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春秋五霸因何更迭?解析霸业兴衰的内在逻辑

春秋五霸因何更迭?解析霸业兴衰的内在逻辑

悠悠春秋大梦,滚滚战国狼烟!

曾经有一位网络大v说过,读懂了春秋就能够读懂当代的大国博弈,对于这句话笔者深表认同。礼崩乐坏,诸国林立,尊王攘夷,会盟诸侯。这不就是发生在我们眼前的事吗?

这里有我们所熟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有退避三舍的城濮之战,还有问鼎中原的楚庄王,更有三千越甲可吞吴的逆袭壮歌。可是很少有人会将他们拼接起来,仔细研究这些故事背后的内在动力,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

集团霸业:阶级斗争的产物

公元前770年西周爆发了犬戎之乱,周幽王被杀死,周平王继位,王室东迁而诸侯崛起。可是,孔老夫子写春秋却是公元前722年的郑伯克段于鄢说起。这中间的五十年时间,诸侯各国的历史书籍都保持默契,通通不写,因为周幽王死了之后,周王室内部爆发了皇位争夺战,最后周平王通过出卖国家利益,取得了诸侯各国的支持,打败了竞争对手周携王。

周平王在位五十多年,直到公元前718年才死。等他老人家死了大家才敢下笔。在这五十年的时间里头,周平王毕竟是开国之君,尸山血海杀出来的,烂船还有三千钉呢。东周王朝还保持着很大的权威。

可是公元前718年周平王死了之后,没有了强势人物的东周王朝再也镇不住场子,国际秩序彻底崩溃。最早跳出来搞事情的是周王朝的东天门,郑庄公。这个家伙打着尊重王室的旗号做着最不尊重的事。

这个时候的争霸战争,主要是两个小集团之间的争霸,以郑庄公,齐僖公,鲁隐公为代表。反霸权主义代表是中原地区传统强国卫国宋国,背后站着的是周天子以及周天子的拥趸陈国蔡国虢国。双方多次爆发冲突最后在公元前707年爆发长葛之战。周天子被郑国将军射中一箭,彻底退出争霸舞台。

这场战争的本质就是新兴强国与守成大国间的战争,宋国跟卫国是西周初年就分封的传统中原强国,地盘大,质量高。周天子更是既得利益者中的既得利益者,另外一边,齐国是在近四十年崛起,郑国的时间就更晚了他是在王朝东迁之后才成立。鲁国虽然是老牌子,可地位跟实力不对等,明明是周公封国偏偏进不了既得利益者俱乐部。

但是霸业集团里头是,齐国,鲁国,郑国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谁也没有绝对话语权。这是集团的霸业。所以郑庄公也只能够获得一个小霸王的称号。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如下原因,争霸是一个霸主对另外一个霸主的战争,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矛盾,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的那些都不是好东西,只不过是殖民者内部分赃不均而已。无论输赢都还是要搞殖民地的。比如后面的什么晋楚争霸就是这个新兴集团内部的矛盾。

而这一次的较量,虽然也是争霸,但是里面却加入了新兴势力跟传统势力的矛盾,变成了阶级之间的斗争,其具体表现就是几个新霸主报团跟几个旧霸主斗争而不是两个霸主分别带着一堆小弟PK,好比二战,既有争霸色彩又包含了瓦解殖民体系的正义色调。

稳定的政治是霸业的保证

我们都知道权力永不眠,他天然有着集中的趋势,阶级矛盾解决了就要内斗,集团里头一定要搞出一个绝对控股的股东。郑庄公死了之后,郑国爆发了继承人战争,从此以后一落千丈,公元前684年齐桓公继位,任用管仲改革图强,一下子就拉开了与其他国家的距离,鉴于齐国能够领先其他国家却不能一统天下的现实格局,齐桓公选择举起尊王的旗号,避免过于咄咄逼人而引发诸侯列国的反感,之后演起了国际活雷锋的角色带领中原诸侯国抵抗蛮夷入侵,结果是民之归吾如水之就下。

这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头可以说得上是春秋时代最幸福的时候,霸主跟诸侯国各得其所,其乐融融。

公元前640年齐国最后还是栽了,一个国家不能够有效解决继承人问题就不能够有效地延续国家的霸业政策。齐桓公死后5个儿子轮流登场折腾了将近半个世纪,霸业成空。

真正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又具有成为霸主潜力的是晋国,这倒也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的高瞻远瞩,而是一个,意外。晋国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地区,那个地方表里山河,实在是一个成就霸业的好苗子,但是因为没有处理好继承人问题在春秋初期开场的时候,内部爆发了下克上的曲沃代翼,这场战争足足持续了五十多年三代人,最后居然成功了。

