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魏国危机四伏,魏文侯如何开启战国首霸?

魏国危机四伏,魏文侯如何开启战国首霸?

孟子曾经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所以自古以来,我们就用这三个要素来衡量国家跟个人的成败。在春秋战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中原地区是四战之地,四通八达,无险可守。秦齐楚晋,这四个分别位于东南西北的诸侯国,依山阻河,进可攻退可守,占尽了地利。

可是在开局的时候,往往最先崛起的居然是中原诸侯国,比如春秋时期的小霸郑庄公。战国时期的一代明君魏文侯。这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当时新的时代刚刚开始,很多人都还没有回过味来,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则因为生于忧患,加之经济最发达人才众多,各种思想在此碰撞。

所以往往是最早抓住机遇奋发图强的。人和有时候确实是比地利要高出一筹。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魏文侯如何带领危机四伏的魏国,走出中原,破局天下。

取信于人:治大国若烹小鲜

我们都知道魏文侯手下有很多人才,李悝、吴起、子夏、段干木、田子方、魏成子、翟璜、西门豹等等。这些人绝大部分都不是贵族阶级出身,要知道那个时候,春秋时代才刚刚结束,贵族政治依然根深蒂固,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无论是上品下品都没有寒门。

另一方面又因为铁器牛耕的推广以及竹简的广泛使用,使得生产力快速发展产生了一个叫做士的阶级。如果能把这些人化为己用,那么就能够成为战国时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是如何让他们相信自己招贤纳士的诚意呢?

毕竟几百年来的惯性,贵族向来都瞧不起普通平民,双方之间的隔阂深入骨髓。

正如老子所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魏文侯没有满世界的去开宣讲会,他只是用了一个非常细微的动作,就把自己招贤纳士的诚意传达出去。

有一天魏文侯跟大臣喝酒,喝着喝着就下起了大雨,魏文侯一拍大腿:不好,我跟乡下的一位村长约好今天要去打猎了。现在下雨,要迟到了。于是赶紧开车赶了过去。这意思很直白,只要你第一次读到这里,肯定会觉得魏文侯是一个很有信用的人。

可是里头蕴藏的智慧,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现在天已经下了大雨,就算他不去,那里也有一个现成的违约理由。再说了现在下大雨还打什么猎啊,就算你愿意去打那些猎物也不愿意出来让你打呀。

第二,这一次要面见的人是一个身份低微的村长,按理来说上级领导违约,派一个传达室大爷来通知一下你就已经给足你面子,现在领导亲自来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啊!

想要树立自己的信用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些本来能够合理合法违约,但却偏偏要履行约定的事情去做,春秋时代无独有偶也发生过这种事。齐桓公刚刚开始准备称霸的时候,第一个拿鲁国开刀,想要让天下诸侯害怕。

鲁国人被逼得没了办法,搞了一次双边会谈,结果在大会上,曹刿论战里头的那个曹刿居然把齐桓公给绑架了。还让他赶紧签约把抢去的土地都还回来,齐桓公硬着头皮答应了,可刚脱离险境他就准备不认账,按照当时的国际法这种非法手段签订的合约是可以不认帐,可管仲却看到机会,让齐桓公按照合约执行,结果齐国取信于天下霸业始开。

合纵连横,自重身价

取得天下人的信任还是不够的,要对外扩张必须要找到自己的盟友,最好的选择,莫过于同宗同源的三晋。但是当时韩国跟赵国的关系并不好,双方都来争取魏文侯的支持把对方干掉,三家分晋之后赵国实力最强,魏国次之。

当时对于魏国来说,跟赵国一起把韩国灭了,自己就要面对,一家独大的赵国。联合老三打老大,表面上看起来挺聪明,但是赵国不是吃素的,双方必定会陷入旷日持久的斗争中。

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三国联合起来,大家一起对外扩张,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谁都懂,可古往今来的人们哪怕是兵临城下的时候都还忙着内斗,可见光有道理是不够的。刚开始的时候两国见魏文侯拒绝了自己,都很生气,后来魏文侯用一招就化解了,他放出消息,让他们知道对方都来找过魏文侯并且被拒绝了。

这个时候作为老二的魏国,是一个能够决定天平倾向的砝码,那两个国家会怎么想:幸好魏国没有跟他联盟,不然我就惨了,现在魏文侯表现得两不相帮,谁要是敢开第一枪就等于把他推到对手那边。

在内卷这条路走不通的时候,这个时候带头大哥魏文侯再提出三晋一家,他们敢不答应吗?不答应就是不给他面子,当心把他推到对面去。在魏国两不相帮的情况下,韩赵基本上是谁都吞不下谁,这样一来最好的选项就不是内斗,而是跟着魏国向外扩张,万一自己不去,对面的人跟他去了,不就亏大了。

正是靠着这个联盟,魏文侯把晋国复活,魏国才能够在一开始的时候横行中原。

贤者居其位,能者在其职

我们前面说过,魏文侯取信于天下,招揽了不少人才,可是光有人才是不够的,非得贤难,而任之难。比如战国时期的赵孝成王,这就是个人才收集专家,李牧廉颇,荀子虞卿,田单乐毅,庞缓蔺相如当时都在他手下混。可是他却偏偏用了赵括。

该怎么用人自古以来就是一门大学问。人才大概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德才兼备的人,这种人的稀缺程度不比大熊猫高多少。第二种是有才无德的人。第三种是有德无才的人。第四种是无德无才的人。第一种人可遇而不可求,这种人一旦找到了就可以把他们放在重要职位上。第四种人不用考虑坚决不用。

在官场上最多的是第二第三种人,有才无德的人,比如说吴起的名声就不怎么好,可他的本事是天下公认的,有德无才的比如子夏段干木,个人的品德学问名满天下,可你要是说他们做过什么功绩出来,那没有。

该怎么用他们呢,战国时期的孟子就给我们说过:贤者在其位,能者居其职。位,高也。职,用也。具体的事情就要有本事的人去干,至于有品德的人则把他们高高地举起来作为政府的门面跟社会的典范。魏文侯用子夏段干木去办教育,用吴起李悝搞改革,就是深谙用人之道。

魏国首霸,文侯之功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2344.html

中原地区,魏文侯,天下,战国,赵国,人才,最好的,齐桓公,魏国,时候,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中原地区,魏文侯,天下,战国,赵国,人才,最好的,齐桓公,魏国,时候,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中原地区,魏文侯,天下,战国,赵国,人才,最好的,齐桓公,魏国,时候,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