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司马懿为何无法染指曹魏东线的兵权?看看历任征东将军都是谁!

司马懿为何无法染指曹魏东线的兵权?看看历任征东将军都是谁!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这场兵变后,司马懿父子篡夺了曹魏大权,乃至于出现了西晋取代曹魏的结果。当然,忠于曹魏的势力也进行了反扑,其中以淮南三叛为代表,也即曹魏东线的武将多次起兵讨伐司马懿。

与此相对应的是,曹魏西线、北线、南线的将士则保持中立甚至倾向于司马懿家族。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这表明司马懿一直无法染指曹魏东线地区的兵权。

首先,太和元年(227年)六月,魏明帝曹叡命司马懿驻扎宛城,并且都督荆州和豫州的兵马,这让司马懿一度掌握了曹魏南线地区的兵权。更为关键的是,在得知孟达背叛的消息后,司马懿从宛城奔袭新城郡,成功击杀了这位叛将。

公元228年开始,诸葛亮开始北伐中原,而司马懿则来到曹魏西线地区,参加抵挡蜀汉北伐的战役。特别是在曹真病逝后,司马懿俨然成为曹魏西线地区的统帅。

青龙三年(235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司马懿升任太尉。公元238年,原本臣服于曹魏的公孙渊,选择自立为王,建立燕国。于是,司马懿又率军前往辽东,平定了公孙渊之乱。经过南征北战后,司马懿染指了曹魏多个地区的兵权,这无疑是高平陵之变爆发时,曹爽不敢放手一搏的原因之一。

但是,曹魏东线地区的兵权,却是司马懿一直无法染指的,原因很简单,司马懿之前的历任征东将军,要么是曹魏宗室,要么是深受曹操信任的武将,他们在立场上很难倒向司马懿家族。

在曹魏集团中,征东将军屯兵于扬州地区,统领徐、扬、青、兖等四州的兵马。在三国时期,曹魏和东吴分别设立一个扬州,也即扬州是双方的交界地区。所以,征东将军也承担着防御东吴的重任。

公元215年,张辽等人镇守合肥,而曹操则是率领主力西征张鲁。趁着这一机会,孙权率领10万大军进攻合肥。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张辽仅凭800人就击溃了东吴大军,甚至还差一点活捉孙权。在这场战役后,张辽被曹操册封为征东将军,以此镇守合肥这一扼守长江流域的重镇。

在张辽去世后,第二位征东将军是曹休。黄初三年(公元222年),魏文帝亲率大军南征伐吴时,任命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督领豫、兖二州及张辽、臧霸等二十余军为东路军,在洞口与东吴名将吕范率领的大军展开了激战。这场战役后,曹休驻扎合肥,继续执掌曹魏东线地区的兵马。

太和四年(公元230年),朝廷正式任命满宠为征东将军屯住合肥满宠在职期间,接连数年挡住了东吴征讨合肥的行动,令孙权及东吴诸将非常忌惮。早在公元192年,曹操执掌兖州的时候,就将满宠征召到自己麾下了。因此,和张辽一样,满宠对曹魏也是忠心不二的。

正始元年(公元240年),魏明帝病逝后,大将军曹爽为了拉拢王凌,任命其为征东将军,假节统管扬州兵马。王凌在职期间,曾与东吴名将全琮交战,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王凌作为王允的侄子,在东汉末年就获得了曹操的赏识。正是因为感念曹操等君主的知遇之恩,王凌在高平陵之变后有了讨伐司马懿的意图。

嘉平三年(251年),王凌以寿春一带的兵马为基础,准备联合兖州刺史令狐愚谋立楚王曹彪为帝。但是,因为计划被提前泄露,司马懿提前率军赶往寿春,这迫使王凌不战而降。并且,司马懿违背承诺,诛灭了王凌三族。

最后,嘉平三年(251年)六月,司马懿病重,而常常梦见贾逵、王凌。同年八月戊寅(9月7日),司马懿在洛阳去世,享年七十三岁。对此,在笔者看来,王凌被杀后,司马懿确实可以插手曹魏东线地区的人员布置了。但是,因为司马懿在不久之后就病逝了,这促使其最终没有实际上染指东线地区的兵权。

在王凌之后,文钦、毌丘俭、诸葛诞等曹魏东线地区的将领,先后在寿春起兵造反。诚然,他们给司马师、司马昭造成了不小的威胁。不过,伴随着淮南三叛的结束,曹魏东线地区的将领,基本上都是司马懿家族的心腹了,比如王基、石苞等人,就曾担任征东将军一职,并执掌扬州等地区的兵马。特别是石苞,更是在西晋建立后担任任大司马、侍中、司徒等重要官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2436.html

地区,东吴,兵权,司马懿,合肥,东线,曹魏,公元,将军,王凌,消息资讯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地区,东吴,兵权,司马懿,合肥,东线,曹魏,公元,将军,王凌,消息资讯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地区,东吴,兵权,司马懿,合肥,东线,曹魏,公元,将军,王凌,消息资讯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