那个上位成功的乱臣贼子就是晋献公也就是晋文公他爹,因为来路不正,晋献公看谁都像乱臣贼子,天天提心吊胆,尤其是这些骨肉亲人。

晋献公一大把年纪了受不了这种惊吓,就把这些叔伯兄弟聚在一起一网打尽,杀完之后还不放心,晋献公觉得不光这些叔伯兄弟不可靠,自己的儿子也靠不住,先是假装听信谗言逼杀了太子申生,然后赶走了晋文公晋惠公兄弟。

晋文公兄弟两人在这种氛围里头长大,上位之后也继承了他爹的优良传统,凡宗室子弟成年的,通通滚到国外自力更生,从此晋国无宗室。国家权力交给职业经理人六卿打理。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实施使得晋国家族企业顺利进化成正规公司。一方面保持政治稳定,另一方面保证团队质量,就算出现昏君国家也能正常发展。这是晋国能够长久争霸的基础。

至于晋国的对手楚国,他的政治稳定依赖于分封制度。怎么会呢?正常人都知道分封制会导致国家分裂权力分散的。

这点要因时因地来说。

楚国就是一个南方版的西周王朝,当时还处于扩张期,分封制在扩张期活力是非常强大的。那些负面的东西不会表现出来,想想看,打下来的土地就是你们家子子孙孙的永久饭票,激励效果比什么军功爵制度强多了。那时楚国正在扩张,制度正处在青春期,还远远没有到礼崩乐坏的时候。

所以双方从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一直在公元前546年的宋国弥兵之盟。打了86年。这也就是春秋的第三个时期晋楚争霸。

这又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城濮之战晋国占据上风,然后是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中原,到公元前598年,楚庄王在决战中打败了晋国军队,楚国军队直接开到黄河岸边,出现这种结果固然有楚庄王一代明君的原因。

但更大的问题是,晋国内部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开始出现问题了,一开始任用职业经理人代替王族子弟固然能够发挥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效果,所以晋文公仅仅只用了六年的时间就成为了霸主,可是奴大欺主,职业经理人制度能够使经理人的质量有所保证,都是优秀人才。

可是谁也没有办法保证坐在王位上的永远都是晋文公这种雄才大略的人,所以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那边就出现了一个超级权臣,赵盾。也正是因为他在这场战争中打小算盘,不肯放手一搏这才让楚国人占了便宜。

然后是公元前591年到公元前546年,这几十年的时间里头大家谁也奈何不了谁,只是可怜地夹在中间那些小国。这意味着楚国的扩张停止了,无法继续从中原掠夺土地。分封制的车轮被晋国遏制之后负面后果开始出现,无非就是王权衰落,利益集团无法通过对外战争活力,就开始内卷。

毕竟权力永不。对面的老西子们也是一样的问题,职业经理人无法对外创造业绩就开始内部股权兼并。两个霸主相继衰落。

这就导致了公元前546年的和平大会召开,此后各国享受了四十年的和平。争霸战争以另外一种模式转变,场地也从中原转到长江中下游。

吴越争霸:旧霸主衰落后的代理人战争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真正的天下太平了,热战打不起来可以打冷战嘛!最先出手的是老奸巨猾的晋国,他通过扶持代理人吴国,传授给他们中原地区先进的战车技术,兵器锻造,使得它成为了楚国的心腹大患,并且在公元前506年,吴楚大战,来自齐国的兵圣孙武带队。打进了楚国首都,创下了春秋时期灭一个大国的记录。

楚国那边反应过来也不甘示弱,在吴国的后面扶持了代理人越国。你看看越王勾践的左膀右臂范蠡文种,越国经济学家老子的弟子计文子。全都是清一色的楚国人,尤其是文种,他还曾经担任过楚国的宛城令。

这个地方可是楚国最重要的铁矿基地,犹如今天的上海之于中国,在楚国那个封建贵族势力如此严重的地方,文种能够做到这个位置上肯定是大贵族出身。没有任何关于他在国内混不下去的犯罪记录,就这么一个人突然间就出现在越国。后来越王勾践之所以杀他们,也未必全因为狡兔死走狗烹。

正是因为吴越两国都是代理人出身。他们之所以能够强横,大多数都来自于外部的技术输出跟人才支援,并不是因为自身功力深厚,所以吴国一旦动了争霸的念头,这个霸主没做几天,居然就被灭掉了,越国在越王勾践死了之后也迅速衰落再也没有崛起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2375.html

霸业,国家,霸权主义,更迭,争霸,爆发,兴衰,诸侯,公元前,战争,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霸业,国家,霸权主义,更迭,争霸,爆发,兴衰,诸侯,公元前,战争,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霸业,国家,霸权主义,更迭,争霸,爆发,兴衰,诸侯,公元前,战争,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