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西周灭商后楚曾迁徙到南阳,之后才向南迁徙

西周灭商后楚曾迁徙到南阳,之后才向南迁徙

鬻熊之荆,在千阳之楚山、楚水。鬻熊落有《鬻子》一书,虽说为战国时人所假托,但必有所依据,其中多少还含有鬻子的原语。可见荆楚这时的文化已很发达,他于商末即纣王时,已被周文王封为楚子,可说是荆楚立国之始,即今陕西商县的楚山和楚水之间,应为荆楚的第一次建都。

这里距岐山不太远,才能参加周举行的歧阳诸侯盟公。《国语·晋语八》称:“周成王盟诸侯于歧阳,楚为荆蛮,置苞茅,设望表,与鲜卑守嫁,故不与盟。”与周原甲文所载的微人、楚人向周献廷燎器材相符。

因为荆楚为祝融氏之后,世掌火正,掌握了用火技术,所以周王派他守燎火,也就没有时间参加歃血盟会。

这次盟会应是周武王会诸侯于歧阳以伐纣的时候,不应是成王,武成二字易混误,到成王时已定都镐京,不必再向西退回到歧阳去开盟会,可能系《国语》误武王为成王。如果楚人那时住在遥远的丹阳(不论是湖北的丹阳或河南的丹阳),是不能到此参加盟会的。

何况参加盟会的彭、羌、卢、巴、蜀、庸、濮及鲜卑都在今陕西及陇东一带,即岐山附近,没有一个部落是远方的。而且这些部落都是戎夏系统诸部族,他们与东夷族商人是世代的仇敌。所以,歧阳之会,实是戎夏部落大联盟,准备向以商为首的东夷族宣战复仇的誓师大会。有些人把楚说是起源于湖北当阳,或来自苗蛮,或来自东夷及安徽,都是缺乏证据的。

周灭商以后,楚因商县群山重叠,平地狭小,不利于发展,为了扩大地盘,楚更沿丹水东西下,到今河南南阳淅川县南的丹水之北,即“丹水之阳”,亦即淅水汇入丹水附近之处。这里交通方便,土地肥沃,北面和西面有群山屏障,可防周的袭击,楚才正式在这里筑城,命名为丹阳城,是为楚的第二次迁都。

丹水流域,在商县至商南之北,分布着丹霞地貌,《水经注》说:“丹水有丹崖山,山悉颧壁,霞举若红。”《读史方舆纪要》商州说:“丹崖山在州南,山皆赤壁,亦日红崖山。”为红壤土,每山洪暴发,河水带红色,故名丹水,又名粉青江。

在今淅川县西南五十里的下寺,有龙城故址,曾发现有春秋楚墓群,多为贵族之墓,中有令尹子庚之基,系由江陵归葬于此,亦可证丹阳正曾为楚都,故楚人死后不忘祖居之地,必归葬于此。这和姜太公封于齐,之后五代人死后,还远从山东临淄一带归葬到岐山祖居之地,是当时的封建宗法制度所规定的。今龙城已为丹江水库所淹没,遗址中多西周及春秋、战国的陶片、陶瓦。由此可证楚国仍以丹朱故城及朝邑丹阳洞为名,称为丹阳,建为国都。

又据《史记·楚世家》云:“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并命他“镇尔南方,无侵中国。”使楚国成为周朝南疆屏藩,以防御苗蛮的侵扰。

据《礼记·王制》说:“子男田方五十里。”当时楚地“土不过同”。按:鬻熊与周文王同时,那么,他的曾孙熊绎,应是周成王以后的人。《史记》所说居丹阳就是丹淅之会的丹阳。

周公

《鲁世家》及《蒙恬列传》均说周公曾遭兄弟之忌,奔避于楚,当即在丹阳一带,绝不会远在湖北丹阳,也可证楚都丹阳不在湖北,而在陕豫之地,近于镐京。到了鬻熊以后,可能不断受到周国之逼,便和附近一部分南蛮族南渡汉水,进入睢山,就是《墨子·非攻篇》所说的“楚熊丽始封睢山之间。”孙诒让说:“睢山,即江汉沮漳之沮。”

梁玉绳曰:“丽是绎祖,睢为楚望,然则绎之前,已建国楚地,成王盖因而封之,非成王封绎始有国耳。”熊丽可能为熊绎之误,熊丽至其孙熊绎,这时尚处于丹阳,不可能已迁至睢山,史有明文记载熊绎封丹阳,又迁荆山之事,熊绎又把以前荆山之名来代替睢山。谭戒甫指出:周武王死后, “本来熊绎因邻国关系必曾参预管叔等的密谋,但勉强加入,心已摇动,及周公举行讨伐,首恶已逃,楚即投降了。熊绎还为伯懋父去说服微国其功很大,故赐以白马,用赐光宠。”这当在熊绎与“鲁公伯禽、卫康叔子牟、晋侯燮、齐太公子吕役俱事成王。”

