜了!三国即将撤军,我们却偏偏送出了三座城池!’这是讲和的悔恨。如果大王不割地求和,三国军队一旦攻破函谷,咸阳必定危险。大王又会说:‘真可惜,我们因为爱惜三座城池而不去求和。’这就是不讲和的悔恨!”

听到这,秦昭王终于下定了决心:“既然讲和与不讲和都会后悔,我宁可失去三座城池而后悔,也不要等到咸阳危急时才后悔!我决心割地了!”

然后,秦昭王就送出三座城池与齐、韩、魏三国讲和,换来了孟尝君的退军!

然而,正当孟尝君如日中天之时,他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

孟尝君的威望日盛,齐国公室对他也越来越忌惮。

三国伐秦后不久,齐闵王觉察到孟尝君威胁越来越大,就慢慢疏远了他。灭掉宋国以后,齐闵王更是与孟尝君反目成仇。此后孟尝君逃到了魏国,四处活动反齐,最终在公元前284年联合秦、魏、赵、韩、燕等国伐齐,差点令齐灭国。之后,孟尝君就率薛国独立,不再归附于其他诸侯。

可孟尝君死后,他的儿子互相争立,齐、魏二国趁机联手灭掉了薛国,孟尝君从此绝嗣。

太史公评价孟尝君,说他“好客喜士,士归于薛,为齐扞楚魏”。虽然孟尝君养士之初,多多少少也是为了齐国,但因“士归于薛”,使得他的影响力超越了公室,引发了公室的猜忌与排挤,迫使孟尝君最终还是与公室分道扬镳了。

这样的结局,是否正如王安石所说,孟尝君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无法吸引到真正的贤士辅佐呢?

其实,战国四公子中,孟尝君、信陵君、春申君的后半生都不太如意。唯一都能得意到老的,恐怕就唯有平原君赵胜了。然而,平原君的“养士”之道,却在四公子中最受人诟病:与信陵君相比,平原君无法“下士”;与春申君相比,他待客之道又略逊一筹;以此而言,平原君的“好士”,更不能与倾家荡产“养士”的孟尝君相比。可为何平原君之命却在四公子中最好?

所以,孟尝君最终绝嗣,并不是因为他的“养士之道”,而在于他与齐国公室的离心离德。尽管这种离心离德,或许并不是他主观乐意的。

——完——

作者|欲云:喜欢历史的理工男,现居深圳

图片| 来自网络,

欲云谈史论今

解读不一样的历史

以古喻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1987.html

喜事,小国,缘由,天下,象牙,公孙戍,楚国,齐国,孟尝君,宝剑,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喜事,小国,缘由,天下,象牙,公孙戍,楚国,齐国,孟尝君,宝剑,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喜事,小国,缘由,天下,象牙,公孙戍,楚国,齐国,孟尝君,宝剑,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