后来他回到封地丹阳,被霍叔煽动而参与叛乱的。管叔、霍叔等叛乱失败后,熊绎虽然投降了周朝,但仍感到受周的威胁,所以只得南渡汉水迁入荆山,荆山的中心地点在今湖北保康县一带,就是《禹贡》的“荆及衡阳惟荆州”的南条荆山,是为荆楚的第三次迁都。

自荆山之名替代了睢山之后,以致后来睢山之名不为人所知,只有发源于睢山南麓的一条河,至今仍叫沮河。(睢、沮古通用)而荆山的名称,由于荆楚建国于此而致富强,却一直闻名于世,并被用来命名荆州,以代表南方的称呼。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南阳的确是楚国发源地,并且楚国的都城在南阳。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 杜预注云:“在新城沶乡,为今湖北保康县境”,而俞伟超认为“熊绎的‘辟在荆山’不会在今保康一带的高峰处,而很有可能就在荆山脚下的平原地带,即今当阳县东一带,这样丹阳就有可能在此附近。”保康一带的高峰处正是楚凭险固守,赖以抗击强大周国的侵犯的要地,当阳位于平原上,距荆山远在三百多里以上,决非事实。故《楚辞·天问》云:“伏匿穴处,爰何云?荆勋作师,夫何长?”楚自武王始大,故日荆勋。说明楚从此已有长攻武器,使兵力大大加强而立功勋。楚人的发奋图强,一面开辟草莱,一面练武改用精良武器,都是为了防范周朝的讨伐。果然,周昭王、周穆王时,便多次亲征荆楚,“昭王十六年伐荆楚,涉汉,遇大兕。”“十九年,祭公、辛伯从王伐楚……丧六师于汉。”周昭王也淹死在汉水。

据此,周昭王伐楚,溺于汉水则是事实。这次楚国依仗险要的大川崇岭、丛莽烟瘴和举国的临危同心之力,战胜了强大的周王朝, 自此楚国势蒸蒸日上。

大保簋

《大保簋》:“王伐录子。”《矢令㲃》 :“佳王于伐楚伯,在炎。”《禽㲃》:“王伐楚侯。”据刘节考证,均为周昭王、周穆王时所作之器,“其所指荆楚在江汉之区。”金文中称楚伯、楚侯,可能为周王朝因荆楚势力强盛,征讨时不得手,才不得已提高爵位来封荆楚的首领,由子爵提升为伯爵,再升为侯爵,加以笼络羁縻,足见荆楚势力的逐渐增强。周王朝由周公所制的《周礼》,制度严明,绝不会误予尊称,只是古史简略,缺于记载罢了。

周昭王之子穆王,为了雪先王之耻,又大举伐楚, 《通鉴外纪》载周穆王三十七年(前965年), “王起六师,至于九江,伐楚。”《艺文类聚》卷九桥部引:“周穆王三十七年,伐楚,大起九师,至于九江,比鼋鼍为梁。”这批大军迫使楚人屈服,只得向周王朝进贡。

由于西周后期周王朝的腐败衰弱,楚于是脱离周的属国地位而独立,到熊绎孙熊胆遂称王号,以示与周决裂。

至于楚于何时自荆山迁于枝江的丹阳,据《史记集解》云:“徐广曰: “在南郡枝江县。”《后汉书·郡国志》:“南郡枝江有丹阳聚。”《通典》:“枝江县,楚文王自丹阳徙都,亦日丹阳。”

其实,中间徙都,应由丹淅之丹阳迁荆山,再迁至今枝江的丹阳,仍以淅川的丹阳来命名,此地在原枝江县境, 1974年后,才划属当阳县,现在季家湖这一带发现有春秋墓葬及古城遗址,有众多的陶片、筒瓦广泛分布着。

1978年,在季家湖发现一座面积约2.2平方公里的楚城,这座楚城的兴建年代为东周,要比纪南城早,城址内出土过春秋中期的属于宫殿建筑上使用的青铜色饰构件。城外四周有许多楚墓群,其中高大的冢基堆举目可见。

楚人从荆山然后沿着土地肥沃的沮漳河两岸由西向东、由山地向平原发展,在今当阳、枝江平原定居下来。所以被称为“江汉沮漳,楚之望也。”楚国迁到沮漳河下游的丹阳,就是选择这个有利的环境条件,是为楚国的第四次迁都。

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南阳的确是楚国发源地,并且楚国的都城在南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2211.html

丹阳,睢山,保康县,商后,周文王,南阳,周成王,熊绎,湖北,一带,知识科普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丹阳,睢山,保康县,商后,周文王,南阳,周成王,熊绎,湖北,一带,知识科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丹阳,睢山,保康县,商后,周文王,南阳,周成王,熊绎,湖北,一带,知识科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